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郝万磊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3-24 09:05:31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课题项目:浙江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二十一批规划课题,编号:ZX21108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郝万磊(中共嘉兴市秀洲区委党校  浙江嘉兴  314003)
一、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地区目前包括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等三省一市,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的GDP产值108913亿元,占全国GDP的24.15%,除了上海市,其它三省的增长速度均领跑全国。2018年末长三角地区的总人口是2253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15%,人均GDP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长三角地区GDP占比高,增长速度仍领跑全国
图1  “三省一市”GDP增长情况(2012-2019上)

数据来源: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长三角一体化数据研究中心”

从图1中可以看出,安徽省由于发展起步晚,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虽区域放缓,但一直领先长三角其它地区,浙江省GDP增长速度2016年超过江苏省并保持稳定增长,上海市2018年以前基本保持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2019年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得出,近年来把安徽省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的范围内,能够充分发挥安徽省的后发优势,一方面借助长三角的产业发展带动安徽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为长三角其它地区提供丰富的市场空间和产业转移空间。
2.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下降趋势相同,但也具有差异性


表1  长三角产业结构(2012-2018)
地区 2012年(%) 2018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浙江 4.8 50 45.2 3.5 41.8 54.7
上海 0.6 39.4 60 0.3 29.8 69.9
江苏 6.3 50.2 43.5 4.5 44.5 51
安徽 12.7 54.6 32.7 8.8 46.1 45.1
全国 10.1 45.3 44.6 7.2 40.7 52.2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理论,表1可以看出,“三省一市”和全国产业演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逐年下降,第三产业逐年上升,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的“三二一”结构,但也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上海市完全形成了绝对的“三二一”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据了70%的比例,第一产业比例已经大幅下降。浙江和江苏的第三产业刚刚超过第二产业,形成微弱行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安徽省仍然是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还未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还有调整的空间。
3.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长三角地区竞争优势明显
表2  三省一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
上海市 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
安徽省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生物和大健康、绿色低碳、信息经济。
江苏省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空天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浙江省 发展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
资料来源:各省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和上海市新兴产业研究整理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省一市”在“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都提出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从表中能够看出,有些产业的提法具有相似性或相同性,但具体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还是有所差别,例如浙江省的信息技术发展更多依托平台搭建,江苏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打造互联网、下一代信息网络、高性能集成电路和新型电子元器件。从文本来看,浙江省和江苏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打造方面具有产业发展的雷同性,但其实发展的差异性是存在的,这为“三省一市”之间的新兴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研发经费逐年提升,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是指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涉及到未来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能够对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2018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2.18%,比上年增加0.05个百分点,增长的幅度从数字上面看不大,但背后的基数和意义是巨大的。
图2  “三省一市”及全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014-2018)

数据来源: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长三角一体化数据研究中心”

图2中可看出,近年来,除了安徽省外,长三角其它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都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上海市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安徽省的近一倍,也远远高于其它地区,江苏省与浙江省差距不大,2018年浙江省仍落后江苏0.12个百分点,落后上海市1.48个百分点,仅高于安徽省0.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34个百分点。浙江省的研发投入经费仍有较大的上升投入空间。近年来安徽省的研发投入经费强度增长幅度较大,逐渐与全国水平持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基础、创新程度、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优势都较明显,按照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创新程度与经济增长等理论来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能够最大程度的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就为地处长三角地区中心的嘉兴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基础。
二、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1.嘉兴市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
嘉兴作为浙江省传统的制造业大市,尤其在服装等纺织业方面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但随着中西部战略的提出和产业发展的规律等,嘉兴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嘉兴各次产业的必然选择,嘉兴各次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如何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根据嘉兴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出图3:
图3  嘉兴市2002-2017年各次产业占比情况趋势图(单位:%)

资料来源:嘉兴市统计年鉴(2002年-2018年)数据整理

由图1可以看出,嘉兴市的产业结构从2002年开始一直保持着“二、三、一”的结构,第二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比例,最高在2006年和2007年甚至达到接近60%的比例,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沿海地区的传统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使得嘉兴的第二产业从2009年开始在三次产业中的所占比值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嘉兴的第三产业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在第二产业发展受阻之后,传统产业逐渐转变发展思路,转型升级成为当时嘉兴经济发展的主流,在这两方面原因的导致下,嘉兴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保持平稳并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一产业从2002年占比9.04%下降到2017年的3.09%,15年来下降的比重是比较大的,农业的发展占比下降一方面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是第一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嘉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以软硬件设施的一体化为基础,降低企业和产业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产业转移和企业兼并重组考虑的重要方面,交易成本越低,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就越高。交易成本的降低依赖于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硬件条件的改善,同时也更依赖以社会服务一体化为代表的软件条件的提升。嘉兴与杭州和上海、苏州的交通“半小时”高铁经济圈基本形成,但与合肥的交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注重高铁效应的同时,仍然要关注公路方面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打通嘉兴与其他城市的“断头路”是首要的任务。加大对社会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建设,目前嘉兴与上海等地的医保和政务沟通等方面一体化走在了前列,下一步仍然需要从教育一体化、党建一体化、养老一体化等方面着重考虑,为嘉兴与其他地区的人员流动创造无障碍的条件。
(2)以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基础,联合打造产业合作平台。基础设施的软硬件一体化改善的条件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增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程度是衡量经济合作和地区开放协同程度的重要指标,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越充分,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就更有效,产业协同程度才能更合理,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才能更高,因此,建议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资源信息发布平台、资源交易平台等,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另外,产业集群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合理有效的产业平台能够促进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和市场拓展,建议依托嘉兴现有的产业优势和产业平台特色,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合作和基地合作等方面,加快与长三角其它地区的产业平台打造。重点加快推进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嘉定工业区温州园等一批现有跨区域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合作模式创新,全力创建高能级产业合作平台。发挥各设区市比较优势,结合功能定位,谋划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合作平台。
(3)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为基础,做强做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代表着未来产业竞争优势的所在,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进过程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薪酬激励和人员培训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传统产业中,只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马文聪等、201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对于各类产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研发经费的持续性投入,浙江省的研发经费投入在长三角地区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嘉兴的研发投入强度仅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嘉兴2017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82%,嘉兴“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3.2%以上,这一战略目标目前看来实施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即使这样,嘉兴的研发投入经费投入强度与其它同类城市相比仍然不具有明显优势。建议政府部门充分运用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引导企业加大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大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于研发经费给予补助,同时在税收方面方面大家税前计提的比例,充分调动企业自身研发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与长三角地区其它城市的研发合作,借助上海、苏州和杭州的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中介,实行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券的“一券通”工程,建立科研成果共享机制。
(4)以现有产业优势为基础,精准选择“产业承接”模式。嘉兴产业结构的现状是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在传统与新兴之间精准产业定位,选择一条适合嘉兴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构建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的重要路径。产业承接模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研发-成果转化模式、总部-制造基地模式、产品配套型模式和直接承接沪杭等地区转移的产业。根据嘉兴的产业优势和经济社会现状,嘉兴在产业承接模式方面更多应该偏向研发-成果转化模式、产品配套型模式和直接承接转移的产业这三种模式,即通过建立科研成果共享机制打造研发-成果转化模式,上海和杭州的研发,嘉兴建立生产基地;产品配套型模式围绕长三角其它地区的大产业、大项目等,出台鼓励政策,搭建合作平台,让嘉兴的中小企业主动参与大企业的零部件生产配套;直接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即直接承接上海和杭州等地转移外出的产业,但不能只满足简单的产业转移和单纯的市场转移,而应立足于产业转移的机遇,实现该产业与嘉兴产业优势的结合,实现和带动嘉兴产业的整体性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彦.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综述[J].上海经济,2018(03):141-146
[2]陈婷、郑宝华.产业协同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17(03):49-53
[3]王祖强、杨红新.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总体定位与路径构想[J].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01)
[4]谢浩、张明之.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合意性研究-基于产业中类制造业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04):165-167
[5]张学良、林永然、孟美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演进:经验总结与发展趋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38-146
[6]李湛、王晓娟.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制[J].上海经济,2018(03):131-135
[7]张学良、李丽霞.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困境摆脱[J].改革,2018(12):72-82

收稿日期:2020-01-08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