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张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0-15 08:59:23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张闽中共泾川县委党校  甘肃泾川  7443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做好民族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工作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夯实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族要团结,首先是民族地区的经济要发展,让各民族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

1.扎实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要依托政策扶持、项目带动、资金整合等重要途径,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乡村振兴战,认真落实民族“差别化”政策,从项目布设、资金调动、技术扶持等各个方面,把民族贫困村社和民族贫困群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好各项政策,整合好各方资源,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和依靠外力帮扶相结合,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民族群众稳定脱贫。

2.深入实施民族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调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新时代,要牢牢抓住中央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结合各民族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实际,在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谋求新发展,让民族地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严格落实差别化民族政策

要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理念,牢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意识,坚持用“差别化”民族政策消除民族差异的方式,特别是对相对贫困的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优化转移支付、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等政策等措施,着力加快贫困民族地区发展,改善贫困民族群众生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4.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

要坚持把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和基本政策来贯彻落实。用好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发展社会事业的关系,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优先发展教育、推进科技普及与创新、文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和体育事业等各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的生活水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增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政治根基

积极做好民族群众的政治工作,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形成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良好政治氛围。

1.着力增强民族群众的政治意识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召民族群众,用中国共产党9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激励民族群众,用党的各项民族优惠政策吸引民族群众,让各族群众在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着力增强民族群众的大局意识

要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大局观念,把民族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正确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保障各民族公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扩大各族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下令畅通。

3.着力增强民族群众的核心意识

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牢把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4.着力增强民族群众的看齐意识

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在推进民族工作过程中,更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经常和党中央要求“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有没有“看不齐”的问题,主动进行调整、纠正、校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坚持用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互相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把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中增强共同性、包容性,不断夯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基础。

3.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责任,学好普通话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要求,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互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难以形成认同。作为多元一体大家庭的成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互敬互助、团结共事,都需要语言的交流,学习学好普通话是实现和保障这种交流的必由之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营造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社会环境

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举措。

1.深入推进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要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基层民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使“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要认真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年规划”纲要,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推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典型参加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力争创建一批省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和示范家庭,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示范创建活动实现全覆盖。

2.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着力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上做文章,创新载体方式,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创新宣传教育手段,采取系列报道、戏曲、微电影、摄影、书画、文化墙、文化室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一批文化宣传系列精品工程,宣传好党的民族政策和身边的典型事例,讲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地嵌入到各族各界群众心中,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依法加强民族事务管理

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用法治思维和手段规范和协调民族关系,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律体系,强化对法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社会化,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民委委员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充分调动、合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精细化,善于针对民族地区不同类型,制度不同的治理方略,并善于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文化、信息、媒体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

4.着力解决民族突出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实施意见》精神,着力加强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和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贯彻,要把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纳入党校培训内容,提高广大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要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加强涉民族因素的网络舆情管控,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隐患和不安定因素,对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坚决打击,绝不手软。要结合扫黑除恶行动,持续推进“阿化”“沙化”“清真”概念泛化问题的防范治理,坚决消除民族间强化差异、产生区隔的苗头倾向,依法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努力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巩固和维护好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