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聚焦
 
 
 
 
 
 
 
 
 
 
李靓 消费主义与精神危机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5-28 07:51:5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李靓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2

 在当代世界,作为消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是一种提倡高生产、高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影响了部分人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阻碍了社会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引发了部分群体范围内的精神危机。为此,我们应当利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理手段和措施,走出消费主义困境,拯救精神危机。

关键词:消费消费主义精神危机

 

消费主义是现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行为和观念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以及相对应的实践行为的总称。消费主义是随着消费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消费主义因素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西欧。到19世纪,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消费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蔓延开来。19世纪7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的一些高度商业化的中心,在西方的影响下也被卷入了消费主义的洪流,尽管这种趋向在当时被广泛的贫穷和排外的抵抗所限制,但由于20世纪末期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主义仍然在我国迅速蔓延并极大地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和群众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消费主义倾向。

一、消费主义的内涵及其表现

1.消费主义的内涵

对消费主义概念的界定是消费主义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问题。首先要区分消费与消费主义。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中提到,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由此可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是人们在某种社会生活中,通过对物质或者劳动的消耗以满足自身各种需要的过程。而消费主义则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消费主义因素的萌芽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西欧,到20世纪,现代消费主义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迅速蔓延并普遍存在。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消费主义的解读有不同的见解。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消费主义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则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消费主义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则指出,消费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need)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于彻底满足的欲望(desire)。”[1]国内学者卢风认为,消费主义在实质上是物质主义的即信奉消费主义的人认为只有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感性欲望的满足才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只有人所占有和享用的物质财富才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象征。[2]毛世英则指出“消费主义是一种鼓吹在大众生活层面上进行高消费的价值观念、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3]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消费主义概念的理解主要从价值观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实践两个方面展开,本文主要从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层面进行阐述,基于此,将消费主义定义为:消费主义是一种强调高消费,通过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煽动人们进行物质消费和符号消费,并将消费作为人生目的和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2.消费主义的表现

(1)奢侈性消费。奢侈性消费是一种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消费类型,是一种花费大量金钱追求过度享受的消费观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物质商品逐渐丰富,而且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奢侈品出现在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同时,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逐渐从温饱型的消费观念转入享受型的消费观念,奢侈消费也得到了普遍接受和认同。

(2)炫耀性消费。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这种消费并不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为目的,而是通过高于他人的消费水平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以此获得心理的满足。炫耀性消费极易诱发人们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生活方式趋之若鹜。

(3)过度超前消费。超前消费是指当下的收入水平或可支配收入不足以购买所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从而以分期付款或预支付款的方式进行的消费行为。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消费信贷平台层出不穷,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为过度超前消费的蔓延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我国大学生超前消费调查中,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生表示曾经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分期付款、花呗等消费信贷平台,更严重的是各类新闻中大学生裸贷事件层出不穷,极其不利于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消费主义引发的精神危机

1.精神危机产生的诱因

(1)人的虚假的物质需求。在消费主义的规则下,“人民本身会感觉到并满足那些现在强加给他们的需求”[4],在这种情况下,人的需求是社会的需求,个人本身的需求和满足被迫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人类的需要成为了一种社会发展的原材料。这样僵化的模式最终会导致人类个体意识的衰退,使人类成为单纯的、为了满足社会发展而不断增加自身虚假需要的机器,从而导致人的精神贫困。

(2)传播媒介的大肆渲染。列斐伏尔认为,“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被消费主义透过无孔不入的传播媒介所渗透,日常的时间被现代的生产体制划分为工作与休息及闲暇时间,再经由传播媒体的咨询传递,使人将生活作某种合乎资本主义消费生活模式的安排,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及现代传媒的合谋,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从‘我思故我在’到‘我买故我在’的价值转变。”[5]大众媒介成为了消费主义价值观迅速扩散的途径,进而成为了统治阶级操控人们思想的工具。在大众媒介的传播下,商品不再是简单的物品,它带有了某种思想和情感,操纵着人们的消费欲望,助长了虚假意识。广告不再是实事求是地介绍产品,商人也不再通过广告介绍自己产品的原料和生产过程、质量和用途,而是通过一些技巧以诉诸情感的方式向人们推销自己的产品。

(3)消费的符号性象征意义。在消费主义横行的社会中,人们以消费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购买更多、更好、更新的东西成为了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甚至是人生奋斗的目的,相比之下,物品的作用和意义反倒没那么重要了。消费不再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活动,而是成为了一种炫耀和彰显自身财富、价值和地位的工具和符号。长此以往,人们必将会在消费主义的漩涡中失去人生目标,从而迷失自我。

2.精神危机的表现

精神危机一词源于对西方消费社会对人类精神文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总结。有学者认为精神危机是现代社会种种危难在人性和人类精神上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病。[6]消费主义所引发的精神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导致了人生意义的失落。作为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消费主义倡导高生产、高消费,宣称消费是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推崇物质占有的至高无上性,会导致人们沉迷消费,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将人类变成消费的奴隶。而过度地追求物质的需要而忽略精神世界的丰富将会导致人类精神的贫困,人们只追求对物的占有,忽略了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精神追求,遗忘了人生意义的真谛。

其次,使人迷失自我,走向虚无。在消费主义的指导下,人的需要被迫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下,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衰退,个体意识与大众需要同化。幸福是一种私人的、主观的、自由的需要和满足,而在消费主义中,个人的满足感则建立在比他人或过去更多的消费上,这也就意味着人们时常处在一种竞争状态,因而很难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个体存在感日渐消失,焦虑和空虚占据着人的内心,导致人们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迷失自我,走向虚无。

最后,诱发了“娱乐至死”心理。消费主义和大众媒介的发展相辅相成,在大众媒介的作用下,人们对物质的需要趋向无限,人们普遍追求时尚、新潮的东西,而且多喜新厌旧,用过就扔。在这种情况下,娱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致死的物种”。[7]

三、走出消费主义困境,拯救精神危机

为了拯救消费主义所引发的精神危机,走出消费主义困境,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转变:

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利用经济手段调节消费行为。国家应制定和实施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转变消费主义发展模式,对违反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消费行为实施相应的惩罚,或利用经济手段限制其消费;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次,大力弘扬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自始至终最小化天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最小化废物与污染物的产生,满足对服务和产品的基本需求,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情况下带来高质量生活。可持续消费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的消费观念,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的消费主义的批判和摒弃。为了有效抵制消费主义的侵蚀,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人们在消费时必须遵循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以人为本的消费原则。

最后,在文化层面上,要积极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优秀的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满足自身的物质欲望转移到自身精神世界的构建,引起人们对艺术和创造的追求和对教育和学习的热爱。能否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关键就在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而且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节俭,“黜奢从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为超越消费主义提供了文化基础。

 

注释: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9年版第68页

[2]卢风.应用伦理学——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0页

[3]毛世英.走出消费主义陷阱,建设和谐型消费文化.济南大学学报,第13卷第4期

[4]陈学明.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5]孟祥科.消费社会的精神危机.新东方,2011年第2期

[6]彭敏.科技发展与西方精神危机.理论月刊,1987年第6期

[7]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认知工作研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璐 石 华 从司法实践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析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经验研究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构建路径  
联系方式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路径研究-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传递精准扶贫经验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贫时代”贫困问题治理探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研究——以寻甸回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研究---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