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时代论坛
 
 
 
 
 
 
 
 
 
 
李秋风 李善廉 坚持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05 09:49:1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国家治理的效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厘清其背后的内在要求、逻辑必然、制度优势和根本保证有助于将坚持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领导的理论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庆党校系统2019年调研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AQDX14

 

坚持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

/李秋风 李善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具体而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治理能力是指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能力。可见,无论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还是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都与党的领导密切相关,凸显了党的领导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要关头,在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保持政治权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党的治理现代化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坚持先进政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¼¼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2]江泽民进而指出:“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十一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建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也在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3]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5]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生动诠释了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在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提升各方面治理能力时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必然

政党是现代国家政治运行的重要组织基础。现代政党率先崛起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既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产物,也是代议制政治体制中联系国家与社会的桥梁。[6]政党政治是现代西方国家体系的鲜明特征,大多数西方国家通过各个政党竞争执政权利来体现其与国家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间接的。而我国革命和建设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因此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逻辑延伸出执政党与国家治理的高度关联。这种国家与执政党紧密粘连的结构形态,是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重要前提,并进而引申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个定律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西方政治形态截然不同的地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党治理既是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执政党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者国家和社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到党的事业、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政党、国家、社会是连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仅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更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说明治国理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既有历史的依据,也是现实的要求。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与先发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不同的是,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明显带有后起“追赶”的特征,这种特殊性主要因为我国的现代化道路一开始就面临着外来压力,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侵略势力迫使的。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方位迫切需要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范式,迫切需要强势的公共权威来有效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必需的资源基础和基本的制度框架。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种整体性与结构性的社会发展过程,其对中国政治生活的改变是在促进国家组织动员能力不断跃升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制度理性能力,健全社会利益表达和整合机制,以制度化的管道疏导社会不满情绪,协调和整合利益分化所造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

作为现代政治的基本标志,“政党是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工具”,政党与政党制度是利益协调与政治整合的核心组织载体和关键性的制度设置。[7]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由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依托组织建设和组织网络渗透的途径,凭借自身强大的组织力量和行政运作体系自上而下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井然的治理体系,来管控各级政府机构和组织成员,推进基层社会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并成为社会平稳转型和国家有效治理强大而稳固的主导性力量。在中国国家治理语境下,社会结构、基本国情和现代化的内在逻辑都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政党领导的需求是内在的。中国共产党长期承担了推进现代化进程、直接治理社会和确保社会平稳转型的重大历史使命。正如学者李侃如所指出的,“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保持了对于一个有着如此规模和如此多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确是令人惊叹的强大的行政能力”。[8]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治理体系稳步成长与成熟。在维持公共权威的基本组织原则和核心结构要素长期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主动培育现代政府体系并逐步还权于国家政权组织,逐步发展和完善保障公民权力的制度安排与公共政策体系,不断拓展社会组织自治的制度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同时,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均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更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中国改革由此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的同时,强调必须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现“中国之治”的效能。

四、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到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 所谓“颠覆性错误”也就是根本性、方向性错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讲,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的确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改革方向的较量。邓小平针对那些主张“改向”的改革,也曾尖锐地指出:“有些人打着拥护改革开放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倾向不是真正的拥护改革政策,它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如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某种意义上是在重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指导思想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优良的国家治理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变量,有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9]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显著特点和根本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毫无疑问,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之下压力增大、挑战增多。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的困难,我们需要保持应有的自觉和自省;展望“中国之治”美好前景,我们有理由保持应有的自信,以党的治理现代化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迈向新境界。

 

参考文献:

[1][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6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4]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主要篇目介绍.共产党员网[EB/OL].http://www.12371.cn/2019/10/27/ARTI1572184853781398.shtml

[6]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7]唐皇凤.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执政党建设:中国经验及其理性审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8]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M].胡国成、赵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9]虞崇胜唐皇凤.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作者简介

李秋风,中共安徽省安庆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政党政治

李善廉,安庆横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联系方式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