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焕 全媒体时代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陕西丝路文化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6 11:06:30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陕西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编号:18JK0956;2019年度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以地域文化为抓手彰显陕西新形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2019dfdxkt123

全媒体时代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陕西丝路文化

李焕(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数字技术成为文化的生产要素和载体,带给文化传播全方位影响。陕西丝路文化传播要依靠数字技术实现资源数据化、数据场景化、场景网络化、网络智能化,进而以效能和品质造就丝路文化新业态,增强传承力度创造丝路文化新语境。

关键词:数字技术;丝路文化;传播

全媒体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播形式日新月异,逐渐改变了以人际传播和文字传播为主的旧有模式,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将文化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元素相融合,应用全媒体传播格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准生动表达,向全世界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性。

一、数字技术担当丝路文化新载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脉传承、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是中国广袤大地诸多不同地域的文化的精华汇集,不同地域文化反映或承载着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风土人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科学技术则是能为社会进步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强大的国力支撑。全媒体时代数字技术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新媒体非线性传播的特点,使传播实现双向互动的规模化。

加拿大学者哈威•费舍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数字革命是一个确定以及决定性的运动,如同我们人类学会使用火源一样重要。它看起来似乎是一场没有流血的非暴力革命,但是数字技术,实际上却是非常强大的,它正在侵入并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技术科学、经济、教育、文化以及公众和个人等。”数字技术成为文化的生产要素和重要载体,带给文化传播全方位影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互结合创造出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相互交错奇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的动态数字版《清明上河图》,高6.5米、长130余米,由12台电影级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拼接而成,新作比原作放大了近100倍,2000万人可以同时观看动态数字版《清明上河图》的视观奇迹,直接体现了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联姻的魅力。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文化的创新力、影响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吸引力。全媒体时代下的“网生代”,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前代人完全不同,受数字技术的影响,他们的审美趣味与文化行为与前代人很是不同,他们乐于数字技术营造的虚拟的穿越式场景,乐于在多元互动的沉浸场景中获得体验,所以借助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数字技术,丰富文化空间,使“网生代”对传统文化有兴趣地承接,例如“数字故宫”的成功运作,“玩转故宫”的微信导览小程序,提供了更便捷的故宫行前规划能力。有AI导览助手,语音、文字多种形式交互;“紫禁城600”是故宫迄今第十款APP,聚焦故宫古建筑文化的APP。汇集了大量故宫专家的研究成果,引领用户探索建筑知识和它背后的宫廷故事;“故宫社区”是一虚拟社区,公众可以参加线上活动“在紫禁城里可以送给用户一块地,随着积分的增长,房子可以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在紫禁城抢着盖房子。这是北京城唯一不要钱的地和房子”;“故宫名画记”让公众能细致入微的观察几千年的画作。数字故宫,实现了文物触碰到指尖的神奇和惊喜,让公众真正身临其境历史文化场景,古老的神话回响在人们的耳畔。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日常生活。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了从千万级博物馆走向亿万级的博物馆。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丝路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外人文交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是丝绸之路起点,丝路文化历史记忆深厚绵长。在全媒体时代,陕西丝路文化的传播必须依靠数字技术,资源数据化、数据场景化、场景网络化、网络智能化。丝路文化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扩大网络传播抓手,将丝路历史文化内容与现实实体经营相结合。通过一个特定IP,借助完整链条开发实现多样态丝路文化运营。利用CMS系统实现“互联网+VR观丝路”文化艺术平台,这个文化艺术平台就是利用CMS建设丝路文化艺术VR视频平台,通过2D转3D视频的技术,创造有关丝路文化艺术VR内容,让用户可以通过VR眼镜以全新的视角来感受丝路文化艺术,使大众更加深刻地了解古丝路与新丝路文化艺术。陕西丝路文化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了展陈方式,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三维虚拟场景,让静态文物如鎏金铜马,在数字化高清采集技术中,像活了一样,公众在灵动中真切感受到丝绸之路上大汉王朝的豪迈壮阔之气,满足公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深了丝路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二、数字技术造就丝路文化新业态

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愈发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热点话题。数字技术创意产业成为我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派生出网络游戏、数字视听、三维动画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共享的文化成果,从受众角度出发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点到面的广泛传播,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使其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魅力永存。

丝绸之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内涵的地域概念和文化载体。丝路文化是沿线各国、各地区共同经过几个世纪的编织构建起的文化记忆和文化代码,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沿线各国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带、文化交流带。陕西文化元素是丝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符号和典型代表,陕西具有并保存着有关丝绸之路的文物、遗迹最多、最为完整。以丝绸之路沿线的具体的文化资源为蓝本,通过科技的多元层次化表现形式,“活化”丝路文化资源。借助文化产业园区,推出有丰富底蕴、资本雄厚的文化企业充当“领头雁”

催生一系列新兴文化与数字技术结合的新生业态,进一步加强陕西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要素的融合,将西域表演形式与丝路经典故事相契合,将古丝路产品技术与体验经济相结合。新型文化业态的创新发展依托陕西丝路文化要素,以数字技术烛照传统、熔铸新思,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用新创意和新设计将丝路文化融入生活,将丝路文化与当代审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激发丝路文化新生趣和新生命,完成历史文化内容与现代大众的广泛对接,增强丝路文化本身的创造力和传播力。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培育以数字丝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提出新丝路新布局,新科技新起点,新连接新世界。陕西演艺集团所创演的歌剧《张骞》是对陕西丝路文化开拓者这一人物重新塑造,以当代人对传统文化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创造性开发。西安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融丝路文化与旅游产业一体;陕文投影视尤其是曲江影视,用记录片形式,应采用高科技手段将丝绸之路的故事、人物、文物等“封尘的记忆”活化起来,让他们重新以鲜活的面貌讲述“前世今生”。

三、数字技术塑造丝路文化新生态

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在创新结合上迎来新机遇,在数字科技构建中含蕴传达传统文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在技术、商业与文化价值共赢中赢得大众,创造文化传播新生态。

利用数字技术赋能陕西丝路文化高质量发展,以效能和品质增强传承力度。利用好新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的颠覆式变革,适应年轻群体文化需求,并积极引导弘扬丝路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价值。全媒体时代,文化生产的技术要素比重越来越重,文化价值却被稀释,在文化消费中对形式多样化的关注度大于内容的体味。如何使技术要素与文化价值和谐共融,让文化在技术的促动下更加熠熠生辉而非被技术所掩盖,这是文化与技术融合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用数字技术塑造文化新生态,把陕西丝路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结合好,实现技术要素、文化价值、商业利益的统一,真正推出数字文化精品力作,将陕西丝路文化中的古代建筑、人物、服饰、场景、音乐、舞蹈、美食、娱乐等传统文化要素在二次创作中获得新升华。西安大庆路上的丝路群雕扩大规模重新建设成丝绸之路公园;唐长安城开远门遗址作为丝路起点遗址;“新丝路·半生缘”长安华服•丝巾发布会在西安博物院举行;秦汉新城打造了琵琶演奏《印记·传承》,舞台剧《我的小伙伴》,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风雨老字号》,电视剧《兰桐花开》等陕西丝路文化IP新名片,数字技术让丝路文化要素“活起来”,“动起来”“走出去”,向现代生活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向传统文化赋予现代时尚的审美元素,打造丝路文化新生态,实现丝路文化的现代诠释和价值。

四、数字技术创造丝路文化新语境

数字技术为丝路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更快捷更广泛的影响力,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推动丝路文化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开掘文化资源,创造文化新语境,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全球范围来看,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是一种文化输出的竞争,输出中国文化,让全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故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传播丝路文化就是要讲好中华民族坚持和平发展的历史,讲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故事,讲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陕西丝路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地域和中国历史特色,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西汉正式在西域设置都护,京师长安及丝路沿途城镇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周边民族及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纷纷与汉唐建立友好关系,极大展现了汉唐时期国力的强大与充分的文化自信。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持久影响,还在于深层因素就是文化的支持与文明的交往,众多民族的相互亲和,多种宗教的彼此交织,连接了异质文明,同时也传播了最具普适性的核心价值——“和谐”思想,和谐思想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秉性,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文化基因,构建和传播丝路文化就是要广泛传播和践行这种核心价值。确立国际传播的目标,以丝路文化凝聚丝路沿线国家,确立丝路文化传播是丝路经济带建设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丝路沿线国家的传媒协作与互动机制,为“文化先行”搭建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中华文化形象,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为进一步创新弘扬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更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彭江虹.文化产业发展应注重融合[N].人民日报,2017年7月21日第7版

[2]张晓明、秦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八大趋势[N].光明日报2017年2月11日(012)

[3]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N].人民日报2019年2月26日

[4]周文彰.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断想[N].光明日报2012年10月17日(013)

[5]木楠.“一带一路”铺就文化新丝路[N].浙江日报2017.05.16(005)

[6]何兴龙.挖掘文化内涵 用好“一带一路”机遇 为大西安追赶超越汇聚强大精神动力[N].西安日报2017.07.26(001)

[7]骆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加快大西安大发展[N].西安日报2017.07.28(001)

[8][加]哈威•费.《数字冲击波》著,黄淳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年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