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徐雯瑛 任思潼 “云支教”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探索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22 07:15:00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徐雯瑛 任思潼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大学生支教团是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青年力量。受疫情影响,线下支教面临极大挑战,但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暑期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科技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云支教”应运而生,以实现大学生支教团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远程跨区域互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高校应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开展“云支教”实践,及时总结线上支教形式的优势和弊端,探索并优化网络支教的新模式,并努力构建大学生支教团队间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切实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征程中实现应有的青年担当。
关键词:云支教;教育精准扶贫;大学生支教团
作者简介:徐雯瑛,西安外国语大学辅导员,2019年入职,助教,枫火志愿者队指导教师。
任思潼,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级学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枫火志愿者队队员。

2020年初,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明确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在线教学,结合当地线上教学平台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同时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扶助贫困地区或正处于脱贫地区的学生进行线上教育辅导。疫情仍在肆虐,2020年又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把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乡村地区教育作为重点,教育资源要向乡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积极助力乡村教育脱贫,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重要保障。
基于以上两点,西安外国语大学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作为,迅速组建起20人的大学生暑期支教团,并联络到河南省安阳市老爷庙乡第二小学,以“云支教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为主题,于2020年7月-8月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支教实践活动。为全面总结此次“云支教”探索,枫火大学生支教团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复盘,共面向留守儿童和任教大学生展开了2次“疫情下云支教”的相关调研,得到大量详细的一手资料和数据。
一、枫火暑期支教团“云支教”实践初探
1.调研数据
西安外国语大学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云支教”初探分为线上教学和线上调研两个部分。线上调研按照“数据收集——信息筛选及整合——结果分析及研究”的程序进行,支教团成员在深入了解乡村中小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明确了调查内容与方法,并与河南安阳老爷庙乡第二小学学生家长深入沟通。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本次“云支教”活动的54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与女生各占50%,性别分布较平均,但35.71%的学生监护人为(外)祖父母。家长对学生参与本次“云支教”活动持积极态度,占比高达92.86%,仅有7.14%的监护人表示“一般”。从受众接纳程度上看,家长普遍支持学生参与此次“云支教”活动。
依据授课结束的调查结果,学生对大学生线上支教活动给予了良好的反馈,100%的学生表示喜欢大学生线上支教活动,可见线上支教活动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在评教方面,学生对支教团教师的性格、教学水平方面评价正面,仅存在5%的“一般性”评价。高达71.43%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的“云支教”非常必要, 他们可以收获更多知识(85.71%)、开阔思维(71.43%)和利于与人交往(57.14%)。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对“语数英文化课”、“体音美兴趣课”、“科技类、人文类等课外知识”兴趣最为浓厚,三者占比为64.29%,但学生对于“安全心理课”不大感兴趣。由此可见,保证学生对于“云支教”活动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是丰富支教内容,真正以学生需要为标靶进行课程安排设计。
2.疫情背景下“云支教”的意义
基于枫火支教团的调研数据分析和支教师生的实地感受,疫情背景下的“云支教”主要有两大意义:一是科技助力教育精准扶贫,二是创新教育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科技助力。借助科技的通达性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推荐为精准搜集教育信息数据提供可能,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支教团扩宽识贫渠道,同时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方式可以得到极大开拓,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受教育者思维能力的提升。枫火大学生支教团成员在和支教对象谈心中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线下课堂教学多以教材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大多停留在纸质课本,学生常常觉得学习枯燥,且有时不敢开口说话。而“云支教”中,学生觉得自己是“藏起来”的,足不出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师,又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还能接触到多种类型的知识,在一次次的良性互动中,他们慢慢体会到了“思考”的乐趣。
疫情背景下,由线下实地教学到线上网络授课,这是大学生暑期支教团在教育扶贫方面最大的模式创新。枫火支教团在实践中使用“腾讯会议”APP,持续沿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结合部分学生白天要在兴趣班上课的现状,定制个性化授课方案,分时段解决不同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需求。“线上教学”的新型教育模式,虽是因为疫情催生,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教育事业跨越时空限制,且尝试利用线上新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河南老爷庙乡第二小学的很多学生表示,屏幕的“面对面”使自己感受到被关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个性定制,能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二、疫情背景下的“云支教”痛点
“后疫情”时代,网络教学逐步普及于各个地区。网络支教作为暑期支教活动的特殊形式之一,意义重大但仍旧存在很多难以避免的“痛点”。枫火支教团通过线上问卷和沟通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云支教”的痛点主要体现在环境因素和情感因素两个方面。
1.痛点一:环境因素制约授课效果
制约授课效果的环境因素包括网络环境和家庭环境两大方面。
“云支教”是依托于网络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支教方式。其对网络、设备等有一定要求。在学生听课的过程中,因所处地区的网络信号不同,容易遇到网络卡顿、延迟等问题,严重影响课堂进展和教学质量。学生授课体验差,直接导致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降低。据枫火大学生支教团队员反馈,网络及设备的制约不仅影响了听课学生,对授课教师同样有极大不便。无法线下集中备课减少了授课教师之间的互动,支教团队凝聚力减弱,且线上备课的效果远远弱于线下交流。同时,线上支教模式使得教师团队的时间可控性增大,这对支教团队在教师管理和课堂监督方面形成了极大挑战。
从家庭环境角度讲,支教所在地一般处于教育水平低且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因此,在疫情期间,学生监护人留家待业的现象居多。部分家长缺乏意识,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肆意讲话,而嘈杂吵闹的家庭环境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烦躁、厌倦心理,降低学习效率。在枫火支教团的授课过程中,监护人跟课的现象也屡有发生,他们的“及时”解答往往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出于对学生用眼保护和设备使用安全方面的考虑,支教老师需要和监护人不断沟通,部分监护人因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的局限,常常导致信息传递出现偏差,以至于师生信息传递受限,授课反馈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出现。
2.痛点二:距离因素阻碍情感传递
线上教学所形成的社会距离远超于传统的线下教学。虽然只有几毫米的厚度,但屏幕的隔膜是双向的,一方面教师无法及时获取到每位听课学生的状态,更无法准确得知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态度,且不便检查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学生觉得网课缺乏温度,看屏幕的时间稍长便会觉得视觉疲劳,甚至有部分学生利用社会距离较远的授课弊端在上课期间敷衍听课,在挂机的状态下玩游戏等等。
线上教学的社会距离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教育角度出发,心理距离指学生对教师及其社团的总体心理感受,它虽与学生自身对课堂教学的适应程度有关,但更大程度上受环境和距离因素影响。线上“云支教”虽然打破了地域时空限制,能够节约学生的时间,但它无法让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情感温度无法传达,学生的获得感就会降低,交流屏障随之产生。教师获取学生的状态困难,且经常缺少和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容易忽略学生从细节上表露的一些不良情绪,因而无法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也难以对部分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帮助,师生信任感和粘合度随之降低。另外,支教团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不一,在短期内,部分学生隔着屏幕很难适应授课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风格,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形成新的心理问题。
三、基于“云支教”痛点的解决思路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团委结合今年疫情状况,坚持“安全第一、就近就便”原则,建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主要以线上形式为主,利用“互联网+”来助力脱贫攻坚。但因为是首次进行“云支教”,学校和二级学院在扶持力度和支教团成员培训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基于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云支教”的实践情况,建议高校从线上支教的扶持力度和创新教学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解决现有困难。
1.思路一:高校增加对大学生支教团的扶持力度
受疫情影响,一些高校取消了大学生暑期实地支教的计划,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控疫情,但一刀切的做法也失去了“云支教”探索的最佳机遇。世界形势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培养起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这场特殊的战“疫”大考正是一次对他们的历练机会。因此,高校应加大对此类项目的扶持力度,广泛动员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心理志愿者、线上支教团等实践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增加青年大学生的应险担当,努力培养出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在对大学生支教团的扶持方面,高校应从资金投入和教师配备两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云支教”对支教团的设备要求较高,高校可建立专门的项目科研经费,配备一定比例的高清摄像头、收音设备、笔记本电脑等,以备不时之需。另外,项目组要利用SPSS等专业软件分析好一手数据,及时跟进“云支教”项目的推进状态,调整不足并做好整理记录,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切实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并建立起线上+线下的长期支教模式。但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云端设备操作能力尚有欠缺,这就要求高校为大学生支教团在专业设备使用和线上课程设计等两方面配备专业教师,教育者先受教育,于前期开展好相关基础业务培训才能打好“有准备之仗”。
除此之外,各高校共青团之间要加强联系,积极沟通“云支教”的开展情况,积极共享资源,定期召开交流分享会,不断学习借鉴优秀的实践经验,在协同合作中构建起各高校大学生支教团队间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展现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2.思路二:大学生支教团应创新教学体系
“云支教”的硬件设施是基础,但要在云端搭建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则需要大学生支教团成员创新教学体系。根据枫火支教团的此次实践经验,授课教师可从教学内容设计层面和情感元素设置方面创新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设计层面,各支教团队在保留原有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第二课堂教学,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疫情防控教育等班会设置,进而了解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波动,更好地拉近与学生间的关系。同时,线上授课方式也促进了教学设计的调整。以使用最广泛的腾讯会议APP为例,支教团教师应尽可能运用视频通话功能,制造面对面的感官效应,且更多地使用一对一视频对话,模拟线下授课的直观感觉,从而缩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与之相搭配,授课教师应在非现实环境下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等综合型新媒体资料提升授课内容的吸引力,弥补因无法面对面教学而缺少的动态冲击和情感波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流欲望,让精准助力教育扶贫的效果落地生根。
虽然大部分的师生情感是自然流露的,但线上教学因其特殊性需要提前进行情感元素设置。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支教团队教师语速的控制、鼓励用语的使用应根据学生的性格、接受程度、学习等级等进行变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师生之间的情感同步。在此基础上,个性化定制的“答疑解惑”是增进师生情感的纽带,教师在综合研判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给予差异性指导或指令,一般更容易在课上课下被学生接受。除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感元素之外,各支教团队还应定期进行师生之间的“谈心谈话”,并让学生对此次谈心谈话进行结果性评价,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下一轮交流计划。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定期进行身份互换,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提升师生之间的共情程度,让屏幕下的师生情同一处。
高校大学生支教团是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青年力量,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以“云支教”形式助力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大学生支教团与留守儿童间的远程跨区域互助,极大发扬了奉献、互助、进步、友爱的志愿精神,也体现了青年学子“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远大志向。但“云支教”只是科技助力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决胜在即,疫情防控常态化仍在继续,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应更加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大学生支教团应以“云支教”为契机,不断探索并优化网络支教的新模式,努力构建大学生支教团队间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切实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的征程中实现应有的青年担当。

参考文献:
[1]许菊.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2000(03):9-13
[2]赖梦思、杨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治理对策——对广东省H县三个留守村的调研报告[J].价值工程,2020.39(21):36-37
[3]林克松、朱德全.教育应对公共危机的分析框架与行动范式——基于“新冠”重大疫情危机的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4):118-126
[4]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13-20
[5]薛二勇、李健.主动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的教育体制机制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6
[6]赵慧臣、李文慧、闫克乐.云教室支持下大学生网络支教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4):13-18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