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贾海玉 浅论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16 08:05:5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贾海玉

北安博物馆  黑龙江北安  164000

 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的前身,是延安时期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随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奔赴东北,并于1946年2月以延安抗大总校文工团为基础组建的。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的工作性质是军队文艺工作,更严格地说是军校文艺工作。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把文艺要解决“为什么人”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问题放在首位。作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有力助手,是学校教学工作、形势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工作历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以文艺武器为学校的教学任务服务,并紧密配合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开展创作和演出。

关键词:军校;文艺:历史;考证

作者简介:贾海玉(1988--)女,黑龙江人,文物考古,馆员,本科,文物考古。研究方向:文物考古。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了第一批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东北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东北军大)就是其中之一。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其前身是1936年6月1日创建于陕北的抗日红军大学和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也是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我们党创办的最有影响的学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总校奉党中央指示,向东北挺进。总校自陕北出发,途经西北、华北、东北五个省区,行程2500余公里到达东北,以胜利的小长征圆满地结束了抗大的历史使命。途中,遵照毛泽东指示改称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开始了新时期光荣的新使命。1946年2月,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文工团随同总校直属单位进驻吉林省通化市,以延安抗大总校文工团为基础组建了东北军大文工团,4月迁往长春,不久迁往黑龙江北安。

回顾东北军大文工团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年工作历程,文工团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历史作用。

一、东北军大文工团创作演出表现了战争年代重大的主题思想

东北军大文工团,是经历过战火硝烟考验的文艺队伍,有着光荣的传统和作风。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东北军大文工团的成员中有红军、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的同志、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和大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干部所组成,其成员绝大部分都是在抗日军政大学和在东北军大学习过的学员,政治思想觉悟、革命的坚定性、对理想的追求,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的理解与贯彻执行,是坚定不移的。在这个前提之下,东北军大文工团在东北的三年多的革命文艺工作实践,是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的。

始终坚持以文艺武器为学校的教学任务服务,是东北军大文工团工作实践中最突出的特点。围绕这一宗旨和任务,文工团紧密配合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开展创作和演出。

首先,东北军大文工团的工作是军队文艺工作,更严格地说是军校文艺工作,或者说是军校戏剧、军校音乐。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工团,是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有力助手,也是学校教学工作、形势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在于把重大的主题思想变成创作演出的精髓与核心。东北军大文工团创作演出的《旧恨新仇》以“通化暴动”被粉碎的事实经过和情节,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分子不甘心侵华战争的失败,它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不死,号召东北解放区的军民,必须不忘旧恨新仇,时刻提高警惕的爱国主义重大主题思想。

其次,东北军大文工团的工作是具有较强的文化战斗力。这从东北军大文工团历次以文艺为武器、紧密配合学校各个阶段的教学与形势教育中可见一斑。东北军大文工团在东北解放战争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创作并演出的剧目虽然数量上并不多,但却具有一定的质量和分量,起到了军校文艺担负重要宣传教育作用的效果,同时,紧密配合了东北军大的教学工作。《天下无敌》是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即将进入大兵团作战,原来游击战争时代的一套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了,必须学习战术、学习技术了,学校开始对部队学员进行“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等战术技术教育和训练,揭示和表现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思想主题。

第三,东北军大文工团的创作演出有着优秀的艺术成果。东北军大文工团三年间创作了大型活报剧《旧恨新仇》、歌剧《为谁打天下》、歌剧《钢骨铁筋》和歌剧《天下无敌》。东北军大文工团的演出形式,既不同于西洋歌剧形式,也不同于我国特有的“话剧加唱”的形式,而是融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甚至美术于一炉的艺术形式,是当时动员与教育群众的有力武器。歌剧《为谁打天下》表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宗旨的重大主题思想。《钢骨铁筋》则是直接写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历史任务和使命。阐述的主题思想是在任何情况下,革命者必须要有坚定的立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坚决保持革命者的操守和气节。

二、东北军大文工团创作演出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歌剧形式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东北军大文工团的创作和演出,始终坚持为部队服务、为战士服务的方向,这也决定了所选取的形式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准确性的高度统一。

1946年2月,东北军大在通化暴动后立即进入通化,军大文工团立即搜集这次“通化暴动”阴谋发动和被彻底粉碎全过程的素材,集体创作了大型多幕活报剧《旧恨新仇》。当时为了赶时间,及时对部队、群众进行阶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争取尽快进行演出,文工团只好放弃了民族歌剧形式,而改用了活报剧形式。

军大文工团驻军通化期间,在通化广播电台播出了合唱、独唱歌曲等文艺节目。在市内为部队和群众演出了多场文艺晚会,对部队和新解放区的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扩大了我党我军在通化地区的形象塑造和政治影响。

当时农民和以农民出身为主的部队战士,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缺少阅读能力,唯有戏剧、特别是民族歌剧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故而话和歌相结合的形式,成为东北军大文工团那个时期的主要戏剧形式、艺术形式融合统一的思想载体。

如歌剧《钢骨铁筋》基本是话剧的结构形式,但在激情的地方有情绪的延伸,有感情深度的揭示,就可以通过剧中人物或群体用独唱、对唱或合唱的形式,把心里的东西唱出来了。如果没有歌唱,那些情绪的延伸、内心情感的表达,就不会容易产生教育的效果。

又如歌剧《天下无敌》在表现战术技术、表现战斗场面时,如果没有歌唱,没有音乐,则将是很平淡、比较枯燥的了。这种形式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戏剧传统的新型歌剧,不但演出工程中有说又有唱,还把学校教学所要揭示的思想内容用更艺术的、更易于群众所接受的、具有愉悦作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军校文工团当时采用新形式进行创作演出的探索与实践,其收到的教育效果特别明显,促进了学员的成长、成才。

三、东北军大文工团创作演出体现了集体创作的强大合力

不同于其它文艺团体,东北军大文工是部队自己的文工团,具有特殊的创作演出任务。东北军大文工团的创作者们,谁都不是专业作家,但他们都是抗战初期就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在抗大学习后,毕业后分配到抗大总校文工团一起工作了七八年,又一同挺进经历千难万险一起挺进东北,在东北军大总校文工团一起工作,共同的心愿就是要把文工团的工作做好,深知如果没有相互之间好的支持与合作,文工团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党和军队交给的任务。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文工团的创作搞上去,写出高质量的剧目,演给部队和战士以及当地的普通群众,达到宣传革命、教育群众的政治目的。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占领长春。东北军大奉命迁往长春市。东北军大文工团进入长春后,在长春街头向群众宣传我党的政策,宣传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取得的胜利,表演了歌唱和一些小型文艺节目,受到群众的热烈鼓掌欢迎。在长春市召开的群众大会上,东北军大文工团演出了大型活报剧《旧恨新仇》,对群众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年间,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的所有创作和演出,都体现了集体合作的智慧和成果。集体创作可以发挥、集中每个创作者的个体智慧、才能和经验,通过一次次的集体讨论研究,又可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每个创作者的思想,扩展每个创作者的思路。

东北军大文工团每一个剧目,都经过了多次集体讨论研究,这对于一部作品有了全貌雏形后,再深入对剧中的人物、情节、分幕、分场,以至一些细节等,进行艺术的分析和整理,才由某个创作者执笔去写。

执笔写作的过程中,执笔人如有问题,可以个别交换意见,也可以再次集体研究,以求得这些问题的快速圆满解决。

这样的创作过程,虽然是比较大型的作品,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戏写出来,并且质量上有所保证。实践证明,集体创作者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保持政治方向的一致,有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家不为名、不为利,心往一处想,把创作视为一项责无旁贷的革命工作来做。如果没有思想上的统一、观念上的一致,创作过程各种观点融合不到一块儿去。

四、东北军大文工团工作传承了延安时期的光荣传统

东北军大文工团作为东北军政大学总校的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主席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

东北军大文工团的团员们在选调之前,是东北军大总校第一期、也是从抗大总校沿革下来的第九期的学员,受到了学校的革命教育和校风的熏陶,在学校学习了系统的革命基本理论,如《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自觉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的革命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心为实现革命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为从事革命的文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文工团在学校党委、政治部的领导下,在原抗大文工团部分老同志和大批东北优秀知识青年出身的文工团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文工团逐渐壮大、发展起来,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除创作、演出《旧恨新仇》、《为谁打天下》、《钢骨铁筋》《天下无敌》剧目外,还排练、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周子山》、《反翻把斗争》、《杨勇立功》、《打到蒋管区去》等名剧,三年来演出百余场,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为部队与群众的演出任务,内外演出均获得热烈欢迎和强烈反响,得到东总总部、学校领导、干部、学员的普遍好评,学校党委并为文工团集体荣立了两次二等功。

东北军大文工团的团员,还在创作演出之余,参加了驻军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为东北土改工作走在全国前面、积累经验做出了贡献,并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再教育。在东北解放前方战事紧迫时,文工团人员三批次奔赴前线,在战场做战勤工作,受到了战争考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机关的嘉奖,不少同志立了功。此外,文工团的同志多次参加对俘虏的教育、安置工作,对投诚起义部队军官和士兵的宣传教育与安置工作。

五、东北军大文工团的文艺人才奠定了建国初期的文艺繁荣

东北军政大学不但为解放战争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政治干部,还培养了一大批难得的艺术人才。在东北战场战火未熄时,东北军大文工团开赴东北电影制片厂所在地黑龙江省兴山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革命战争题材故事影片《回到自己队伍里来》。影片中全部演员都是由文工团人员担任的。虽然演员都是第一次上银幕,由于经历了三年来的舞台演出实践与锻炼,演员在影片拍摄中表演非常到位,拍摄的这部影片艺术水准非常高。文工团的艺术家吴因、巩志伟和东影厂的张棣昌担任了该影片的作曲,一时成为广为流行的歌曲和音乐。在拍摄故事影片《回到自己队伍里来》的同时,文工团有9位同志参加了我国第一部外国电影译制片《普通一兵》的演员配音工作。

这些人才为了支援我国的电影译制片事业,张玉昆、吴静两同志先后调给了东影厂,成为该厂译制片工作的骨干配音演员。此外,还将部分团员和少数干部支援了第四野战军的战斗部队第十纵队(即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成立了该军的文工团。1953年初,原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的大部分团员调入北京,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一些人成为总政文工团的领导和骨干。

东北军大总校文工团是党的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力的宣传武器。文工团成立的三年中,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抗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一支战斗力坚强、舞台表演出色的文艺团体,充分证明了军校文艺的历史作用与影响力,在解放战争年代发挥了强有力的战斗作用。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