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刘颖 浅析中国画构图布局中“形”的组合及表达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0-11 09:32:24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刘颖(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  100048)
摘 要:在中国画布局中,艺术家个人对画面主体的主观处理和安排往往是在整个绘画构思中的第一步,映射出作者的社会态度与审美情趣,同时反映艺术家所及的艺术高度。每个人对于自己画面中形的处理都有自己的审美习惯与见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很少有画家研究画面中物象的形;在西方,他们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将画面中几何形的处理与应用发挥到一定的高度;到现当代的中国,艺术家开始重视画面分割对视觉及情绪表达产生的巨大影响,色彩的平面化带来的装饰效果与冲击力都在现当代中国画中有着明显的表现,与中国传统技法巧妙的融合,促使中国绘画进一步推陈出新。
画面几何形的概括和分布,都是对作者情感倾向性与审美观点的最直接体现。在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发展上,中国当代艺术画面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个体性特征,奔放、放逸的笔法表现本能的情感。
关键词:章法;形状;主观;情绪;个体性          
一、绘画中“形”的组合显现
1.中国传统绘画中对于形的组合    
  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形的组合通常被称为章法布局。物象的布局、取势;散点透视与主次排列。从传统绘画作品中有几种构图样式:曲线的“之”字形、满构图及边角式构图。
魏晋时期绘画开始从不自觉到自觉转变,最早顾恺之的《论画》[1]中,构图已占极重要的地位。“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置陈布势”;南齐谢赫将“经营位置”列于“六法”[2]之中,从理论上明确了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地位。“经营位置”涉及审美构思、意象塑造和物象布局,对于画面的物象位置安排,要求体现创作主体构图、布局的别具匠心。画家王微则从绘画创作的角度上提出“夫画者,竟求容势而已。”[3]以《洛神赋图》为例,画中物象依故事情节发展散点状展开,画家主观地将山水、瑞兽等客观物象进行概括、取舍与提炼,抽象为图像符号,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画家顾恺之在进行创作构思的时候的一种“平面化”的“置”的意识。 
中国绘画中的开合、大小、藏露、呼应、起承转合等刻意的布置、隐含在画面整体意境中,若不通过理性分析与解读,无法体会其中的处处留心经营。张彦远认为“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王维《山水论》[4]提出“意在笔先”,深化“经营”作为审美传达的思想内涵,艺术家在艺术构思中要先在心中安排好物象布局,安排好每个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画面达到最佳,通过画面中形的组合来显现其个体对画面布局的独到见解。
至南宋时期,马远、夏圭边角式构图样式的出现呈现作品全新样貌,体现了“以小观大”的诗意美学观。如夏圭《山水十二景》对山川一角的描绘充分体现山水画从“远取其势”到“近取其质”的转变,浓缩取景范围,强化景的象征寓意功能,越是简洁,个体的表达越明确、越强。元以后,作画过程呈现出即兴挥洒而更具随机性。取舍、宾主、疏密、开合等画面组合方式更加自由多元。如王冕《墨梅图》,画倒垂老梅一枝,枝条生长茂盛呈四出之势,枝叶花瓣及诗文布满整个画面,主枝自右上角指左下角,呈“之”字,一改宋人画梅的“疏枝浅蕊”为繁花万枝之态,更显清贞孤傲的气概。
至石涛八大时代,构图变化更为自由丰富。石涛在他的《画语录》[5]——境界章来阐述中国画的章法问题,石涛认为采用分缰“三叠”和“两段”这种构图形式,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贯通一气”使作品成为有机整体。其作品常有山石几乎布满画面空白,由几个不规则几何形构成,山间水呈长条形直线在方形山石中有流动,成团状的黑色树木穿插其中笔断意连呈“之”字走向,右上角方形落款使画面均衡又生动。  
2.中国现当代绘画中的形的组合
中国画作品形的组合至潘天寿时得到突破发展。潘公凯曾将他构图的独到之处概括为“明确的秩序、雄阔的力量感、在静谧中蕴蓄着动的生命。”[6]大量方块形的运用,给人稳定、严肃、饱满、坚实的视觉感,作品更具雄强的力量。如《猫石图》,岩石的方占据画面的绝大空间,猫占一小块,也呈方形而紧紧的团在一起。画面右上角以长条形的方落款,三个方形在对比中统一形成节奏。 
  平面分割,是外来语,在中国画论中称之为“布白”。而传统中国画中大量空白的使用使得绘画形式的分割比西方更丰富精妙。绘画走向当代,素描成为绘画基础的造型手段,绘画中的形式分割变得更为明显。艺术家们对于画面形的处理更加讲究、精炼,更加直接的表达内心感受,在刘进安、田黎明、袁武等水墨画家的作品中处处存在形式痕迹。
3.西方绘画中对形态组合的显现
“几何形状”在学术文献中解释为:“具体描述模型的几何外形轮廓,通常由一些三角形或多边形所组成的封闭几何体。”常以三角形、圆形、梯形等形状显现于艺术作品。
三角形的运用最为普遍而广泛的。三角形的角如楔形,有向外冲引的力量感,尤以两个斜边组成的角,这种力感最为明显。 将其倒置时,由于变成一点支撑而变得极不稳定;若画面呈现等腰三角形,因两条边完全等长而具有庄严永恒的稳定感,形式上的视觉感受为画面题材和手法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圣母子的题材中可见得以广泛使用;若非等腰三角形的结构布局则是稳定又富有变化的,在整个画面的黄金分割(画眼)处放置主体物象,两侧安排一些较小的物体,构成既有变化又均衡的非等腰三角形结构。这种在塞尚的静物画中应用非常频繁;倒三角形是作品传达不稳定感和危险感的主要形式因素,这与视觉体验有直接关联,在矛盾、冲击主体的画面中使用倒三角形会在构图形式感上产生不安、动荡、爆发与崩塌。
圆,给人以流动、饱满、完整、团实的视觉感,画面结构整体构成圆形便散发出具有凝聚性的整体感,圆的因素与饱满且流动的特性是格外引人注目的,给观者产生强烈的现场感与心灵的回响,正如马蒂斯作品《舞蹈》。
二、强化构图的形式美感在当代中国画中的显现
1.当代中国画中强化表现对象外形及特征的视觉美点
    为了表现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形式心理,每一个艺术家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客观物象的外形及结构特征的感受予以强化和夸张,这便是绘画中最常呈现出来的主观形。这在当代绘画中显现的非常明显,也有另一种说法为“有意味形态”,如果我们在画现代高楼的笔直高耸,杂树丛的枝条繁密,建筑工地的工架交搭,现代都市人的外貌特征,都应该依自己的感受,该笔直则笔直,该密则密,该清晰则清晰。形式语言是为了传达人的情感,说话表意要明确,能更直接与观众情感互通,将感受放大,细节情绪的极致化,方能具有突破和感人的力量。如此这样强化的构图形式,鲜明的表现作者的观点想法和真切感受,更是能够感染观者,使构图避免步入平庸。
  绘画的审美主要在于画家自身表达情感方式和生活内容时所依托物象的造型、色彩、笔墨的特殊的形式趣味性。
艺术作品欣赏是一种主观美感享受,形式趣味性的缺失同时也降低了绘画的审美价值,形式的趣味,具体到画家对于画面造型的处理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审美表现,每个画家由于审美个性的不同,构图的形式趣味上便产生巨大的差异,形成各自画面的形式美感与风格展现。以画家基塔依的作品为例,作品充满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和鲜艳平涂的色彩,有版画意味而独具超现实和现代感,画面的不完整性、跳跃和有意味的线索使画面更加接近画家内心最本质的状态。

注释:
[1]顾恺之《论画》.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直接评论当时流传名画的文献
[2]“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
[3]王微《叙画》.提出“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艺术境界。为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著作之一
[4]王维《山水论》.是王维对自己青绿着色山水画丰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对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以来的山水画理论的继承、进一步规范与发扬
[5]石涛《画语录》
[6]潘公凯《潘天寿绘画技法简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
参考文献:
[1]常锐伦著.《绘画构图学》.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第1版
[2]张世彦著.《边位场势美——绘画章法解析》
[3]林珏源著.《构图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4]潘公凯著.《潘天寿绘画技法简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
[5]朱乃正著.《卢沉周思聪文集》
[6]南男著.《心象·画迹——当代中国画家创作手稿》.江西美术出版社,1994年6月
[7]彭善秀著.《构图中的数与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8]胡明哲著.《造型与形态》.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