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黄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优化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3-26 10:43:2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项目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意蕴与启示研究编号:SGH17H224西安文理学院大创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优化研究编号:DC201908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优化研究黄莹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担负着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感、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新兴媒体的高速发展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使其手段趋于多样化。然而,随之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表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还不理想。 在此背景下,高校正面回应挑战,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创新,充分利用并创造条件,采取系列措施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以更生动的方式深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和创新,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爱国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时代发展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党中央明确要求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重视大学生观念养成的关键期,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其保持你高质量内容的同时不断创新,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然与国家和人民紧密联系,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重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中央对其开展情况始终高度重视。从1982年“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到十九大以来“广泛展开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这些要求不仅体现了爱国这一永恒话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出爱国主义教育之于高校学生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爱国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3]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发生变化,“爱国”成为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人们不仅歌颂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大英雄,也点赞平凡岗位上坚守付出的小人物。对大学生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认识和情感认同,进而在实践中主动承担起自己所处阶段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大学生还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提升个人思想境界,恪守爱国的具体要求及各项原则,以青年人的担当扛起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去。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创新发展为促进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精神基础。因此,要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应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政策方针,积极调查了解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紧密贴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问题,正视不足,直面挑战,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教育教学策略,不断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提升。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强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首先需要对现有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进行审视和创新。随着时代变迁和我国社会的加速转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新常态。把握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是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常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发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和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大学生爱国践行现状堪忧,应然与实然差距较大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物质生产资料充裕的和平年代,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充分享受着“智慧生活”的便利,乐于学习新事物。自1994年8月中宣部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将广大青年列为教育的重点对象以来,大学生群体备受关心和关注。国家经济水平飞速提高为他们创设了安逸的生活环境,也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展示自身才干和广阔舞台的机遇。与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繁荣相对应的是他们免受于重大困难和挫折的磨砺,因此对社会运转中的复杂问题和矛盾认识不深切不全面,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调查西安不同学校的500余名学生,有65.31%的学生喜欢爱国主义教育,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始终关注着国家发展变化。但调查也显示3.04%学生持消极态度,对爱国主义教育比较反感,用佛系标签掩盖享乐主义的实况,忽视个人成长发展以及爱国行为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联系。此外,有少部分学生沉溺虚拟世界,情绪冲动立场不稳,极容易被极端思想煽动,致使在社会实践中出现不理性的爱国行为。

 

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

在被调查群体中有31.65%学生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无感,这能体现出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于基本国情认识理解不够,对个人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弘扬力度不够,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掌握不深入等堪忧现象。显然,大学生在爱国践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与党和国家“点滴践行、时刻践行、带头践行”的要求相对照仍有不足之处。

2.现代媒体迅速发展削弱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现代媒体的崛起发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行为习惯,拓宽了大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然而,未经筛选的信息资源充斥在大学生日常活跃的文化生活环境,使他们被动地暴露在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侵袭之下,这对他们了认识了解主流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学生在观念的养成、发展变化中发生了偏差,这些现象都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银行正面处理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信息资源和通信便利,还占据消耗了人们的闲暇时间。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表示,近年来社交平台对大学生课外时间分割的情况尤为严重。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学生重度依赖手机已成普遍现象。尽管大部分学生不断通过实践打破“互联网是洪水猛兽”的刻板印象,但仍有接近六成的学生以“空有形式”的评价向我们证实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效果大不如前。这样的现象不利于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推进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要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感,创新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是必要举措和必然趋势。

 

学生对目前所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

3.当前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模式过于简单

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时代有其具体内涵,其主题和开展方式也不同。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该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当代教育提倡师生间建立双向的平等友好交流方式,以生为本,促进师生相互了解。然而部分高校的一些教师以走形式、走过场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论教育,也没有再实践中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不够、对培养学生责任心不强的表现,间接导致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不理想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仅依靠传统的单向讲授知识是不现实的,难以赢得学生青睐,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党的基本理论,难以满足学生对理论的需要以及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到了爱国的内涵,因而大学生对脱离实际、空洞枯燥的理论讲述难以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情感认同。大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亲民、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希望能通过切身经历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与个人发展的相关性。许多教师为了讲课直观生动,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保持学生长足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日渐减退、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不到位、对新知识入耳但不入脑入心。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更应注重落细、落小、落实,以党中央和国家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后获得感、改善以往的单向理论教育方式、深入学生了解需求,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形成理性正确的认知,学生学习成长、国家民族繁荣发展输送不竭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优化措施

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结构,增强思政教师队伍水平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其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和教学水平对大学生有重要导向作用,他们的爱国践行是指导大学生理性爱国的“行走的教科书”。因此,高校应充分动员、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扎根实际,深入学习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大胆创新,关注并解决重难点问题;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价值观念养成、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通过有内容、有情感、接地气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应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总结,以开放的姿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理直气壮上好每一节思想政治课,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面貌呈现给新时代大学生。[4]

2.构建高校良性互动线上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对于大学生来说,充分运用手机和社交网络有利有弊。高校新媒体平台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担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师生提供平等的良性互动平台的职责,其主要任务是体现学生的能动性和发展需求,将平台的优化建设作为重点,通过其高质量内容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学生的相对被动位置转化为有利发展态势。随着新媒体兴起,纸媒渐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新华网、光明网、共青团中央、人民网等平台“主动出击”,追踪热点、发布时评,积极为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开辟了新的天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覆盖至广大高校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成长发展的全过程。高校应当借鉴央媒的一系列创新举措,组建专门的团队,携手全校师生建设好互联网净土,为师生日常交流互动提供氛围。

身处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也是重要话题之一,高校在建立完善平台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规范上网言行;可以通过平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各领域发展变化,加深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了解,加强大学生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线下培训以及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中思,在行中悟,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理性爱国。此外,学校可以加强理论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选拔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带领学生规范上网的风气和勇于斗争错误思潮言论的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分辨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为高校线上阵地保留一方风清气正的环境。[5]

3.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教育,促进大学生担当使命

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活力,高校应高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多表示学生参与度不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也有待考量。究其根本是线下活动没有兼具内容性和新颖性,因而难以调动大学生积极性,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态保护、普法宣传、助老助残等实践活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寻求契合点,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入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点燃大学生爱国热情、激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力。

 

学生对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认知

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读书活动、服务社会志愿活动中,学生够亲身感受社会发展需求、了解社会发展变化以及个人价值,对社会现实的把握会更加客观准确,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媒体平台所提供的线上教育是一种新兴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把握好契机,自觉主动开辟、净化学生所处网络环境。[6]多样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有力途径,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和报国志,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强国建设中,以各种途径报效祖国。[7]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和显著问题,花心思、下功夫在实践中研究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路,培养建设高素质、有担当、有情怀的教师队伍,打造兼具理论高度、实践深度和情感温度的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为培养新时代青年创设良好氛围,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J].电视大学1982(04):2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4]穆亮红梁云.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4):45-50

[5]夏瑞霞曾平.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科教导刊(下旬)2018(02):88-89

[6]吴伯志.创新举措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N].云南日报2016.04.08(012)

[7]黄雪桂.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审视与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8):60-63

作者简介

黄莹1998--)女,陕西安康人,西安文理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收稿日期:2020-02-10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