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符开鹏 再探人类理想社会及所有制真面目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31 09:18:2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符开鹏(湘西自治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湖南永顺  416714)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世界社会主义百年实践,从一种新的视角重新探讨和研究了人类的理想社会和所有制的真面目,通过引入“私有形式(即私人占有形式或个体占有形式)”、“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两个新概念,把私有形式和私有制区别开来,把公有形式和公有制区别开来,认为“私有形式(即私人占有形式或个体占有形式)”和“公有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客观存在,而私有制和公有制则是人为的制度,以此为基础分析解释了市场和计划如何对于社会经济发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寻了人类理想社会的真面目。通过引入的新概念,解释了资本主义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像列宁预言的那样灭亡。
关键词:人类社会;所有形式;所有制;原理;理想社会
一、探索理想社会真面目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追求正义、幸福和真理历来都是从探寻理想社会开始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如此,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亦是如此,理想社会这一目标引领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
理想社会,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定义,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实事求是地说,到目前为止,共产主义社会这个概念,除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经典著作里作过一些零星的论述之外,我们至今确实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清晰的概念及认识。有许多人可能认为这和我们当前现实社会的工作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但只要认真考察一下社会主义百年实践,就知道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指导现实社会的实践有多么重要:如果当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完全弄清楚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切状况、实现的过程及路径,并给予了明确清晰无误的描述,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就不会产生像前苏联宣布“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和我国“五八年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类发生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
目前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认识,正如人们对于“时间”概念一样,就像一位哲人所说:“关于这个问题,你不问,我以为我是很清楚的。你一问,我反而不清楚了!”
当今一些学者甚至包括有的知名社会理论工作者都感叹:20年后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谁能说得清楚!世界各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出现这一局面,是因为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科学一直没有像19世纪那样产生划时代的伟大理论来深入地影响世界,当今世界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世界社会实践的需要,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实践似乎陷入了一种怪圈和迷局: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灭亡?社会主义为什么受到挫折?资本主义的美国在全世界耀武扬威、横行霸道的社会根源是什么?世界各国纵横交错的博弈何时是尽头?世界政局的动荡和混乱白白消耗了全世界多少珍贵的资源!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路在何方?前些年,有人提出的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资本主义不可逾越”“补资本主义的课”这些观点为什么不对,从理论上如何驳斥?所有这些问题的解答都离不开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再探索。可以说,不弄清楚理想社会的本来面目,就无法清晰地解答这些问题。没有产生像十九世纪那样划时代的社会科学的伟大理论来影响世界,世界就将继续动荡不已!
当前,有许多人都在出书论述人类社会的未来及发展问题,对未来社会作出了种种论断和推测,理论、观点林立,令人眼花缭乱。这里不一一列举,也不想讨论,那太复杂了!我就回顾一下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关键时刻说过的一些话——“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1]“要研究一下,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不能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名字就光荣,就好。”[2]“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3]实事求是地讲,马克思、列宁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的世界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也没有看到今天社会主义碰到的种种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今天对于我们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已经搞清楚了吗?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马克思、列宁亲身经历了世界社会主义百年实践,他们会怎么重新总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是不会回答我们了。但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加强探索这个问题,以后还要犯像“苏联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样的失误,或者另一类新的什么失误。不断探索理想社会的本来面目,对于我们现在和今后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下面我们通过引入两个新概念,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探寻一下人类理想社会的本来面目。
二、人类社会“所有形式”区别于“所有制”原理
1.“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和“私有制”
在研究和探讨所有制问题时,我们需要引入一个“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新概念,把“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和“私有制”区别开来,认为“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必然的社会客观存在,而私有制则是资产阶级为保护本阶级利益而通过法律把有利于为本阶级利益的“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的某种模式通过法律来确立的人为占有制度,私有制是病态的“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是人类社会经济运动的社会客观存在,而“私有制”则是人为的制度,马克思时代的高度私有化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病态的“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我们认为,“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是人类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自然的社会客观存在,“私有制”是人为的制度,“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和“私有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不是一回事。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才产生了市场,“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是对应于市场经济的,社会私有化程度越高,市场经济就越充分。我国的改革开放,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以一定的方式提高了“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的程度,也就是以替代性的方式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私有化,从而提高了市场经济程度。利用市场手段发展了经济。我们要认识和看清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作用的真正奥秘和本质所在,否则,我们就不能真正明白我们改革开放成功的本质原因。
马克思、列宁所面临的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正是人类社会的“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被统治者按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要求确立的以高度私有化、纯粹私有化、高度垄断为特征的病态的“私人占有形式(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模式,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完全是马克思、列宁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了,是经过改良的资本主义,它通过国家占有、普惠性的各种社会福利、国立公立教育等等“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注入了大量的社会主义成分。资本主义之所以没有像列宁预言的那样灭亡,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也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有的专家用“漫长论”来解释“资本主义为什么还没有灭亡、共产主义为什么还没有实现”,显然是牵强附会和理论贫困。
德国著名思想家维尔纳·桑巴特写了一本《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这本书的译者序中说:“19世纪末,美国已经成功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拥有着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文明和市民社会。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美国是最有希望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然而,我们看到,事实却恰恰相反,美国反而成为与‘现实社会主义运动’最绝缘的国家。”[4]该书被认为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美国例外论”的开山之作,维尔纳·桑巴特在该书论述“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答案是:物质替代——富裕生活,边疆土地;价值替代——宪政制度,民权伸展。事实上,维尔纳·桑巴特看到的只是一些社会表面现象,而问题的本质是:美国资产阶级在治理美国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国家占有、普惠性的各种社会福利、国立公立教育等等“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由于它的经济高度发达,美国甚至实行了比一些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更充分的某些社会主义成分,这正是现代资本主义没有像列宁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当时马克思、列宁所面临的那种资本主义状况一直延续下来,而不加入社会主义成分,资本主义肯定早已因为社会革命而灭亡了。
2.“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和“公有制”
同样地,我们引入一个“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的新概念,把“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和“公有制”区别开来,认为“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化而产生的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必然的一种社会客观存在,而“公有制”则是无产阶级为保护本阶级利益而通过法律把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的某种模式通过法律来加以确立的占有制度,“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是人类社会经济运动的一种社会客观存在,而“公有制”则是一种人为的制度,是“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的某种具体模式,前苏联时代的高度公有化的战时共产主义模式就是人类社会“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的一种模式,它在后期演化成了一种病态的“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我们认为,“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是人类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种自然的社会客观存在,“公有制”是人为制度,“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和“公有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也不是一回事。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才产生了计划经济,“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是对应于计划经济的,社会公有化程度越高,计划经济就越充分。我国解放初期实行的高度公有化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以及农村人民公社化等等,采用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于从社会经济发展上克服解放前高度私有化的严重弊病,确立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发挥了巨大作用。人民公社也是有历史功绩的,人民公社对于在科学技术极端落后、资金极端贫乏的条件下,在集中和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搞建设方面、社会彻底治理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并非有人说的一无是处。如果我国当初不搞人民公社化,我国的各项基础就打不起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难以最终确立和稳定。
高度公有化在前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一定时期内,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不然前苏联怎能抗衡美国,雄踞第一世界?这也显示了“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计划性和调节性对于在科技落后、资金极端贫乏的条件下,集中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搞建设,显示出发展社会经济的巨大调节和促进作用。毛泽东同志领导新中国的30年是社会主义深入人心的30年,是在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并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否定前30年,甚至包括全盘否定人民公社化都是极端错误的。
但是,人为的而不是合理的超越客观实际的高度公有化制度也暴露了它的问题和弱点,百年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公有制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确而不会产生弊病。比如:在公务员干部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特权、腐败和僵化,公有制经济由于无法进行充分的市场化运行而得不到充分和快速发展等等。一句话,如果我们不认识到公有制也会产生弊病,而实行一定的私有形式(个体占有形式)可以御制这种弊病。今后,我们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中还会犯错误。
3.人类社会“所有形式”区别于“所有制”原理
总之,“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和“个体占有形式(私有形式)”都是人类社会经济运动的一种社会客观存在,是一对矛盾。“公有制”和“私有制”则是人类社会人为的制度,也是一对矛盾。人为的高度的公有化和高度的私有化都有可能使“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和“个体占有形式(私有形式)”变成病态的,理想社会中的“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和“个体占有形式(私有形式)”应该是适应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合理比例的搭配和组合。所以,今后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人类合理控制社会“公有化”和“私有化”程度的社会。
居于以上认识,今后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就是要根据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需要合理控制公有化和私有化程度。公有化程度高的社会,计划化程度高,有利于经济的计划调节,克服高度私有化市场化经济无序的弊病,有利于加强社会公平和稳定。私有化程度高的社会,市场化程度高,有利于经济自由发展,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克服高度公有化带来的经济僵化等弊病。
三、探索人类理想社会的一些新特征
上面,我们在研究人类社会财产“占有制”时引入了“私人(个体)占有形式”和“公共占有形式”两个新概念,归纳出人类社会“所有形式”区别于“所有制”的原理。下面,我们运用这一原理来探索一下人类理想社会的一些新特征。
我们认为,理想社会应该不是一个人类最终的社会,而是人类社会在各个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的一系列当时时代人类社会的最佳(运行和发展)状况,也就是说:原始社会时代有与它的生产力水平发展阶段相应的社会理想状况——原始社会时代的理想社会;封建社会时代也有与它的生产力水平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理想状况——封建社会时代的理想社会;同样工业化时代(不讲资本主义时代)也有与它的生产力水平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理想状况——工业化时代的理想社会;同样信息化时代亦有与它的生产力水平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理想状况——信息化时代的理想社会,……等等。总之,人类的理想社会是由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各个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的一系列理想状况构成的,是一条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条最佳运行和发展路径。
人类的理想社会就是对应于人类社会各个生产力水平发展阶段一系列社会某个发展阶段的理想状况,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最佳运动和发展路径。现实社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理想社会路径波动。当现实社会偏离理想社会路径(即当时时代社会理想状况)幅度较大时,社会的阶级性就表现得突出,阶级性表现为为显性;当现实社会离偏离理想社会路径(即当时时代社会理想状况)幅度较小时,社会的阶级性就表现得不突出,或看不出来,阶级性表现为为隐性。我国现阶段应该是现实社会偏离当代社会理想状况较小的时代,现实社会的阶级性表现得不突出和不明显,表现为隐性。如果社会问题多,社会矛盾突出,社会的阶级性明显,就说明目前的现实社会偏离当前理想社会状况较大,需要调整社会的公有化或私有化的程度,调整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适应于现实社会发展路径严重偏离理想社会发展路径的社会发展阶段。马克思、列宁关于阶级消亡对应于现实社会较接近理想社会的社会发展阶段,阶级不是消亡了,而是不表现出来,就像隐性基因一样表现为隐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可以讲,现实社会严重偏离和接近理想社会的状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过和重复多次,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由治而乱和由乱而治的大循环。那种“我国社会由治而乱、由乱而治的周期大约是500年”猜测显然是臆想。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这一规律,没有自觉地应用这一规律调节社会公有化和私有化程度和比例,没有合理控制现实社会的公有化和私有化程度,从而没有解决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也没法控制好社会稳定和谐与快速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列宁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典型的现实社会发展严重偏离当时理想社会(当时社会的理想状况)的时代,那时阶级矛盾异常突出,社会异常动荡。实事求是地讲,现代资本主义应该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的资本主义有较大的区别了,因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吸收了社会主义的成分——通过完善各种社会福利、设立公立学校教育等等公共占有形式,克服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弊病和弱点,现代发达资本主义是一种不自觉地被社会主义成分改良了的资本主义,所以它没有像列宁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
总之,人类社会的每一生产力水平发展阶段都有自己时代社会的客观存在的最佳社会运动和发展状况——当时时代的理想社会,人类社会的理想社会是一条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一系列理想状态构成的,现实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围绕理想社会的发展路径波动,我们实现现阶段生产力发展阶段水平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找到接近于现阶段理想社会状态的现实社会的发展和治理模式。正确的科学的理想社会理论可以指导人类现实社会治理和发展。所以,理想社会应该建立“阶段论”的观点。除了马克思经典作家总结的理想社会的一些特点之外,根据我们思考的理想社会模式,理想社会应该还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理想社会应该是按照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分阶段的,探索人类理想社会应该建立“阶段论”的观点,即人类社会在它的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自己时代的理想社会或理想社会模式;
2.理想社会是一个合理控制公有化和私有化程度的社会,是一个“公共占有形式(公有形式)”与“私人占有形式(个体占用形式、私有形式)”、“计划与市场”按一定的合理的比例相结合的社会;
3.理想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完善的民主,又具有高度完善的法制的法治社会;
4.理想社会只是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由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物质内容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物质只能相对丰富,不可能绝对极大丰富。
5.理想社会是一个人类社会的阶级性表现为隐性的社会,但一旦现实社会的运动发展严重偏离理想社会路径时,阶级性又会表现为显性而突出起来。
总之,对于理想社会的真面目,我们一时还没法完全弄清楚……。建议国家组织相关专家将研究理想社会立项进行研究,继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不仅仅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而是社会主义经过百年实践之后,共产党人认真总结、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必须和不得不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4][德]维尔纳·桑巴特著,孙丹译.《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作者简介:
符开鹏(1965--),湖南永顺县人,吉首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毕业。先后在永顺县吊井中学、永顺县职业中专学校、永顺县基层干部建设学校、永顺县润雅乡政府、中共永顺县直属机关工委、湖南西部职业技术专修学院、中共永顺县委组织部等单位工作。2019年9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提前退休。从1988年至2019年,曾多次向地方和中央领导书信建言:其中《在湘西州大力发展旅游业》(1987年)、《大力研究地方农业农村史,从历史过程探索农业农村发展规律:争取通过一代人干一件大事(即项目)推进和根本改变地方农业农村的落后面貌》(1988年)、《成立村干部建设学校——促进村干部工作从单纯的行政命令方式向科技法制转型》(1990年)、《汲取历史上历次改革最终失败的教训——抓紧大力培养和建设拥护改革的青年干部队伍,防止中国改革被中途颠覆》(1991年)、《关于中国农村农业、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研究》(1995年)、《一个普通基层党员——给中共十九大的十二条建议》(2017年)、《关于乡村机构改革及相关问题的几点建议》(201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2019年)等书信建言,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回复和肯定。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