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时代论坛
 
 
 
 
 
 
 
 
 
 
邓小平怎样当县委书记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1-27 22:24:17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邓小平怎样当县委书记

 

 

[摘要]20 世纪30 年代,邓小平曾在江西中央苏区担任过近两年的县委书记。在瑞金时期的县政工作中,他受命履任,决断果敢,使得县域社会的局面大为改观;在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期间,尽管自称“未能打开局面”,但实际上仍然在种种历史条件限制下做到了“有所作为”。邓小平署理县政工作期间,面临着繁重而复杂的局面,但是他以自己一贯的工作作风,不仅推动了县域社会各项工作的展开,而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人们所熟知和认可的风格。

[关键词] 邓小平;中央苏区;县委书记;工作方式

 

在邓小平的革命生涯中,曾有过近两年县委书记的经历:1931 8 月至1932 5 月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1932 5 月至1933 2 月任中共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尽管这段经历在其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中较为短暂,但它不仅在邓小平的历史记忆中时常浮现,被“常常提起”(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年版,第292 页。),而且也在相关研究著述中屡次被人谈及。那么,我们不禁好奇,在动荡的革命年代,邓小平是如何做县委书记的呢?

临危受命,敢于担当,迅速稳定局面

1931 年,27 岁的邓小平临危受命,被中共赣东特委任命为瑞金县委书记。尽管此前已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历,但他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来自“左”倾错误思想的高压态势;二是“全县群众不满,干部情绪低落,全县面貌是死气沉沉的”(《会昌党史:邓小平与会昌中心县委专辑》,中共会昌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2002 年编印,第81 页。)局面。困难面前,邓小平将如何打开局面?

之前的瑞金县委书记李添富“左”倾错误思想严重,他发动的所谓肃清党内“社会民主党”成员的行动致使大量的革命同志含冤牺牲。据当地党史资料记载,当时“当干部的怕戴红袖套,因为红套上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担心别人看见自己反遭冤枉”(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邓小平人生纪实》(上),凤凰出版社2011 年版,第136 页。),人人自危的情景可见一斑。因此,一到瑞金,邓小平便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以赣东特委特派员的身份组成调查组,走乡串户,一区一乡地深入调查,了解肃清所谓“社会民主党”运动的情况;另一方面制定切实措施以稳定事态。在调查清楚之后,邓小平决定发动群众揭穿李添富的假面具。他先后召开了全县党员活动分子会议和县、区、乡三级主要干部会议,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李添富在肃反中的错误,宣布撤销他的一切职务,拘捕公审,予以处决。同时邓小平公开亮出自己的身份并宣布:第一,立即停止杀人。第二,已被供出名字被怀疑是“社党分子”的一律不抓。第三,已被关押在狱的,凡是贫农、中农,一律先放掉,让他们回原地继续参加革命斗争;凡是地主、富农,能罚钱的罚钱,然后放掉,罚不到钱的取保释放。(参见《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第85 页。)

正是这种决毅果敢、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使得邓小平迅速制止了这场政治迫害,稳定了县域的社会局面。因此,民众都说,“邓小平同志的措施是救命的法宝” (朱开铨:《六十六年之革命生涯》,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9 页。),“邓书记为瑞金人民除了一大害,如果不是他来了,瑞金还不知要杀害多少革命同志! (罗正楷等:《邓小平早期革命活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198 页。)甚至有人称邓小平是“包公再世”。(李庚辰编《红旗飘飘》第2 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845 页。) 

在会昌,邓小平同样如此。尽管自称“未能打开局面”,但实际上仍然在种种历史条件限制下做到了“有所作为”。在刚刚上任的几天之内,他就果断处理了“靖卫团”骚扰的事情。其时,由于刚刚解放才几个月,会昌城外一些小股的国民党地方“靖卫团”残余势力和散兵游勇,经常向城内放冷枪,并四处骚扰群众。为此,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会昌各区委书记参加的县委工作会议,决定加强巡逻和搜索,并派出赤卫队继续清剿“靖卫团”残余以稳定局面。之后,又对以地主残余、富农、流氓组织秘密民团造谣捣鬼的反革命活动,“给予不断的破坏与严重的镇压”。在此基础上,在会昌县委的领导下,“破获了西岗、板坑、乌鸦泊三处秘密民团的组织,首要大部捉到与决杀了(概是阶级异己分子)”。(《会昌县委十月十一月两月的工作报告》,1932 12 3 日,会昌县档案馆藏。)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保障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抓重点难点,着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扫清了“左”倾错误的障碍,接下来就要稳定和巩固成果,使县政的各项工作恢复运转和活力。因此,随着县域社会秩序的渐次稳定,邓小平开始着力于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恢复和整顿,选举新的苏维埃政府领导机构,并对建立健全司法、裁判机构,对拘捕、审讯、审判等权限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提高基层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效率,他决定取消村一级政府,只在村一级设苏维埃代表,并重新划分各区、乡管辖区域。

另外,为巩固发展苏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群团组织,使各方面的工作深入开展起来,邓小平又着手建立干部培训制度。他一方面致力于开办干部培训班,另一方面亲自给学员讲课,帮助大家提高革命觉悟和政策水平,传授工作经验。据县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会主任罗志才回忆说:邓小平同志任职后,很关心干部队伍的成长。他经常指导没有文化的干部,同时号召劳动妇女行动起来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参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邓小平人生纪实》(上),第140 页。)在会昌,他要求各县党组织在工农群众的先进分子中大力发展党员。于是,一大批斗争坚决、意志坚定的工农积极分子加入了党组织,党员队伍迅速壮大。据1932 年七、八、九三个月的党员发展统计,会昌发展了1638 名,寻乌发展了476 名,安远发展了590 名。同时,为配合主力红军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邓小平指示三县县委、县苏维埃要以冲锋的精神迅速壮大地方武装和扩大红军。由于进行了广泛的“亲劝亲、邻劝邻”的宣传动员,加上党员干部带头,广大青年纷纷报名踊跃参加红军,到1932 11 月, 会昌的赤卫军扩大到4970 人,模范师为2529 人,地方武装的实力大为增强。(参见《会昌党史:邓小平与会昌中心县委专辑》,第4 页。) 

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是关系到苏区生存与稳定的大事。然而,在当时的苏区存在着“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的倾向,甚至提出了小孩子不分田的主张。邓小平说:“搞土地革命,制定分地的政策。有人说小孩子不应该分地,我就对他们讲,四川俗话说,三岁小子,吃死老子! 小孩子吃得也不少呀,因此也应该分地。”(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自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年版,第59 页。)同时,他以乡为单位,把田分为甲、乙、丙三类,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好坏搭匀,再按人口平均分配。对于豪绅地主的方法是:先没收豪绅地主和祠堂庙宇的土地,然后成立分田委员会进行土地分配。分配土地时还留有12%的好田为红军公田,以作公益事业或调剂之用。分田后,由乡苏维埃政府发给土地证。(参见《瑞金县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版,第333334 页。)同时特别强调不能侵犯中农的利益,对于富农也不能过分打击。在会昌,邓小平重新部署了分田运动,各区乡重新组织了调查土地委员会、分田委员会,调动广大贫苦农民参与分田斗争的积极性,发挥贫农团和雇农工会的作用,并强调将分田运动的重点放在新区、边区。关于查田,邓小平反对将查田重点放在执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政策上,指出要将重点放在清查豪绅地主隐瞒的土地上。凡是查出豪绅地主隐瞒的土地,都要分配给贫农。

积极组织社会生产,支援革命战争,是巩固和发展苏维埃的又一重要任务。为此,邓小平一方面强调广大党团员要积极带头行动起来搞好生产,以实际行动支援红军打胜仗;另一方面和干部一道,大力组织劳动互助,建立耕田队、犁牛合作社、劳动互助队等组织;同时积极开办工业,发展商业贸易,恢复和发展了纸、烟叶、农具、药材、钨矿、石灰、夏布、硝盐等土特产品的生产,开办了纸槽社、纸烟厂、被服厂、硝盐厂等厂矿。在商业贸易方面,提出了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鼓励商人开办店铺和作坊,组织人民开展地下贸易活动,偷越敌人设置的经济封锁线,保证苏区和白区间的商贸交易。

为充分发动干部群众,巩固发展瑞金苏区,邓小平还十分注意加强党的文化宣传工作。1931 10 25 日,他创办了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这是一份油印四开报纸,每期出两版,单面印刷。该报内容相当丰富,主要栏目就有“社论”、“内外新闻”、“扩大红军”、“铁锤”等。邓小平经常撰写文章在该报发表,指导全县工作。11 27 日,红三军团攻下会昌县城后,11 30 日他就撰写了一篇题为《惊人的好消息——红三军团攻下会昌》的评论,在《瑞金红旗》第7 期发表,把这一胜利喜讯迅速告诉全县人民,号召全县工农群众乘胜前进,“向反动势力进攻得到更大的胜利”。

实事求是,注重践行群众路线

邓小平担任中央苏区县委书记之际,正值“左”倾思想占据领导地位之时。无论是土地分配问题还是革命战略问题,邓小平都与“左”的思想有着分歧。然而他并没有附和追随,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不切实际、不合理的政策。与此同时,邓小平还从苏区实际出发,提出根据地的边缘区和中心区应有所区别,地方红军不宜全部编入正规红军,更不赞成所谓“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在推销公债、征集粮食问题上,鉴于苏区群众负担太重的实际情形,邓小平认为在推销公债、退还公债和借谷子工作中,不宜提出过高指标,红军应到白区打土豪筹款。(参见《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上),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363365 页。)无论环境如何,邓小平都始终坚持注重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方式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如他后来所说:“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09 页。)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注重实地调查。因此,实地调查是邓小平在县政工作中一直都强调和遵循的方法。对于一些看似确定的事情,他也坚持调查之后再作处理。1933 年初春,邓小平在会昌基层察访时,被告知担任区苏维埃主席的朱秀歧“妄想叛变通敌”;保卫局也前来报告说:“朱秀歧带枪逃跑,保卫局已派人把他抓回来”;随行的人也认为是“天上下雪地上白”的明摆着的事实。(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邓小平在江西的日子》,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年版,第212 页。)应该说在当时的会昌,关于叛变通敌的情形是较为常见的。会昌县委的报告称,当时“党内对于保守太平享乐(中心区)悲观失望,(边区)以及动摇恐惧,害怕斗争,消极怠工的现象,非常严重”。(《会昌县委十月十一月两月的工作报告》,1932 12 3 日,会昌县档案馆藏。)但是即便如此,邓小平依然强调先调查后再作处理。为此,他亲自到朱秀歧的家乡芙蓉寨调查,结果发现是子虚乌有的事。邓小平不仅明察,有时也会暗访。据原苏区会昌县筠门岭区儿童局长朱仲友回忆说,邓小平曾有一次装扮成小商贩暗访儿童团,结果因未被识出而被押往区政府的事例。(参见《会昌党史:邓小平与会昌中心县委专辑》,第141 页。)

在会昌任职期间,针对不少苏维埃干部存在的工作方法粗暴、消极怠工、贪污腐化、官僚主义等现象,邓小平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践行群众路线,对于贪污腐化和消极怠工分子要给予严厉打击。在他看来,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就是看能否把大多数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实行对敌斗争,大多数群众发动起来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邓小平文选》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52 页。)正是出于这一理念,他对干部群众的生活极为关心,经常抽空到老表家去走走,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干部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在会昌时期还实行了“共产主义礼拜六”制度。每逢周末他就带领干部到乡村帮助红军家属进行耕田、插秧、收割等劳动。在劳动时,他们通常将写有“共产主义礼拜六”、“实行优待红军条例”的旗子插在田埂上,一边劳动一边唱着:“共产儿童团,实行礼拜六,帮助烈军属,多做半天工。”(中共江西省会昌县委员会编《群英荟萃会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年版,第41 页。)通过开展“共产主义礼拜六”活动,一方面解决了红军家属的困难,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心扑到群众工作上,自己的生活却艰苦朴素,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志性特征之一,邓小平也不例外。在瑞金时期,他住着与老百姓一样的民房,有时甚至住祠堂、庙宇。在瑞金的十多个月里,先后迁居五六次。他常穿的是粗衣棉布的中山装,吃得也与大家一样。邓小平有一条用了好几年的花格毛巾,尽管已经单簿无毛了,却仍然完整无损。身边工作人员通过留心观察,发现他不是拧毛巾而是用两手挤。邓小平有一条灰黑色裤子,一直缝缝补补,结果裤子越穿越短,但他依然穿着它走村串户。据邓榕说,邓小平在苏区,一个人,一匹马,一个警卫员兼马夫,轻骑简从,就这么在瑞金、会昌一带那么大的区域内来来回回。“父亲这个人,最不讲排场,反对烦琐哲学。这种一人、一马、一警卫的习惯,他一直保持到抗战开始。”(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第301302 页。)

在邓小平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尽管面临着繁重而复杂的任务,但是他以决断果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迅速扶正压邪、稳定人心,随后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并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帮助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人们所熟知和认可的小平风格。1931 年,当毛泽东来到瑞金见到邓小平时,高兴地抓着邓小平的手用力摇晃了几下说:“很好! 很好! 瑞金的父母官呵!”(杨世洙:《关于“一苏大会”前后的点滴回忆》,《世纪风采》2000 年第6 期。)1972 年秋天,邓小平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放江西时来到瑞金,瑞金县的同志对他说:“你是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令邓小平感动不已。他没想到,在他蒙冤遭受打击的时候,老区人民还惦念着他。(参见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第293 页。)一声深情的“邓书记”,既是邓小平工作方式和态度风格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回响,也是对邓小平担任县委书记时期施政成效的赞许和肯定。

作者杨东,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 300134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联系方式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