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晓霏 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15 08:52:45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李晓霏(锁阳城遗址文物管理所  甘肃瓜州  736100)

 要:如今博物馆正在从“护物”到“化人”的转型,由“藏物为主”到“育人为主”的转变。而学校是青少年集聚学习知识的地方,只有博物馆“走进”学校和学校结合起来,才能让博物馆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才能使得博物馆的服务和研究对象从“物”转为“人”。

关键词:走进学校;博物馆文化;校园文化;馆校合作

博物馆肩负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在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今天,如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博物馆的独特作用,关键是以人为本,创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要担负起社会教育的功能,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责任”。为了让藏在博物馆历代文物活起来,让公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走进学校”已成为博物馆的“必修课”,至于“走进”的方式,则是见仁见智。

年来,省市县各级博物馆都在探寻走进学校的方式,而由于馆藏文物,展厅大小,人员力量的限制,可以说县级基层博物馆走进学校的形式远远落后于省市级大型博物馆,而在走进学校的形式中间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很多博物馆都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做到让博物馆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一般的博物馆都是在每年的开学之初,将博物馆的展览信息通过书信的形式送进学校,这种“广种薄收”的做法,就如同风筝,如果这“风筝”一旦断线,也就踪影难觅了。从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博物馆人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没有“让文物活起来”的意识,没有从服务于公众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认识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而仅仅把与学校联系作为“诚招天下客”的一种手段,或者作为一种“例行公事”在某些人的潜意识里,只是把走进学校作为一种形式,而学校的需要什么?走进学校的目的、意义、效果在哪里都不去考虑。

古今中外的学校无不以培养学生的“德、识、才、学、美”为其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要想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大学校”,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以上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瓜州县博物馆近年来与瓜州县各大中小学建立馆校合作机制,走出馆门,深入社会,深入挖掘展览文化内涵,以不同形式,满足青少年求知需求。介绍博物馆珍宝,宣传瓜州历史文化,受到了各中小学普遍欢迎。通过将博物馆文化“走出、走进”的形式将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先后与渊泉第一、第二、第三幼儿园合作,制作“骏犬啸天——戊戌狗年新春文物图片联展”通过开展走出博物馆“萌娃话萌狗”和走进博物馆“萌娃话萌狗”参观体验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看狗、画狗、说狗,了解传统文化中狗文物有关知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引进“蝶舞翩跹”大型蝴蝶标本科普展览,通过组织开展走出博物馆“梦娃话梦蝶”和走进博物馆“梦娃话梦蝶”亲子参观体验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参观蝴蝶展览、制作蝴蝶风筝、放飞蝴蝶风筝,扩大了博物馆影响力;城北小学开展“岁岁清明、怀古思源”参观演讲活动;在“清明节”“六一儿童节”之际,分别与渊泉第一、第二、第三小学合作,开展“岁岁清明、怀古思源”“博物馆里过‘六一’”主题参观活动;在暑期特别策划开展“七彩夏日奇趣瓜博”“影石流年”和“小小考古家 恐龙探险队”主题亲子体验活动。全年共组织策划开展各类型青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文物故事进课堂”“文博知识进园地”和“文博知识竞赛”等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教育内容,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博物馆“走进”学校,就得经常给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结合各种活动,把博物馆精彩的信息送进校园。这种方式是一种很受师生欢迎的形式。今的校园生活绚丽多彩,这其中有博物馆人的用武之地吗?师生欢迎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博物馆在校园里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图片展览。每次同学们都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为他们扩大知识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有“走进”学校,就得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师生的需求,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只有和老师交流才能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需求、价值取向、素质状况等问题及博物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学校对博物馆的期盼等,博物馆只有多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建立了日常性的联系,双方的工作人员时常交流甚至发展成极好的朋友。馆校之间广泛交流,博物馆才能在“走进”学校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和学校的联系多了,很多情况博物馆也就做到了“心中有数”,而学校也很乐意邀请我们参加相关的活动:渊泉第一小学每周四下午“校园活动课”,我馆作为参与单位,每周四下午为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述瓜州文物历史故事”这些故事的内容不是简单的讲解博物馆的文物,还有博物馆的作用以及瓜州“风土人情”。而这些活动最终的结果,是引导大批学生和家长走进了博物馆,真切感受瓜州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博物馆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得到长足的发挥,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未消散,学校中素质教育仍是薄弱的一环。许多学校正在努力,力图有所改变。此时,如果博物馆能够走进校园,联合师生举办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对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将具有特殊的意义。各级各类不同的学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博物馆在学校办活动也不能千篇一律。因此,结合各校每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学校,如今博物馆的服务和研究也正在从“护物”到“化人”的转型,由“藏物为主”到“育人为主”的转变。只有博物馆和学校结合起来,才能让博物馆达到育人的目的,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功能作用,让学生们走出课本、走出学校,打开孩子们探索传统文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扇门。博物馆要想真正“走进”学校,就得关注学校,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热心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博物馆“走进”学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楼锡祜.博物馆人与朋友.中国文物报2004年1月2

[2]袁先激.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

[3]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构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23

[4]沙晓红.浅谈高校博物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科教导刊,2011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