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杜萌 张鹏 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与探索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9-16 11:05:21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杜萌 张鹏(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要:本文是基于对现代空间公共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快速发展对文化的冲击,分析大众对空间公共艺术的精神需求和目前公共艺术发展趋势的矛盾,对未来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探索。

关键词:空间艺术公共艺术探索

装饰性、实用性、互动性是公共艺术的基本特征,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但能够促进城市公共环境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空间的整体美,并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弘扬城市精神与传播城市文化的功能。公共艺术不是独立的艺术个体,而是与空间环境、环境中的人不断互动的艺术形式,互动即是公共艺术作品艺术性、功能性表达的渠道,也是改进和优化公共艺术的有效手段。公共艺术设计不仅仅是艺术技巧的考验,更要注重其美感与情感表达的结合,实现审美追求与情感表达的融合[1]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关于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与探索,在如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基础上,必然迫切的在精神上追求艺术的美感。人们对美的空间艺术上的需求能够弥补快节奏、高压力状态工作带来的身心和精神疲劳。目前社会的发展对空间艺术设计的需求十分迫切,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空间艺术设计是在人们经济基础逐渐夯实的条件下兴起的新方向、新概念、新需求,然而绝大多数人对于空间艺术的概念还不甚了解;另一方面,目前公共艺术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属于政府投入支持的公共艺术,未来空间艺术的发展理应朝着大众化、日常化、微型化方向发展,这就催生出必须对空间艺术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和探索。本项目致力于对空间艺术设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将会利用所学公共艺术的知识,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的公共艺术现状,逐步将自己掌握的理论技能合理的应用于未来空间艺术发展方向预测和规划,不仅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身的创新思维,也为社会未来空间艺术的发展摸底探路。

一、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的涉及范围从外在形式上主要有雕塑、壁画、室内外装饰、园艺、摄影广告等多种形式;从功能上可分为纪念意义的公共艺术、装饰美化的公共艺术、休闲娱乐的公共艺术、有实用价值的公共艺术、游戏性质的公共艺术以及庆典地标性的公共艺术;从空间布局可分为立体型和平面型、室内和室外[2]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化进度的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政府部门也更注重于公共设施、绿化、城市文化建设等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层次方面。但部分城市对公共艺术的功能效用缺乏基本的认识,盲目追求现代化地标、公园等建设的数量,反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城市艺术效果。公共艺术所要解决的不仅是美化环境问题,而且是与多种环境因素相联系的社会问题。公共艺术与城市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因素相得益彰,对于重新定位中国当代的公共艺术以及未来公共艺术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3]

目前,空间艺术设计主要反映在公共空间艺术上,主要涉及地标性建筑、以运动为主题的公共场所雕塑和以绿色为主题的艺术造型等,且主要依靠政府力量为大众营造艺术美感环境。反观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具有特色的园林艺术、壁画艺术以及佛像雕塑艺术等等,样样都是空间艺术设计的精粹[4]。而现代社会发展的空间艺术设计普遍简单,不依附文化底蕴,形式近乎千篇一律,缺失了空间艺术创造美感的初衷,少了那份给人喜出望外、鬼斧神工的冲击感和新鲜感。

二、空间艺术设计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1.目前公共艺术设计的不足

从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为了提升城市文化水平所兴建的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良莠不齐。一方面,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划与艺术作品的文化效果不相符;另一方面,片面追求绿化、休闲形式的公共艺术与城市自身的发展定位的历史文化渊源不相符。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对每一座城市而言,历史都赋予了其文化的底蕴[5]。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是城市历史底蕴最好的承载。然而目前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城市的文化建设舍弃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方向,不断地被现代西方文明冲击和取代。在巨大的城市化浪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冲击下,作为人类文明精华之所在的城市,原本城市文化、城市空间特色各异的城市,逐渐变得相似而失去了原有的城市地域空间特色,这种现象逐渐凸显。

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它对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城市居民整体素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以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入城市整体形象的营造,利用整体性设计,使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建设,使其传承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协同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6]

2.未来科技发展对公共艺术的冲击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将会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然就会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第一,外在形式将会多样。随着智能化的成熟化,承载艺术的载体可能不再是有形的实物,而将会利用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三维空间。第二,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不断富足,精神追求必然使公共艺术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这将会表现在,人们对城市文化建设更加关注,对室内装饰、室内艺术更加需要。第三,传统文化将在城市建设中彰显。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使得传统文化、城市生态等得到冲击和破坏。而城市的文化底蕴应是一所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公共艺术应该彰显的艺术价值所在,偏离了这条主线的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水平将不相符,也就不能达到艺术的效果。第四,艺术设计个性化将得到发展。公共艺术的需求增加和智能化的发展,使得艺术设计可以快速满足个人的需求,私人订制艺术设计将会成为常态,而且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每个人也将成为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设计者。 

三、结论

本文通过叙述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出现与城市文化底蕴不相符,盲目追求量的增加,忽略了艺术本身的效果。结合未来科技发展的变化,提出了空间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设想,为未来空间公共艺术的发展探索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任远.城市空间美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研究[J].四川戏剧2017(12):75-77

[2]Jiaji GaoYingjia Zhangand Xueming LiBasic Characteristicsand Spatial Patterns of Pseudo-Settlements-Taking Dalian as AnExample[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613(1): 145-145

[3]孙欣.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4]肖恒.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J].城市公共艺术研究2018(01):68-69

[5]高家骥阎岩崔菁菁.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6):64-66

[6]周秀梅.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杜萌(1996--)女,河南郑州市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张鹏(1979--)女,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教学研究通讯作者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