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刘丽萍 供给侧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7-21 07:58:3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刘丽萍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

 要:供给侧改革对于优化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建立新的供需结构,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从而提高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供给侧;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学领域的术语,当前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热词。“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一种经济调控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新的发展思维,为优化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工作中有效地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有利于促进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升级。

一、供给侧改革与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根据凯恩斯经济基本原理,将出口、投资、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反复在增加出口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结构性矛盾突出,需求侧动力明显不足[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供给侧的作用,通过改革的手段,提高有效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合理调整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内在矛盾,促进两者之间的互利共生。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认识“供给侧改革”在教育领域价值理性的意义,意识到传统思维模式僵化,过分重视需求侧的消极刺激作用,忽视供给侧的积极引领作用,使发展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是两者共同的内在弊端。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辅导员作为教育的主体是供给侧,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是需求侧。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引领性、优质化的教育“产品”,引导学生认可并喜欢所提供的 “产品”。同时,也不能过分强调自身作为教育主体和所供给教育内容的权威性,抹杀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2]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现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思想是“优化结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影响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迫切需要通过改革优化供需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1.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供给过剩

为加强立德树人,辅导员开展了大量的线上、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类理论讲座、教育实践活动、新媒体作品等教育“产品”应有尽有,但存在脱离学生实际需求、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这些同质化、低端化的活动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认知和接受度。比如,有时不顾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感受,强派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或文体活动,使学生被动应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整合同质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资源结构,实现教育“产品”的“优库存”,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

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不足

调研发现,日常思政教育资源过剩与短缺并存,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仍然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及时的供给,于是“需求侧”大学生又抱怨“有效供给不足”。例如,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创新创业培训、求职就业指导、实习实训、个性化发展指导等活动,都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补齐供给短板,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成为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大课题。

3.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形式滞后

在传统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往往会以自我为管理主体,视学生为管理客体,在单向的、独白式的话语教育形式中,学生自然就失去了独立的主体性和话语权,从而成为辅导员支配、控制和利用的工具,这样的强制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忽视需求侧的主体性和实际需求,限制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和个性化育人需求。同时自媒体时代,辅导员话语体系与学生信息接收机制冲突,供给形式单一,供给信息滞后和供给载体不足等问题突出。

三、供给侧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立德树人的目的和学生现实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引领性”、“精准性”和 “有效性”的教育供给,建立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的供需结构,从而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时实效性。

1.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引领性”的教育供给

(1)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供给内容优质化辅导员作为供给主体要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打造学生认可度高的教育“精品”,既要有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和法制等多样化的教育供给内容体系,又要全面提高在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政治观点的供给、研判、解释方面的能力,在价值、理论、道德和文化等方面给大学生提供有效供给。同时,学会盘活存量,整合教育资源,调整资源结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的均衡化发展,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做好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开始重视需求侧的现实需求,不断提高自身作为供给侧所必备的引领力和影响力。辅导员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引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尤其在多元价值观纷繁复杂的新媒体语境下,辅导员作“把关”,要提高信息分析和甄别的能力,及时清理带有“雾霾”色彩的社会思潮话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保持政治原则,大力弘扬主流价值观,敢于介入到大学生新鲜的话语场域,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庸俗化、媚俗化、低俗化,真正当好学生的青春引路人

2.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载体,提供“有效性”的教育供给

(1)立足“微时代”,占领供给新阵地“微时代”,赢得互联网就赢得了学生。辅导员必须立足“微时代”,重视微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瞻性,主动占领自媒体这个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新阵地,做创新型的“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第一,辅导员要加强对微时代的认知,提高自身的“微文化”素养。为加强“微文化”话语权,辅导员应积极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辅导员个人 “微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打造多模块、多功能、多主题的思想政治宣传阵地,形成网络思政矩阵。学会用大数据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信息收集、实施、检验、评估、调节和研究等各环节,发挥好“微媒体”的大作用[4]。第二,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微平台”,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时刻关注网络信息平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态和兴趣点,善于在“微媒体”中发现“微问题”。第三,加强学生的自律建设,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微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积极提高学生对微文化的辨识能力,引导其捕微文化中积极的价值内涵,免受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加强又红又专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网络精神生活的典型引领作用,塑造积极健康的绿色网络生态。第五,构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增强话语供给的亲和力。转变话语风格,提升话语艺术,善于运用合学生个性特征的鲜活语言,实现辅导员话语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日常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2)拓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优化供给方式辅导员加强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除了通过传统的理论教育和谈心谈话等形式,还应积极拓展新的教育载体和形式,提升具体工作的针对性。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要大力开展各类参与式教育,推进学生讲党课、讲形势政策,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等,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其二,要把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既要有“面对面”的线下教育,又要有“键对键”的网络交流,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育;其三,分时段、有层次、有重点地设计开展第二课堂思政教育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积极开展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出境交流、志愿服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教育活动,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阐释与实践感知相助力、线下活动与网络引导相呼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服务模式,凸显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5]

3.围绕“需求侧”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提供“精准性”的教育供给

(1)转变工作理念,扩大供给覆盖面当前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对话,真正把学生作为有主体意识和地位的“人”来看待,要做到“言中有人”,师生共同参与。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真正懂学生、知学生、爱学生,应经常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提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温度”,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2)精准对接诉求,提高供给认可度学生的认同与接受是提高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源泉。过去行政命令式、粗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为提高供给认可度,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一方面要要善于分析、判断和精准对接青年学生多元化的需要和个性化的诉求,针对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提供适应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活动,消除供给薄弱环节,补齐供给短板,提高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对于学生的不合理诉求进行积极地正面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工作认同。另一方面,建立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减少学生不感兴趣的低效活动,归类合并重复性的同质活动,积极解决育人过程中教育供给与学生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建立人性化、多样性、菜单化的第二堂课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库,确保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更好地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衔接。

(3)分类精准服务,提高供给实效性工作中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对应群体的精准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第一,分类指导不同群体的学生。例如,结合生理缺陷型、经济困难型、心理障碍型、学业困难型等特殊群体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第二,精准服务不同培养阶段的学生。根据不同年级的职业院校学生、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和多样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第三,抓住重要时节开展教育活动。例如,结合学校特色开展开学季、就业季、迎新季、毕业季等活动,打造菜单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思政教育活动体系。

总之,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运用 “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既不全盘否定需求侧的重要性,也不是一味迎合学生各类需求,而是强化“供给侧”作用引领,准确把握“需求侧”的实际需求,努力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从而优化高校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车海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1

[2]徐雪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J].理论观察2017(11):134-135

[3]吴巧慧.又红又专: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和价值引领[J].高校辅导员,2017(5):47-48

[4]杨波秦琪.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6):80-83

[5]应中正严帅谌荣彬.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J].高校辅导员,2017(5):21-26

作者简介:

刘丽萍(1986--)女,山东临沂人,研究生,讲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