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杨述森 大力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效能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9-02 08:58:51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杨述森(中共温宿县委党校,新疆温宿  843100)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文明沃土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的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西方,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如何将产生于西方的这样一种理论应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必须攻克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供了智力支持。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离开它,中国特色就无从谈起。毛泽东多次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典故解读马克思主义,他将“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民贵君轻”等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通过“群众路线”来践行。我们党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借鉴了传统文化中“小康”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几千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思想,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古代“大同”理念的当代实践。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华优秀传统更注重人文伦理;中国自古以来不以宗教治国,而是一直强调以德治国、礼仪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舍生取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义利观有助于遏制当代社会存在的拜金主义、奢靡腐化等不良风气,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主张按劳分配,做到了义利统一,有利于构建一个健康文明的经济秩序。

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坚持兼容并蓄、学以致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这一传统的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意愿,代表中国人民利益,是由我国历史、文化、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汇集了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具有无比光辉灿烂的前景。

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历来尊重其它国家,主张睦邻友善、反对战争和侵略。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在共同面对疾病、恐怖主义、天气变化、环境污染等诸多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协作。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蕴涵的“合作共赢”思想为解决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国秉承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解决当代全球治理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二、新时代如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灿若星辰、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不断前进的法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坚持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华文化绵延5000多年从未中断,是中国人民历尽千难万险的实践的结果。古人曾经说过:“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说明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特别注重实践,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这种实践精神,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具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崇洋媚外”、影视文艺作品庸俗低俗等这些错误思潮和价值观问题,我们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新时代,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使其成为能欧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引领时代精神的指明灯。

2.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化人育人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观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相符,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华大地顺利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和合等思想,为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五千年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财富,让传统文化更好的为当代社会服务。

3.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一方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先进文化,为我所用,同时要保持中华文化自身独特性,要在同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发挥积极作用,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开设孔子学院、在国外举办文化展等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放出新的时代光芒,让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