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宫蒲光 开启“后扶贫时代”慈善新篇章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04 09:02:4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举全党全国之力启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脱贫攻坚战。经过七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开启“后扶贫时代”慈善新篇

          /宫蒲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施以来,全国慈善会系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踊跃投身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不仅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也是向慈善组织助力脱贫攻坚战吹响了冲锋号。作为全国慈善组织的排头兵,中华慈善总会将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做好“后扶贫时代”的兜底保障工作尽力而为、再做贡献。

一、倾心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慈善组织责任担当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适时调整脱贫攻坚打法,从开发扶贫为主逐步转向到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建立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公众参与、慈善帮扶等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慈善事业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拓展,不仅包含扶贫济困、安老助孤、赈灾救难等传统慈善内容,还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卫生、环保等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在告别绝对贫困后的“后扶貧时代”,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制度的有益补充,在帮扶救助困难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慈善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彰显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汇聚起了全社会齐心协力、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建立了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各级慈善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凝聚社会力量、汇集社会资源,全面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坚决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充分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政治优势。

慈善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提高扶贫精度。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解决精准扶贫不仅要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更需要扶智、赋能。慈善组织不仅在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还在深入了解困难群众需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扮演着政府和市场难以替代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各级慈善会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优势,密切联系困难群众,认真分析致贫症结,精准制订帮扶方案,在创新扶贫模式、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帮扶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的有机统一,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慈善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拓展扶贫深度。脱贫攻坚的根基在社会,力量在人民。在“后扶贫时代”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需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应对“多维贫困”问题方面,慈善组织往往能够调动专业力量,发挥资源优势,聚焦贫困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微心愿,探索创新符合困难群众自身特点的帮扶路径。在实践中,各级慈善会组织在实施帮扶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协助科学决策、推广扶贫志愿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方面争当表率,形成了全社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出个好主意”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局面,推动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良性互动,有力拓展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深度和广度。

慈善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优化扶贫格局。慈善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帮扶资源与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纽带,是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是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后扶贫时代”,慈善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不仅可以体现慈善组织的巨大社会价值,推动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自身发展,还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市场和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各方参与、良性互动的扶贫和兜底保障大格局。

二、充分发挥慈善力量,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

近年来,中华慈善总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与组织网络优势,瞄准深度贫困地区,构筑合作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作机制,以善款善物投入及项目开展作为工作着力点,与各地慈善会一道,聚焦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在“三区三州”及11个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投入慈善款物超过72亿元,开展了涵盖扶贫、医疗、儿童、教育、助残等多个领域的30多个慈善公益项目,仅2019年,就向深度贫困地区定向定点投入慈善款物超过16亿元,为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贡献了力量。

树立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响应国家号召,助力脱贫攻坚,既是慈善组织的时代责任,也是慈善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中华慈善总会始终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落实、任务措施精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帮扶实施计划,在创新扶贫模式、提升脱贫效果上凝神聚力、寻求突破。面对即将到来的“后扶贫时代”,中华慈善总会将一如既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的指示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履行职责使命,引导社会资源和慈善力量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倾斜。

发挥项目优势,加强双向合作,实施精准帮扶。中华慈善总会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契合贫困地区现实状况和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的扶贫措施与扶贫模式,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物资扶贫、医疗扶贫等多个领域,实施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脱贫攻坚项目。如近年来在贫困地区开展“药品援助项目”,向数万名癌症和其他重绝症患者发放进口援助药品和援助资金近60亿元;万达集团捐资20多亿启动了“丹寨万达小镇和职业学校”精准扶贫项目,仅2019年就向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丹寨县投入了3.88亿元,带动了20多个产业发展,帮助1.6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连续18年开展“慈善情暖万家”项目,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事业单位与爱心人士在元旦、春节期间捐款捐物,将党的温暖、社会的爱心送到困难群众手中;在深度贫困地区投入资金2272万元,开展“微笑列车项目”,为上万名唇腭裂、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免费医疗手术;开展“先心病”和“包虫病”救助行动,组织爱心医院赴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贫困地区开展免费筛查,仅2019年就筛查195409人,为279名先心病儿童和107名包虫病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治疗;同时,還开展了“关爱儿童之家”“一张纸献爱心行动”等多个脱贫攻坚项目。下一步,中华慈善总会将继续发挥项目优势,加大宣传和筹款力度,将更多慈善项目、资金瞄准深度贫困地区,投入到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之中。

注重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斩断代际穷根。扶贫扶志,是战胜与摆脱贫困的精神基础;扶贫扶智,是斩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中华慈善总会与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创办了“慈善扶贫西藏江西培训班”,对深度贫困地区西藏和民政部定点扶贫的江西莲花、遂川两县特殊困难家庭子女进行技能培训,为提高困难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打好基础。2019年举办了首期培训班,来自西藏和江西莲花、遂川两县的困难家庭42名学员免费接受为期6个月的烹饪专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为学员颁发了专业结业证书和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总会向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1个省份108个县学校捐赠“中慈爱心图书室”382个,价值3820万元,惠及中小学生20多万人。还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向中小学捐赠《慈善读本》,培育慈善意识、弘扬慈善文化。下一步,中华慈善总会将进一步贯彻“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要求,强化产业扶贫、行业扶贫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精准扶贫举措,着力提高扶贫的长期效果,为斩断世代穷根、实现稳定脱贫贡献力量。

优化资源供给,着眼长远规划,助力兜底保障。长期以来,中华慈善总会在扶贫济困、助学助教、助医助残、助孤助幼、安老敬老等领域探索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救助模式,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残障人士及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后扶贫时代”,中华慈善总会将全力以赴、尽力而为,继续投身扶贫济困的伟大事业,切实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不断优化慈善资源供给,着力对相对贫困和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有效帮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已脱贫人口重新返贫,切实发挥好慈善事业助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重要功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中华慈善总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响应中央号召,以服务国家大局、助力民生伟业为己任,倾心竭力开启“后扶贫时代”慈善事业新篇章。

(本文选编自《慈善》2020年4期,作者宫蒲光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