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李长玉 法治发展视角下探析聊城法治建设的新路径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1-06 08:42:34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李长玉(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山东聊城  252000)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在深化中完善,虽遇坎坷,但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聊城在法治建设中谋新路、出实招,取得了实效。新时代聊城要继续探索法治建设新路径,全面深化依法治,为建设法治山东、法治中国增砖添瓦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法治方面的建设也从薄弱走向了逐步完善。具体来说,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走向完善的夯实根基。回顾和梳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法治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探析和展望聊城法治建设的新路径,对于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意义深远。

一、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废除封建旧法,建设政策与法律相结合的法律制度,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梳理法治成就大致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1949年建国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重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将中央政策与法律的创设相结合,奠定了法治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临时宪法的作用。此后,制定了政府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组织通则、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条令。通过立法手段,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法律秩序。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为人权制度创设了根本法基础。这一时期在“五四宪法”的指引下,重新制定了一些有关国家机关和国家制度的律令。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各类组织法陆续颁布此外,制定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师范章程、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关于对私营工商业在改造过程中交纳工商业税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带入了全新领域。

1979年7月,我国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将司法刑事工作确立到法治化的轨道。9月出台了《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首次明确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到1982年12月4日,通过了“八二宪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略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新鲜活力。随后,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依法执政根据国家现实需要,宪法先后经历了5次修改。法治道路的快速发展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党的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保障组建了中央全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二、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在坎坷和挑战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1.法治道路的选择是党执政的必然之选

法治人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找寻到的新方式。法治兴衰关乎国家兴亡。法治“制”到“治”的升级,这体现了党在执政中探索的治国理政方式科学化。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也使得法治的作用日益凸显。法治观念和重要作用深入人心。当今,面临中国战略发展的机遇期,国内外局势日益复杂。唯有凝心聚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2.法治现实与法治特点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法治建设与他国的最大不同就是我国的法治道路是在国家原有基础上总结本国实际,发展完善出来的的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最初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保持了理性的思考和认知。我们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不是简单的继承传统法治,也不是直接套用马克思主义法治设想的模板,更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的复制品,而是法治与实际国情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一条路。

3.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无论是新中国建设阶段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律都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去调整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立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编纂民法典,陆续出台《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间谍法》,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面修订《环境保护法》等,以及刚刚发布的《民法典》(草案)。每一步法律的出台都与社会生活发展相适应,不断满足增长的社会需求和人民期待。

4.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法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在立法层面,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将人民的意愿诉求尽可能地以法律的方式确定下来在执法上,坚持科学合理执法理念,切实维护重大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司法上,坚持司法独立,司法公开,不断加强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推进聊城法治建设的新路径

新时代聊城地区的法治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全面促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再上新高度,应当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先行试点

2019年初,按照聊城市委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和“对标先进”工作要求,重新组建了市司法局和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先后起草了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和市政府立法计划,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成立了6个专项法律服务团、开通法律援助精准扶贫“绿色通道”与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帮扶机制,建成了实现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升级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完善了网站、微博平台,扎实推进了“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这些法治措施承担了试点的作用,既保持了法治的原则性,又与地方发展相适宜兼顾灵活性,为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2.坚持改革与法治并驾齐驱

在今年7月召开的十三届八次会议上,聊城提出“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的全新目标。尽管在改革的浪潮中,聊城的一些县市区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改革推进法治发展、以法治引领和保障改革的成功范例。但也有普法重理论宣传、轻法治实践;公共法律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对传统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信守使得村民法治观念的落后、行政权力对司法的干预使得司法机关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遇阻等等问题。

3.坚持法治、德治与自治良性互动

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我市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达到1163家,其中社会团体57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85家、基金会5家,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由此可见,我市社会组织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意愿明显提高。此外,应立足聊城实际,积极推进德治建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素养,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的产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除了法治与德治,还要加强自治,自治是社会治理达成的最终目标,应积极鼓励个人依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参与处理自我事务,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使社会治理不断提升高度。

4.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提高市民法治素质

法治建设是一个持久的、系统性的工程,要着力培养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在推动全社会参与方面出实招。2017年聊城市普法办通过《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组织策划专业宣讲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利用“三微一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市司法局、普法办组织策划学法普法考试、法律进校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活动,初步形成了以尊法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氛围。今后要深入挖掘法治元素,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加浓厚,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为打造安定和谐的法治聊城奠定基础,推进全省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8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张文显.中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经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9):19

[4]顾培东.世界法治模式不会定于一尊[J].红旗文稿,2018(01):40

[5]刘颖.乡村社会民主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08

[6]张帅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法治乡村建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5)

作者简介:

李长玉(1990--),山东聊城茌平人,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教师。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