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时代论坛
 
 
 
 
 
 
 
 
 
 
王心彤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09 07:53:2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王心彤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摘要新时代,多元化思想浪潮在碰撞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影响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斗争。基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政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未来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方向,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守正创新则成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入新台阶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当前面临挑战以及创新性发展路径三方面展开探讨,在深刻剖析中引发思考,具有长远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新时代如何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已然成为我国学术界、教育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承担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认知。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应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旨在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培育符合时代要求、被寄予厚望的青年学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工作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断演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随之明确了新的价值定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守正创新”,标志着我党牢牢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之魂,尤其是作为重要一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深化社会主义接班人理解和认知的基础条件,因此,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重层次剖析其现实意义,才会更直观的感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1.1 微观层面:推动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这句话也恰恰认证了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审时度势,更加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内化动力,伴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例如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增强青年大学生历史认知,以应运而生的伟大建党精神、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提振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引导高校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深化共同理想追求和人才素养,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扭转思想观念偏差问题,最终助力青年大学生自我价值目标的实现。

1.2 中观层面:优化高校人才培育模式

教育和人才因时而进,进入新时代,以往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模式自然会存在一定局限,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厘清育人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间的契合行,在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开创适应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的人才培育模式。高校大学生正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除去社会多方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便是育人模式优化的主要途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对于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生思想先进性,教育对象主体性强化还是高校党团组织的思政工作的管理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条件,旨在以完善高校道德建设、整合教育资源,追求优化高校人才培育模式。

1.3 宏观层面:把握民族复兴历史机遇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崭新的实现中国梦使命担当,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当前正面临着世界未有之大变局,新的问题和困境复杂多变,作为栋梁之才的培养摇篮,高校的作用不言而喻,肩负着崭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打破传统桎梏的根本,面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以专业知识素养和良好道德修养,在时代洪流中勇担大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言献策,让我国在世界舞台中影响力攀升,提升大国形象。

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的时代起点扬帆远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否俨然成为了学术界的重要命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环境环节上存在疏漏,以及逆文化冲击和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欠缺顶层设计,队伍建设薄弱,因此及时探讨现存问题,有助于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当前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面向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单一的课堂教学不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授课模式。一方面,作为主体的教育者们用大水漫灌式的方式,单向硬性的要求作为客体的高校大学生接受所传授的内容,进一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思想和政治理念。没有把握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了被教育者诸如逆反心理等对抗性的心理和情绪,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承接其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急功近利式的观念使得轻视德育偏向智育的教学理念在高校中深根固柢,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性的,循序渐进的熏陶教化,很难在几个学期或者几届学生中产生教学成绩,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专注于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等的培育。除此之外,高校没有充分的利用好新媒体的教育功能,仍需进一步挖掘信息化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和补充作用。高校欠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网站建设,如信息化共享平台等;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也对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没能很好的把握其心理。但反观共青团中央在微博等平台的粉丝量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其发布的内容能准确捕捉社会热点,并传递优秀价值观,可见其在把握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粉丝上,值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的学习和借鉴。

2.2 高校教学环境尚存弊端

自高校思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便愈发凸显,思政类的课程作为高校必修的公共课之一,集中对大一和大二年级进行授课。但刚入校的大学生通常会认为知识晦涩难懂,且没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思政类课程,并且当前高校思政课堂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支撑,难以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创新规划,学生自然会表现出难以掌握和理解抽象化的理论内涵,也相应导致其在课堂上专注力保持度不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理论课堂,辅导员也相应承担着日常对于学生思想观念培育的作用,但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以对接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为主,存在诸多限制,而专业理论素养上的缺乏也难以引导学生完善个人思想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领域,高校大学生也天然的没能定性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职能。

2.3 网络削弱思政教育权威

在互联网领域的高速进步和普及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在享受者信息化的便捷和迅速的同时,其尚未定型的思想观念受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是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消极的网络文化,具体体现在例如借助影视文艺作品等输出给高校大学生,让他们看到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的“艺术性”表现,展示出的先进和不同,从而得出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的结论,进而盲目地去崇拜西方价值观,缺少了自身的制度、文化等自信。这种传播方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感染力与之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在互联网信息化的覆盖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新兴网络文化也增加了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难度,在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迷失了自我。此外缺乏监管的网络平台,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错误的舆论导向,带偏了社会风气,对高校大学生在思维方式、评判体系和行为理念等是非曲直上的问题产生了错误的观念。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相当亟待解决的挑战与问题。

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发展路径

如何高效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关键要义就在于应提出适宜新时代发展的创新路径,树立创新意识才能极大程度提升教育的影响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因此创新思政教育路径是极其必要且紧迫的,只有多方举措并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面对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时能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这就需要高校丰富教学内容满足时代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健全体制机制,构建新型高校思政育人模式新环境。

3.1 丰富教学内容,贴近时代需求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内容多来自于已有教材依托,而教材的更新通常难以实时更新,会导致思想政治内容缺乏时效性,与时代主张脱节,进而影响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时代下,应在满足教学大纲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丰富高校大学生的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同时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讲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跳出单一教学思维圈,不拘泥于固有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与延伸,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将教学内容作为完善的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的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学应当侧重于和平年代爱国主义“典型人物”的事迹宣传,并组织学生对社会舆论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有效性。

3.2 创新教学方式,突破传统互动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新媒体出现的环境下,面向高校大学生时已然出现了排斥反应。这意味着教学方式必然要作出转变和重构,突破以往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合理转化互动关系,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联网与传统教学形式之间,双向转变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与主导角色关系,从而融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师生互动新的纽带与桥梁,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技术,营造创新型教学情境,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提升课堂活力,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也具有教学的主导型,确保在审视问题的同时,提升自我分析、自我批判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其次可以充分挖掘校外资源,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寓教于乐,丰富教学方式,跳脱出课本的单调性,激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兴趣;最后依赖于网络载体,创新沟通渠道,包括且不限于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往来,利用网络平台的及时性、直观性,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双向联动,全方位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熟度。

3.3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队伍建设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建设,不能片面分析队伍建设,对于体制机制的健全也是关键所在。不仅要满足新时代的前进方向,也要充分考虑高校大学生的现实诉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在制度建设健全方面,要做足准备工作,多方听取意见,周密部署,从而制定出符合组织、领导等多方需求的制度。要切实体现出所制定制度的权威性,从大局出发,权衡各个环节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义务,使得制度公平公开的运行,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在队伍建设完善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与否是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点,因而对这支队伍的培养和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应持续的保持专业的教师素养,与时俱进的吸收和接纳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保持思想的进步性和先进性,是需要不断自省且进步的;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辅导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成分,应真正把提升个人思政素养,服务学生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建立良性思想观念。综合以上两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需要实现留住优秀人才,输入新鲜血液的良性循环,通过完善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投入性,以政策为保障依托,让他们更加有为的加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列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讨和创新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意义。在充分调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下,进一步确立其内在涵义和价值意蕴,对症下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体制机制等。从而科学有效的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有利于展现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更为鲜明的内在特征和时代动力,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并为国家培养出更为优秀且全面的青年人才,从而助力我国社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园英.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经济学,2021.3(6):70-71

[2]马静音.精准思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21.10(7):5

[3]刘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化模式探析[J].教育进展,2021.11(1):5

[4]韩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2020.000(023):74

[5]苏跃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综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4)

[6]黄必忠、甘菁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20.000(004):P.114-115

[7]袁佳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路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9)

[8]盛莉莎、程望斌、陶跃进等.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J].青年与社会,2020(4):147-148

作者简介:王心彤(1998—),女,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联系方式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