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时代论坛
 
 
 
 
 
 
 
 
 
 
彭清华:加快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10-08 20:33:2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我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优良生态,是关系我区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今天,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生态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

  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区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提升和超越。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场合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深刻精辟、形象生动的论述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热切反响。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到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重大政治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盘点我区的生态状况,一个基本判断是生态良好,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组织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我们与发达地区比GDP、比经济实力、比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比特色、比生态、比人居环境则有自身独特优势。2014年,我区林地面积达2.39亿亩,总量居全国第6位;森林覆盖率达62%,居全国第3位;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39条主要河流72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1%。良好的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看家本钱,为我们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奠定坚实基础。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回忆起近半个世纪前第一次到广西的情景,对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美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优良的生态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嘱咐我们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生态自信,为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指明了努力方向。

  盘点我区的生态状况,还有一个基本判断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带来的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凸显,广西也不可能置身度外。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呈现“二三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全区资源型产业、高耗能行业比例偏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风险正进入高发期。近两年来,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雾霾等重污染天气出现频率增加,近岸海域水质呈下降趋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距“十二五”期末仅剩下5个月,我区完成氮氧化物、氨氮减排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还要看到,我区既有自然生态禀赋好的地区,也有很多自然生态十分脆弱的区域,尤其是分布广泛的大石山区。我区沿海、沿江、沿边,是祖国南疆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直接影响下游的粤港澳乃至周边广阔区域。2012年的龙江水污染事件和2013年的贺江水污染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惨痛的教训。我们既要看到优势、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看到挑战,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危机感责任感。

  良好的生态是重要的生产力和稀缺的发展资源,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仅关系未来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后劲,而且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我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绿色增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催生我们创造更多“绿色财富”,提升社会“绿色福利”;独特的区位状况,要求我们切实履行“绿色责任”,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作出更多的“绿色贡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下决心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切实扭转我区生态优势突出但生态产业不强的局面,以更系统的谋划、更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生态优势加快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响生态环保攻坚战,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建设美丽广西,让壮乡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绿色食品,享受优美宜居的环境,让八桂大地蓝天常在、青山常绿、碧水常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推动我区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二、以绿色化引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以生态经济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也有别于传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把绿色化提到与“新四化”并列的高度,凸显了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绿色化与“新四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新四化”发挥着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开展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格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切实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共发展、人与环境相和谐的新型发展路子。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农林业是我区发展生态产业的传统优势所在。我区是亚热带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许多农林产品产量在全国领先,发展生态农林业资源优势突出。但相比而言,我们农林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偏低,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少。我区是全国最大的秋冬菜产区,但未形成自身能叫响的品牌;我区是全国最大的木材产地,但没有建成与之相匹配的高水平木材加工和家具企业。把我区生态农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农林业转型升级,关键要在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在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在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业,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是我区生态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又一重要领域。2013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各地发展旅游热情持续高涨。2014年,我区接待旅游总人数达2.9亿人次,同比增长17.4%;旅游总收入2600多亿元,同比增长26.5%。随着我区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旅游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和服务业大会的部署,继续做大做强做优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推动我区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我区生态优良,有23个县市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接近全国的1/3。要充分利用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让良好生态惠及更多民众。

  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工业园区。近年来,来宾电厂利用发电产生的余热向园区企业集中供热,既为入园企业节省了建设锅炉和烧煤成本,也使企业获得可观效益、扭亏为盈。防城港、贵港大力建设热电联产基地,既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又为园区入驻企业节省了投资和生产成本。贺州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梧州、玉林大力开发城市矿产,发展再生资源循环产业,也取得了较好成效。这些都说明,只要我们遵循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大胆创新,传统产业、传统园区也能焕发新生机。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对铝、糖、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水泥、火电等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提升,支持园区企业间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拿出更大的气魄和勇气进军新兴生态环保产业。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从节能节水洁具,到绿色环保家具,再到清洁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预测,国家“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针对大气、水、土壤三个方面,预计这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投资需求将达到6万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产业。前不久,我们到甘肃考察了兰州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其生产的水性树脂、水性涂料、水性合成革等产品,是一种全新的无味无污染的环保产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要积极引进此类拥有先进环保核心技术、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企业入驻我区。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是我区可以重点突破的产业。要针对城镇、村屯、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农村人饮安全、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加快建设一批节能环保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大力开发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大幅提高新能源装机容量比例,突破“缺油少煤乏气”对我区发展的能源制约。汽车产业是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要主动顺应产业发展潮流,以柳州汽车城为重点,建立自主研发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电池、电机、电控和整车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逐步打造成为我国区域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

  大力推进生态扶贫。2014年底,我区仍有538万贫困人口,其中250万左右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承载能力较差的石漠化地区。要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扶贫。这些年来,河池一些县根据大石山区的实际,推广种植耐旱且具有良好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的核桃树,使小小核桃种出了“核效应”。还有一些市县大力发展桑蚕、油茶、茶叶、火龙果、竹子等高效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既能治理石漠化、促进生态建设,又能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双赢之路。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富硒作物、生态旅游,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尽快走上稳定脱贫的道路。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约100万贫困人口,要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落实土地、产业、就业、户籍和社保政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大力推进生态城乡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我区山多水多,大多数城市依山傍水而建,都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推进生态城镇建设的条件和优势非常突出。要像桂林打造“两江四湖”一样,做足山水文章,展现我区城乡的独特魅力。城镇规划建设要更多地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梧州苍海新区等,要在产城结合上下功夫,以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生态新区、宜居新区。现在,城市水泥地太多,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要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南宁今年已成功申报获得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其他城市也要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去做。要更多使用绿色建材,推进绿色建筑认定,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推广运用新型节能环保产品,推进城市节能降耗,打造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扎实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开展“绿色村屯”评选活动,以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把我区农村独特的山、水、田、林、路充分凸显出来,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和岭南文化深度融入进去,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努力让村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当前,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正逐步从“求生存”向“求生态”、从“盼温饱”向“盼环保”转变,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执政理念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实施新《环保法》为契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扎实推进“大气十条”“水十条”的贯彻落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江、海、山、库、湖”是我区的生态特色,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生态保护支撑,要继续深入实施“绿满八桂”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在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规划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带,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推行循环清洁生产,确保“一江净水向东流”。

  三、凝聚全社会推进绿色转型绿色崛起的强大合力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赢持久战,共同推进我区绿色转型绿色崛起。

  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发展与生态共赢的意识和能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非不可兼得,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面对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双重责任,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科学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将二者简单对立起来。要看到,经济发展可大大提高生态建设能力和水平,保护生态也可促进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生态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新的业态,做好了就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善于找准发展生态经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往往投入大、时间长、收益慢,不容易吹糠见米、立竿见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精神,一届接一届传承好“绿色接力棒”。

  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健全完善“绿色GDP”综合考评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形成正确的导向。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根据我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考核,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办法,形成完善的“绿色GDP”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政绩考核的新导向。前些年,来宾对金秀实行生态考核,倒逼金秀转变发展方式,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良好生态变成了金饭碗。实施“绿色GDP”综合考核,就是要为那些坚持科学发展的干部加油鼓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着力创造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就是要给那些为追求眼前“政绩”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干部戴上“紧箍咒”,让他们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能将今天的“政绩”变成明天的“劣绩”。

  弘扬生态文化,坚定生态信仰。良好的生态是社会大众的公共“必需品”,人可以不住高档别墅,不开豪华轿车,不吃山珍海味,但不能不喝干净的水、不吃安全的食品、不呼吸清新的空气。生态好人人受益,生态差人人受害,生态环境美好的家园是大家共享的家园,也需要大家共同来建设和维护。要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和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乡村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增强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要大力培育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信仰,发扬光大壮乡人民崇尚生态、顺应生态、亲近生态、包容生态的民族美德,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自觉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共同汇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力量。

  同志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事关“两个建成”目标实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区战略,持之以恒建设美丽广西,共同抒写美丽中国的广西篇章!(彭清华)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我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优良生态,是关系我区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今天,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生态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

  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区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提升和超越。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场合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论述和批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深刻精辟、形象生动的论述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热切反响。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到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已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重大政治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盘点我区的生态状况,一个基本判断是生态良好,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组织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我们与发达地区比GDP、比经济实力、比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比特色、比生态、比人居环境则有自身独特优势。2014年,我区林地面积达2.39亿亩,总量居全国第6位;森林覆盖率达62%,居全国第3位;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6%;39条主要河流72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1%。良好的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看家本钱,为我们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奠定坚实基础。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回忆起近半个世纪前第一次到广西的情景,对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美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优良的生态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嘱咐我们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生态自信,为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指明了努力方向。

  盘点我区的生态状况,还有一个基本判断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带来的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凸显,广西也不可能置身度外。我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呈现“二三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全区资源型产业、高耗能行业比例偏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风险正进入高发期。近两年来,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一些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雾霾等重污染天气出现频率增加,近岸海域水质呈下降趋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距“十二五”期末仅剩下5个月,我区完成氮氧化物、氨氮减排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还要看到,我区既有自然生态禀赋好的地区,也有很多自然生态十分脆弱的区域,尤其是分布广泛的大石山区。我区沿海、沿江、沿边,是祖国南疆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直接影响下游的粤港澳乃至周边广阔区域。2012年的龙江水污染事件和2013年的贺江水污染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惨痛的教训。我们既要看到优势、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看到挑战,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危机感责任感。

  良好的生态是重要的生产力和稀缺的发展资源,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仅关系未来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后劲,而且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我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迫切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绿色增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催生我们创造更多“绿色财富”,提升社会“绿色福利”;独特的区位状况,要求我们切实履行“绿色责任”,为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作出更多的“绿色贡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下决心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切实扭转我区生态优势突出但生态产业不强的局面,以更系统的谋划、更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生态优势加快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响生态环保攻坚战,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建设美丽广西,让壮乡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绿色食品,享受优美宜居的环境,让八桂大地蓝天常在、青山常绿、碧水常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推动我区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二、以绿色化引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以生态经济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也有别于传统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把绿色化提到与“新四化”并列的高度,凸显了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绿色化与“新四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新四化”发挥着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开展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格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切实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共发展、人与环境相和谐的新型发展路子。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农林业是我区发展生态产业的传统优势所在。我区是亚热带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许多农林产品产量在全国领先,发展生态农林业资源优势突出。但相比而言,我们农林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偏低,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少。我区是全国最大的秋冬菜产区,但未形成自身能叫响的品牌;我区是全国最大的木材产地,但没有建成与之相匹配的高水平木材加工和家具企业。把我区生态农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农林业转型升级,关键要在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在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在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业,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是我区生态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又一重要领域。2013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各地发展旅游热情持续高涨。2014年,我区接待旅游总人数达2.9亿人次,同比增长17.4%;旅游总收入2600多亿元,同比增长26.5%。随着我区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旅游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和服务业大会的部署,继续做大做强做优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推动我区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我区生态优良,有23个县市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接近全国的1/3。要充分利用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让良好生态惠及更多民众。

  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和工业园区。近年来,来宾电厂利用发电产生的余热向园区企业集中供热,既为入园企业节省了建设锅炉和烧煤成本,也使企业获得可观效益、扭亏为盈。防城港、贵港大力建设热电联产基地,既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又为园区入驻企业节省了投资和生产成本。贺州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梧州、玉林大力开发城市矿产,发展再生资源循环产业,也取得了较好成效。这些都说明,只要我们遵循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大胆创新,传统产业、传统园区也能焕发新生机。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对铝、糖、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水泥、火电等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提升,支持园区企业间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拿出更大的气魄和勇气进军新兴生态环保产业。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从节能节水洁具,到绿色环保家具,再到清洁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预测,国家“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针对大气、水、土壤三个方面,预计这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投资需求将达到6万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产业。前不久,我们到甘肃考察了兰州科天水性科技产业园,其生产的水性树脂、水性涂料、水性合成革等产品,是一种全新的无味无污染的环保产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要积极引进此类拥有先进环保核心技术、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企业入驻我区。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是我区可以重点突破的产业。要针对城镇、村屯、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农村人饮安全、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加快建设一批节能环保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大力开发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大幅提高新能源装机容量比例,突破“缺油少煤乏气”对我区发展的能源制约。汽车产业是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要主动顺应产业发展潮流,以柳州汽车城为重点,建立自主研发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电池、电机、电控和整车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逐步打造成为我国区域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

  大力推进生态扶贫。2014年底,我区仍有538万贫困人口,其中250万左右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承载能力较差的石漠化地区。要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扶贫。这些年来,河池一些县根据大石山区的实际,推广种植耐旱且具有良好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的核桃树,使小小核桃种出了“核效应”。还有一些市县大力发展桑蚕、油茶、茶叶、火龙果、竹子等高效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既能治理石漠化、促进生态建设,又能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双赢之路。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富硒作物、生态旅游,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尽快走上稳定脱贫的道路。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约100万贫困人口,要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落实土地、产业、就业、户籍和社保政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大力推进生态城乡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我区山多水多,大多数城市依山傍水而建,都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推进生态城镇建设的条件和优势非常突出。要像桂林打造“两江四湖”一样,做足山水文章,展现我区城乡的独特魅力。城镇规划建设要更多地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临桂新区、梧州苍海新区等,要在产城结合上下功夫,以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生态新区、宜居新区。现在,城市水泥地太多,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要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南宁今年已成功申报获得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其他城市也要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去做。要更多使用绿色建材,推进绿色建筑认定,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推广运用新型节能环保产品,推进城市节能降耗,打造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扎实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开展“绿色村屯”评选活动,以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把我区农村独特的山、水、田、林、路充分凸显出来,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和岭南文化深度融入进去,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努力让村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当前,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正逐步从“求生存”向“求生态”、从“盼温饱”向“盼环保”转变,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执政理念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实施新《环保法》为契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扎实推进“大气十条”“水十条”的贯彻落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江、海、山、库、湖”是我区的生态特色,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生态保护支撑,要继续深入实施“绿满八桂”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在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规划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带,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推行循环清洁生产,确保“一江净水向东流”。

  三、凝聚全社会推进绿色转型绿色崛起的强大合力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赢持久战,共同推进我区绿色转型绿色崛起。

  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发展与生态共赢的意识和能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非不可兼得,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面对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双重责任,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科学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将二者简单对立起来。要看到,经济发展可大大提高生态建设能力和水平,保护生态也可促进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生态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新的业态,做好了就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善于找准发展生态经济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往往投入大、时间长、收益慢,不容易吹糠见米、立竿见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精神,一届接一届传承好“绿色接力棒”。

  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健全完善“绿色GDP”综合考评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形成正确的导向。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根据我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考核,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办法,形成完善的“绿色GDP”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政绩考核的新导向。前些年,来宾对金秀实行生态考核,倒逼金秀转变发展方式,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良好生态变成了金饭碗。实施“绿色GDP”综合考核,就是要为那些坚持科学发展的干部加油鼓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着力创造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就是要给那些为追求眼前“政绩”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干部戴上“紧箍咒”,让他们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能将今天的“政绩”变成明天的“劣绩”。

  弘扬生态文化,坚定生态信仰。良好的生态是社会大众的公共“必需品”,人可以不住高档别墅,不开豪华轿车,不吃山珍海味,但不能不喝干净的水、不吃安全的食品、不呼吸清新的空气。生态好人人受益,生态差人人受害,生态环境美好的家园是大家共享的家园,也需要大家共同来建设和维护。要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和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乡村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增强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要大力培育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信仰,发扬光大壮乡人民崇尚生态、顺应生态、亲近生态、包容生态的民族美德,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自觉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共同汇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力量。

  同志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事关“两个建成”目标实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区战略,持之以恒建设美丽广西,共同抒写美丽中国的广西篇章!(彭清华)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79268759

副总编:张义学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联系方式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