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孙婷婷 品味于漪先生“教文育人”语文教育思想及启示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9-01 07:02:11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孙婷婷(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要:于漪作为首批中国特级教师,是中国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语文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旗帜性人物同时也是语文教育界改革的领军人物。现在的教学中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培养目标是学科教学思想的核心和要旨,它规定着学科的教学方向。就语文学科而言,多少年来,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反反复复的困扰着语文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人?对于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于漪的观点一向十分的明确,同时在1978年就率先提出教文育人的思想。基于此,本论文主要着重论述教文育人思想的组成部分,以及给广大青年教师的启发。

关键词:于漪;教文育人;语文;启示

一、于漪简介

于漪(1929--),女,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当代语文教学的名师、语文教育家、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代表作品:《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文集》

二、教文育人的思想

1.关于教师

于漪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必须要践行“教文育人”[1]。而要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的心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的情况下都要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力。其次,“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肩负起这个重任,就必须踏踏实实地为学生做出表率。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需要激情似火。有很多人说激情只是文学家,艺术家所拥有的特殊功能,但笔者认为激情也是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激情,不热爱教育这片热土,就不可能完成这世界上的最伟大的教育事业。

(2)教师,需要师爱荡漾。教育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光景,在他们人生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片段,但却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生命有限,只会经历一次青春,国家把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学生交给教师培养,这意味着对我们有着极大的信任。我们如果不尽职尽责,岂不是在浪费学生的大好时光。为此,作为教师应经常的警诫自己,不断地鞭策自己。

(3)教师,需要终身进步。教育的事业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师应紧紧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努力前行,不断地去更新教育理念,使自身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来思考问题,立足于时代的变化来开展教学。

2.关于学生

于漪老师在对于学生观方面提出:“育人就要育心浇花就要浇根”,要树学生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这个“魂”,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2]所以,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追求分数,更重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针对基础教育当中分数决定一切的现象。于漪老师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以“育人”为主,而不是“育分”。这样才能来奠定树魂立根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有以下几个观点: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她的全面育人观决定了学生观。于漪老师的观点是,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早在1981年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于漪老师就明确提出“广大青少年学生是能思善想,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人”[3]。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总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常常把学生当作“器具”放在一个被动的承受学习内容的位置上,在一堂课中,教师自身则放在一个“我讲”的位置,教师把书本知识像输送带一样灌输给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由于教师的滔滔不绝,造成了剥夺学生们的课内自主练习、问题思考的一个权利。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实质上还是处于目中无人的状态。对于这样的一个现象,1984年于漪老师又在《语文教苑耕耘录》中提出“要进行改革课堂教学,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于漪老师认为,“教”不是来统治“学”,进而代替“学”,而是要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教学也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思想,把立足点“从教出发进而转换到从学出发”的观点上[4]。在学习过程中,要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才发挥作用的。

(2)平等的对待学生,理解学生。这样一种观点,需要我们教师首先站在平等的基础上,去真正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教师要贴近学生,进而教师不应该只站在学生的“外面”世界进行观察,更要站到学生的世界里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去捕捉,这样才能够摸准他们的脉搏。教师更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越是小的细微之处,越不能让他在眼皮底下悄悄的溜走。就拿课堂上为例,有哪个同学摸一摸耳朵,哪个同学脸上做出搞怪的表情,哪个同学突然脸上掠过一丝丝的悲伤,又有哪个同学目光中突然出现某种异样等等。尽管那些细微的搞怪表情或小动作昙花一现,但是如果教师如果迅速捕捉住,和此时此地此事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分析,就可以打探到学生心中的“小秘密”,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他们对某些问题的所思所想。大到社会、小到一句话语,教师都可能会深人学生的心理世界,这样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进行更进一步的沟通起到搭桥的作用。

(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这样一种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教育对象他是没有选择性的,成长会存在先后的现象,进步也会有快慢之说。我们作为教师只有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用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才能有效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常常都会一刀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例如,有的学生字写得不好,还会常常张冠李戴,但是一到口语表达的时候总会名列前茅,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的优势与不足,那是因为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发展的现实。

(4)尊重与学生的对话意识。这样的一种学生观会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年龄不大,尚未成年,就可以将教师自身认为对学生有益的观点强压在学生身上,但是这样的做法,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是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也需要理解,需要尊重。只有教师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并且鼓励他们对于教师可以提出异议,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具有创造意识。例如,于漪老师她在上《卖油翁》一课时,她无意说了一句“下面有段精彩的对话”,使她没有想到,有个学生笑了一声,她发现学生笑了,她也立刻察觉到自己有不妥之处,于是她就询问学生为什么会笑,学生却说:“下段话并没有那么精彩”她欣然接受了学生的提议,并且由刚才的“精彩”改为“发人深思”的对话。这样的案例在于漪老师的课堂上数不胜数,笔者也认为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结果,是师生的一个共同进步。

3.关于教学

在教学方面,教育界常常会有这样的比喻“给学生一杯水,要做到自己要有一桶水”对于这个观点。于漪老师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知识会老化,知识结构必须更新,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不是简简单单的容器,课不能只放在课堂上,应教到学生心中,化为他们的内动力,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有以下的观点:

立体多维无恒。影响课堂教学有诸多的因素,例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量,还有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浅,正误和多少。还有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掌握的程度等等这些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上的众多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意识到课堂教学的职能应该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从综合性考虑出发,在备课时应该作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在上课时力求融于思想、知识、能力与智力为开发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着力点,可以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于漪先生“教文育人思想”启示青年教师的启示

1.做教师,应胸有书

品味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让笔者产生一种如沐春风,沁人心脾的感受,于漪老师教书五十余载,对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实践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于漪老师对于读书可以说是达到痴迷的状态,她认真的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在“真懂”上下功夫,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晚九点以前工作,晚九点以后读书学习,明灯常伴是她常有的事正是因为于漪老师的多读书,多学习,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阅读大量教育著作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同时,还应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展自的专业知识,开阔自的视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做教师,应常备的两把尺子

于漪老师认为做教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谦虚谨慎,教师应该常备两把尺子,一把专门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专门量自身的不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在每次听课,教研会、观摩的时候都要拿笔记下来讲的精彩的地方。一把量自己的不足,在每次上课,学习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只有这样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变得更加出色。

3.做教师,应目中有人

于漪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提出不能只见书本的内容,却忽视学生的存在。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要满腔热爱。要时刻牢记“教过”不等于“教会”,“教过”十分容易,要想真正的教会却是十分的困难,所以教师更应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是教学的真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想认真的教会每一个学生,不花费时间与心血那是不存在的事情。每个学生的基础,智力、兴趣点、思想以至于家庭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就需要青年教师认真的了解研究,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亦师亦友的状态,这样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可以提高实效。

四、结语

于漪,从教五十余载,将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她的教育思想内容非常的丰富,本文只能对于语文教育思想进行大致的勾勒。品味于漪先生精深而丰富的学术,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勤于学习理论知识,勇于实践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2][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4]于漪.涌动的生命课堂[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0

作者简介:

孙婷婷党员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小学教育专业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