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孔华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5 09:41:57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孔华(中共池州市委党校  安徽池州  247000)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与实践智慧,其核心理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价值意蕴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践指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核心理念价值意蕴实践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文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遵循。全面深入的把握这一重要论述需要准确理解其核心理念、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一、核心理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解答时代课题、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坚定文化自信应然是其核心理念,这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在历史创造的厚度上生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意义诠释的语境上包含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在一起共同建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理想,共同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魅力。

坚持文化上不忘本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有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其本身也经历着融合与演变,这种融合与演变不断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展现出绚烂的文化光辉和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正是基于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价值认同以及文化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我们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

坚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创新基础上的发展,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有自信。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进一步与时代相结合,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才能更加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这种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在创新基础上的发展,生成的就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创造了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民族品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历史的演进逻辑和文化的生成逻辑来看,革命文化一方面吸收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另一方面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赋予其时代气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是直接来源于革命文化。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是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2]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2]如此,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升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3],而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4]必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价值意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中,均体现了人民立场以及“人民性”的鲜明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自己的新哲学时,主要就是从“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5]来讨论的,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本身的自由和解放,“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6]。列宁指出:“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的劳苦群众中间。”[7]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8]的问题。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文艺“人民性”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并且旗帜鲜明的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9]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在继承马列经典作家“人民性”品格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提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设思想,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旨趣和价值意蕴。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的发展,这一总体布局要求我们在抓经济工作,促进物质生产发展的同时,对于其它四个方面的工作同样需要真抓实干。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能否更多更好的提供精神文化产品,能否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考验着我们的“全面发展”

文化发展是为了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对现实中的每个真实的人的关注,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观,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人的逻辑”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文化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鲜明品格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自古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格言,中国古代的许多文艺作品之所以能传之后世、历久弥新,与它们反映人民生活、关心人民疾苦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文艺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11]这种“人的逻辑”的价值取向还是中国古代“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明理善治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弘扬,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以文化人”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关怀,就是要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12]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三、实践指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承载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直面当下中国的文化现实,直面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日常经验,直面文化与民族复兴的内在关联,从战略高度、全局视野提出了“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理应担负起的新时代文化使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3]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某些西方国家以“普世价值”为幌子,对我国实施文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从未放弃,在网络信息化的条件下,其表现更为隐蔽、危害更为严重,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14]因此,们要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增强网络综合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决打赢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做到“两个巩固”。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一定社会的文化有没有影响力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主流价值观有没有影响力。中国古代社会,从先秦孔孟的“仁政德治”,到两宋以儒学为中心、汲取佛道两家哲学理论的“程朱理学”,直至明末清初王夫之的“圣人之教”,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与其影响至深至巨是分不开的。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文化竞争的核心就是主流价值观之争,我们要打好文化竞争这场硬仗,就必须解决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这个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我们必须将其作为一项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以其影响力来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正在人类历史上进行着宏大的而又独一无二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是现行的西方理论无法解释,也是原先的理论难以说明的,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回应各种偏见和质疑,凝聚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引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着眼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善于做好对外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内外不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 [1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9

[7]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M].侯焕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5

[9][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03、213

[10]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2)

[11][12][14][1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62.163、179、27、207

作者简介:

孔华1980--男,安徽肥东人,中共池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