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杨瑛 营造淳朴民风是乡镇文化建设的灵魂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7 09:24:1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杨瑛洛南县石门镇公用事业服务站  陕西洛南  726102)

 要:今天,我们在享受极大丰裕的物质生活时,人们的道德水准、文明意识、公德意识、个人情操修养却相对滞后。这不仅关乎一个地方的民风和整个社会的文明风尚,更关乎到“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灵魂,就是要找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乡镇文化站,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在乡村中营造出醇厚朴实、崇文知礼的民风,让群众在积极进取、乐观健康的心态下幸福快乐地生活,成为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履行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淳朴民风乡镇文化建设灵魂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尤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

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乡镇文化站的图书音像等媒体,去引导乡村村民,让他们在读书中不断地接受文化文明熏陶,从而让群众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个人气质和生活品味上,有明显的改变和阶梯式的提升。一个人的审美情操和价值判断力,往往是他们文明习惯优良美德形成的渊源。那些先贤圣哲大恩大德者,秉持汲取了天地之精华正气,而那些大奸大恶者,是汲取了天地之污浊晦气所致。孔夫子所说的“士大夫”“君子”就是兼顾了“才智、尊严、风雅、仁慈、决心和毅力”,他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当“一日三省吾身”,还有孟子对做人提出的“四心”:即“恻隐之心,廉耻之心、辞让之心、仁爱之心”,连同他极力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人格造型和做人规范。这也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之邦,能一脉传承上下五千年的精神渊源。道德品质的核心,是培养公民要与公德如影随形,要学会感恩,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慈悲之心”,人一旦有了这种博大的爱心,他对周围的一花一草、一只飞鸟、一只鱼虫鸟兽都有一种同情怜悯,呵护关爱,这样他才能在整个社会环境里去包容,去善待他人,与人和谐相处,不计得失乐于奉献。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塑造人的心灵

淳朴善良、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水准、文明素养和精神风貌,洛南是陕西乃至全国的“散曲之乡”“诗词之乡”,通过电影戏剧下乡演出,诗词楹联活动,让老百姓在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电影戏剧剧情和诗词楹联的陶冶中,痛切地感到,唯有恪守真善美才能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那些趣味低下、庸俗的、充满功利私欲的行为,只能为社会所不齿和摈弃。社会风气就需要这些文明“火种”的“星火燎原”“推波助澜”。比如通过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弘扬了孝道,通过《了凡四训》系列影片,让百姓领会到:人唯有广结善缘,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才是整个社会睦邻友好、和谐安定的基石,通过《女儿沟》的家庭悲剧,让百姓认识到传统观念里那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偏见,从根本上是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这些生动鲜活,爱憎分明,极具感染力的“戏剧”“影视”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从而坚信:人的一生唯有一心向善,向着更高尚,更具情趣情操的境界去努力,才是一条通往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三、开展“文明家风、家庭美德、邻里和睦、安定和谐”的专题活动

多年来,尊老爱幼,崇文厚道,勤俭持家,乐于奉献的风气风尚成为社会主流,并让这一美德在村民中代代相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精神文明程度使广大民众集体意识的综合体现,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努力,需要一点一滴的习惯养成。古人说的“知行合一”“崇高源于细节积累”,尤其是快速城镇化建设,文明乡村的出现,使一些亘古已久的传统习俗陋习,需要在现代乡村文明化生活方式的冲击冲撞、对流交替中一点一滴去推陈出新,摧古拉朽。一个纯朴善良,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往往需要好的典型去引领,去开风气之先。国学大师曾仕强说:“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会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去培养”。比如一个乡村,如果在赡养老人上出了问题,这时,简单的说教往往显得很无力,这时就需要“树好的典型”,进行道德模范评比活动,让那些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去讲述他们的事迹,去从思想上引导,从内心世界去感化,天长日久,整个乡村的风气和舆论导向就朝着“孝敬父母,团结和谐”的五好家庭的趋势发展。

同时,在乡村建设中,我们还要紧紧围绕“树文明和谐之风,建风清气正的美好家园”这一永恒的主题开展活动。社会的进步,文明素质的提升都是建立在对以往不良风气陋习的质疑明察改进和治愈完善上,放开视野,从“横”的方向去观察对照,去类比,去看各省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好的做法举措,博览博采众家之长,从中找出值得借鉴,值得汲取的经验。往往一个典型的“乡村建设模式”蕴含着极为珍贵的创意创造和构想,它往往带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渴望和期待。比如目前农村兴起的各类器械齐全的“健身广场”“休闲广场”“灯光球场”“文化俱乐部”,各类“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这些内容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广大农村村民慢慢走出传统闭塞、因循守旧、固守城池的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而融入现代城镇化生活方式精神氛围之中。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在良好的社会风气风尚的践行中,往往是“人人迈出一小步,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为之焕然一新”,而在文明长河的洪流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是一朵激流勇进的浪花,是一个独立潮头浪尖的“泳者”。

笔者认为,乡村的文明风尚,社会风气一定会随着乡镇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的不断亲炙渗透,不断吸收借鉴和实践,整个社会一定会呈现出一片“民风淳朴、风清气正,人人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幸福景象,那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中国梦”所向往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论语・颜渊》《论语》《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公孙丑》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