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曾雪阳 从《论语》中悟干部选拔任用之道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11-20 08:10:5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曾雪阳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海口  571100

 任何事情的最终成败都取决于做事的人。选对人、用对人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在如何选人、识人和用人方面,《论语》中有多个章节阐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对于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极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论语》;干部;选拔;任用

 

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选什么样的人、从哪里选人、怎么用人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问题。”[1]毫不夸张地说,能否正确识人、选人和用人,从大里讲,将直接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往小里说,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团队的前途大计。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存在一些同志对干部选用把脉不准、把关不严的问题,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有形和无形的损害,对自己和所在单位团队也造成严重影响。习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的干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多一些敬畏。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应该先立足本国文化探索化解之策。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方面,《论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闪光智慧。重温这些经典思想,无疑对我们党和国家,对各级领导干部做好识人、选人、用人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识别好人要辩证:“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

一般来说,用人的前提就是要善于识人。如何判定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中的人是门大学问。俗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讲的是尊重和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但不同的群众往往因为立场、角度、认识水平等不同会对同一个人做出多元的评价意见。那我们又如何区别对待这些不同群众的不同意见,怎样来判断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如何公正评判呢?在这一点上孔子提出了正反互鉴的观点。《论语·子路第十三》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在这段师徒的对话里,子贡向孔子如何来全面准确地判断识别一个人的好坏。子贡问道,假如一个人乡邻全都喜欢他,那这个人怎么样(就一定好吗)?孔子回答道,那还不能这么下定论。子贡又问道,那假如乡邻全部都厌恶这个人,那这个人又怎么样(就是坏的吗)?孔子回答道,那也还不能这么下定论。孔子最后提出了他的判断标准:乡邻中的好人喜欢他,乡邻中坏人厌恶他,那这个人就是一个好人。这是一个深刻但又很朴素的真理。孔子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子贡的论断,而是将问题切换了几个角度再审视。他认为可以多角度选取参照物,要综合地立体地评判好坏。

现在选拔领导干部一般都要进行民主测评。这种民主的程序,比起完全不听取民意,只按个别领导的主观意志来用人的方式,显然是一种重大的进步。通过民主测评,从测评的分值上,从测评的票数上大体也可看出备选者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仅仅依据这个测评结果,甚至把它绝对化,那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就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考察,多方面地搜集信息,这样才能做到全面考察一个人,全面认识一个人,对某人的评价也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客观、公正,接近于真实情况。

二、知人善任唯公心:“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作为领导干部,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要会用人,组建一支效率高、有合作精神的队伍。当然也要善于听取各种意见,集思广益才不会固步自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中说:“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4]意思是说君子不会因为某人的言辞好坏就来决定是否选拔使用他,也不会因为某个人不好而一概否定他所说的话。这两句话是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去看人看事。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人,有的能说会道,也能干事;有的能干,却不能说;有的能说,却不能干。如何才能不错过真正可用之材呢?孔子强调既要“不以言举人”,也要“不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就是不要只凭人家说得漂亮,就推举他,就重用他。纸上谈兵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实例。“不以人废言”也很重要,就是不要因为这个人不好,或者有过错误,而全盘否定人家所说的一切话语,也就是说要对事不对人。

所以我们在用人方面要有一定的原则,不要因为别人说得漂亮就举荐他,任用他;也不要因为人家曾经有过错误就否定他的正确意见。应当以最大限度地符合事物本来面目来评判人和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有十分宽广的胸襟,能够容纳得下不同风格的人和事,特别是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和事,这关键是要看事情本身的情况,而不能仅仅从言语上,不能从某个人来考察,而必须从事实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来判断人和事的正确与否,从而最后在选人用人方面做出较为正确的决定。

三、求全责备不现实:“无求备于一人”

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领导干部总发愁无人能用,或是用人很难如意,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所谓人才的不完美问题呢?《论语·微子第十八》说:“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5]这里要强调的重点是在最后一句,对人不能要求完美,不能求全责备。

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眼光,要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用人意识。正所谓孔子曰“君子不器”。[6]也就是说,君子不可能像器皿那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只要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我们要善于将一个人的优点给他放大到最大处使用,将他的缺点压制到最低程度,这也叫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发现人才,也才会团结身边更多的人才。作为领导干部,关键是你自己心中一定要清楚,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你究竟要他做哪方面的工作。在搞清楚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只要这个人没有致命缺点,在不会影响工作能力发挥的前提下,我们就不能求全责备,而是要大胆选拔任用。

四、选贤任能聚民心:“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大到治理一个国家,小到管理一个团队,都要牵涉到提拔使用人的问题。这方面做得好,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论语·为政第二》中说:“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鲁哀公问孔子:“怎样才能使老百姓服从?”孔子回答说:“如果我们选用提拔那些正直的人,让他们处在那些邪曲之士的上位,这样,老百姓就会服从;相反,如果我们选用提拔那些邪曲之士,反而让他们处在那些正直人士的地位之上,这样,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这是孔子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才能让人民服从?孔子回答了上述的话。虽说答语看似极为简单,但却很有针对性。这段话虽然是对一个诸侯国君主说的,但是到今天仍然有它的时代意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关键就是看你用什么人。你用正直无私的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大家就会信服;相反,你用的是那些歪门邪道的人,一旦人们了解了真相,就不会真正信服。

其实,用人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是有过很多经验教训的。凡是一个兴盛的王朝,在朝廷里总不乏刚正不阿的大臣;而一个没落的王朝,往往邪恶之人当道。所以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总结西汉和东汉的经验教训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其实,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所表达的思想也正是孔子这一正确思想的进一步阐释。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小到一个单位,选用提拔人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往大里讲,它直接关系到得失民心,关系到国家安危。

现实当中,在一个单位,要管理一些人员与事务,虽然与治理国家、地方会大不一样,但如何选拔用人,则有相通之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让下属信服,当然会有很多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任人唯贤。

用人之不易,并非道理难懂,而是做起来实在太难。因为人总是有感情的,一般人都喜欢听赞扬、恭维的话,也都希望下属服服帖帖,惟命是从。而正直的人往往不太会吹吹捧捧,阿谀奉承。所以作为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如果不特别注意这一点,就很难亲近那些正直之士,而往往容易亲近那些迎合他的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旦把那些不正直的人选用提拔起来,放在正直人士的位置之上,你显然就会脱离群众,那么,你在这个团体中威信也难以树立。所以说选人用人大于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07

[2]张燕婴译注.论语[Z].北京:中华书局2006:199

[3]张燕婴译注.论语[Z].北京:中华书局2006:243

[4]张燕婴译注.论语[Z].北京:中华书局2006:241

[5]张燕婴译注.论语[Z].北京:中华书局2006:287

[6]张燕婴译注.论语[Z].北京:中华书局2006:17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