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扎西东珠 邢肃芝与民国时期的西藏教育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6-24 08:13:39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人文社科项目《邢肃芝在民国时期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编号:Yxm2019103

邢肃芝与民国时期的西藏教育

扎西东珠(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兰州  730030

 要:在清朝政府“新政”和民国政府的边疆政策实施下,虽有新式教育的出现,但由于中央政府官员在藏无能不作为,再加上英帝国主义的阻挠,民国期间的西藏地方教育发展缓慢、影响微弱。国立拉萨小学作为中央政府在拉萨创办的唯一教育机构,影响着国民政府在西藏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邢肃芝由于其“拉然巴”格西、国民党蒙藏委员会专门委员的双重身份,被委派为国立拉萨小学校长。本文力图论证邢肃芝对民国期间的西藏教育的贡献。

关键词:民国时期;西藏教育;邢肃芝;国立拉萨小学

 

、邢肃芝简介

邢肃芝,原名邢步有,字肃芝,法名碧松,藏文名洛桑珍珠。1916年邢肃芝出生于南京,8岁为免除病痛折磨被送去佛门。18岁入重庆汉藏教理院,学习藏文及藏传佛教经典。邢肃芝为入藏取经,壮大内地佛教,只身赴藏。其在拉萨哲蚌寺学经七年,成功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返回内地后,邢肃芝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专门委员,后被委任国立拉萨小学校长。1949年“驱汉事件”爆发,邢肃芝辗转印度移居香港讲经说法。1959年,邢肃芝应邀赴美国著名大学华盛顿大学讲学,从此定居美国。

二、民国时期西藏教育

自从184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藏地区也同样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1901年,清政府被迫宣布实行“新政”。在新政的影响下,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为挽救危局,提出“练兵兴学,以图抵制。”[1]其中学务的开展和政策实施,便是西藏近代教育的开端。[2]新式教育在出现之前,西藏的地方教育有寺院教育、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三种。在西藏农奴制的社会制度下,受教育程度基本与身份地位和财力的输出成正比,一般民众无法接受教育。

直到1927年,西藏的教育问题才被民国政府重视。开始在西藏推行国民教育制度,开始创办由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国立小学。1937年,国民党驻藏官员蒋致余将清末民初由拉萨回民马干臣等创办的清真小学分为“民族”与“复兴”两校。[3]学校教员基本上都由驻藏办事处的官员兼任。

以上由清末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新政和民国政府相继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和扶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法令法规,现代教育的萌芽开始在藏区生根、发芽。西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西藏地区的封建农奴制仍然没有遭到实质性的改变,也仍然发展缓慢落后。

三、邢肃芝与国立拉萨小学

1945年,邢肃芝完成了在拉萨哲蚌寺的学习,便希望做一些对汉藏关系有益的工作。回返内地后,邢肃芝面见了蒋介石。对蒋介石提出关于西藏局势的问题时,邢肃芝对答内容如下:藏汉民众间总体上很有感情,搞分裂的只有少数亲英贵族开发西藏,先要了解西藏的方方面面,还需要和上层阶级处理好关系无需派兵驻扎,长远稳健的策略为上,首要的就是办教育。并向蒋介石诉说了英国以西藏和印度办学吸收西藏贵族,培养为亲英势力的情况。[4]

此次会见后即任命邢肃芝为蒙藏委员会专门委员,并任命邢肃芝为国立拉萨小学校校长。邢肃芝对于西藏办学的事情向教育部提出三个要求:“拥有处理一切的权利;掌握预算和财务安排;掌握学校人事安排,不能随便安插人员。”[5]这三个要求看似邢肃芝贪恋权力,实则是不希望任何力量插手或利用拉萨小学的开办。对此教育部答应全部要求,授予邢肃芝全权处理校内一切事物,无需逐级汇报。

邢肃芝1946年3月7日到达拉萨,将校址变迁至“基督坝”,修建校舍。1946年初,国立拉萨小学正式开学。学校师资不乏毕业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孟买大学的教员,甚至哲蚌寺学佛的米霖浦和云南大学教授的李有义也在其中。

开设的课程除了教育部颁布的标准课程外,国立拉萨小学设幼儿班。增设藏族班,主要开设藏文、汉文和英文课等课程。学校不收学费,费用均由拉萨小学承担,除了适当的物资以奖励外,还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还给予补助。“甚至学校引进了电化教育,不仅有录音机收播国内外新闻,还有从南京运来放映机,不定期播放电影。”[6]开创了西藏地区电化教育的先河。拉萨国立小学也用播放电影等新颖的活动招待市民和家长。学校人数的不断增加,邢肃芝以租赁地皮辟为操场,并建成大礼堂兼体育馆。自此,小学的文体活动陆续开展,日益丰富。例如篮球、乒乓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7]

这些措施不仅大大提高了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也成功的吸引了西藏贵族们等的注意力。办学伊始,第一学期就招收到了187名学生。虽然人数众多,但西藏贵族子弟依然少。但邢肃芝深知吸引贵族子弟入学很困难,其中英国人不断作梗使汉藏关系更加复杂。早在1944年,在拉萨的英国势力在拉萨附近建立了英国学校,但遭到了三大寺喇嘛的反对而破产[8],破灭了英帝国主义在西藏以办学为名拉拢地方上层培植亲英分裂势力,进行文化渗透的妄想。但他们依然不甘心,千方百计鼓动贵族子女去印度在英国人开的学校就学。

因此不顾西藏贵族的偏见与英国势力的密切监视,邢肃芝一心带领所有教员致力于拉萨小学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校园设施建设上,并且专门设置了推广主任,负责向西藏贵族做宣传。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校学生成绩理想。拉萨小学的声誉很快便传遍了西藏,甚至到了印度。成功赢得了西藏地方政府的的信任,并吸引了西藏贵族,开始有贵族将子女送来。1947年,学生增加至250多人,增设特别班,用于西藏贵族子女的安置。1948年,学生已经发展到300多人,再次增设4个班,规模达到18个班。此时,贵族学生有边觉、唐麦、夏扎、学贵巴、阿沛擦珠活佛等家的子女。[9]

学校不定期的举办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种文体活动、庆祝活动、恳亲会等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使汉藏等各民族、平民贵族等共处,和同为一家的理念在学生和家长的心中播下种子。同时还起到了宣传学校的作用。国立拉萨小学的成功开办,影响力不仅传遍西藏,甚至传到近邻印度、尼泊尔等地。1948年,邢肃芝受到尼泊尔政府的邀请访问尼泊尔。但在1949年7月,在英帝国主义及西藏亲英势力的策动下,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驱汉事件”。国立拉萨小学也因此被迫停办。

四、小结

1937年拉萨小学创办到1949年停办,共运营十余年。“国立拉萨小学的发展达到巅峰国民政府一直追求的所谓‘边教效果’开始呈现。”[10]在国立拉萨小学的兴办的过程中,邢肃芝作为汉藏佛教文化结合的双重身份在内地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邢肃芝的经营下,国立拉萨小学成为民国政府在边疆地区成功办学的案例。这个案例成为国民政府制定边疆政策的重要参考,也是国民政府边疆政策在西藏地方的实施的具体实践,形成了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两者的积极互动。

国立拉萨小学培养了不少毕业生,如曾为西藏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赤烈曲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的廖吉康;拉萨拉萨市副市长的蔡长寿等人均在年少时在国立拉萨小学中学习。在西藏的和平解放初期和民主改革、再到后来的四化建设、现在的全面达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中,这些人成为骨干,为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做出巨大贡献。

 

注释:

[1]张荫棠.《致外部电陈治藏刍议》(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吴丰培编.《清代藏事奏牍》,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第1328-1330页

[2]丁玲辉.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西藏办学始末.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第33页

[3]蒙藏委员会编译室编辑.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选编(八).台北:蒙藏委员会,2005年,第180页

[4][5]张健飞杨念群.《雪域求法记》(修订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第370页374页

[6][10]徐百永萨仁娜.国民政府时期的国立拉萨小学及其创办之意义.西藏研究,2008年第1期,第6页。

[7]常希武.《国民党在拉萨办学简介》,政协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西藏: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1985年第89页

[8]拉鲁·次旺多吉嘎雪·曲吉尼玛.拉萨英语学校破产记.中国西藏中文版2000年02期,第54页

[9]丁玲辉.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西藏办学始末.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第35页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