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时代论坛
 
 
 
 
 
 
 
 
 
 
林青璇 黄楷 熊越凡 杨蕊 丁奇珵 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影响力研究——以江苏部分高校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4-28 15:34:2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林青璇 黄楷 熊越凡 杨蕊 丁奇珵
(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19)
摘 要: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校青年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集和分析高校青年对红色文化认知情况,以及红色文化对这些高校青年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红色文化认知方面,高校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有基本的了解;高校青年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电视媒体和课堂教学等方式作为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渠道;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价值观方面有影响,并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青年学生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一般项目“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影响力研究——以江苏部分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2110304126H。
作者简介:
林青璇,女,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
黄楷,男,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9级本科生;
熊越凡,女,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
杨蕊,女,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
丁奇珵,男,南通大学理学院应用统计学2019级本科生。
指导老师:王振波,陈虹。

高校青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红色文化作为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思想结晶,对高校青年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高校青年学生面对的是多元文化思潮的碰撞与冲击,容易出现价值迷失、理想丧失、信仰缺失等问题,需要红色文化的引领。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主要从红色文化与高校相结合的视角来进行定性研究,并结合高校的思政教育、场景教育等方面来研究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的影响。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等相关学科,并因此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丰富了相关的研究理论,但在定量研究方面,特别是在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影响力的系统化、全面性研究仍显不足。因此本文在心理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背景下,以问卷调查和定量分析为主,通过线上线下问卷发放的方式,在江苏部分高校展开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影响力情况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在江苏省部分高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一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690份,其中有效问卷636份。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进行量化分析,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获取个人基本信息、红色文化认知情况、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影响情况和其他情况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果。
1.个人信息分析
个人信息分析主要包括性别、年级、学科门类、政治面貌和院校类型。通过统计发现,从性别看,39.6%为男生,60.4%为女生;从年级分布来看,42.6%为大一,26.3%为大二,19.8%为大三,9.4%为大四,1.9%为大五;从政治面貌来看,其中大部分为共青团员,其比例为81.8%。
2.红色文化认知情况
在问及“对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时,关于红色课程讲座,40.4%的同学处于不太了解、不了解甚至最不了解的状态;关于红色精神,82.1%的同学达到了基本了解的程度;关于红色文艺作品,77.1%的同学达到了基本了解的程度;关于红色文化活动,73%的同学达到了基本了解的程度。红色精神是大家的主要关注点,而红色课程讲座由于内容的单一枯燥性,缺乏高校青年的关注。
我们从网上查询、课堂教学、电视媒体、观光旅游、参与活动、亲友口述、书籍文献等方面了解学生红色文化知识获取偏好。选项排在前三位的是“课堂教学”(75.2%)、“电视媒体”(85.1%)、“书籍文献”(66.4%)。这说明高校青年学生获取红色文化相关知识渠道呈多元化特点,更倾向于选择电视媒体和课堂教学等方式作为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渠道。
在问及“您一年内接触下列红色文化的次数为?”时,年均接触上述红色文化载体1-3次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年均接触红色文化载体4-6次为其次,这反映出高校青年对红色文化兴趣不浓的问题。通过计算期望,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专题课程讲座、红色文化活动、红色文艺作品的接触期望分别为:4.03次/年,5.60次/年,4.30次/年,4.59次/年,其中红色文艺作品在所有类型中接触次数多的比例最高,接触期望最高,说明红色文艺作品相对其他红色文化类型更受高校青年的青睐。
在问及“您认为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的意义有哪些?”时,选项排在前三位的是“激发高校青年的爱国热情,坚定政治立场”(89.5%)、“增强高校青年的理想信念”(86.8%)、“增强高校青年的文化自信”(83.2%),高校青年对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政治立场、增强理想信念、提升文化自信的作用高度认同,这与如今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意识形态引领紧密相关,也说明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有一定的情感导向作用。“您认为红色文化对您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回答选项前三位分别是“认知”(86.9%)、“价值观”(84.7%)、“态度”(74.7%)。由此可知红色文化在认知、价值观、态度、行为、情感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但对个人的影响主要停留在认知、价值观、态度等精神层次方面,对行为和情感的影响较小,说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需要加强对高校青年学生行为导向和情感培养,利用有效体制机制,让高校青年真正把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高校红色文化活动开展现状
在调查高校红色文化活动开展现状时,23.7%的同学会根据活动类型来进行决策,还有约8.2%的大学生会被动地参与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对活动类型、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来吸引大学生参加红色文化活动,调动这类群体的积极性。
在调查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时,53.5%的同学认为很好,43.1%的同学认为一般,3.0%的同学认为不是很理想,0.5%的同学认为没有效果。对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存在的不足,48.0%的同学认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氛围不浓,66.2%的同学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刻板枯燥,27.8%的同学认为缺少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课程,61.6%的同学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偏重形式化,33.8%的同学认为高校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不深。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形式化严重,因此如何丰富活动内容,让活动形式更为多元化尤为重要。
4.交叉分析
不同性别对红色文化了解途径的选择情况。女性通过课堂教学、电视媒体、观光旅游、参与活动、书籍文献了解红色文化的比例分别为76.3%,85.4%,56.0%,52.1%,67.2%,分别高于男性的比例73.4%,84.5%,51.6%,50.8%,65.1%。可以推断女性获取红色文化的途径选择优于男性,女性对获取红色文化知识更为频繁和感兴趣。
不同年级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对不同红色文化了解情况占比最大的是“基本了解”,说明不同年级对不同红色文化了解程度基本相同,大多高校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仅停留表层。
表1  红色文化了解途径选择情况
X\Y 最不了解 不了解 不太了解 基本了解 很了解 非常了解
A大一 2.07% 2.51% 23.10% 45.68% 12.55% 14.10%
B大二 0.36% 3.11% 26.11% 49.58% 8.74% 12.10%
C大三 0.79% 1.43% 20.79% 62.06% 8.10% 6.83%
D大四 0.00% 1.67% 34.33% 42.67% 16.67% 4.67%
E大五 0.00% 0.00% 13.33% 46.67% 16.67% 23.33%

不同院校类型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情况。不同层次的高校青年学生认为院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情况为“经常开展”的比例最大,其次为“偶尔开展”。说明不同院校类型的学校基本都注重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

 


表2  不同红色文化接触次数情况
 经常开展 偶尔开展 很少开展 从不开展
双一流高校 59.10% 34.90% 4.70% 1.30%
一本院校 52.90% 41.20% 5.30% 0.60%
二本院校 48.70% 40.40% 9.00% 1.90%
专科院校 50.90% 40.40% 7.50% 1.20%

不同院校类型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刻板枯燥”在不同院校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本科院校学生认为院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存在问题为“红色文化教育偏重形式化”的比重,专科院校学生认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氛围不浓”。
表3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问题
 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氛围不浓 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刻板枯燥 缺少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课程 红色文化教育偏重形式化 高校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利用不深 其他
双一流高校 38.90% 68.50% 23.50% 71.10% 36.20% 2.00%
一本院校 50.60% 68.80% 25.90% 65.30% 29.40% 2.40%
二本院校 51.90% 63.50% 31.40% 62.20% 39.10% 3.20%
专科院校 49.70% 64.05% 30.4%% 48.4%% 31.10% 5.60%

二、对策
我们通过上文红色文化对江苏省高校青年影响的问题分析,可以得出:高校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有基本的了解等结论。因此,对于如何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制度上:应基于实际情况对高校建立常态化的红色文化教育机制
政府教育部门应基于红色文化当今现状,建立科学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机制,并以红色文化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来出台相关的政策,引导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形成常态化的红色文化建设机制,从制度上有效保障高校红色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
2.主体上:构建高校红色文化协同网络治理机制,发挥高校的红色文化阵地作用
高校红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主体相互分工、共同协作来打造。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红色文化阵地,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学校、二级学院的党团委部门、各个党团支部、党团小组,形成一体化的协同网络,从思想上、组织、行动上形成有机的整体,围绕着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和红色阵地打造,分步骤、分层级、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相关活动。
3.客体上:高校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生代大学生青年要树立爱党爱国的强烈意识,努力把红色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需要通过各种中介把红色文化内化到思想理念中。一是,以大学生宿舍为单位,开展红色文化宿舍创建活动,营造宿舍的红色文化氛围;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辅导员、团支书作为引导者,定期开展多种类型的红色文化活动;三是要发挥学生会等各类高校组织的功能,要宣传爱党爱国、从自身做起,形成红色文化自我宣传、自我教育的新风尚。
4.媒介传播上:作为一种生产、传播和接受的过程,红色文化离不开媒介的作用和功能
如今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各个领域的“互联网+”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创新,将时代因子添入红色文化的宣传中去。各大媒体应在重要的平台上注册账号,扩大自己的宣称阵地。
5.空间上:打造趣味红色校园,营造良好红色文化氛围
在实际行动上,高校要主动多次开展样式丰富的红色活动。同时,高校要积极发挥校学生会、院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推动红色文化在校园学生之间的传播。
在校园设施上,高校要注重将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同红色文化相融合。让学生在红色校园中沉浸式地体悟到红色文化的内涵,树立正确三观,提高自身思想认知水平。
三、结论与展望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业已形成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具有时间序列的特点,同时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并具有新的内容。红色文化所具备的以上特性本质使其在具体影响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中,具有更加复杂多样、系统多元的体制机制。一方面,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高校青年学生的注意、知觉、表象、记忆、语言、思维等认知心理状况,客观上需要红色文化具有科学性、层次性、通俗性、恰适性等教育传播方式。另一方面,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当代高校青年学生处在一个被网络媒体深度浸染的时代中,他们不仅是网络媒介的信息接收者,同时还是网络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者,其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旨趣的时效性、感官刺激的短暂性、信息偏好的直观性和娱乐性等特点,与红色文化所要求的政治传播严肃性、政治仪式的庄严性、意识形态的统合性之间形成显性的张力矛盾。
于是,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要注重从高校青年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切入,找到红色文化基因扎根与生根的着力点和关键点,把高校青年的内因心理认知与高校、政府、社会的多元协同宣传教育外因有机衔接起来。另一方面,要把传播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注重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方式、机制等与高校青年学生群里的心理认知、心理预期和心理偏好等相契合。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扎根研究与调查法、案例法、比较法、历史法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新突破。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联系方式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