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叶晓青 大学生诚信观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19 10:01:41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叶晓青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要:诚信即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应该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要求。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入侵,严重冲击了我国社会传统的个人诚信体制。而大学生在没有成熟价值观的情况下极容易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社会发展方向的作用力量,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势必会对自身、社会乃至国家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对于如何开展大学生的诚信建设,笔者认为不仅要增强大学生地诚信观念进而对其行为进行塑造,也应该通过建立一些机制来对学生的诚信行为选择加以引导和约束。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建设;意义;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是大学生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诚信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最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表现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一个人待人处事接物的基本态度。

但在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很多腐蚀人心的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唯利主义等在很多领域扩大发展,对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各种弄虚作假、欺诈拐骗、学术造假等诚信缺失现象频繁发生。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更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高校建立的目的旨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意义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诚信建设迫在眉睫。从学生的个体角度出发,大学期间的诚信建设是学生正式步入社会之前,最后一次系统的接受诚信教育的机会,这次的诚信教育一是其课程内容符合大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二是有一定的实效性,可以保证理论知识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案例也同样来源于现阶段的社会。这就可以保证教育内容的真切感更强,更容易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因此开展大学生的诚信建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更能够助推现阶段一些制度不断完善,社会风气向良性好转。

1.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社会的快速转型必然会给大众带来较为明显思想变化,加之西方“普世”思潮和“资本至上”的出现,诚信这一对个体成长和发展来说,原本重要且必然的品质就显得无足轻重。在这种大部分人都默认的社会规则下,大学生一定会受到影响并且自身行为也会发生改变。而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家庭和学校在其个人品质方面的引导教育是随之减少的,大家普遍认为诚信教育在之前开展过,大学生早已经明白道理了,现在不用再次开展了。可现实呢?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屡屡皆是。正是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发展性和实效性,导致学生到了大学时期,接受的诚信教育必然会出现大段地空白期。之前的诚信教学内容不足以对大学生现在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和威慑力,再加之到了大学时期,学生独立个体的意识增强,个人行为呈个性化方向发展起来。

因此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存在需求性和现实性,部分学生的诚信教育亟须加强。

培养学生的意义在以帮助其全面的发展,以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丰厚地知识去发展国家,造福社会。大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足够的,足以解决今后工作生活中的种种阻碍,可仅仅能够解决问题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人的发展还需要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健全人格,只有在其引导下的个人行为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被社会所认可。

大学生的诚信建设一是在学生生存技能和知识储备足够的情况下,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此培养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任何教育都存在着关联性,教育内容也都是紧密联系的。在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同时,必然会与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主题结合起来,形成个人品质的教育体系。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思想意识、个人品质以及个人的三观都会有所改观,从而促使大学生的精神层面能够全面发展。

2.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将大学生诚信建设放在整个社会维度来看,也同样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首先是可以将学校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如果各高校不仅仅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也将此作为高校的日常工作来主抓,那么高校的诚信建设工作将会出现以下这样的局面:诚信教育课程的地位将得到提升,课程的成绩在学生的课业成绩里占的比重将会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考核、评比包括各项奖学金的申领将会以此为依据;以诚信为主题开展的校园活动也会大幅度增加,整个校园的诚信建设氛围浓厚,并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以往,通过高校积极的诚信建设举措,自然也会影响高、初、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将学校的育人目标真正落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来。

其次是助推社会经济有序运行、政治文明良性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正是因为具有良好的市场秩序才得以正常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经济市场秩序的制定者和参与者,拥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拒绝“资本至上”下的失信行为发生,维护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增强个人和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这样一来可以增加人际交往的和谐度,维护市场秩序,二来以信任为基础经济往来会逐渐淘汰以物易物等原始的贸易方式,大大提升了双方的效率和效益。

在政治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我们国家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而依法治国的前提就是对法律的敬畏和在法律面前个体的绝对诚信。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者、实施者还是被执行者,不隐瞒真相,将事实展露在阳光下,才能真正地发挥法律的作用。大学生是未来政治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无疑是为其今后参与政治生活打好优秀的品质基础。只有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以绝对诚信的原则开展工作,才能够提升大众的政治生活参与热情,才能够提升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健全现代化的法制体系。

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意义这一问题时,我们不仅仅要从学生这个身份去思考,更要从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发展的参与者这一特殊身份维度去考量。少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兴旺的坚实力量,自身坚定地以诚信作为生活工作的准则,那么国家今后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形成一定会受益于这种优秀的个人品质。

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途径

大学生的诚信建设既要注重学生内在价值的构建也要注重外在价值的引导。学校作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主阵地,主要负责学生诚信建设的内在构建。在理论知识相对固定单一的情况下,高校更应该在建设方式上下功夫,以此增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实效性。此外整个社会无论是民众的思想、价值选择的倾向还是奖惩机制的建立,我们都需要加强引导,营造一个崇尚诚信的社会氛围,实现大学生诚信行为选择的外在价值引导。

1.学校是大学生诚信建设的主阵地

在青少年到了大学这一时期内,来自家庭的大部分约束对青少年产生的作用几乎是微乎及微的。更有甚者,因为青少年的大学学历是家中的最高学历,便出现了以大学生现有的三观去影响、颠覆原生家庭长期以来的道德观念或者是维系家庭秩序的原则。因此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第一主阵地在于学校。

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的诚信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的结构,增加诚信教育在学生所学课程中的占比。在个人考核、评比等方面将学生在诚信方面的表现纳入考核标准,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品质类的表现物化具体,可以将大学生在不同事件中的诚信表现积分化,从而可以进行实质化的比较。在校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鼓励学生以诚信等优秀品质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此外,学校应该激发学生诚信行为之下的内生动力,以此增加诚信建设的实效性。目前高校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大多采用社会本位的方式,即学生的诚信行为能给国家、社会带来什么,侧重诚信教育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这就使得学生在面临诚信行为选择时,首先思考的不是自身内在的个人价值标准,而是在社会规范下的行为选择,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诚信行为是会受到影响和动摇的。因此学校在诚信建设过程中应主动去探索诚信行为与学生个人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联系,使得诚信教育在社会公共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更加贴近学生的本真生活,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1]

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将诚信行为的选择变成自己的习惯性行为。大学生在做出诚信行为选择时,主要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权衡、环境对学生行为约束力的强弱和诚信行为本身是否能给学生自身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因此在学生做出行为选择时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为复杂,那么学校在塑造学生诚信行为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校这个相对单一、可控的环境,增强对学生的行为的约束力。具体表现为在学校内制订严格的校规校纪,当学生出现失信行为时学校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惩罚,从而在学生的心里上形成一定的震慑,使学生敬畏规则。而对于做出诚信行为选择的同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鼓励,用积极情绪和心理作用使得学生在下次面临诚信行为选择的时候也能够继续选择诚信行为,以此将诚信行为选择培养成学生的习惯型行为。

2.营造大学生诚信建设的良好生态

笔者一直认为在个体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优秀的大环境对个体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教育者在某一时期内的教育引导。对诚信度要求较高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的教育一定是长久的、并且能够紧跟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及时调整,继而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增加整个社会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需求,提高诚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只有当诚信真正的被社会所需要,关乎个人的发展,大学生就会坚定地去选择诚信行为。

首先就是国家或是相关组织,明确提出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内个人的诚信与否直接关乎个人的发展,这就意味着社会中开始有了对诚信和诚信行为的需求,那么大学生作为最大的择业就业主体,先是在思想上开始接受并发生改变,即个人的诚信真的很重要,诚信问题正在被社会重视。其次是行为发生改变,反思自己是否有失信行为,该行为能否被补救,以及能做些什么来增加自己的就业优势。这样一来,会开始在小范围内将诚信作为维系社会发展的秩序。接下来一些对诚信有着明显需求的行业也会开始借鉴采用这种模式,比如教师、金融、贸易等行业。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各个行业都会将诚信作为维系发展的秩序,这样必然会使得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诚信和诚信行为选择。

其次是社会可以建立一套保障大学生诚信行为选择的机制。如果说诚信最终应成为个体价值理性的体现,但也要看到人所具有的工具理性,以此需要社会进行规范与标准的引导。[2]高校可以和社会的一起,共同建立严格的失信行为惩罚机制。尝试从大学开始,对学生的诚信选择行为开始实行标准统一、全社会认可的积分制。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根据诚信积分的多少进行助学贷款的申请,积分累计较低或者为负的学生,申请金额较低或者被禁止申请。同样在大学生毕业步入社会以后,积累的积分仍然有效。禁止诚信积分较低的学生从事一些特殊工作、在一些面向大学生的优惠政策上大学生同样不具有享受资格等。通过将大学生的诚信积分与个人的未来发展紧密联系,以这种强硬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选择做到约束。

对于大学生的诚信建设问题,在家庭教育不足的情况下,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将监督和惩罚的权力交给社会,通过外界环境的强制力量来修正大学的一些失信行为,逐渐消除大学生之中的不诚信之风。

三、结语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不仅是个人的品行,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诚信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全民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其赋予我们一种价值,也是一种资源,是我们立于世的基石。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后备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更需要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将大学生培养为具有诚信的优良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1]李德显洪云.诚信的内涵考辨及其对学校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5):42

[2]徐浙宁.“90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青年研究2017(02):25

参考文献:

[1]杨伊佳杨河.诚信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伦理基础[J].红旗文稿2015(01):24-26

[2]常荆莎付文军.诚信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兼论社会主义诚信的特质及其实现[J].经济纵横2019(05):26-34

[3]王东.诚信应该如何教——诚信观培养方法论探究[J].教育科学2012.28(03):15-19

[4]李德显傅维利刘磊王丹.我国儿童、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现状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02):1-7

[5]陈义.优秀传统家训视角下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75-77

[6]王素萍.“以人为本”的诚信观与社会信任发展机制的重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06):140-145

[7]全林远赵周贤.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06):24-28

[8]刘欣.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及重建[J].人民论坛2014(17):161-162

[9]李洪华张祖斌.高校诚信教育:现实困境与务实出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3(08):82-86

[10]周振彦.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

[11]杨林.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D].西南大学2013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