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陈祎琦 李浩宇 论“西方”国家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4-22 08:37:1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陈祎琦Chen Yiqi1李浩宇21德国吉森大学(Justus-Liebig-Giessen University)2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省南昌  331100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蓬勃兴起以及取得的优秀成果,越来越多来自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呼声与评论随之兴起。从国内视角看,新丝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举措。但是,由于意识形态,文化背景,政治立场等因素的不同,西方社会对新丝路的看法以及评价参差褒贬不一,多为负面。哈佛大学出版的中华帝国史对我国史学的发展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该著是在西方视角下研究中国古代史,与以往的国内学者的史学观以及研究重点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研究西方视角下的新丝路对于我国持续蓄力发展“一带一路”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从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及新殖民主义三个方面剖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社会对新丝路存在消极甚至仇视的态度以及评论,并且探究对“一带一路”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视角一带一路极端民族主义新殖民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西方视角?

“西方”两个字,以中国视角来看,是具有时代性的。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这时“西方”的概念是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今中亚五国;而到了隋唐时期,对“西方”的认知加深,范围扩大到北至拂菻(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中至波斯(今伊朗),南至婆罗门(今印度),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到了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整个世界的“紧密”联系逐渐展开,这时的“西方”版图中的国家不断增加[1]。直到晚清时期,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作,丰盈了“海外之国”的了解,开始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文化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清朝中国与其他重要“海外之国”的巨大差异;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西方”来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开启了民众对“西方”认知的新思潮-完成工业革命的民主共和国家。这个时候的“西方”定义基本奠定了当代我们对“西方”的了解[2]。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对“西方”的定义有了微妙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基本占据的东西方的两端。爱德华·萨义德在1978年出版的著作《东方主义》中明确而细致地向我们证明东方和西方是二元对立的。萨义德的“基于现实的政治性解读”这解读造成了熟悉的一方欧洲-‘西方’-‘我们’与陌生的一方‘东方’-‘他们’之间的差异[3]。苏联解体后,从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体制来看,大部门学者对于“西方”的定义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北约,欧盟,OECD等),而“东方”则是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而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西方”则是以基督教为主,有施加殖民史的国家,“东方”则是受儒,佛,道家文化影响为代表的国家(中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国)。文章中的“西方视角”则是偏重以“具有殖民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视角,去剖析他们为什么大多数是以消极视角看待“一带一路”。

二、为什么“西方视角”对“一带一路”更多是消极的?

1.历史文化层面

明朝郑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也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明朝与东南亚,南亚甚至中东地区的海上贸易,之后就逐渐的从海禁到清朝的闭关锁国而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各国相继在非洲,美洲,亚洲进行实施殖民主义掠夺和统治,以此获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工业化进步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4]。近代欧洲在经济上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剥削性和集中性,对于资本主义来说,他们既然要获取高额利润,就要剥削剩余价值,就要猛烈抽取社会资源,这就必然带来高度的集中[5]。从欧洲各国近代发展历史看,那些靠殖民历史得到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形成自己的价值认知,那么他们看待“一带一路”具有“殖民扩张”的性质,从心理学与认知学角度看,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如今,由于近代百年“优渥”的历史给了现在资本主义国家足够多的优越感,大部分民众甚至政客学者,在没有全面了解中国社会的情况下,肆意煽动仇视中国的心理。甚至有些人懒得去,也不屑于去了解,有种晚清政府“夜郎自大”的无知与傲慢,许多人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甚至晚清时期的状态[6]。而那些通过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群体,大多数会受到极端民族主义[1]风格的“洗脑”,总是以人权和民主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文化层面看,大部分西方人很难理解儒家“天下大同”的美好憧憬。而现代西方逐渐兴起的极端民族主义更是对世界主义(世界大同主义)的厌恶。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起,基督教中,只要不信耶稣或与之派别教义不一的,被称为异教徒或异端,就施加残害打击。但是中国自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后来的儒释道交融,各教各派虽有争端矛盾,但基本和谐至今,并且当代很多政治经济策略都有着几千年前各教各派的精髓融合。那么对于”一带一路“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大部分西方人的视角是”骨子里“的不存在,也难以认同”东方世界“传达出来的精神。从历史文化发展,中西方存在复杂的理解与行为差异,西方人偏向排斥与诋毁来达到自我认同的目的,而当代中国则是通过求同存异,海纳百川营造“太平盛世”。

2.政治经济层面

近代100多年来,世界基本是以西方为中心。这种百年形成的思维是难以改变的。白人至上,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之上,站在以西方为中心的道德至高点上去评判任何发生在世界的事件是常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飞速的社会经济发展让资本主义国家瞠目结舌,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黄种人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会创造他们认知以外的发展奇迹[7]“中国”二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圣经中的“原罪”[2]。因为在他们眼中看来,中国的乃至世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崛起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就带着原罪,一旦认可了中国的”一带一路“,那么他们原有的资本主义致上的信仰就会逐渐瓦解。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大部门西方媒体抹黑中国成为一种常态的重要原因。一旦社会主义制度取得成功,他们原有的资本主义“信仰”就会趋于崩塌,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所以西方媒体与政府才往往总是以打着人权和民主的幌子要全国上下宣传社会主义国家的弊端与丑陋。近期西方媒体乃上至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新冠疫情问题上对中国肆意抹黑以及“双标”评论,足以看清西方政治舆论的丑恶嘴脸及政治目的。经济角度看,“一带一路”签署国家中,由于一些国家的管理能力以及基础设施的薄弱,他们与中国签订港口,河流租赁协议,基础设施建设协议等,对华企业投资有很多优惠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经济利益,甚至军事利益。那么,他们又如何能允许让“一带一路”顺利发展下去?“东方”正在逐渐的崛起,而“西方”不愿意接受世界中心向“东方”倾斜,用诋毁与扭曲事实来挽救可怜的自尊心与自卑心。

3.新殖民主义

二战后,随着民族民主国家的独立,资本主义国家用新殖民主义代替了以军事占领为特征的旧殖民主义,其特征是:以各种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援助”,从接受援助国获取各种特权;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凭借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垄断,在转让技术时进行敲诈。虽然新、旧殖民主义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以金融资本统治为基础,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8]。以西方视角看,西方各国本身就在进行“新殖民主义”的策略,不言而喻地就给“一带一路”地所有促进共同发展,援助,投资项目贴上”新殖民主义“的标签。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通过新殖民主义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对各国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殖民”,输出美式自由,美国大英雄主义以及营造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世界,通过社交媒体,影视输出荼毒各国年轻人社会[9]。资本主义新殖民主义就宛如一把“温柔刀”,每一刀都割人心肺,却难以察觉。

三、启示与结论

世界格局一刻都不停止变迁,中国需要做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世界大同的本心,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稳定发展与沿线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保护当地环境以及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认清探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制定出符合时代的应对策略;发挥礼仪之邦的风范,加强与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尊重当地习俗与文化差异,从而促进世界相对平衡及稳定的发展。在时代的变迁中,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新殖民主义三个维度其实是交融存在的。西方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的消极评价或者中国威胁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自我体制的缺陷与不自信遮掩,也反应出旧种族主义的“肤色歧视”与新种族主义[3]“文化歧视”糅杂的丑陋。他们不愿意承认和看到中国的崛起,从而逐渐丧失以西方为世界中心,以白人世界为中心的优越感。那么唯一让他们认同承认“一带一路”的方法,似乎就是让他们从中捞取他们认为合理的利益拯救他们于当前经济萧条的水深火热之中。西方消极视角下的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是难以转变的,而中国从“西方”视角中的得到的启示就是化“戾气”为“动力”,从而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次屹立在世界之巅。

注释:

[1]指在政治上特别强调用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和不顾其他价值观念,以此寻求本民族的利益

[2]主张人受到亚当犯罪的影响,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中被拯救出来

[3]新的种族主义,往往不是以种族优劣论,而是以相对主义的种族(或“文化”)多元化为基础、以强调“差别权”的方式提出来的

参考文献

[1]李海萍.彼得·弗兰克潘与他的丝绸之路研究[J].国际汉学2017(1):97-97

[2]刘卫川.略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差异[J].西江教育论丛2003(1):49-50

[3]爱德华萨伊德.《东方主义》新版序[J].书城2003(10):88-91

[4]余中元.从地理大发现与郑和下西洋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45

[5]田海平.资本剥削的经济—伦理体系及其终结的命运——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伦理观[J].天津社会科学2011.10(5):23-24

[6]沈雅梅.对西方媒体热议“中国形象”的思考[D].2011

[7]周宁.乌托邦与意识形态之间:七百年来西方中国观的两个极端[J].学术月刊2005.8(15):1

[8]文熙.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政策的演变[J].党史文汇1996.5

[9]强丽.美国影视文化输出中的意识形态考[J].电影文学2014(18):13-14

作者简介:

陈祎琦Chen Yiqi),(1996--)男,德国吉森大学(Justus-Liebig-Giessen University)

转型管理研究(Transition Management)专业,硕士

李浩宇1998--)女,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英语教育专业,学士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