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蔺怡越 对比中英城市化进程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影响—以《土门》和《还乡》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6-08 08:34:41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对比中英城市化进程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影响

-—以《土门》和《还乡》为例

蔺怡越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有着浓厚乡土情结的哈代以他的乡土小说而闻名,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冲突下,哈代对乡土风貌的展现以及对乡土文化的尊重。同样贾平凹也创作了一系列乡土小说,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乡村中国的变迁和农村社会的变革,体现了大转型时期社会的冲突与矛盾。这两位作家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乡土作品《还乡》和《土门》都创作于城市化上升发展的阶段,《还乡》反映了19世纪英国城市化大背景下个体心灵和个体命运受到的影响,在《土门》中贾平凹却前瞻性地反映了20世纪前中国已经存在了城市化给城乡个体心灵世界带来影响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心理学角度的身份认同相关理论,在城市化背景下,分析了《土门》和《还乡》两部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在城市化影响下对城市化的不同态度、情感以及行为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相似或差异的原因,即对比研究中英城市化进程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影响。

一、研究意义

1.城市化角度的研究意义

国内关于城市化的不少研究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宏观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城市化现状、城市化历程、城市化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也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思考。本文与同时期城市化研究命题相比,不同于以往从数据分析、公共资源配置等来分析城市化的影响,而是从文学作品鉴赏的角度,结合心理学的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城市化对人的心灵世界的影响,为研究城市化进程对人们心灵世界的影响打开了新的窗口

2.《还乡》与《土门》的对比研究意义

国内对《还乡》这本书的研究更多是从宿命论,威塞克斯系列小说,生态批评,生态思想,悲剧因素,女性形象这些角度进行的所以这些才是评论界关注的目标。同时哈代作品的中外对比研究,只有关于哈代《还乡》和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共同的悲剧情节与恋土情结比较关于贾平凹作品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乡土小说和乡土情结这两大主题的,在这一大主题之下结合现代性的写作手法、作者独特的叙事策略等对城乡关系、文化伦理多方面乡村困局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究所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将《还乡》与《土门》这两部中外作品结合进行对比研究,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热点,重点关注这两部作品中部分典型人物的行为模式以及精神特质。

二、理论阐述

1.身份认同的含义

从身份认同的起源和发展来看,身份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身份研究理论的建构离不开自我理论和认同理论的支撑,它是在两者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身份认同概念的研究跨越了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身份认同有不同的理解, 心理学认为身份认同的本质是心灵意义上的归属,更关注的是人心理上的健康和心理层面的身份认同归属。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把身份认同定义为: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这就回答了两个问题:我是谁,我归属于哪个阶层,同时也表明了身份认同结构的三个方面:认知、相伴随的情感和相应的行为表现。

2.社会认同理论

当涉及社会身份认同理论的研究,社会认同理论是密不可分的。社会认同理论的创始人塔菲尔认为,一个人的社会群体成员身份和群体类别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主张人们努力地获得和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从而提升自尊。这种积极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内群体和相关外群体的比较。该理论还指出社会认同由三个过程组成,它包括社会类化、比较和积极区分。社会类化是指将对象、事件和人进行归类,找出内群体和外群体的群别;社会比较是指将自己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在社会地位方面进行比较;积极区分是指在比较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群体的优势,然后与其他群体积极地进行区分,进而提升自尊水平。

三、对比中英城市化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影响

1.心灵上“逃避”城市化的典型人物—Clym和成义

《还乡》和《土门》中的两位男主人公Clym和成义都是极度抵抗和排斥城市化的人,他们代表了乡村中一部分极度抵抗城市化的居民,觉得只有在乡村和乡村生活中才能找到归属感,甚至不惜为抵抗城市化、“捍卫”土地采取极端行为。这样的行为表现和相伴随的情感即归属感,是可以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并依据身份认同理论对这些行为和感情的产生原因和动机进行分析。

前文有谈到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也就意味着个人在情感和价值意义上视自己为某个群体成员,这种对所属群体的认知最终是通过个体的自我心理认同来完成的。Clym从孩童时期变通爱敦荒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从小便因为极具创造力被周围的人们传作是天生的艺术家与学者,这种童年的情感归属也就决定了不论他伦敦、巴黎生活的如何风生水起,他始终会觉得荒原才是自己的归宿,他只有在荒原上才能寻得归宿。

对比中英这两部小说不难发现,Clym四处辗转的经历与成义颇为相似,正是成义走南闯北后,他才意识到只有仁厚村才容得下他。夏四平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社会认同包含三个结构维度:归属认同、归属情感、归属评价,其中归属情感是指个体把自己归入群体时所产生的情感卷入程度。两人都是在外有所阅历和体验,发现了想象中的城市生活的更多消极面,有了一定的对比参照,对自我的农民身份进行了确认,发觉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非城市市民群体,加深了把自己归为乡民这一群体时的情感卷入程度,对乡民们和乡村的依恋才会逐渐深厚,才感受到唯有故乡才是自己的根

前文是他们这一类人对乡村产生强烈归属感的原因分析,然后接着是对这一类人采取极端行为抵抗城市化的原因分析。Clym和成义形成的这种对乡村的归属感是较为盲目的,这样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就是在深层次的身份认同上,不满城市身份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觉得过往的乡村情感体验才是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人会厌恶或排斥城市化,迫切地想要回到乡村大展拳脚,但是一旦他们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城市扩张威胁,这会使他们无法定位社会赋予他们的个体身份的意义,无法通过积极区分,找出自己所在的乡村居民群体的优势,无法努力维持或得到他们想要的乡村社会的认同,于是小说中的两人一个逃避城市化、终日郁郁寡欢、遭受不幸的命运的折磨,另一个在多次试图反抗城市吞并村庄无果后,采取极端的盗取兵马俑的行为而被判以死刑。

但是,这两人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还有城市化水平差异等原因造成的差异性,不难发现成义的行为是极端的,他仅仅想留住这片土地,所以作家范景全提出的去桃花塬发展仁厚村的想法被完全否认,以及成义对但凡流露出一点倾向城市生活的人非常鄙夷、排斥。但《还乡》中的男主人公Clym对待城市化却并不是那么极端,虽然也是缺乏理性的,但Clym本人排斥城市化的行为甚至是较为温和的,他想努力发展乡村教育来帮助村民们提高素质、改变命运,想在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有所作为。这一种发展教育的想法是值得倡导的,比如我国现在鼓励大学生当“村官”,鼓励更多人才用技术知识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扶贫必扶智”。Clym的想法中是有较为成熟的部分的,他看到了城市生活的不公平,所以并不是去极端反抗,而是通过反思乡村发展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了教育对带动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产生这种行为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中英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改革开放以后短短几十年间,我国的城市化率由较低的18%增长到如今高于50%的较高水平,所以我国巨大的城乡差异使城市化的进程不同于其他国家,比如对比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英国大规模城市化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而此前英国还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和商业革命。英国特有的发展状况在《还乡》一书中也有体现,比如Clym家中是乡村当地的有名望的家族,这也就不难理解Clym的行为较为温和。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较快的发展都意味着城乡差异大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所以中英城市化进程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独特性,并更好地引导人们在心灵上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2.心灵上“追求”城市化的典型人物—游苔莎和眉子

这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眉子和游苔莎都是过度追求城市化而心灵以及精神世界不断遭遇折磨的人,她们代表了过度追求城市生活并且极度排斥自己过往的农民身份的个体。他们或许渴望城市生活、却没有条件去往心心念念的大城市生活,或者是去往心心念念的大城市生活却被斩不断联系的乡村以及村民视为“背叛者”,他们的心理活动及其复杂,却不难发现他们中部分人往往内心备受煎熬。那么依据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她们抛弃乡村身份以及无法找到“归属感”的原因,才能够避免更多诸如文化作品中夸张化展现的人生悲剧,帮助她们更好地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归属感。

眉子的心理活动一直是复杂的,这种心理活动有些类似移民面临的心理问题,部分移民在面对新文化时选择被“同化”而不是同时保留自己对两种不同文化的认同,部分选择被“同化”的人甚至还会反感甚至抛弃自己原先的文化认同。心理学家吉恩费尼在他的种族身份认同模型中,将种族身份认同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弥散、排他、延期补偿和身份接受。其中,第二阶段表现为没有个人的任何探索就对特定身份有着强有力的承诺;第三阶段是个体将自身的认同拓展到群体中,对群体的认同进行探索;同时个体在该阶段会产生一股文化热情,也正是通过这一过程,个人可能达到种族身份认同获得阶段。

眉子一开始是极度向往与城市相关的一切的,游苔莎却是从始至终都是,她们们向往城市中灯红酒绿的生活,向往时髦的城市装扮、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琳琅满目的商场,所以眉子抱怨仁厚村没有供暖设备等,而游苔莎在远离城市化的爱敦荒原上越发感到自己与荒原文化格格不入,性格越发偏激和抑郁激愤。这时的她们就处于类似“排他”以及“延期补偿”的阶段,通过在城市的生活经历和探索,她们显然是明白了作为城市成员意味着什么,在这一特定阶段对城市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热情,甚至盲目地推崇城市身份并对城市身份有着强有力的承诺,看不到或者忽略城市生活的弊端,却只看得到乡村文明的诸多弊端。比如眉子盲目赞同甚至欣赏城市人只想赚钱的想法,认为他们反而比仁厚村的村民们简单多了,事实上拜金主义并不是我们所推崇的科学价值观,显然是眉子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群体,将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进行比较后,在比较中否定了自己过去所在的乡村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比如游苔莎一心只想去往大城市的上流社会生活,激愤不平的她完全不能领略荒原的魅力和意义,所以当她早已认同城市身份、抛弃荒原身份却又无法回到城市生活时,情绪崩溃并采取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眉子和游苔莎选择抛弃乡村身份,为了更好地得到另一群体和阶层的认可并融入他们,但是如果是顺利实现这目的的话,她们为代表的群体或许不会有矛盾或者对乡村文化留恋的心理活动,这也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他们无法找到“归属感”的重要原因。

眉子和游苔莎都并没有顺利过渡到“身份接受”阶段,文中从描述同样来自乡村的梅梅有次进城逛商场被售货员和其他顾客以诧异的目光对待,以及梅梅在这种环境下为自己的农村身份感到略微自卑,隐晦地告诉我们刚进入城市生活的眉子必定有被城市人“另眼相待”的经历,所以她在找寻另一群体的认同的过程一定是艰辛的,所以不论她的男朋友如何劝她去住进城市公寓的时候,她暂时离不开生活了这么久的仁厚村。而游苔莎则是与她的丈夫和乡村的村民们产生了极大的隔阂和矛盾,她的丈夫Clym热爱荒原文化,甚至完全不能理解游苔莎想要去往巴黎生活的想法,多次争执后,游苔莎才意识到自己想通过丈夫去往城市的梦想彻底破碎,甚至不被村民们和荒原包容,她不得不永远忍受生活在无法找到“归属感”的爱敦荒原。

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在深层上是有关身份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得不到认同、感到自卑这些不好的情感体验会使眉子这样的个体在城市中找不到认同感,从而对原来所属的乡村文化产生暂时的依恋以及依赖心理。所以眉子这样的即使去了城市,说服自己抛弃乡村文化和身份并且努力地认同城市身份,却又因为原有农村身份,不被城市群体中的部分人接受或者认可他们的新身份,从而找不到“归属感”。而游苔莎则相反,长期生活在压抑中的糟糕的情感体验使得她越发厌恶自己所归属的乡村文明,她因为追求城市生活,抛弃原有乡村身份,反之又被乡村群体和乡村文明所排斥。因此,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加强城市群体对他们的认可程度,以及乡村群体对他们的包容度,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四、结语

本文运用心理学角度的身份认同相关理论,在城市化背景下,分析了《土门》和《还乡》两部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在城市化影响下对城市化的不同态度、情感以及行为表现。其中人物表现以及心理特征有相似性:这两部文学作品中都有一部分人盲目逃避城市生活、而另一部分人盲目追求城市生活。其中人物表现以及心理特征也有差异性:这两部文学作品中,《还乡》的男主人公极端反对排斥城市化,而《土门》主人公排斥城市化的行为却较为温和。

重点分析产生这些相似性的原因,即一部分人只有在乡村才能得到身份认同和找到“归属感”,而盲目排斥与城市相关的很多;而另一部分人为了在城市生活中不断寻求身份认同,而盲目抛弃了过去的乡村文明与农村身份,反之随后又被乡村文明所排斥。通过对比分析中英城市化进程对个体心灵产生的影响以及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可以得出结论: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盲目逃避城市化以及过于盲目追求城市生活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学会更理性地来对待城市化以及城市生活,同时城市群体应该加强对来到城市的乡民们的认可,农村也应该更加包容有城市理想的农村年轻人们。

 

参考文献:

[1]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

指导教师:

杨柳,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20-05-26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