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谢铭 杨忠勇 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9-04 07:10:4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监测专项工作”,项目编号:2020KZX-08
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研究
谢铭 杨忠勇(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陕西是科教大省,连续四年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文章基于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以2014年为基期,测算了近五年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结果显示,2018年,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指数达到135.56,一级指标指数中,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绩效指数增速快,分别比2014年提高65.37和48.1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资源、企业创新指数增速平缓,较2014年提高17.86和10.86个百分点。陕西应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教大省向创新强省迈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关键词:创新驱动;综合指数;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显著提升。进入新时代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陕西是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连续四年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同时,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文献回顾
当今世界,科技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以国家或区域为范围,以发展为主题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如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CI),欧洲创新体系的测度与评估采用的是欧洲创新记分牌(EIS),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等。
从国内看,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测算了中国创新指数(CII),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了有关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编著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编著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这些指标体系在揭示国家和区域发展状况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也为政府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指导(表1)。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学者针对国家和区域的创新能力、创新发展的评价,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崔有祥等(2013),王智慧(2015),赵彦云(2017),周霞(2020),胡海鹏(2020)等。这些研究大多对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的内涵进行分析,从科技、产业、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进一步分解,在指标选取上,注重参考国际通行的评价指标,便于横向对比。
本文聚焦“科技创新”,根据陕西科技发展的特点,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测算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反映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动态变化趋势。
表1  国内外知名的发展评价研究
分类 名称 发布组织
国际
相关
研究 全球竞争力指数 世界经济论坛
 世界竞争力指数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欧洲创新记分牌 欧盟委员会
 全球创新指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知识经济指数 世界银行
 硅谷指数 硅谷联合投资、硅谷社区基金会
国内
相关
研究 国家创新指数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创新指数 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 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
 中关村指数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二、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整体情况分析
1.科技活动投入
(1)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2018年,陕西省参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为9.67万人年2010年以来,陕西省R&D人员从7.32万人年增加至2018年的9.67万人年,年均增长3.54%。2018年,陕西省企业R&D活动人员为5.00万人年,占全省的比重为51.71%,企业R&D人员占全省的比重在2012年首次超过50%后,稳步成为研发人员投入第一大主体。
(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018年,陕西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大幅增长,总投入532.42亿元,同比增加71.48亿元,增长了15.51%,增速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人均经费支出55.05万元,同比增加了8.11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的比值)为2.18%,居全国第7位。2012年以来,陕西省R&D经费投入稳步增加,从287.2亿元增加至532.42亿元,但与GDP相比,增速提高不明显,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没有大的突破。
(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2018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到87.22亿元,比上年增长9.93%,在全国排第16位;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64%,与上年持平,低于2.76%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第16位。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从2012年的34.94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87.22亿元,年均增速为20.08%;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1.05%增加至2018年1.64%,达到近10年来最高水平。2018年,陕西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12.6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2亿元,排名全国第23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43%,比上年提高了0.26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26位,远低于3.81%的全国平均水平。
2.科技活动产出
(1)专利申请、授权。2018年,陕西省共申请专利765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0888件,占全省总量40.4%。截至2018年底,陕西累计申请专利61.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3万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7.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6万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9万件,平均每万人10.3件,在全国排第7位。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以来,陕西专利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85年,陕西首次申请国内专利302件,2017年达到98935件,2018年稍有回落。1985年,陕西获得专利授权5件,2010年专利授权突破1万件,2018年突破4万件。
(2)科技论文。2017年,陕西国际论文36347篇,同比增长5.06%,排名全国第4位。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7013篇,在全国排第6位。2017年,陕西国内论文27662篇,比上年略有减少,排在全国第4位。从历年来陕西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发表情况看,陕西科技论文数量逐年上升,质量持续提高,在全国占有相当的份额和位置。其中,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较2001年增长14.33倍,其中SCI论文增长了19.18倍。
(3)技术市场。2018年,全省累计登记技术合同达到37952份,技术合同交易额(技术输出总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125.28亿元,较上年增长22.11%。2018年陕西省技术交易额比2000年增长121.5倍,比2012 年增长了3.4倍;在全国排名也逐步升至第4位,2018年略降至第6位。
三、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对陕西省区域创新特征系统归纳,同时,与陕西省科技发展规划中的主要指标相结合,对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指标选取原则是:指标相对独立,综合反映陕西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统计指标;相对指标为主,突出科技创新带来的竞争能力;指标具有可比性;指标具有可扩展性;数据具有可获得性;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
指标体系包含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环境、企业创新水平和科技创新绩效4个一级指标,20个基础指标(表2)。科技创新资源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科技创新环境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活动所依赖的环境。企业创新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强度和效率。科技创新绩效反映一个地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社会经济影响。
表2  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数据来源
创新
资源 1 万人R&D人员数(人年/万人)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陕西统计年鉴》
 2 R&D经费投入强度(%)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3 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4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5 十万人创新中介从业人员数(人)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创新中介: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企业
创新 1 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陕西统计年鉴》
 2 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3 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4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5 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创新
绩效 1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陕西统计年鉴》
 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重(%) 《陕西统计年鉴》
 3 装备制造业区位熵(%) 《陕西统计年鉴》
 4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陕西统计年鉴》
 5 环境质量指数(%) 《陕西统计年鉴》
创新
环境 1 高新技术企业数占比(%)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2 每十万人累计孵化企业数(个)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
 3 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件/万人)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4 万人技术合同交易额(元/人) 《陕西科技统计年鉴》
 5 万名研发人员拥有重大创新平台数量
(家/万人) 陕西省省科技厅
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四、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测算
1.测算方法
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
(1)计算指标增速(基础指标无量纲化)
通常指标的增长速度是报告期数值与基期数值进行比较,这样可能存在某些指标增长过快或过慢,从而掩盖了其他指标的作用,造成指标增速之间的不可比。因此,本文对基期指标进行处理,采用当期指标与上期指标的平均值。这样计算出来的基础指标增速可以消除基数变化的影响,较一般增长率而言更为平稳,而且能有效防止因分母为0而造成的无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it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t年的对称增长率,Xit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t年的值,Xi(t-1)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t-1)年的值。
(2)合成指数
将基层指标的对称增长率加权合成为上层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jt表示第j个上层指数的加权对称增长率,Ai是第i个基层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均权)。
(3)综合指数
全省科技创新成效综合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Sjt表示第t年的合成指数,Sj(t-1)为基期,初始值为100。
2.测算结果
(1)数据来源。为了保证研究的可检验性,本文的数据均来源于公开出版的统计年鉴和政府报告,主要包括《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科技统计年鉴》《陕西省火炬统计报告》,以及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公开发布的数据。数据区间选择2014-2018年,以2014年为基期。
(2)综合指数。2018年,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指数为135.56,较2017年增长11.03个百分点;增速为近五年来新高。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指数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以2014年为基期,总指数增长了35.5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8.89个百分点。
(3)一级指标指数
科技创新资源指数。2018年陕西创新资源指数为117.86,比上年提高5.95个百分点。在5个基础指标中,“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由降转增,比上年增长20.0%,“万人R&D人员数”和“十万人创新中介人员数”比上年下降了2.3%和10.3%。
科技创新环境指数。2018年陕西科技创新环境指数为165.37,比上年提高14.35个百分点。在5个基础指标中,“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占比”和“万人技术合同交易额”指标提升较快,同比增速分别为28.0%和19.2%,而“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比上年下降了25.51%。
企业创新水平指数。2018年陕西企业创新水平指数为110.86,比上年提高3.94个百分点,是增幅最低的一级指标指数。在5个基础指标中,“万名企业就业人员专利授权量”增长35.1%,“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增长2.3%,“开展研发活动企业占比”、“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和“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比上年下降了13.4%、9.5%和2.0%。
科技创新绩效指数。2018年陕西科技创新绩效指数为148.15,比上年提高19.88个百分点,是增幅最高的一级指标指数。5个基础指标均保持增长,其中“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34.8%。

图1  2014-2018年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
综上所述,2014-2018年,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综合指数逐年增长。分领域看,各分要素增长存在不均衡性,全省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增速最快,比2014年增长了65.37个百分点,其次是科技创新绩效指数,增长48.1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资源指数、企业创新指数增速平缓,较2014年分别增长17.86、10.86个百分点。
五、结语
从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指数的走势看,近年来,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18年,全省研发投入532.42亿元,投入强度2.18%,居全国第7位;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居全国第6位;综合创新水平指数达67.04%,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逐年提升,排名进入全国前10。
取得以上成效的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指数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地方财政用于科技支出的占比有待提升,2018年,陕西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43%,远低于3.81%的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企业创新投入需进一步加强,企业研究投入不足,2018年,我省企业研发投入占比49.7%,远低于全国75.9%的平均水平;规以上企业建立的研发机构不足7.4%,低于全国13.8%的平均水平。三是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2018年,陕西省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了千亿,但就地转化率不足40%。
当前,陕西省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形势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迫切需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陕西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抓好原始创新、产业创新、高新技术创新,深入推进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切实把陕西省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参考文献:
[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R].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http://www.most.gov.cn/kjzc/gjkjzc/gjkjzczh/201701/t20170117_130531.htm.2016-05-19
[2]王志刚.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路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0):1112-1116
[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9[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194-197
[4]崔有祥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测量评估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3(1):308-314
[5]王智慧、刘莉.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比较分析[J].科研管理,2015(1):162-168
[6]赵彦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标的相关统计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11):1-7
[7]周霞、王雯童.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升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10-18
[8]胡海鹏、袁永.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监测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9):68-73
[9]胡春萍等.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研究—以陕西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6.29(2):26-30
[10]张梅.陕西科技创新水平增长潜力有待释放[N].陕西日报,2019-12-16(8)
[11]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中国创新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2014.31(11):24-28
[12]2015年中国创新指数上升至171.5 提高8.4%[EB/OL].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12/t20161229_1447827.html.2016-12-29
[13]张毅.科技强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2-27
[14]黄亮等.基于评价与对策视角的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研究[J].城乡规划,2019(6):88-95
[15]李政.增强国有经济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11(2):52-58
[16]满淑涵.促进科教资源转化,助理创新驱动发展[N].各界导报,2020-01-18
[17]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型国家建设再提速[J].科学大观园,2019(19):132-133
[18]武方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9]周家梁、姚武华.政府支持、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2020(4):34-37
[20]吴优等.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开放导报,2014(4):88-92
作者简介:
谢铭(1983--)女,河北辛集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从事科技统计与科技创新评价研究。
杨忠勇(1976--)男,陕西商洛人,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统计分析与企业创新评价研究。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