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梦露1 田宝龙2 论“访惠聚”活动在农牧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实践——以新疆托克逊县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22 12:48:0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李梦露1 田宝龙2(1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巴中  636000;2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安徽蚌埠  233041)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严峻考验,推进高效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访惠聚”活动实践为研究对象,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实际,以新疆托克逊县为例探讨精准扶贫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地区精准扶贫开展。
关键词:“访惠聚”活动;农牧民;精准扶贫
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是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课题,新疆地区作为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受经济、社会、文化、民族、政治、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脱贫攻坚压力巨大。扶贫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高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抓手,目前,新疆“访惠聚”活动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精准扶贫研究梳理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2014年,首次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并明确指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六项扶贫机制创新之一[1]。大量学者从传统贫困视角转入精准扶贫视角的研究,初期主要围绕理论层面(内涵、政策)与实践层面(挑战、模式)两个视角形成了大量研究文献[2]。
1.理论层面
学界针对精准扶贫开展了理论基础的系统研究,并发掘了相关内涵与政策解读方面的问题。内涵方面:学术领域针对精准扶贫内涵的界定尚无明确,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王思铁(2014),汪三贵、刘解龙、黄承伟、庄天慧、李鵾(2015)等,立足政策文件对精准扶贫进行解读,基本界定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内容[2]。
政策解读方面:蒋永穆和周宇晗(2015)具有典型性的,从七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进行了论述,认为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发展是摆脱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扶贫需要切实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管理体制创新;扶贫攻坚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社会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此类视角还有,黄承伟、刘义圣、许彩玲、李小云等(2016)积极解读精准扶贫政策理论,结合反贫困理论与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进行积极讨论。
2.实践层面
在学界理论层面的研究基础上,相关学者结合各地精准扶贫实践,从实践挑战与总结模式两个方面进行。
实践挑战方面:郑瑞强,曹国庆、黄承伟、覃志敏、陈少强、朱晓龙,李小云、左婷、(2015)、刘辉武(2016)等聚焦精准扶贫难点,着重分析扶贫机制的完善,精准扶贫识别等问题,大体涉及扶贫识别、治理机构完善、精准扶贫成本、信息失真、个体扶贫效率等典型问题[3]。
总结模式方面:相关学者立足各地精准扶贫成效,探究精准扶贫思路进行总结,以期进行理论创新、模式推广。董家丰(2014)、刘解龙(2015)结合创新思路,重点关注市场机制在精准扶贫中作用,认为市场机制相关领域创新是精准扶贫的出路。李鵾、贾文龙(2015),李裕瑞、曹智、郑小玉、刘彦随(2016)等认为,各地扶贫效果较好思路具有推广意义,各类模式虽形式不同,但有机结合地区社会实际,模式总结有助于其他地区借鉴[4]。如董家丰认为湖北恩施龙凤镇的模式为“四个一”结对帮扶措施和创新七项“到户到人”制度。李裕瑞等分析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特征,探讨我国各片区精准扶贫的具体区域模式[5]。
二、新疆地区精准扶贫背景
1.“访惠聚”活动
2014年3月,新疆自治区党委为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首次提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经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正式在全疆开展。第一轮为期三年,共抽调部署20万干部包村联户,自治区各级部门(包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各地州近万个行政村派驻工作队,在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去极端化斗争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卓有成效,成为新疆自治区重要的民心工程[6]。目前,托克逊县“访惠聚”工作小组人员总共有500人,成为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
2.新疆托克逊县扶贫困境
新疆托克逊县地处新疆东部吐鲁番地区,是地区代表性的贫困县,有四十四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人,由维吾尔、汉、回等22个民族构成,其中维吾尔族占常住人口的76.5%,当地贫困人口约1.5万,扶贫形式非常严峻。
(1)地理因素:托克逊县处在干旱地区,气候干燥,草被绿化情况较差,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农牧民的生活大多受交通条件、水资源等多种限制,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这是新疆连片特困区的共同难题。
(2)产业因素:该县天然草场476.7万亩、林地254.85万亩、耕地35.8万亩,盛产瓜果等农副产品;养殖业方面,“托克逊小黑羊”为地理标志性产品,就该地区农牧民收入组成来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畜牧养殖、种植业和矿产开采。
(3)意识因素。受传统生活观念的影响,该地区闲散人员众多,农牧民对现代劳动关系认识不足,据调研了解,各行政村中都有超过30%的年轻人在家待业,基本无外出打工的想法。各级部门开展扶贫、创业、就业培训活动,闲散农牧民参加培训积极性极低。甚至,部分农牧民对当前家庭情况无任何改变意图,只想着依靠国家的救济金来维持生活,自我发展欲望极低。如果不能改变当地这种思想,即便精准扶贫活动投入再大,各项政策也不能真正的实现全民脱贫[7]。
三、“访惠聚”活动在精准扶贫中实践
1.“访惠聚”活动代表性实践项目
(1)植树造林,推进庭院经济。为改善地区生态,克服植被率较低的现状,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访惠聚”活动小组开展农田渠系防渗及植树造林计划,在防沙固沙基础上,完成铺设防渗渠长度7.75公里,持续植树造林扩大地区绿化,2016年21000棵,2017年36200棵,四年时间开展植树近8万棵,极大的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另外,“访惠聚”活动积极实践推进庭院经济,增加居住地绿化同时提高经济收益,如2015年,在伊里克西村采取整推进村方式发展庭院经济20户,每户补助5000元,庭院内种植红枣、葡萄,极大的改善了该村贫困户生活,实现减贫10户。
(2)立足地区现状,推广特色养殖。新疆地区自身条件适合畜牧养殖发展,托克逊县地理标志产品“托克逊小黑羊”地区认可度较好,特色养殖推广成为“访惠聚”活动小组精准扶贫重点工作。2015-2016年托克逊县围绕特色养殖项目申请报备项目34个,先后接收中央、自治区、自治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1028.5万元。目前已实施完成项目32个,累计收益896户,部分近期特色养殖项目梳理如下:2016年,夏乡奥依曼村、尤库日克喀拉阿什村、伊拉湖镇依提帕克村共同推进家禽养殖,扶持资金130万,购买30日龄雏鸡10万羽,每户100只,每羽补助8元,扶持贫困家庭1000户,实现减贫200户;夏乡喀拉苏村整推进村畜牧养殖,投资105万,购买生产母羊700只,每户发放5只,扶持贫困家庭140户,实现减贫50户。
表1  2015-2016年托克逊县“访惠聚”活动扶贫项目
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万元) 扶持贫困户数 减贫户数
喀拉苏村 家禽养殖
(整推进村) 购买30日龄雏鸡2万羽,每羽补助8元。 26 200 50
奥依曼村
尤库日克喀拉阿什村
伊里克西村 牲畜养殖
(整推进村) 购买生产母羊800只,每户发放5只,每只补助1000元。 120 160 60
奥依曼村
尤库日克喀拉阿什村
伊拉湖镇依提帕克村 家禽养殖 购买30日龄雏鸡10万羽,每羽补助8元。 130 1000 200
夏乡喀拉苏村 牲畜养殖 购买生产母羊700只,每户发放5只,每只补助1000元。 105 140 50
数据来源:扶贫调研
(3)推进脱贫培训,提高农牧民脱贫技能。托克逊县“访惠聚”工作小组自成立后,不断的采取各种扶贫培训改善当地农牧民的脱贫技能,如开办培训班,技术帮扶等,帮助贫困农牧民寻找脱贫致富办法,并提高农牧民种植和养殖技能,如采取专家小班授课的模式,聘请相关的农业、牧业专家到当地授课,提高致富的直接能力。
2.“访惠聚”活动取得的成效
(1)特色养殖业明显扩大。以特色养殖黑羊为例,2017年发放生产母羊3000只,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全覆盖(每户5只生产母羊)。据统计,2014年托克逊县具有较大规模的黑羊养殖户20户,共4.5万只,“访惠聚”活动实施特色养殖业扶持之后,3年时间较大规模的黑羊养殖户增加至200户,黑羊养殖数量增加至12.3万头,黑羊养殖规模体量增长1.73倍,直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脱贫速度加快,脱贫人口增加明显。随着各级政府扶贫措施的实施,托克逊县扶贫工作展开了超过1万个惠民项目,2017年全县脱贫户发展生产1398户2297人;转移就业979户1333人;易地扶贫搬迁314户1205人;生态补偿125户438人;发展教育1094户1478人;保障兜底1426户2254人;医疗救助332户362人。
“访惠聚”活动工作小组在地区大力扶贫基础上,重点针对性扶持特困农牧民,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21万元,平均到每个行政村达23万元,至2017年累计精准扶贫1953户共5888人,取得了重大的扶贫成绩,使得地区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局面,成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图1  2014年-2017年托克逊县“访惠聚”活动扶贫累计图
(3)培训扶贫,农牧民增收明显
2017年,全县贫困户累计开展培训班19期,培训就业转移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338名,其余建档立卡贫困户2168户、7601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目标,扶贫成绩斐然,并且坚持深入推进项目扶贫,发放“两免一补”小额贷款1711.14万元、贴息补助68万元,助力地区精准扶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8.34亿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可达17.62亿元,增长9.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
三、“访惠聚”活动精准扶贫反思
1.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不成熟
由于县域整体经济的限制,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如交通、水利、网络等,直接限制了外来投资企业,使当地贫困农牧民难以转移到其他产业中,这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大难题。
2.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严重
新疆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现象广泛存在,深度贫困更深刻,托克逊县贫困人群近1.5万人,其中35%的人群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这部分人群中还有15%的人群收入没有达到3000元,贫困程度较高,自身脱贫意识较差,是地区扶贫的难点。
3.脱贫主动性不足,意识脱贫有待加强
据调研了解,部分贫困农牧民对脱贫缺乏主动性,对于扶贫政策的了解不到位,对地区推行的脱贫培训完全不感兴趣,认为一旦选择参加脱贫培训,就会丧失政府的贫困补贴,不愿意参加,甚至认为政府扶贫是为了剥夺其享受国家救济金,对脱贫活动有抵触心理。
意识脱贫要充分调动贫困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鼓励自主脱贫作为重中之重,精准扶贫过程应该激发贫困农牧民自主脱贫的能动作用,只有意识与经济水平协调提升这才是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郑瑞强、英王.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17-23(2)
[2]王先山、徐少炜.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1):107-111
[3]王国勇等.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15(9):46-50
[4]吴晓燕、赵普兵.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协商:内容与机制—基于四川省南部县A村的观察[J].社会主义研究,2015(6):102-110
[5]左婷等.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9-162
[6]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73-77
[7]刘林.新疆贫困地区农户参与扶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6(3):11-13
[8]陈升等.精准扶贫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东中西部的案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6(9):88-92
作者简介:
李梦露(1989--)女,汉族,硕士,四川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通讯作者:
田宝龙(1986--)男,汉族,硕士,讲师,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