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曹靖阳 王庭钰 宋一鸣 陕西地域特色文学作品的英译方法研究——以《土门》英译本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02 09:59:0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曹靖阳 王庭钰 宋一鸣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摘 要:本文以归化异化等翻译基本知识为理论工具,分析由胡宗锋教授等人联合翻译的《土门》英译版的翻译策略与技巧,针对在翻译中如何缩短英文读者与原文的距离,使得陕西特有的风俗习惯更加直观的展示在西方读者面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关于陕西文学翻译的研究不多,希望本文能够在如何将陕西本土文化推向世界的方面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门》英译版;地域文学;陕西特色语言英译;归化与异化

一、引言
陕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地域特色的小说中,文学方言十分常见,主要包括小说叙事语言、间接引语和人物话语中含有的不符合标准语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般通过方言语音、语法、词汇等方式表现。文学方言的运用有增加作品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地域色彩、丰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以及制造作品里的喜剧效果等诸多的文学功能。由此可见,文学方言也就是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的翻译对于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至关重要。目前,陕西文学正处于“走出去”的阶段,但由于原著和译作的作者之间存在思想文化背景的差异,译作中常常会出现所谓的欠额翻译,同时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对陕西文学的国际性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土门》是陕派作家贾平凹先生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近年来,贾平凹先生将文学视点转移到城市、扎根于古都,这使得他的作品都带有陕派文学的浓厚色彩。《土门》便是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该作品以城中村逐渐被城市吞噬的故事为缩影,揭露了城市发展进程中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冲突。书中包含了大量具有风俗特色的地域性元素,比如作者使用的特色方言、俗语等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土门》于1996年首次发行,其英文版在胡宗锋教授、罗宾·吉尔班克先生以及贺龙平先生的合作翻译下于2018年在英国首次出版。
本文将从地域文学中的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切入,对《土门》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索译本是通过哪些特色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让原作的写作风格展现在译入语读者面前,让读者在理解文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陕西文化的风采,并且希望能够在如何将陕西本土文化推向世界的方面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方法借鉴。
二、地域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与异化是属于翻译策略范畴的两个概念,最早由劳伦斯·韦努第(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归化翻译法是指主要考虑译入语文化以及语言习惯,在翻译时使用更贴近译入语读者生活的语言,替换源文本中难以被译入语使用者理解的部分,使得文章更利于被使用译入语的读者接受并理解;而异化翻译法则是指把原文作者放在第一位,尊重并保留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在翻译中将作者的意思原封不动的翻译出来,使得译文不背叛原文。
胡宗锋教授在英文版《土门》的全球首发仪式现场表示:“我们一直秉持的是翻译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考虑如何向世界传播陕西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土门》这部小说从故事、人物塑造到语言都具有十分鲜明的陕西特色,为了让世界从这部小说中感受到更加多元化的中国,了解到独特的陕西文化,胡宗锋团队采取了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做到了忠实原文、保留了“原作的异质性和民族性”。比如原作中大量出现的人名、专有名词、诗句、俗语、方言等,译者在正文后加了共计76处较为详细又容易理解的注释,虽然在译文中保留这些词汇会很大程度上降低译作的被接受度,但如果读者结合注释再去理解原文可以提升文化输出的效率。
但同时,归化策略的使用也可以在译本中找到,在翻译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时,通篇使用单一的翻译策略容易让译文看起来生硬或是失去了原作的风味。《土门》原文中一些动词以及形容词在翻译时就多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这些词汇十分生活化并且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即使是中文母语者也可能会产生不理解的情况,如果采用注释的方式,不仅加大了译者的工作量,还对读者的阅读形成了阻碍,类比于我们在阅读英文文章时,如果生词太多,就会很容易感到倦怠,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此外,文学类翻译比较注重氛围感,归化策略的使用对营造氛围感十分有益。
三、归化与异化在《土门》英译本中的具体示例
1.归化策略的使用
例1:原文:“瓷”,译文:“stock-still”。
瓷是陕西方言中表示人呆呆的,愣着不动,反应迟钝的一个字。在原文中作者写道“眉子明显的是瓷在那里”,意思是眉子明显的是愣住了,来自其他地域的中国人大多也不能准确理解这个“瓷”的意思,因此在汉译英时就更具有挑战。译者在准确掌握原文想表达的意思后,采用了更加贴近读者语言文化的词语进行转化,将“瓷”所表达的愣在那里没有反应用贴切地道的英文合成词“stock-still”反映了出来。
例2:原文:“谁稀罕这个?”,译文:“Who cares?”。
“稀罕”是陕西方言中一个经常使用的词语,他根据适用的场合情况不同,词性也不相同,随之其意思也有所差异。当“稀罕”作为形容词使用时,它的意思是稀奇;当作为动词使用时,它的意思是认为稀奇而喜爱;作为名词使用时,它的意思是稀罕的事物;而在口语中它经常是需要的意思。原文中“稀罕”放在一句口语对话中,其意思是没人在乎,没人需要这个,译者掌握了原文想表达的意思,准确的翻译出没人在乎的意思的同时,在译文结尾加上问号,更加生动巧妙地表现出了说话人的不屑。在英译汉时,经常会遇到有多个词性以及意思的方言词汇,译者应当结合原文语境,先正确分析判断它的词性,再将它的意思结合原文进行翻译,同时可以巧用标点符号来更好的表达原文语气。
例3:原文:“不再言传”,译文:“hold our tongues”;原文:“不再多言传的日月越来越稠了”,译文:“This uncomfortable silence was an increasingly common occurrence”。
言传是陕西特有的方言表达,意思是说话。两处翻译的原文都含有“言传”一词,但译者在掌握了方言所想表达的意思的同时,根据语境结合联系上下文文本,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对同一方言词汇采取了不同的翻译表达方式。第一个“言传”是角色处于尴尬的情境之下所发出的动作,因此译者使用英语中的惯用短语“hold our tongues”来传达当时的这一动作;而第二处“言传”是用来表示无话可说的日子,译者相应的使用了silence来表达,同时加上uncomfortable来修饰,更加生动地描绘出这段日子的尴尬。方言翻译时,译者结合文本情景,将源语本土化,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2.异化策略的使用
例4:原文:“炕”,译文:“kang”。
炕是北方家里特有的一种床,用砖或土坯砌成,上面铺席,下有孔道与烟囱和锅灶相通,可以烧火取暖。在翻译时可以翻译为“bed”,即床的意思,但译者在翻译时选择音译,将“炕”直接按照拼音的方式翻译为“kang”,保留了原文中的陕西文化特有词,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异国情调,为其他此类地域特有名词翻译提供了借鉴。
例5:原文:是的,水天一色,但远处并不是孤帆远影,广场外一幢一幢水泥钢筋砌起来的楼房,都在热线里开始变形,弯弯扭扭,如喝了酒的汉子。译文:Yep,water and sky were the same color.But far away there were not only single cells and distant shadows.Outside the square,the buildings composed of steel and concrete metamorphosized in the midst of these hot lines of steam.They contorted and twisted like drunkards.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提到“水天一色”“孤帆远影”就一定会想到王维《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及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因此在读到原文中的这句话时便可以轻松意会二者勾勒出的意境。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想要理解这句话必须先了解注释中对诗以及诗的背景的讲解,才能弄懂词语之间潜在的联系,明白这句话并不是词语的堆砌,而是意境的对比,远处已经没有了“孤帆”、没有了依依惜别的友人,只有农村向城市变迁的标志——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
例6:原文:成义窝着眼睛看我,他窝着眼看我时眼仁白多黑少,犹如狼眼,说:“就算她眉子罪没到这个份上,那就算我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借她的人头以谢天下吧!”译文:Chivalry glared at me.When he glared at me,his eyes looked like a wolf’s because they displayed more white than black.“Her crime may not be that serious,but I will use her head to appease the wrath of the world,just like Zhuge Liang.He wept when he had his favorite general Ma Su decapitated.”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马谡是诸葛亮十分赏识的人,但因为他的骄傲自大街亭失守,为了安抚朝野上下,诸葛亮不得不用他的人头来谢罪。这与《土门》中描述的情况相似,眉子因为自己的苦衷出卖了仁厚村,后又道歉求和,但村长成义坚持不让她参与村民的活动、无视她的请求。这个典故直译是十分难理解的,必须加以注释,除了可以帮助理解以外还可以让读者对其他中国著作产生兴趣。
四、结合示例总结出陕派文学作品的特色翻译方法
在翻译实践中,没有人能够做到绝对的归化或者是绝对的异化,往往都是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翻译的主体策略更倾向于哪一个。一般来说,通过翻译实现文化传播的初期,应该以归化翻译为主,因为这一阶段的重心是要让译入语读者快速接受一种全新的文化,理解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利用归化翻译法达到用译入语读者的语言来描述原文想要表达的内容的目的,使得读者可以很快的了解到这种文化的魅力。而到了中期,在译入语读者已经对这种文化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更多的使用异化翻译法能够做到将这种文化逐渐渗透进读者的生活。这也就是说,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选择归化还是异化是需要从翻译目的出发去考虑的。
除了考虑文化传播的时期,在选择翻译策略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陕西的地域特色,陕西的地域文化是陕西的作家作品创作的源泉。地域地缘的空间划分,形成了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和传统。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也对地域性以及文学风格做了解释:“以陕西为基础,多关注作者的家乡。”陕西的特色方言是厚重历史的承载体之一,方言的运用,能够真实再现当地的民俗、民情、民风。与其他方言相比,陕西方言具有词汇、词序特殊等特点。比如在陕西文学作品中,读者经常可以读到“谝”,“木乱”等词汇,分别代表了“聊天”,“思绪烦乱”的意思。陕西方言的发展得益于陕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革命性以及陕西民族的多元化,此外,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陕西因靠湖北、四川、甘肃等地,地面辽阔,历时久远,和兄弟民族长期接触,其方言也有一定的重合。因此在翻译方言的具体含义之前,译者需要多加了解陕西内部各地方言的差别以及地域交界间语言的相似性与区别,综合历史与现状,才能得出贴近本地文化特色的译文。
从一些具体的例子中我们总结出了几种归化与异化概念的特殊表现形式。比如说本文第三部分“归化与异化在《土门》英译本中的具体示例”中的例一所使用的就是异化策略下直接以拼音的形式翻译方言词汇的方法。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语受众对译文的反应,应与原文受众对译文的反应基本一致”,译文需要对原文的语气含义、逻辑、时态、功能等进行一一对应。在阅读陕派文学作品译本中,会发现很多直接以拼音形式译过去的方言,这里的功能就是所译出的词语要可以产生和原文一样的效果。以拼音直译过去的特定语言,更是增添了一层浓厚的“陕味”,与其他地域的表达方式区分开来,达到了避免重复、固定的目的。对于一些固有特定的地域文化词汇,可以采用创词的方法,这些词语在英语词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直接的音译会给读者造成困惑的情况下,可以在词汇本意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语言的行文特点,进行英译。另外,还可以使用转移翻译法,对于一些语义含量不大的方言,借用目的语的俗语,不失风格,又便于理解。
另外,方言修辞化也是使得陕西方言翻译独具特色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可以看成是归化策略下的一种技巧。在以规范化汉语为主要应用语的小说文学中,陕西方言的出现也是作者独具匠心的体现,意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描绘小说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美学理念等,从而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以及增强读者对于小说特定描写情节的感受力。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了比喻、讽刺、矛盾修饰等等。以修辞手法表达出来的陕西方言,能够给予译者更为直接的感受。由于很多陕西方言往往都包含十分浓厚的个人情绪,英译的时候采用喻体可以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原著作者的本意,同时也省去了花费大量笔墨解释。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注脚来帮助理解。
总而言之,归化与异化在实践中是交织渗透的,直译与意译互为补充,并行不悖。哲学家贺麟在《谈谈翻译》提到:“某一真意,可用土语向本乡人传达,可用京话向国人传达,可用文言或白话向旧人新人传达,亦可用英、法、德问向异邦人传达,翻译哲学基础即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同理同之处,才是人类的真实本性和文化创造之真正源泉,而同心同理之处亦为人类可以相通、翻译之处。”因此,尽管针对地域语言的翻译策略有所不同,但忠于原作始终是最为关键的。在对小说情节以及地域风俗等有了足够的了解后,呈现出来的译文就更为贴近原作。
五、结语

翻译理论是译者进行翻译的指路标,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使用怎样的翻译策略更加合适,能够让读者体会到方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通过分析《土门》中的方言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译者对原文中出现的方言理解十分深入,同时对原文方言所表达的情感也有较好的把握,可以在异化与归化中做出准确权衡。因此在方言翻译时,译者需要熟练掌握源语和目标语,对于固有的指向名词方言可以使用异化策略,保留文化的差异性,在翻译含有形容和行为意味的方言时可以了解其内涵后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做到英文与方言含义相对应。
地域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它承担着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同时,地域文学英译的理论构建是一个需要自我探索且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总结归纳翻译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丰富翻译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文学翻译100多年的历史中,译者逐渐从单一使用异化或归化中的一种策略向在两种策略间求平衡的方向发展。《土门》的英译本采用了以异化为主,且与归化结合的策略,运用了注脚音译等技巧,做到了文化保留,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目的语读者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误解,向世界传播了陕西地域文化,值得今后的陕派文学作品翻译的借鉴以及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梁红涛.贾平凹《高兴》与《土门》的英译对比研究[J].小说评论,2019(02):44-50
[2]黄艳春.异化归化要义[J].外语学刊,2010(04):116-120
[3]孙致礼.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1(01):32-35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96
[5]张德禄.语言符号及前景化[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06):9-14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