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时代论坛
 
 
 
 
 
 
 
 
 
 
杨艳茹 生态文明视阈下加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索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11-21 08:40:23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杨艳茹

中共博乐市委员会党校,新疆 博乐 833400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乡村建设成,实现人与生态和谐,是一门科学。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离不开农村经济的支撑,新时代加强乡村建设,更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国经济发展。在发展乡村经济和建设乡村过程中,出现过不少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本文在剖析问题,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文明视野下乡村建设转型的意义,并指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加强和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意义;规划;路径

中图分类号:D21 文献标识码:A

 


在新时代乡村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程中,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乡村建设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一套相对完善的思想体系,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等做出了新的科学论断,更全面且深刻的回答了当前中国和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实现中国绿色崛起指明了方向,更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1 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1.1  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有一些地方,对生态保护重视度不够,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难以长效保持。乡村建设除了需要青山绿水的载体和外显,更需要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和精髓。还有一些地方,乡村文化建设优势缺乏,文化功能弱化,由于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底子较薄,对乡村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品牌开发欠深入,造成了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不足。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些农村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考虑是否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过去几年中,许多乡村工厂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考虑废水、废气的排放问题,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正是由于污染程度的持续加重,才造成了国北方冬天雾气弥漫、南方雪灾频繁、绿地面积大大减少、空气质量变差、地球变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1.2 人居环境有改善,暴露新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国各地一直都在开展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生产。但是,开展乡村建设时,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常常出现运动式的或者快餐式的乡村建设。上世纪80-90年代,就出现过很多“别墅村”,农民住进了别墅,生产农具、牲畜却无处安放;本世纪以来,又出现强迫“农民上楼”现象,给以耕种土地为业的农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烦恼。这类“大跃进”式地开展乡村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远远地超越了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的步伐,给农民带来了烦恼。

一些乡村,缺乏统一科学地规划,乡村建设层次不齐。乡村居民拥有自己的宅基地,房屋均为自家所盖,农民贫富不均,所修建房屋不可能统一划一,层次不齐,这也导致农村房屋在很多方面并不规范。很多房屋都存在安全隐患及居住不便利的问题,卫生环境脏乱差,一旦饲养的动物出现疾病,很可能会迅速传遍全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村民文明观念不足,安全、卫生监控有死角,公厕偏少、农村人居环境较差。

1.3 产业特色不强,一些产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为了振兴乡村经济,寻找新的产业转型机会和经济支柱点,各地都在寻找农业发展项目,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开展文旅项目,打造特色地域文化乡村等。这些项目对国乡村而言,还处于新兴阶段,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亦没有挖掘出真正可持久的盈利点,大多数还采用照搬照抄的模式。大批量文旅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只能暂时地吸引游客目光,一旦同质化产品过多,就将迅速被市场抛弃。这类荒废的文化街区,浪费了资金,占用了土地,也破坏了当地生态。

产业特色不强,主导功能并不突出。一些地方,以农家乐以餐饮业为主,其他主题活动和可玩项目较少,同时基础配套不优,交通缺乏一定的便捷性,自驾停车难,造成游客体验不佳。更多的乡村,对于传统种植业的挖掘深度又有所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常常出现滞销现象,不能给农民带来稳定的高额的收益。

1.4 基础设施不到位,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缺口

许多乡村地区的道路、水电设施、网络设施、排污系统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还有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这些问题在上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建设了很多,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标准,达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着巨大的投入缺口,也严重影响着乡村吸纳高端人才,更限制了乡村居民的回流。

2 生态文明视野下乡村建设转型的意义

生态文明这个词语,要从生态与文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所谓生态,是指构建乡村的生态风貌。曾经,为了粮食生产发展,为了美丽乡村建设,许多地区的自然风貌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基础应当是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明,含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不同的地区养育了不同的人群,诞生了不同的文明和文化。它们都是民族瑰宝,凝聚了民族团结的力量。今后,们应当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乡村建设。

2.1 加强乡村建设的新时代意义

面对一些乡村人居环境、经济水平和公共事业相对落后的现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了给农民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各地应本着生态、文明、环保的理念,投入更多精力建设美好的农村环境,做好乡村建设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开展乡村建设,迫在眉睫。

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就是围绕绿色环保理念,进行乡村建设,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所以,一方面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因地制宜采用环保材料,采用清洁能源提升绿色生活质量。例如,乡村农民普遍用木柴进行日常烹饪,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新疆阳光充足、风能资源充沛,建议多搞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并适当调整电价,鼓励村民更多使用电力设施。

2.2 提升乡村建设的生态文明理念

各级领导到干部要提升乡村建设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在乡村建设中,要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文明是引导乡村发展的基础和手段。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划,现代乡村发展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其对于乡村经济的增长和乡村环境可持续性优化、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促进广大社区有能力持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实际作用。

2.3 改革乡村建设规划,实现生态文明目标

新时代,乡村建设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利用资源和环境,在乡村经济和乡土社会发展的方面制定适当的发展指标。不论是人居环境的规划,还是乡村产业的布局,每一步都必须达到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规划和建筑蓝图,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现有资源和地理文化元素,通过改变意识形态、科技创新等手段,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2.4 改革建设内容,实现生产生活便利

在生态环境下,乡村建设规划必须是可持续的。首先,要将自然和乡村环境综合规划,彻底了解整个地区环境、综合交通系统、环保建筑、节约能源等许多方面纳入综合管理的概念。调节交通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汲取群众意见,聚集企业对于当地农村发展的优势,分配空间资源,结合复杂的生态系统技术与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开发和利用当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对城市和农村主题设计受到制约的因素进行规避。

3 生态文明意识贯穿乡村建设的路径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建设,要从生态与文明两方面入手,不但要具有环保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打造宜居、舒适、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也要注重文明的发展,塑造更加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还要注重对当地历史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在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乡村规划设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还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乡村规划设计具有明显的全局性、综合性以及战略性,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3.1 优化生态空间,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

生态文明思想中,乡村建设要处处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从人类的生存角度来看,绿水青山对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是金钱所不能取代的。关于这一点,国有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参照。

传统的乡村,圈地而为村,建筑紧邻种植区域,缺乏观赏性;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铺设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所以地方政府应当以打造生态空间为基本理念,打破村庄区域、景观区域、道路、绿化带之间鲜明的界限,将各元素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重构生态空间,同时也能提升乡村的美感,建设乡村的旅游开发产业,减少村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矛盾,构建和谐生态空间。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都有把艺术融入乡村建设的设想,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手段。在乡村建设中体现乡村独有的文化元素,发挥美术规律尤其是乡土文化的色彩、造型、形式构成等元素的情感作用,着力发掘和弘扬国悠久的传统工艺,在乡村美学逐步发掘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为乡村建设的艺术表现提供指导。在新时期,将国的乡村建设与传统工艺有机融合,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保护并传承传统工艺,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

3.2 加强生产平台建设,服务乡村经济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首当其冲,各地都在引进项目,投资涉农、亦农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产品产量。目前,一些乡村传统农耕和畜牧产业仍然受到信息阻塞问题的困扰,与外界沟通不便,联络不畅,往往无法将产品直接展示在买家面前,使农民的所得利润降低。一方面,在乡村建设中,地方政府应当辅助乡村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另一方面,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需要强大的物流、冷链和仓储服务,当地政府要联合乡村积极主动构建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的加工经营事业,积极与相关物流和仓储企业进行沟通,并达成战略合作。农民的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居民,既提高了农产品的销量,也使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3.3 优化生活空间,提高农村生活品质

传统乡村风格缺乏统一规划。有些村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村民按照各自意愿与审美修建房屋,且修建时间不一致,造成风格迥异,相互之间不协调。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乡村系统性的管理,缺乏长期的乡村建设远景规划。因此,开展乡村建设的同时,应当积极同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进行沟通,创造文化氛围更为浓厚的乡村环境,提升当地村民的审美理念,同时在整体上构建乡村的生活空间,从而有利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可建设防臭防渗漏的卫生厕所。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比如,在陕西省榆林市的新农村建设中,逐步开展了新村镇改造和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使陕北的环境生态和人文传统得到发展。通过当下的陕北环境治理和环保农业发展,逐步开发兴办家庭生活农场,实现现代集体经济,将家庭农场整合,使其逐步走向专业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充分完善和发展配套的服务管理设施,有效促使家庭农场高质量运行,推动集约化经营,进一步优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3.4 加强民俗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生态文明

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化保护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近年来,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但很多民俗文化,都隐藏在偏远乡村,而村民们本身并没有这个意识,相关文化事业的专业人员短缺,使得这些文化内容不能被及时地发现和整理保存。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地方政府可以辅助乡村建设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例如,古屋、古物、古树、古井等,都是蕴含传统文化的载体。还可以利用当地旅游资源设计景观节点,并辅以景区介绍说明,传承当地的风土人情,提升当地乡村的文化底蕴。

贵州省的著名景点千户苗寨就是乡村建设的典范,它极为关注空间布局设计方面的作用,并且不单单是在每一户、每一庭院有具体的设计,还会关注各户之间的空间美学关系,基本上呈现了整体布局、层级分布、主次错落、色调统一的美学特征。福建省乡村改造是从闽西南地区开始的,为了把乡村特色景观客家土楼呈现好,当地在屋宇建设方面力求通过传统工艺进行,这样就能够保留本土文化特点。

3.5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服务,和谐生态环境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保障各项农业产业顺利运行的前提,是发达的交通。比如,许多地区发展与文化旅游相关的产业,建设特色文化乡村等,而乡村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应在保持它原有通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景观特色,与环境融为一体,努力打造出风景宜人的乡村道路。这时,当地就应该。

还需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1]明庆忠.基于任务驱动下的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07

[2]刘利轩.新时期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08

[3]徐勇,邓大才.蕉岭创制 “四权同步”的基层治理模式[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04).

[4]张君明.环境法与生态文明建设[J].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05).

[5]汤吉军.新常态下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制度创新研究[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11).

[6]周贝隆,周承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方法 全国专门人才需求预测经验选编[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11).

作者简介:杨艳茹(1986--),女,重庆人,中共博乐市委员会党校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联系方式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