百度百科   
 
文化艺术
 
 
 
 
 
 
 
 
 
 
论河西魏晋墓画的艺术特色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4-23 09:41:09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论河西魏晋墓画的艺术特色

[摘要]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嘉峪关等地发现的魏晋墓中,有为数不少的墓画。这些墓画造型简练、生动、传神,线条凝练、奔放、富有动感,色彩热烈、明快、和谐,构图精细、质朴、惟妙惟肖。河西魏晋墓画于稚拙中蕴含浪漫,既是河西魏晋时代的风俗画,也是河西魏晋时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河西;魏晋墓画;风俗画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2-0061-03

酒泉市及嘉峪关市境内保存有大量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砖,多方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河西经济社会状况,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概括讲,河西魏晋墓画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生动传神的造型

酒泉魏晋墓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形写神”,即通过简练准确的造型,以人物、动物的姿态来体现神韵,展现其内在气质和精神,达到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敦煌佛爷庙湾伯牙抚琴、子期听琴图画像砖,人物面部虽已模糊不清,但俞伯牙手指飞动、衣衫飘飞,钟子期附耳聆听,两只小鸟斜飞身旁,使人隐然置身于高山流水、琴声悠扬的境界中,产生无限遐想。西沟出土的羌女送行图,绘一男骑骝花马在前,一女身着灰色曳地长袍送行,披发垂首,羌女默然伫立,一动一静,形成强烈的反差,衬托出离别的哀愁。新城5号墓耙地、耱地等画面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生产劳作的人物形象:耱地的人一手牵牛,一手扬鞭,两腿微弯,站在耱上好像在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在刻画人物面部表情时,画眼睛画出眼眶、眼珠,画鼻子画出鼻梁、鼻翼,画嘴画出上下唇,脸部轮廓显出脑门、颧骨和下巴,并且注重传达人物的神气。人物画大多数是半侧画像,画工抓住人物瞬息的生动细节,一挥而成,画面的运动感很强,人物神态专注,生活气息浓郁,意趣横生。

酒泉魏晋墓画对动物的描绘也非常精妙、生动。新城5号墓狩猎图画一戴耳帻的骑马猎人,追逐迎面奔逸而去的野兔,猎人腾马跃起,猛地返身,弦发箭疾,射中急跑的野兔。马向前跑,兔向后逃,背道而驰,增强了射猎的戏剧性效果。而猎人反身一箭中兔,开中有合,相反相成,将狩猎中奔逐、挽射、中箭刹那间紧张转换的三个情节,在画面中一起扣人心弦地表现出来,显示出巧妙的构思。墓画中描绘有各种狩猎方式,或驱马骑射黄羊,或小童挽射飞鸟,或围猎纵放鹰犬,或驾鹰奔逐雉兔,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再如新城5号墓出土的守门犬,前腿正离地奔出,后退使劲蹬地,怒目圆睁,粗大的尾巴向后飞扬,似乎怒不可遏地警告敌方,拴在颈部的铁链用力后拉,反而使狗的前冲之势显得很有力度、势不可挡。墓画创作者十分敏锐地抓住瞬间动态,运用准确而又简练的线条,表现出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充分显示出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技法。这些形神兼备的作品,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六法轮”、“传神论”的产生,并非只是在文人和专业画家的理论中形成,而在当时已经普遍存在并广泛应用的艺术实践之中。

二、奔腾飞动的线描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酒泉魏晋墓壁画不仅大量运用线描,而且线描的种类有所增加。从线描技法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丁家闸、西沟、新城等墓室壁画顿挫分明粗细变化较大的线描,二是下河清、石庙子滩等墓室壁画劲细如铁丝的线描,三是敦煌佛爷庙、酒泉崔家南湾等墓画粗豪奔放的线描。这些技法的运用,反映了魏晋时期绘画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酒泉魏晋墓壁画能够熟练地运用线条的粗细、轻重、刚柔、节奏变化来表现。起笔收笔明显,起落分明,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奔腾豪放,多用富于弹性的圆弧线,具有很强的运动感;以线造型,线条凝练,富有弹性,以中锋落笔,用腕自如,非常熟练,并且能在描绘不同对象时采用顿挫、粗细、快慢、刚柔等不同笔法,加强对表现对象的区分。新城5号墓的宰猪图用飞舞的线条画出宰猪人的敏捷,而伏案猪背的外形则用粗壮的线条勾画,以表现肥猪的丰满厚实。在这幅图中,通过线条的不同运用,将两个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狩猎图中的奔马、跑兽,运用迅疾如飞的线条,有力地表达狩猎时奔腾追逐的紧张气氛。壁画线描的概括力很强,马的项鬃、腿和尾都以一笔画成,运用笔的不同速度,恰当地表现它们不同的质感和形态。西沟墓羌女送行图用浓墨线条点缀,笔法如行云流水一般,简洁地勾勒出一幅依依惜别的送行场景:在寒风中,一男子头戴黑帽,身穿棉袍,骑马疾驰;身后一女子面容凄苦,身背挎壶,披发被寒风吹散,裘氅曳地,双手揣于袖中,正目送男子而去。画面中女子披发,为羌族的装束,而身着圆领拖地长袍的男子又是汉族的装扮,这是当时河西地区多民族交融的真实写照。画面线条流畅简洁,墨、赭两色对比强烈,寥寥数笔,展现出人物送行的凄凉场景,极具艺术感染力。

对于祥瑞灵异形象的造型,则保留着汉代墓葬画用线的基本特点,如新城5号墓壁画的双虎图,绘于门楼阙门的门扉之上,左右对称,竖式构图,躯体屈伸如龙状,侧有飞翼,昂首怒吼。通砖以朱砂为底,与虎身赭石色形成强烈对比而又和谐的艺术效果。线条显得更为遒劲飞动,夸张、变形、充满张力。新城5号墓的双驼图体现了另一种面貌。造型准确,结构严谨,线条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是这种风格的精品之作。壁画中有些线条的运用表现出令人回味的意蕴。在驿使图中,佐吏乘骏马飞驰而来,有如风驰电掣。线条流畅洒脱,尤为精彩的是马尾系一笔信手画成,似不经意,却神采全出。笔墨呈现出浓、淡、飞白的自然变化,深得骨法用笔之妙,生动刻画了马在急速奔驰时的动势。

酒泉魏晋墓壁画的线描具有一挥而就、酣畅淋漓的生动气韵。这种风驰电掣般运笔很快的弧线,比汉画的运线更加活泼流畅而气韵雄壮。这与变革草书之法为今草的张芝“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的笔法体势相同。

三、热烈明快的色彩

汉代墓室壁画的色彩主要有黑、红、白、蓝、黄、绿、青、紫诸色及其相互调和后的各种复色。河西汉墓主要以单线平涂法为主,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勾墨线后填彩,所以又称为勾填法。这是汉墓壁画使用最多的方法,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方法。另一类是先赋色后勾线。用木棍起稿后先大笔赋色,绘出大形,然后再以墨或赭色线条勾勒出轮廓。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汉墓壁画的勾填法,与后世严格的勾填法概念是不同的。它是在墨勾后,有的填满色彩,有的并不填满,有的颜色将原有墨线遮盖,较为随意自由,反映出早期这类设色法的特点。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读荷兰小画派引起的对学院美术教育的思考 杨东梅; 
国画教学中的临摹探析 刘珂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探究 曹永和 
高建辉书法艺术 
联系方式


读荷兰小画派引起的对学院美术教育的思考 杨东梅; 
国画教学中的临摹探析 刘珂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探究 曹永和 
高建辉书法艺术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