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刘丽国 论中国模式的人民民主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05 09:45:1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刘丽国

 要:中国成功的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即人民民主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主要从人民民主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出发,通过回溯建国以来毛邓时期的人民民主思想,挖掘新时期人民民主思想的新发展,从而更好地阐释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即建构和发展符合中国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民主模式。

关键词:人民民主中国模式人民当家作主

 

在当今世界,民主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在不同的国家,多元化的民主实践模式得以建构和发展,其背后的理论逻辑自然有所区别。民主建构应该基于人民的实际和根本要求,而不应基于特定的模式和原则。西方国家所推崇的自由主义民主是开创性的,然而,这并不是人类民主的终结。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经历了20世纪的革命、变革与发展后,21世纪全面进入现代化转型期,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式的民主模式。

一、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基础

1.理论逻辑

人本身具有两种属性,一是个体性存在,二是集合性存在,即人的人民性,由于生产和交往活动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这种集合性的社会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其集合性存在不仅仅是出于自我保存的本能,而且绝大多数更是由于追求自我实现的可能,也就是实现社会以及国家事务由人民自我管理。这表明,人民不仅仅是一种个体性存在,而且是一种集合性存在,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共同意志的存在。并且随着人的各种社会生产活动不断扩展,使得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各种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维持集体社会需要规则,秩序和权威。但是,仅仅依靠社会力量又无法全面的、彻底的解决这些利益冲突。所以,人们便创造了国家,维持人民的持续稳定的集体生存。可见,在社会中,通过人民自我的力量,可以直接将社会控制在一定程度的秩序范围内;但在国家中,必须借助公共权力,依据人们的共同意志,由人们权利委托所形成的公共权力,来维系秩序体系。也就是说,社会是人民这个集合体存在的基础,国家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人民这个集合体的存在,并使人人自由发展。因而,国家既要保障人民个体性存在的权利,又要保护人民集合性存在的权利,也就是既要维护自由发展,又强调公平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国家是人类自由,人民的自我调节,人民的集体生存的产物。由此,作为集合体存在的人民决定着国家,并且创造了国家。因此,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本质属性所在,即国家对人民集体负责。由此,马克思认为在真正的民主国家,这个国家将是以人民为首位的国家。事实证明,这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做出的正确推断,而不仅仅是一种价值性的判断。但同时国家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就完全可能不受人民这个集合性力量的控制,所以,为了保证人民能够掌控国家,国家权力应交给人民,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民主最重要的就在于人民能真正地掌控国家,在国家中能始终保持真正的主体地位,协调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使之统一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作为一种政体形式,不仅包括国家对人民的系统性暴力,而且包括人民真正管理国家的实现。人民不是抽象的,人民创造了国家。所以需要协调好人与国家的关系,同时考虑到人的个体性存在和集合性存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世界市场、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对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地矛盾、通过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地历史必然性。[1]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和制度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有其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所实现的现代化是不彻底、不全面的,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行彻底的人民民主,尤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使人民成为政治生活和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成为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自觉主体,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部分后发国家选择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现代化转型的理论逻辑。

在建设现代民主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西方国家所推崇的自由资本主义民主具有“经典性”,并且形成了一套现代民主理论以及一系列现代民主原则。在民主实践方面,还创造了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现代民主形式和民主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效仿,甚至抄袭了西方民主制度,形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但实践证明,盲目的跟随和照抄西方的民主,最终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困惑和伤痛,尤其是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西方式的民主化转型并没有带来国家的现代性。

2.民主实践模式的差异化

西方式民主是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民主,以保障个人权利为出发点。所以,西方民主国家要想真正实现民主,就必须在体现自由的同时兼顾责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据此,在实践中需要责任来平衡民主,避免导致某些极端化的倾向。也就是说,现代民主既要考虑个人的自由发展,同时应该考虑公共利益,并最大限度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新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实践表明,将西方式民主的经验作为各个国家民主创建的普遍原则是不可行的。面对现代化浪潮,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因缺乏个人力量的条件和基础,只能基于历史传承所形成的人民力量,来建构民主。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创建有效的国家政权,从而进行文化和政治革命以及深刻的经济革命,形成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以“人民为出发点”的民主发展模式。

中国的民主发展模式以及对应的民主实践形式的核心就是始终遵循“以人民为本位”的政治理念。中国在自身的实践探索基础上,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般民主理论,在更加基本和全面的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民主及其实践。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不仅仅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且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一方面通过革命建立现代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现代化,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真正利益。总之,中国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做出中国贡献。

二、早期毛邓时期的人民民主思想和实践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生存的必然结果。在早期的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第一是完成民族革命即国家独立;第二是民主革命,即人民独立。人民独立的标志是人民独立管理国家,人民拥有完全的国家主权。可见,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十分重视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和首创精神。

1920-1930年革命经验发展和巩固了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倾向。认为中国革命无需依赖社会经济发展的既定水平,也无需受制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教条。毛的民粹主义思想,本质上把人民限定于农民群众,农民具有自发的革命热情,人民本能地具有革命的社会主义意识。正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所阐述到的,毛看到了中国农民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巨大革命力量。对职业专门化的蔑视,对知识分子、专家的不信任,对官僚主义的深恶痛绝,反城市的偏见,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的浪漫气质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毛的民粹主义对农民的信念,形成了群众路线、人民战争战略,就是党的干部要经常和农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毛主义认为农民具有潜在的社会主义意识,党是革命意识的载体是不完全的,真正的革命意识和创造性来源于人民自己。所以,想要实现真正的社会革命,就必须得依靠人民的力量,只有这样,人民的社会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毛主义者坚定的信奉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目标,追求无产阶级的统治、社会目标和历史责任。建国初期,毛主席建立的新政权是在“新民主主义”的各项原则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之上的,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是资产阶级民主,即言论结社集会投票选举的基本民主权利;第二指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任务的完成,即城市发展资本主义,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在这个时期,中国既是后封建社会又是前社会主义社会。第三,民主是作为“人民”的政治代表而存在的,即四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毛泽东所讲的民主专政这一概念,一方面是对人民民主,另一方面是对不属于人民的人实行专政。因此,对于资本主义,主张国家应该更多地重于规范约束,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彻底的消除。并且,毛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实践必须坚定的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到了邓小平时代,坚定的认识到,中国的民主就是人民民主,而不是西方自由资产主义的民主。对人民实行民主与对敌人实行专政,二者是共生的,首先,人民的民主也离不开以民主为基础的集中,也就是说,在整个国家政治机构的构建和政治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仅要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要形成广泛的民主主体。其次,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更要日益充分地实现。我们必须按照全面考虑的原则,针对各种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全面协调,力求统一和谐。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和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分开,必须把民主与人民结合起来,把独裁与敌人结合起来,必须把民主与集中化,民主与法治,民主与纪律,民主与政党结合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我们实行正式民主,结果将是民主和经济发展都无法实现,只会出现混乱的状态和分散的状态。我们在这一点上有深刻的经验,因为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并亲眼看到了它的邪恶结果。民主只能逐步发展,不能从西部迁移,否则一定是混乱的。[2]

简而言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期间,人民民主建立在人民对国家政权实际控制之上,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先锋队的本色,密切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凝聚人民力量,促进人民团结,推动基于人民联盟的民主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继承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是我们党的坚定不移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3]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民主作为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步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人民民主推动现代化发展,主要是由两个途径来实现的:其一是充分且全面的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二是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结构的不断完善。这两个彼此促进。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力量更是关键所在,对中国民主和现代化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在中国政治结构中,人民民主始终贯穿着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最早是有由列宁提出来的建党原则,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个原则,不仅贯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而且成为党的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毛泽东将中国政府定位为民主集中制,特别是:“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的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但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才能适合于各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适合于表现民意和指挥革命斗争,适合于新民主主义的精神。这种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4]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党的政治生活中,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得到体现。具体来说,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于单一制结构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三者的协调统一;在党的政治生活中,主要体现为党的集中统一、集体领导和群众路线三者的统一。在实际运行中,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参与国家制度的运行,这两种制度安排往往存在交叉,相互影响。

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政治结构基于两大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两大原则共同构成中国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内在原则。基于这两大原则所建构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治理体系,不仅符合现代民主国家的发展逻辑,而且符合中国实现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出现了多维分化的趋向。所以,推进国家一体化的进程,实现人民大团结就成为推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讲,借助权力的强制作用,国家可以实现整合,但在民主制的客观条件下,要实现国家的大整合,就必须建立在人民和社会自身的大团结之上。也就是,要协调好社会团结和政治团结,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例如种族,民族,团体,阶级等的统一。中国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实现人民团结。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锋,孙中山要求国民党成员广泛联系群众,主要通过改组国民党的方式,推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合作。后来蒋介石叛变,走向人民的反面。[5]中国共产党产生,动员和组织群众,团结各革命力量,形成民族革命统一战线,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政治团结入手,逐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中国人民的大联合。在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将促进人民当家作主和实现人民团结的人民民主实践结合起来,将人民民主的政权建构在人民团结的基础之上,而人民团结则是基于党的领导和统一战线。[6]由此建国后形成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团结和统一战线的协调统一。人民民主实践为人民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利益表达渠道,使其可以参政议政,表达人民自我的意愿,有利于提升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这样,党和政府就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不断扩大和完善民主,实现民主与统一的双向发展与协调统一。

四、结语

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不断完善,不断成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思想及民主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形成了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模式。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9页

[2]莫里斯.迈斯纳著,杜蒲译.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9页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5]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95页

[6]刘少奇.《加强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见《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页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

参考文献:

[1]林尚立.论人民民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刘书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J].求知,2008(01)

[3]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民主理论的经典表达——读《国家与革命》[J].科学社会主义,2018(06)

[4]周少来张君.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40年[J].政治学研究,2018(06)

[5]杨光斌乔哲青.人民民主:优势、挑战与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6]赵永红.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由来、构成、优势与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作者简介:

刘丽国,女,汉,山西省昔阳县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硕士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基层治理研究。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