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梁迪 刘翾 佘毅敏 信息量产生的神秘感吸引力对决策的影响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0-10 08:55:05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梁迪 刘翾 佘毅敏(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广州  511436)
摘 要:文章专注于研究形成神秘感吸引力中的信息量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弥补信息上缺口的冲动是神秘感形成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在决策领域中,对信息量的把握程度同样是形成决定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信息匮乏的压力在决策中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以信息量为中间桥梁,通过对前人有关吸引力及决策理论的进行囊括和分析,构建出神秘感吸引力与决策的某些关系,最终总结、分析、提炼,提出了影响神秘感中的信息量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机制以及怎样避免受到这些机制的干扰。我们还简要回顾了最近一些关于潜意识和情绪的研究趋势,特别是因为它们对决策的影响日益突出。
关键词:神秘感;信息量;决策;吸引力
一、研究背景
在19世纪70年年代,一些古怪的元素已经开始流。爱浮夸的俄罗斯裔美国人布拉瓦茨基夫人,1875年在纽约创建通神协会,这个协会主要致力于材招魂术的研究,当时英国和美国都很流行通灵。可见于人类对虚无事物的本质迷醉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伴随人类心智成长却又不断刺激和困扰的思想形式,对神秘进行定义和分析,有相当的必要性。
亦如同神秘一词,其本身的定义也令人感到模凌两可,以及其在各种吸引力的影响因素都有所显现,难以从一种或几种角度对神秘感展开建构与概念解析。在此研究中,我们犹豫的仅选取了常见的一种类型展开探讨:信息量。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关心理方面的决策影响的文献所占比例甚高,有关于把握信息量多少的影响的文章固然有,但已经少很多了,至于以神秘感为主要去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篇研究大多以结合来自诸如伦理学,心理学等其它领域内容的理论为主,因此也难免有些偏离项目本意以及打擦边球之嫌,更多的篇幅也将会集中在决策影响的方面。但是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引用、概括、拆解、分析、总结的一步步深入,毫无疑问的能够收获并拓展一些前人的经验。
二、 初步概念
1.神秘感的定义
“神秘”一词是从拉丁文occultism(意为‘隐藏或隐蔽’)派生而来的,其基本含义有多种:
(1)秘密或无法解释的事物;未知的事物;[自十四世纪]。
(2)具有模糊或令人困惑的性质的人或事物。
(3)(陈旧的)神秘或神秘的意义;[从十四世纪开始]。
(4)一种宗教真理,仅靠运用人类理性(没有神的帮助)是不能理解的;[十四世纪]。
(5)(古代东正教以外的)圣礼;[十五世纪]。
(6)(主要是复数)秘密的宗教庆典,通常通过启蒙进入;[十五世纪]。
(7)(天主教)基督生命中的特定事件或系列事件;[十七世纪]。
(8)工艺、艺术或贸易;特别是工匠的行会。
不难看出上述除个别定义方向不同外,各自对神秘的理解、涵盖都极为相似,以此为基础,我们将神秘理解为一些类似秘密或是朦胧的、令人费解的以及不可解释的事物。本文将采用通俗理解中的神秘感,即对上述神秘理解的感觉概括。
2.信息量促成的神秘感
神秘令人迷恋,因为渴望填补空缺的信息是我们的天性——Sally Hogsheads[1]对于信息量与神秘感之间的关系,我们没能在其他相关理论中找到依据,但为这两者的关系寻求理论也是没有过多必要的。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试图从大量的语言学及文学作品中以及上述神秘感含义来源中解构出信息量对神秘感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生活中无处不是融合着神秘感,成为而不断缠绕和传承的文艺形式,存在于思想观念、文艺形式、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间叙事等各种知识系统和研究中。在西方神秘的民间故事中,不难发现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思潮的痕迹。
信息使用现代定义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集合。而信息量即理解为信息多少的量度。1928年R.V.L.哈特莱首先提出信息定量化的初步设想,他将消息数的对数定义为信息量
3.决策的定义
本文中定义的决策按照Reid Hastie[2]所提到的为准,即决策应该是特定情境中的一种反应,它由三部分组成:有不止一个方案供选择;决策者的每一个方案所带来的结果和未来事件会形成一定的预期,预期可能会以信心程度或者概率的形式出现;与可能的结果相联系的后果可以在一个连续体上得到评估,而这一评估所依据的是当前的目标和个人的价值观。
三、信息量、决策的相关理论
1.信息缺口产生的好奇心
Loewenstein[3]中提出了好奇的信息缺口理论(information-gaptheory)。当个体当前的知识与想要获得的知识存在差距时,即个体意识到自己在知识或理解上存在信息缺口时,就会产生好奇,并去探索新信息,以弥补信息上的缺口。其中个体当前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而个体想要获取的知识是主观的。
2.凸显信息带来的认知偏差
David Eddy[4]在医学工作中发现了对乳腺癌患病率的普遍认知偏差,后来它使用代数方程和概率论提出了贝叶斯定理(Bayes’theorems)(见下图),用于解决在给定条件下调整判断的问题,也反映出当人们收到新信息并试图更新关于相映事件的看法和判断时可能会产生系统偏差。Eddy于此提出:通常很难指出判断过程中究竟哪一部分的错误是致命的,而将偏差归结为对概率论的特定误解或误用则更加困难。
Nickerson[5]提出了关于这一现象的更全面阐述:关注凸显信息是我们在注意和推理时普遍存在的一个习惯;这伸直可以归因于那些可得到的凸显信息带来的普遍误差,正是这种信息支配着我们的判断。
3.信息量过多所带来的影响
Sheena Iyengar[6]曾经在一家高档商店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食品货架上通常摆放6种不同的果酱,她有段时间在货架上摆了24种,她想看一看可供选择的果酱种类多少是不是会对果酱的销量产生影响。通常我们认为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越多,消费者越可能购买,但实验结果恰恰相反:当陈列6种果酱时,在果酱前停下来的消费者有30%最后买了果酱,而另一种情形这一比例只有3%。
4.决策与期望预期
在成本收益理论[7]中,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随着决策任务特征和个体特征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决策来完成选择工作,要权衡准确性和努力程度,包括决策的正确性、决策速度以及选用策略的适当性,等等。决策的目的就是使用最小化成本获得最大化收益。

 

 

 

李素矿和黎凤莲[8]在此基础上指出当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个体有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权衡选择。但是在时间压力下,时间将是影响决策者做出决定的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权衡各种利弊,那么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就会降低其效率。因此,个体在这种情境下更加看重的是决策的速度,并以此来应对时间压力情形。
四、信息量对决策的影响
Loewenstein指出的理论,表明信息缺口总能俘获我们的好奇心。因此对信息量的掌握不足使得神秘感复杂多变又能保持趣味,既可以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但也会时适时躲避、留下悬念。神秘提供刚好足够的信息,但不会太多。
我们很少为平凡的普通事物所触动,因为我们对其的认知信息已经足够让我们心理产生饱和效应。当那些曾经对于我们来说新奇、未知事物随着时间而逐渐淡化、得到解释,神秘感随之消失,我们便不再感兴趣。而意外惊喜却会改变我们对世界原本样貌和运作原理的期望。新事物意味着想象、改进、发明和出其不意。
成本收益理论很好地诠释了人们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所应采用的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决策者会考量决策的各种因素达到最合理的选择,但是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决策评估时,人们往往很难准确地评估选择,甚至会完全忽视某些严重影响决策的因素。
一个非常微小的信息干扰也足以产生决策影响。Donald Henry Rumsfeld[9]曾言:“有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情我们清楚我们知道。有未知的未知,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但是,还有未知的未知,即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影响决策的信息因素就处于未知的未知,来自Nickerson总结的“我们会偏向于关注凸显信息而造成认知偏差”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不仅不知道神秘事物背后的信息,甚至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对这些信息的无知。对自身掌握信息量的错误判断使得我们的决策评估被误导,做出盲目地决定。
少即是多?另一点是由Sheena Iyengar的果酱实验“选择太多”得出的,当信息量过多会使我们变得混乱而不知如何选择,因此认知评估也就会收到阻遏,而神秘感缺乏的信息正好作为一种“少即是多”形象,使得我们不去挑三拣四而直接决策。当我们只接受到一点必要信息的时候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而那点必要的信息也是产生神秘感吸引力的原因。
五、其他相关因素实验及猜测
以下是一些影响决策的单方向因素(情绪、潜意识、理性思维)理论,从这些研究中,也许可以推出信息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决策之间某种间接关系,猜测的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认证。然而,应该事先声明的是,被归类到一种类型的特定观点有时也包含并不矛盾的,另一类型的中心思想。
1.影响决策过程中的情绪理论
Damasio[10]及其合作者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了情绪对决策行为的直接影响作用。被试是前额皮质受损的病人和正常人,实验游戏有不同风险等级的4套卡片,游戏中Bechara[11]等发现病人组会更频繁的抽取高风险组的卡片。进一步研究发现: 当正常被试考虑从高风险组选择卡片时会产生皮肤电反应,而病人却没有。解释是由于缺少对恐惧的体验,导致他们更快的选择高风险组。Damasio从上述研究得出结论:即时情绪在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缺少此情绪,前额受损的病人就不考虑自己选择的未来结果,从而作出糟糕的决策。
David Lewis提出大脑的两种思考模式,一种是蛮思考或深思熟虑,另一种是容易出错的快思考,很好的解释了青少年为什么比成年人更容易冲动,指出我们大部分的思考都是下意识的,并建议我们去多使用第一种模式来解决日常生活的决策。
2.潜意识影响下的决策
心理学家Solomons L和Stein G提出研究的“双重人格”现象便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他们提出无心人格与第二人格存在着相似性。他们通过自身实验,证实了人是有能力一边阅读一边做出准确无误的听写的。通过挖掘这些非同寻常的技能,Solomons L和Stein G证实:那些普遍被认为需要思维参与的行为,诸如阅读和写作,都可以机械化进行。
与其相似心理学家John Bargh及其同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学生分组参加粗鲁以及礼貌性两种词汇拼凑。当测验完成以后,实验人员要学生们走到另一间办公室,等待两位正在不停谈话实验人员。结果出乎意料,那些受到粗鲁词汇诱导的学生平均等待了大约五分钟,最终打断了实验者和实验助手之间的谈话,而受到礼貌词汇诱导的学生中,82%的人到实验结束没有打断谈话(Bargn本想以毫秒差别来记录)。Jogn Bargn由此提出:我们的行为和思考只听命于潜意识的导引,而且我们行为和思考的方式以及在一时冲动下我们思考和行为的优劣,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程度比我们意识到的程度要更大。
3.影响决策的质量:理性
按照Reid Hastie提及的理性决策理论,一个理性的选择有四个标准:基于决策者目前的资产。(包括金钱、生理状态、心里能力、社会关系和感觉);基于选择的可能结果;当选择不确定时,可用概率论的基本原理去评价结果的可能性;在于每一个选择的可能结果相联系的概率;价值和满意度约束之下,理性选择应具有适应性。
4.信息量对情绪、潜意识的间接决策影响推测
正如Damasio和Lewis指出的,情感及其相关的情感都体现和提升了生物体的核心价值,因此,情绪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决策能力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强烈的情感,好比说愤怒,当愤怒和一起相关的情感被转化为行动,人们似乎会更激进的去做一些冲动的事情。
当人处于好奇的状态中,适当的诱导就能够引发满足欲望的冲动行为。就像新兴智能家居使用的营销手段为了激起让我们购物那样,不断利用商品的新奇特性诱导消费者,激发出一时冲动。
从Solomons L和Stein G的自身实验中可以得出潜意识对日常行为的潜在影响。一个人在做决定的时候会主观地认为自己有能力从若干选项中做出决策,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因为意识之外的力量会决定到底怎么做。Jogh Bargh的实验能够看出不同性质的信息对行为的影响。当受到来自外界的信息影响时,潜意识将信息加工并会对你即将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也会产生于我们接收信息并最终做出决策的过程当中:少量的信息可以让决策行为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六、结论
从上述分析及提出的猜测能够看出信息缺乏对于决策的影响。正如我们所见,神秘并不是巫术或者催眠,对信息空缺的补充冲动作为人自身中一种不可否认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这也正解释了为什么把握的信息量能有如此之巨大的影响力。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关注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荒谬的决定,一些研究关注的是人类的正常思维,但从大量研究中都可以看出,我们会受到各种信息因素的刺激,渗透在购物,爱情,冒险,饮食等各个方面。如果不能辨别我们收到信息缺口驱使的行为,那么当我们必须做出决策时,不管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只会更加困难。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受到影响呢?
我们实际上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没能考虑到的相关信息有多少,无法提供可靠的估算结果。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不时想起“未知的未知”的警告,避免过度自信的做决定,我们的决策可能会明智很多。以及给你的决策预留充足的缓冲时间。一个很简单的做法是,三思而后行。越是很紧急的事务就越需要缓冲时间,停下来想一想,哪怕只是静下来从1数到10也足以让我们的大脑从迅速的下意识思考进入缜密的思维状态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运用理性。理性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Girolamo Cardano等学者在分析赌博行为时就提到了这一概念。然而像个经济人那样理性,而不带有个人感情和性质是不实际的,作为决策者,张力在于对结果的考量和评估,这也是一种为利益最大话化的追求,这一点非常类似哲学一词的原意“爱智慧”,或者说是更进一步寻求纷繁芜杂的现象背后一以贯之的逻各斯,我们利用各种外界知识作为保障,而用理性思维作出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避免非理性的冲动,我们才能拥有更有意义、更有收获的生活。
七、研究展望
本研究中的绝大多数结论都来自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关于人们心理状态、波动变化和决策的研究。我们描述并解释了一些不利的思维习惯,并利用前人的理论提出一些能改善决策技能的策略,不足的是本研究中仅专注于神秘感中的信息量,对于引发神秘感的许多其他因素(Don Thompson谈及的艺术市场就有许多潜在的神秘影响因素)并未探讨,目前,对神秘感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事实上,人们怎样去选择,与神秘感保持距离亦或满足自己对神秘的好奇,这是他们的权利。我不是批评某种趣味,这是无可非议的个人选择,但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一种可以为我们掌握的能力。神秘感使得我们堕入迷离之情景,而揭开它的面纱你会更容易看穿被人鼓吹的假象,更清晰理解周遭的怪异之事,看透这些,则会成为关怀社会、参与现实、改变时代的一种方式,一种最简便的方式。

参考文献:
[1]Sally Hogsheads.Fascinate:How to Make Your Brand Impossible to Resist 2016;132~148.216~225
[2]Reid Hastie Robyn M.Dawes Rational Choice in an Uncertain World .2011: 41~43.49~52.208~214
[3]Loewenstein,G.(1994).The psychology of curiosity: A review and reinterpretation.Psychological Bulletin.116(1): 75~98
[4]Eddy,D.(1998), Variations in physician practice: The role of uncertainty. In J.Dovie & A.S.Elstein (Eds), Professional judgment: A reader in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pp.200~211),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Nickerson,R.S.Causes and effects of my disturbing little book.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50: 370~375
[6]Sheena Iyengar.The Art of Choosing,2010:171-173
[7]Bettman,J.R.Johnson,E.J. &Payne,J.W.A Componential Analysis of Cognitive Effort in Choice [M]. Organizational Be- 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 cesses,1990
[8]李素矿、黎凤莲.有限的时间做出有效的 决策——基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J].决策与信息,2017
[9]庄锦英.情绪与决策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
[10]Damasio A R.Descartes’error: 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 New York: Putnam,1994
[11]Bechara A,Damasio H,Tranel D,Damasio A R.Deciding advantageously before knowing the advantageous strategy.Science,1997,275:1293~1295
作者简介:
梁迪(1999--)男,广东韶关人,广州医科大学2017级应用心理系本科在校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哲学。
刘翾(1999--)男,江西吉安人,广州医科大学2017级应用心理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哲学、心理学。
佘毅敏(1981--)女,广东潮州人,广州医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通讯作者。国内刊号:
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