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祁翠芳 布尔津县全域旅游惠民工程及其成效调查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11-18 06:49:34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祁翠芳(中共布尔津县委党校  新疆布尔津  836605)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全县辖3乡4镇74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新疆旅游龙头县、阿勒泰地区规划打造“千里旅游画廊”最重要的节点,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发展全域旅游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积极培育和营造旅游发展环境,丰富旅游业态,旅游产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旅游业综合效益质量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业围绕旅游兴、民围绕旅游富”的格局,旅游事业迈向优质高效发展的新征程。
一、布尔津县实施全域旅游惠民工程及其成效
县委、政府按照“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县域优势资源,综合放大生态、地缘、资源、人文“四大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全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农牧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1.旅游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呈现出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显著特征,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影响农牧业、工业、城市建设、文化、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进而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尔津县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全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2018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40.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5.07亿元,同比增长76.31%。以旅游为主体的三产增加值达到10.54亿元,占全县GDP的44.4%,旅游从业人数占全县就业人数的46.1%,旅游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6%。截至到2019年9月30日,全县共接待游客712.09万人次,同比增长3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39亿元,同比增长64.7%,预计全年接待游客770万人次,增长42%,实现旅游总消费91.6亿元,增长65%。全县农牧民参与住宿、餐饮、景区、运输等旅游行业人数达到1.7万人,占总劳动力的47%,其中直接就业人数5000人,间接就业1.2万人,农牧民依托旅游业人均收入突破3000元,占总收入的23%。
2.旅游业项目投资对布尔津县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促使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了更好的普惠于民,不断通过项目带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使道路、交通、水电、营地、厕所等基础设施功效进一步加强。县委政府以“一心一轴”为主线,着力推动“景城一体、沿轴开发、多点发力、串珠成链”,全域打造景区景点。2016-2019年,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重点实施68个旅游项目,通过重点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通航机场、喀纳斯大剧院、额尔齐斯河和布尔津河河堤步行道建设、城乡道路建设、旅游驿站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实施布喀机场一级公路、也拉曼旅游小镇以及格林城等主题酒店、泰都优享新能源电动汽车营地、白桦林自驾车营地建设,全力推进A级景区创建提升工作,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景区(景点)承载能力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3.旅游要素对布尔津县完善旅游体系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全域旅游是发展模式创新,健全完善合理高效的供给体系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支撑。布尔津县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厕”等旅游要素,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配置体系,逐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和智慧旅游平台功能,优化配置交通、通信、旅游公厕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特色化、便捷化、无障碍化服务;对全县137家酒店、宾馆、467家民宿、958家餐馆、350农家乐、河堤夜市等餐饮服务提档升级,基本满足了游客食宿需求;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8户,货运物流、快递服务和客运基本满足需求,公共交通、通用航空从无到有,迅速成长;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加工销售企业,旅游纪念品经销点达到500余家,满足了消费需求,带动了农牧民就业;丰富城市休闲娱乐,持续健全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推动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新业态发展,成功推出《喀纳斯盛典》演艺节目,填补了阿勒泰地区旅游文化市场空白,使农牧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
4.“旅游+”战略对布尔津县产业深度融合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业是综合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不仅实现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新业态,直接创造新价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布尔津县从挖掘旅游消费新热点入手,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入手,从旅游构成新要素的要求入手,使“旅游+”战略真正落地生根,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以新业态引领旅游发展新常态,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向“旅游+”转变。以也拉曼旅游小镇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喀纳斯蜜瓜等特色作物生产,使“旅游+生态农业”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积极申报农副产品生产销售项目扶持资金,培育汇源公司、润丰集团、禾木喀纳斯水业等企业发展壮大,使“旅游+绿色工业”逐步发展壮大;依托通航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空中游览、高空跳伞、文化创意产品等旅游服务项目建设,使“旅游+通用航空”独具特色;深度挖掘草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使“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完成额河生态壅水闸和景观桥建设,启动实施七彩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和额河漂流开发项目,使“旅游+现代水利”惠及民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布尔津县实施全域旅游惠民工程的典型案例
布尔津县立足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推进产业融合,持续开发旅游新业态,积极探索旅游富民工作的新手段、新渠道,设立旅游发展基金,采取“农牧民自主投入、政府引导帮扶”的方式,鼓励支持城镇周边和旅游道路沿线农牧民发展民宿接待、民俗体验、特色餐饮、农产品销售、民俗文化等参与旅游经营,实现增收致富。
1.布尔津县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以“党建+旅游”引领致富路
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位于布尔津县县城至喀纳斯旅游沿线65公里处,是前往喀纳斯景区的必经之地。全村217户662人,耕地1600亩,人多地少,农牧民增困难。2016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成立了红叶林民俗家访旅游协会,通过旅游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该村依托邻近喀纳斯景区的区位优势,以红叶林民俗家访旅游建设和“最美童话雪村”旅游建设为重点,突出哈萨克族民居、北国冬季风情,并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在保护民族特色的同时,满足各族群众对现代生活的需求,形成了“旅游旺、百业兴、城乡美、百姓富”的全民共享发展格局。
一是“党建+旅游”选准示范带头人。合孜勒哈英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引领下,依托自然资源优势走上旅游富民道路。工作队从致富能人中“拔旗子”“选骨干”,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夯实基层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成立“红叶林”民俗家访旅游协会,建立“1名党员+多名群众”帮扶机制,带动有意向的村民加入协会,以家庭为单位开设民俗家访。按照布尔津县“五统一”标准规范民俗旅游:统一打造民俗风情的院内外环境,突出地域风情;统一会员标识,安装协会标识、会员信息的铁艺门牌;统一党员示范,规范民俗解说、礼仪姿态、餐宿服务,打造示范样板;统一服务项目,主推哈萨克风味餐饮和住宿,增设徒步、摄影、马匹租赁等服务项目;统一经营销售,在微信平台、主流网站大力推介,按照游客需求分配客源,提升家访服务水平。
目前,合孜勒哈英村红叶林民俗家访旅游协会的党员示范户有16名,带动全村38户农牧民入会,开设民宿床位350张,一次性可接待游客300人以上。2019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万元,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广泛开展党员示范经营户评选、旅游技能培训等活动,探索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按股分红的民宿旅游发展模式,农牧民走上了共同增收致富路。
二是“党建+旅游”打造最美富裕村。自2016年5月协会正式成立以来,针对支部管理、组织宣传、户主经验培养等问题,相继出台《布尔津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布尔津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任务分解推进计划》等规划,引导合孜勒哈英村党支部走访农户,与党员、网格长、联户长、村民代表召开6次座谈会,邀请县创业孵化基地专家进行实地指导。从发展重点、旅游定位、主打特色、活动策划等方面制定了五年的发展思路。对协会进行重组,修订《红叶林民俗家访旅游协会管理制度》,以全新的运行模式,形成“吃、住、行、游、娱、购”六位一体服务格局。
为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红叶林民俗文化品牌,经党支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综合评估退出机制,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协会会员、党员示范户组成10人评估小组,定期对民宿餐饮、住宿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因服务质量不过关并连续两次排在末位的会员实行退出机制,回炉培训合格后才能继续经营,品牌意识越来越浓。目前,该村借助冲乎尔镇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富集的旅游资源及全国生态文明镇、中国绿色名镇、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多项美誉,加之每年十月和冬季,冲乎尔镇红叶似火,“最美村庄”已见雏形。
三是“党建+旅游”带动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互联网”电商发展困境,布尔津县委组织部借助“访惠聚”驻村工作契机,组织72名驻村工作队员、党建干部等,建立“党建+互联网+电商”党员服务中心,将大功率WiFi覆盖到乡镇,引导党员借助“农牧民夜校”加强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借助游客好评帮助村民在电商、微信朋友圈中广泛推销农产品,还与多家快递公司签定定时上门收货、送货协议。如今,合孜勒哈英村荣获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村党员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特色刺绣基地,大力发展刺绣品,通过网销,村民陆续接到了来自广东、北京、成都等地的订单,旅游经营户每户平均增收在6000元左右。
2.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克孜勒加尔村“支部+协会+农户”拓宽就业路
也格孜托别乡克孜勒加尔村坐落于额尔齐斯河畔,曾是以农牧业为主的村子,毗邻五彩滩景区,民族特色浓郁、自然风光秀美,因渔业资源丰富也被称为“七里滩渔村”。渔村占地200亩,投资1800万元,占地200亩的渔村景区已初步建成,分五个区:水产养殖区、综合游乐区、民俗体验区、观光农业区、额河景观区。并打造“水产养殖、科技展馆、渔村体验、特色餐饮、民俗旅游、自驾旅游”六类旅游项目。村党支部抓住地理优势,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农牧家乐,通过“支部+协会+农户”的方式,成立了“七里滩”旅游协会,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劳动技能部门定期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对牧家乐带头人的扶持,宣传推介,整村绿化、美化、亮化等一系列的措施,将该村打造成为民俗旅游集散地,从而带动农牧民增收。目前共发展20余户会员参与到旅游经营中来,实现人均增收3000余元,使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转变。
3.布尔津县阔斯特克镇“观摩+培训”传经送宝路
阔斯特克镇积极推进农牧民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采取“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开展教育培训。农闲时依托“固定课堂”,组织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和集中解疑答惑;农忙时依托“田间课堂”,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生产,组织农牧民观摩培训;依托“空中课堂”,开展网上辅导和在线教学。同时,围绕“全域旅游”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协会党员示范带头人作用,按照群众所需,采取“党员送学”小分队“科技特派团”“结队帮扶”等形式,鼓励、引导农牧民自主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精心安排普通话、旅游经营理念、手工刺绣、糕点制作等符合当地实际的技能培训,创新技术服务方式,帮助农牧民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提高劳动技能。今年以来,全县通过进村办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班17期,培训农牧民2300余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掌握了劳动技能,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4.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旅游+基础设施”甜蜜幸福路
窝依莫克镇托库木特村位于布喀旅游沿线,距县城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所产“喀蜜瓜”以香气浓郁、糖分高、口感好等特点,深受游客青睐。借助区位优势,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引导村民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喀蜜瓜”品牌。在全域旅游大形势下,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帮助村民培育“喀蜜瓜”产业,创建“喀蜜瓜”品牌,县委投资100万元打通了托库木特村通往五彩滩柏油路面、投资120万元在布喀旅游沿线建立蜜瓜驿站,修建销售摊点30个,投资120万元建立水冲式卫生厕所两座,全村参与蜜瓜驿站户数30户8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
二是开设村级电商平台,大力发展蜜瓜经纪人。2018年托库木特村种植蜜瓜1500亩,主要种植的品种以西州蜜、黄醉仙、早王蜜、绿贵人等为主,历年来每亩地产量在2吨左右,总产量约3000吨,销售价格每公斤2-10元不等,亩均效益4000元以上。工作队通过积极开设村级电商平台,发展蜜瓜经纪人,统一定制蜜瓜外包箱,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新型媒体广泛推广,大力推销蜜瓜,为百姓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与自治区农科院联手进行蜜瓜品种引进试种,为今后蜜瓜发展拓宽门路。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坑塘养殖。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瞄准市场”的发展思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多次商讨,确定了田园农家乐的发展思路,结合水域优势发展水产养殖,开发水域面积1200亩,发展坑塘养殖、休闲垂钓村民8户,以饲养鲤鱼、狗鱼、五道黑、鲫鱼等为主,通过自产自种自销的模式,现已开设农家乐达11家,主要佳肴为地产鱼宴和农家菜肴,吸引了全疆各地游客。结合水产养殖开设垂钓休闲渔业,夏季每天垂钓人数达10余人,直接转移村中富余劳动力40人,间接带动群众致富30余户。
5.布尔津县“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路
布尔津县在“体验生活,品味文化”的现代生活理念中,不断拓展文化旅游领域,为大众提供品牌、个性化的高品质休闲度假游。
一是积极开发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深入挖掘上千年草原石人文明和游牧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族特色歌舞、特色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手工艺品,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游牧民族的传统民俗,体验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依托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景区,开发3条游牧体验路线,让游客与牧民“同吃同住同生活”,参与放羊、割草、转场等活动,享受“蓝天白云大草原”“烤肉奶酒毡房子”的美景美食体验。
二是举办民俗文化体育活动。依托冬季旅游“三节一市”活动,将赛马、叼羊、押加、扳手腕等民俗体育运动搬上旅游品牌节事活动大舞台,通过举办“雾凇节、美食节、文化艺术节”节事活动,扩大宣传效应,提高美誉度。
三是推动品牌民俗歌舞展演改版升级。深入发掘游牧历史和民间传说文化元素,不断升级改版歌舞表演,全力打造布尔津民俗歌舞表演品牌,丰富文化内涵。
四是打造书香布尔津。金山书院是布尔津的文化地标,也是这座“童话边城”的文化会客厅,这里典藏着上万本图书,有茶座、书画展览、驴友驿站、作家创作基地等多个功能厅。书院不仅是一座公益阅读厅,而且长期开展公益文化、艺术讲座、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分享活动,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对新疆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历史起到很好的推介作用,助力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加快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自打造书香布尔津以来,全县12个公交站点、11个星级酒店设立了读书角,县、乡、村三级试点打造了2个党建书苑、11个村级党建书屋,加上一些主题书店、个性书吧,全县已有上百个图书阅读场所,各场所共摆放图书4万余册,包括文学类、童话类、历史类、人文类等书籍。倡导全民阅读,充分展示县域人文风情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完善旅游城市文化内涵,营造书香氛围。
三、布尔津县实施全域旅游惠民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布尔津县2017-2019年累计实施62项旅游富民工程,成功打造了托库木特“甜蜜驿站”、生态采摘园、红叶林民俗家访、窝依阔克别克垂钓休闲、哈萨克民族刺绣等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民俗民宿、饮食体验游、休闲采摘品尝游等乡村旅游业态,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实施的旅游富民工程中,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1.乡村旅游缺乏“乡味”,形不成足够的吸引力。尽管旅游业态日渐丰富,由于大多属于起始阶段,边开发边探索,乡村旅游在保留“乡土、乡景、乡情、乡风”上还有欠缺。一是部分景区景点总体规划层次低,规模小,不同程度存在同质化现象,不能有效指导景区景点未来发展,部分景区景点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吸引力和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产品。二是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不够,乡村旅游资源利用不足。目前的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型、采摘为主,以彰显我县乡村文化内涵和非遗项目的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不够,对乡村旅游的内涵开发、对农村生态等其它资源全面开发和利用不够,休闲度假、科普教育,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预期。“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康养”等新业态还需要深度挖掘,需要加快建设;以体现我县环境生态优势的康养养生特色品牌影响力不强,需要加快打造;乡村旅游存在重点轻面,“四季游”、全域游没有真正形成,需要精心发掘打造。特别是冬季旅游短板突出,冬季景点建设和冬季旅游线路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旅客多是“过境游”,缺乏符合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特色文旅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附加值低。
2.民宿产业发展有效引导不够,形不成强有的规模效应。民宿产业发展起步晚、层次低、主题不突出、服务能力弱,缺少有效的引导。目前县域旅游民宿多为民房改造经营,配套设施陈旧匮乏,经营者管理经验、服务意识淡薄,农牧民缺乏市场观念和市场经验,仅关注短期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和发展,民宿建设缺乏特色和质量,导致多数民宿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认可度。
3.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有序安全发展保障不足。当前,全国上下抓旅游综合整治,但是与规范、整洁、有序、合理的要求相比任然存在差距。由于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运行僵化、呆板,部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行为简单粗糙,旅游业态市场秩序时而存在单调散乱状态、宾馆饭店AB菜单欺诈游客现象时有发生。旅游执法监管力量分散,联动性不强;从社会氛围来看,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还没有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意识和理念。
4.产业带动效应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预期不高。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牧业发展,但是联动效应并不明显,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未真正破题,一产靠放牧、二产靠风水电、三产靠喀纳斯的单一、单纯、单调的经济模式仍主导着布尔津县的经济发展,旅游业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作用还未充分显现。目前,农牧民有组织化参与程度不高,旅游业“富民产业”作用没有完全释放。由于缺少大投资商介入,进行综合性开发和成方连片的大体量打造,乡村旅游业态多数体量较小,业态单一化、产品同质化、服务简单化,品质不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如:马产业文化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基础,现处于初级阶段;以马鹿养殖为特色的畜牧业有一定基础,但规模偏小,以家庭牧场为特色的牧家乐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以沙棘为特色的林果业还需与旅游业融合,休闲渔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业亟需融合多种业态,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并重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体验性项目开发,推动旅游业早日步入产业化发展道路。
四、对布尔津县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的几点建议
旅游产业属于朝阳产业,要高度重视“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用全域旅游理念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用全域旅游举措推进乡村振兴、用全域旅游成果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就地脱贫致富奔小康。
1.着眼于“规划”,推进景城共建
强化旅游规划引导作用,突出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规划,将规划编制、管理真正下到基层,把全域旅游发展的各项要求,融合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乡村治理等环节,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融为一体。一是景城共建。推进景城互联互通,实现“路景相融、路随景转”,构建形成“旅游县城—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新村”四级旅游交通网络。二是景文融合。打造景文一体化,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融合,深入挖掘民俗风情、游牧文化、乡村民间技艺等特色本土文化,大力开发民俗民宿体验、书香体验等参与性、体验性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独具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围绕“书香布尔津”建设,扩大“金山书院”辐射效应,加快“童话故事博物馆”建设,推进孔子文化广场、影视基地、中国文联“文苑”创作基地、冲乎尔油画写生基地建设;围绕忠诚、爱国、戍边红色游,深入挖掘中苏航运历史文化,相关历史资料的搜集挖掘整理,讲好“中苏航运老码头”爱国主义故事,打造中苏航运老码头和前苏联航运办事处遗址红色教育基地,促进旅游+研学融合发展。三是乡村振兴。围绕生态、人文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体验游、徒步探险游、生态养生游、科普文化游等,加快推进“七里滩”渔村、合孜勒哈英村、也拉曼、哈台、铁列克塔拉等乡村民宿建设,加快推进自驾车营地建设,全面满足游客的多种旅游需求;同时依托爱飞客航空综合体、七彩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喀纳斯酒业红色教育基地等项目,积极探索“旅游+通用航空”、“旅游+城市建设”、“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绿色工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新道路,带动当地农牧民就地就业致富。
2.着眼于“品质”,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按照“+旅游”的要求,在补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短板中,注重旅游服务功能的建设培育。提升服务质量。一是部门联动协作。通过旅游市场“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和“百天巡查”旅游服务小分队行动,由公安、市监、住建、文旅等部门(单位)牵头,分白天和晚间两个时段重点围绕餐饮娱乐场所、景区景点、宾馆酒店等游客密集场所进行巡查,着力提升涉旅行业旅游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旅游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集中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治理,创优旅游发展环境;二是完善智慧旅游平台。加强对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平台的利用和功能开发,实现重点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和在线直播;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实现对旅游业务的全程数据化管理,发挥大数据在决策参考、客源分析、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持续强化旅游市场环境治理。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发挥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仲裁等综合执法体系的作用,完善旅游市场监管联动执法机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开展旅游企业实施常态化综合检查治理活动,重点对环境卫生、规范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开展合理定价、明码标价的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景区、景区运营管理制度,规范化服务意识、从业人员技能培训。
3.着眼于“带动”,推动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用全域旅游成果反哺乡村振兴,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农业产业化、旅游服务和旅游商品及基础设施建设、童话IP形象等系列文化产品开发”为产业发展、招商的三大主攻方向,牵动一产提质增效上水平,托举二产重点突破转型升级,促进三产扩容大发展。一是把现代畜牧业作为牵动一产的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坚持草原畜牧业提价值、走高端,打好绿色有机品牌。农区畜牧业上规模、走数量,加快推进农区调结构、有品种、提升规模化养殖。二是托举二产抓重点。大力扶持汇源沙棘、润丰农业、悦腾籽仁、诺干乳业、味美特、禾木喀纳斯生态肉食品、彭氏蜜园等企业做优做强,力促蓿之花生态牧草、润德喀纳斯蜜瓜精深加工项目落地生效,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喀纳斯”品牌。三是力促三产大发展,深度开发乡村游。依托医疗中心,带动医疗保健、术后康复等康养产业发展。开发医疗健康旅游、养生养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等新业态,着力打造养生旅游特色品牌。优化升级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垂钓、采摘农业,打造疆内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完善提升合孜勒哈英村、也拉曼等民宿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哈太青鸟牧原、托库木特村等牧民定居点等特色民宿。挖掘雾凇、滑雪、美食等旅游资源,抓住阿勒泰研发冰雪大区规划,加大冬季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引导产品组合与联动,全力打造“冬赏雾凇、享美食、坐雪橇”系列产品,策划好体育赛事的机遇,广泛开展系列冰雪活动,加大对速度滑冰、徒步、赛马等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嘉年华和群众冰雪健身体验活动,通过体育活动带动旅游,创建冰雪体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改变“夏季热、冬季冷”现象。四是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制度、人才培训计划,建立产业合作开发等一整套长效机制,培育农村新型经营组织,鼓励农民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乡村旅游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提高农民参与能力与参与度,推进农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4.着眼于“管理”,规范化规模化经营
全面推广“支部+旅游协会+公司+农牧户”的3+1管理模式,引导农牧户大力发展民宿家访,在乡村重点培育合孜勒哈英村、也拉曼村、铁列克塔拉村等乡村民宿,在城市重点打造培育觅北、四合院、海思客栈、衫河书院等一批精品城市民宿,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一是统一准入机制。统一规范民宿的基本条件,按照《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客房、卫生间、标识标牌等基础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范。按照民宿的服务标准,进行管理。统一宣传营销、统一接待登记、统一客源分配、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收费结账。建立联合审批工作机制,实行民宿动态管理,民宿管理等级评定制度。二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根据各单位职能职责,对民宿业发展进行职能分配。由县文旅局负责具体负责民宿产业发展的指导、服务、培育等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形成服务和管理合力;发改委对民宿价格和收费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管;市监局负责加强民宿经营户食品安全监管;县卫计委做好民宿经营场所卫生许可和从业人员健康的审查,加强对民宿经营户日常经营中的卫生监督。
总之,全域旅游不是全域开发、全域景区,更不是全部一样的模式。布尔津县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中,要坚持百花齐放,以特色为要,坚持生态优先,切合实际,利民惠民,造福一方这一主线,要杜绝一哄而起、形成全域破坏、留下历史遗憾。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