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王博 李海波 插花艺术与花文化的关系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5-26 09:20:4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王博 李海波
摘 要:中国插花艺术是花卉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独特艺术内涵,是在绘画、书法、造园、诗词、哲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深远文化传统,在世界插花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花文化的母体下发展成长,是中华优秀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花文化的一种反映。
关键词:插花艺术;风格;花文化;民间习俗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又是世界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插花艺术就在这种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东方插花艺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插花艺术是以表现植物自然美为主的一种造型艺术。它不仅清新高雅,鲜美绝伦,能够表现出各种植物的无限生命力,展现出四季的季相美,给人以无穷的情思和遐想,而且它的制作和应用均甚简便,机动灵活,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强烈的装饰性。它将知识、生活、艺术融为一体,带给人们喜悦和欢乐、美好与希望;带给人们团结友谊与信息,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与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花文化的形成过程
花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随着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兴衰而起落。中国花文化深受中国儒、道、佛家思想、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一种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的花卉文化。
1.中国花文化的形成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未曾中断过文明的国家。中华文明是华夏民族创造的最古老、最辉煌灿烂的文明之一。中华文化的起源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广义是同步的。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就有了插花艺术的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花卉应用的技艺已很高超,对花的鉴赏也十分高雅,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至隋、唐和两宋时期,中国花文化的发展已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唐盛世的百业兴旺,宋代稳定与繁荣,带来了中国花卉业的空前绝后发达,举国上下种花、卖花、赏花和插花蔚然成风。据传。当时品茶,挂画,燃香和插花合称“四艺”,成为当时社会上特别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花卉的科技书籍,花卉的文学作品,花卉工艺品和花卉绘画以及盆景,插花等艺术品层出不穷。成绩辉煌,可称中国史上花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清两代,是中国各类花卉著作甚多且内容全面丰富,科学性较强。标志着中国花卉栽培和应用理论的日益完善和系统化。
清末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统治者的软弱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连年战患,国力下降,经济衰退,花卉业停滞。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渐受到重视。花卉业得到空前发展,花文化又呈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花卉成为社会重大节日和社交活动中必有之物,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标志。成为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成为居家住户美化生活的一部分。5000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花文化,中国花文化成为东方古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根植于中华沃土里,生长于大众生活之中,并深得其他文化艺术的影响而茁壮成长起来。中国花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富有民族风味的特色,内容广泛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
2.中国花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记载历代社会生活中各种花事活动的情景,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节盛况,借以展现繁荣欢乐的社会岁月风貌。
直接表见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态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介绍古今名人赏花、赞花或育花的种种趣事,以此增加人们的生活知识和乐趣。
以花为题,借花传情,或阐述人生哲理,起以教育作用,或表示祝愿,希望和祈求,或表达个人的种种心态与冥想。
花文化是以文学形式,以及造园、绘画、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活泼多样,令人喜闻乐见。具体的有花书,花诗,花画,花歌,花舞,花膳,花饮,花织锦,花工艺品以及花节,花神,花会,花语等等,各具特色。插花艺术作为其表现形式又有着独特的风格、内涵。
三、现代插花花艺的艺术风格、形式
现代流行的插花与花艺设计风格有东方插花风格、西方插花风格、自由花艺设计风格以及前卫花艺设计风格。东方插花风格中可细分为日式风格和中式风格。西方插花风格可细分为圆形风格、线条风格、园林风格和时代风格。自由花艺设计风格的插花以东西方插花风格为基础,设计更为自由。前卫花艺设计风格则主要有架构、火凤凰、雕塑、抽象等类型。
1.东方插花风格
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它以优美的线条、深邃的意境、简洁的花材、清新淡雅的配色为特征;艺术效果清新秀丽、清雅脱俗、富有诗情画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插花风格。
(1)日式风格。可细分为立华、生花、盛花、投入花4个类型。立华为池坊流的代表花型。生花即“生长着的花”,它的花型为由真、副、体三主枝构成的不等边三角形,真、副、体分别代表“天、地、人”。盛花可分为直立型盛花、倾斜型盛花、下垂型盛花、直上型盛花和对称型盛花。投入花是将花材插入高瓶(高的瓷器、玻璃、篮子等)的一种花型。
(2)中式风格。可细分为植生风格和造景风格2类。植生风格是一个单纯、自然的古典花型,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现自然。依花材的自然生长状态设计,通常以组群技巧来表现,采用放射状花形或平行式设计,花材重叠交错如自然的表现,叶材按自然生长状态插作,水草、石头、小石用来遮盖花泥,以保持自然的风格。造景风格是采用放射状或平行式或两者并用插法的一种设计。花材依照其生长的自然状态来使用,装饰品(如小桥、流水)可以放入设计中,但不可以过分强烈。与植生风格不同,所使用的花材象征大自然的某些景观,如高山、流水等,也可以代表某些花园的造景。
2.西式插花风格
西式插花以欧美国家为代表,它受西方建筑学雕塑学以及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的影响,强调性和色彩,以规则的几何外型为导向,花繁叶茂,彩浓艳热烈,极富装饰美,艺术风格明显。
(1)圆形风格。圆形花在延续古典圆形花的基础上有着各自的名称,并能反映相应的民族性。主要花型有圆、椭圆、圆锥等,设计风格有毕德迈尔设计、可乐尼亚、闻香小花束、千朵花等。而现代流行的则有“毕德迈尔设计”和“千朵花风格”。“毕德迈尔设计”源于1815~1848年间的欧洲,当时人们摒弃巴洛克、洛可可时代的奢华,趋向简朴、务实的生活方式。圆的、质朴的、简洁的文化特质,反映于建筑、室内装潢、服饰、绘画上,蔚然成风,成为“毕德迈尔艺术”。“毕德迈尔设计”的花艺种类有环状设计、螺旋设计、群聚设计、线条设计、变化型等。“千朵花风格”出现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它使用随意分布的各类小花,采用放射状插法,一般多色彩,没有突出的块状色彩或花朵。
(2)线条风格。可分为曲线风格、直线风格及复式线条风格3类。曲线风格一般以焦点为中心,采用放射性插入法,线条表现强烈,材料的选择必须包括一些自然弧度的材料;选择的花材大小、形状必须有渐序的流向,以避免视觉障碍,具体花型有弯月型、瀑布型、S型等。直线造型风格一般采用组群设计,每一个组内的花材必须呈平行状态,组间花材可平行也可垂直、水平、斜线或混合使用。
(3)园林风格。各国园艺师经常把当地的植物和当时流行的植物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浓郁的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园林,反映一定的理念和品位;不同地区的园林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花艺设计和园林息息相关,花艺设计师往往在花器中表现园林,所以园林风格的花艺作品同样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区特色,具体包括普通园林风格和特殊园林风格。
(4)时代风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时期的建筑和艺术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花艺设计也一样,在各个时期,有和其他艺术相似的时代特征。具体类型有德拉维必亚风格、佛兰德斯风格、维多利亚(英国)风格、威廉斯堡圣诞(美国)风格。
3.自由风格
通常为线条设计,有计划地选择花材,其外形不是肉眼可看出的几种几何图形。花材是构图的成分,可以任意人为处理或采用非自然材料,造型灵活,既有自然形,又有意象形、抽象形,主张个性发展,推崇各自的风格。
4.前卫风格
表现个人的创作,设计摆脱了静态观念的局限,而和时间是互动的。时代发展到今天,新时代的花艺设计师正对传统的插花理念提出挑战。现代流行的插花与花艺设计风格可谓多姿多彩,变化丰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随着栽培技术、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等的不断发展,随着现代审美理念的转变和消费价值观的重新评判,我们相信传统或时尚的插花、花艺都将有更美好的未来。
四、插花艺术中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插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的民族精神,传统的人情心理愿望,这些文化内涵,是从原始时代开始就一直体现在花卉艺术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呈现于哲学、宗教、绘画、文学等形式中,从而使插花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
1.哲学与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的哲学,凝聚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的插花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典插花艺术是伴随着中国传统的哲学而发展的,传统哲学在得以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予插花艺术以新的指导思想,从而使插花艺术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2.绘画艺术与插花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构思和造型,一般都遵循绘画的原理,南朝齐国(479-502)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至今仍为我国绘画与插花艺术创作的准则。高濂、袁宏道等历代艺术家所强调的插花的美也正是以自然美、以气韵生动为主,也就是从形体中传出神韵,生动活泼,不仅是装饰而已,在插花中即追求线条美、自然美、色彩美、构图美,并重视学习前辈的经验。
3.文学、诗歌与插花艺术
我国人民在对自然的审美过程中,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寓情于花、借花寓意、借花言志、以花喻人。在插花创作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了深长的意味,或表意、或抒情,创造了中国插花艺术的一大特点———意境。如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题材进行插花创作;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合成“岁寒三友”的主题进行创作,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这样的创意方法在传统插花形式中较为常用,在我国特有的文人插花中更为普遍。
4.民间民俗与插花的影响
插花艺术起源于人民在生活中对花卉的热爱。花卉的美丽,留恋难舍,继而折取互赠,插瓶、供养,以求形影不离。民间风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心理。花卉文化抒发中华民族对幸福、对真善美的无限憧憬与企盼!中国的插花艺术所独有的民族心理内涵。而这正是我们需要继承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思想本源。
(1)以下是岁首到年末各节日中的民间习俗中与花、果有关的内容
正月初一,人们陈设种种插花、果品,如苹果喻平安,柿与如意喻事事如意等。近代北京妇女去逛庙会,喜购牡丹、蝙蝠形的绒花簪发,称为头顶荣华、戴福还家。均用以妆扮新春佳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偷青求偶、求子之俗;妇女们穿粉色衣裙去赏月观花灯,发上饰玉梅、雪柳、菩提叶等。海南琼山有换花之俗,人们互赠鲜花表达祝福。
二月花朝节,源于唐代,宋代已盛行,二月十五日,人们争相于园中赏花。相传此日是百花生日,故而成为赏花的专门节庆。
三月三日,《诗经》记少年男女执兰互赠,为上巳节俗;踏青、斗草,也多于此日举行。人们喜戴荠花于头。清明育秧时,浙江等地于秧田插松、柳、桃枝等,驱邪、求丰收。谷雨赏牡丹,自唐宋至今盛行不衰。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一年四季,月月都有不同的民间插花习俗。除夕,设鲜花、果品以迎新年。如松柏缀古钱、元宝等,为摇钱树。
(2)民间有花神,将美艳花朵拟人化,人们修花神庙与花神像以保佑花卉盛开,美丽长存,也祈求吉祥、康健。这本源于神话,源于古人迎春、求生育与寻觅爱侣之俗。苏州虎丘的花神庙中,主管某月花事之神依次是:
正月梅花  柳梦梅 明 戏剧家与袁宏道同时著有《杜丽娘》
二月杏花  杨玉环 唐 玄宗宠妃杨贵妃
三月桃花  杨延昭 宋 杨继业之第六子杨六郎
四月蔷薇花  张丽华 南朝 陈后主妃
五月石榴花  钟馗 宋 吴道子画钟馗除妖判官
六月荷花  西施 春秋 越 美女 越王献吴王勾践
七月凤仙  石崇 晋 南皮人置金谷园
八月桂花  绿珠 晋 石崇妾,因孙秀求让自杀
九月菊花  陶渊明 东晋 诗人  爱菊
十月芙蓉花  谢素秋
十一月山茶  白乐天 唐  白居易 诗人、文学家
十二月蜡梅  老令婆 宋  杨继业(老令公)之妻佘太君
(3)五代十国后蜀张翊在《花经》中仿照古代王朝选才任官的九品九命体制,也将花卉分为九品九命,以示各种花卉品格之高低,可谓我国早期的花卉分级法。
一品九命:兰、牡丹、梅、腊梅、细叶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阳
二品八命:蕙、西府海棠、茉莉、黄白山茶、岩桂、白菱、松枝、含笑
三品七命:芍药、千叶桃、莲、丁香、蜀茶竹
四品六命:山矾、夜合、赛兰、蔷薇、秋海棠、锦葵、杏、辛夷、榴、扶桑、梨
五品五命:玫瑰、紫薇、金萱、忘忧、豆寇
六品四命:玉兰、迎春、迎春、芙蓉、素馨、柳芽、茶梅
七品三命:金雀、踯躅、枸杞、金凤、李、枳、杜鹃
八品二命:戎葵、玉簪、鸡冠、洛阳、林檎、秋葵
九品一命:剪春罗、剪秋罗、高良姜、石菊、牵牛、木瓜、淡竹叶
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锻造出了我们生生不灭、长流不息的花魂、国魂、民族魂。就其表现形式插花艺术而言,是十分独特而“中国式”的。但就其内在的精神价值而言,却又无一不具备“世界性”。如果我们自花卉文化之源头起,溯流而下,将会对花卉文化的内涵有更深的了解,插花之美自会更增魅力!插花之意境自会更为深邃,宏丽。插花艺术依托于我国花卉文化,自成体系,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曾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枝美艳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周武忠.论中国花卉文化[J].中国园林,2004
[2]张启翔.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人类关于花卉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园林,2001
[3]郑青.牡丹在传统插花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4

收稿日期:2020-05-07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