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文化艺术
 
 
 
 
 
 
 
 
 
 
一种正大光明的气概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5-15 16:53:43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一种正大光明的气概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有着崇高的艺术品德。宋代苏东坡在《宝绘堂记》中认为,艺术家应该“薄富贵而厚于书,轻生死而重于画”。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中提到,“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吴冠中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一种正大光明气概的真正艺术大师。他一辈子舍弃一切哪怕生命而投身绘画艺术,原就准备像文物一般寂寞地深埋地下而无人赏识,却出乎所料在他有生之年就被发掘了出来。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绘画艺术开始蜚声海内外,被世人瞩目、崇拜,他的画作在国内外美术市场屡创天价。自1993年以来,吴冠中作品在海内外拍卖会上的总成交金额已超过20亿元。虽然吴冠中的作品价格是有专门机构幕后操作,但后来也一直能为市场所承认。这是因为吴冠中拥有独到的艺术思想,他的艺术成就担得起这样的价格。但对此,吴冠中却始终保持冷静。他说:“这么高的价格,其实都是收藏者和拍卖机构为了盈利、套现,买卖者和中介一起瞎炒起来的。” “我一辈子穷,对金钱没有感觉。人生短短几十年,人生主要是要创造,能够给人类历史留下创造性的东西,但这么做的人太少了。真正的财富是指那种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得下什么来的,有创造性的人与相关事物。……他们说你的画值多少钱了,其实我也没有拿到钱,真的拿到那么多钱了我也不稀罕。我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艺术创作上了,对这些东西我不感兴趣。”

当吴冠中的作品动辄拍卖几千万的时候,他却依然过着非常简朴的平民生活。人们称他是一个富有的穷人。他富有的不是金钱、物质,而是精神;而他贫穷的,却是奢华和欲望。直到去世,他还住在北京方庄的那处两居室的旧房子里。这间房子,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搬进来的,当时方庄是中国艺术家们的聚集地。但是如今,大多数当初来这里的人都已经搬走了。家中的装修也很简单,它的书房不足五平米,除了靠墙两个装满画册和书籍的铁架子,就是临窗一张比课桌略大的书桌和一张椅子。椅子拉开就几乎顶到了书架。室内没有名家墨宝镇宅,没有斋堂匾额述怀,唯有迎门的墙上一幅梵·高油画织成的挂毯。有人说他住在螺蛳壳里。而吴冠中却螺蛳壳里做道场,在这里尽情挥画,并自称这里是“下蛋的窝儿”。他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花三元钱在路边理发摊理发,老两口吃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家中的热水器也是使用了多少年,物业帮着修过多少次而“只能对付使用”的。他的住房连同小小的画室从来没有刻意装潢过。最近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直呼:“哟!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生活上他很容易就满足,总说“这样的生活已经蛮好了”,可在艺术上,他却依然在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让西方大师和中国民众都满意,“我画画时,想着背后有两个观众,一个是西方的大师,一个是人民……” “我来日无多,我将仍奋力攀向我将跌死的高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艺术和精神方面,他永不满足。

当吴冠中的作品越来越被人追捧的时候,他坚持做的事是打假、烧画、捐画。为了打假,吴冠中以一己之力与拍卖机构打了几起官司,结果让他这个全国政协常委也无能为力,精神上很受刺激。可他仍然目光炯炯,正气凛然,在书画打假上爱憎分明,毫不手软。被人乐道的,还有他的烧画,这被海外媒体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吴冠中一生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烧画。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不满意,便连续烧毁。第二次是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部毁坏后烧掉。第三次是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他自己的解释是:“我希望我留在世上的作品是被未来的行家们挑不出毛病的作品。”吴冠中说:“古人有毁画三千,我觉得还是少的。”

最让人敬佩和称道的是他的捐画。这真正体现了作为艺术大师的高尚品格和情操。吴冠中对自己的孩子们说:“我的作品不是遗产,房子、钱可以留给你们,但作品要捐给国家……”对记者说,“我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我把‘女儿’(吴冠中把他的得意作品比作女儿)都嫁掉了,我希望普通人能够在各大美术馆里看到我的画,我不希望我的画藏在收藏家和银行的仓库保险箱里。”吴冠中认为,他的作品越是下一代越理解。所以要把作品尽可能地留下来,留在美术馆,让后人有所参考。 1999年,吴冠中向中国美术馆捐献了10幅作品。2008年,他把得意之作《一九七四·长江》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将66件精品无偿捐赠给上海美术馆。同年9月,吴冠中把自己113幅画作正式捐赠给了新加坡,其中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2幅书法,这批画作的市值高达3亿元。当时曾引发“是否爱国”的争议。对于该事件,吴冠中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画家有国界,艺术无国界。“新加坡是我尊敬的一个国家,它的道德品质介于中西方之间,文化与中国接近。我把画捐给它,希望促进其对美育的重视。”2009年1月15日,上海美术馆举办《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共展出160件吴冠中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和江苏美术馆五家海内外公立美术馆的重要作品。此后不久,吴冠中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6幅作品。2009年12月,90岁的吴冠中又将56件作品和16件收藏品捐赠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由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的两幅画作,是他的两位恩师林风眠和陈之佛赠送的结婚贺礼,老人称之为“结婚证书”。像他这样把自己的重要画作和收藏精品都捐献出去的艺术大师,实在是很少见到的。

吴冠中正大光明气概还在于他敢说真话。“我说的是真话。我这个年纪了,趁我还能说,我要多说真话。”几十年里,他开口纵笔,从不检束。在崇尚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年代,吴冠中却坚持形式美的观点,因此被视为异类。在召开的美协常委会上,吴冠中的发言中提出了“反对政治观点第一,美术观点第二”的观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永远上不去。”他批评过中国人“美盲比文盲多”,批评过艺术品拍卖的狂热,“现在国内的艺术市场有点畸形,人为因素太多,蹿上蹿下的,就像心电图不正常。”在《笔墨等于零》中批评传统里脱离具体画面而孤立地评论笔墨……吴冠中不断地说真话,毫不讳言。这为他赢得普通人的赞誉,但也招来同行的敌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冠中都被中国绘画界所边缘化。不过他似乎并没有收敛,并且“变本加厉”。曾有人评价吴冠中“里里外外可以照X光,可以是透明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高兴就是高兴”,就像他“一辈子也没用过护肤油之类的化妆品一样”。陈丹青称吴老:“终其一生,吴先生是个文艺青年,学不会老成与世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读荷兰小画派引起的对学院美术教育的思考 杨东梅; 
国画教学中的临摹探析 刘珂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探究 曹永和 
高建辉书法艺术 
联系方式


读荷兰小画派引起的对学院美术教育的思考 杨东梅; 
国画教学中的临摹探析 刘珂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探究 曹永和 
高建辉书法艺术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