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何靓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兰溪市为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22 07:15:47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何靓

中共兰溪市委党校  浙江兰溪  321100)

 要: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努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使得保障中小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且公平的义务教育。存在的困境表现在:资源的配置不均、政府职能发挥有限、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等方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要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教育内部建设、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等,以推动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优质均衡教育质量

课题项目:本文系金华社科联课题“学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与改革路径研究——以浙中地区为例”阶段性成果编号:YB2020024

作者简介:何靓(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中共兰溪市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研究,青少年研究。

 

“有学上”到“上好学”是义务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新转变。“优质”意味着缩小差距,意味着发展的方向,意味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实现供需一致,保障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应有的教育资源份额,优质与均衡并重,不可偏废。[1]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逐渐强烈,然而,部分地区出现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通过剖析兰溪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遇到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其他地区推动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兰溪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困境

1.教育资源配置薄弱

一是,学校物质资源待配齐。城乡学校功能教室有效运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小学功能室的有效使用情况好于农村小学,小学功能室的有效使用情况好于初中。比如,部分小学缺少运动场地、音乐和美术教室。二是,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发达地区教师收入高、教学条件好,加上发达地区名校、重点学校的高薪引进,教师从非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明显,农村教师在农村下不去、留不住。整体上农村教师的学历和年龄结构不如城镇,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的程度有待提升,距离优者从教、教者从优有一定差距。

2.政府保障落实不到位

一是,城乡办学规模差距大。“学位紧缺”“城市挤,农村空”的问题显著,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凸显,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相对于农村学校,城镇学校的大班额和超大班额现象更为严重,有限的学校数量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生源。有校舍、桌椅、教学设备齐全的农村学校生源短缺,造成了教室和教学设备的限制,资源利用率低。二是,教学布局调整动态性不够。城乡一体化程度和城镇化程度不断的增强,教学布局随之动态性调整的程度不够。三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缺少切实可行的督导评估机制、有效的弱校扶持机制、教师流动保障机制等。

3.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

一是,农村优质生源外流现象明显。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更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就读,农村较多生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也影响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二是,农村师资水平有待提升。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存在一定差异,骨干教师倾向于寻找更高的发展平台,导致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整体上不如城区。此外,高学历的教师数量不多,师德师风问题多发,工作积极性呈现下降状态音体美教师的配备不足等,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三是,城乡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差异。比如,近年来,乡村小学高段学生的四门主课学业成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虽然学业成绩不能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4.“互联网教育”运用不充分

一是,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偏远和乡村地区存在着交通不便、布局分散、教师缺编、课程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较为匮乏,教育教学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程度不够,知识的丰富化和境域化不够,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二是,教学模式创新程度不够。无论是双师模式、翻转课堂,本质都是用的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种连接形式,然而,线上与线下的配合运用在中小学尚未普及推广。

二、兰溪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困境的原因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城镇学校办学条件较好,除了政府的经费,还有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资助,而农村学校农村融资渠道比较少,办学经费主要靠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人民群众追求“上好学”的愿望强烈,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带来不断增多的随迁子女,这些随迁子女更愿意在城区入学,这就导致大量农村生源流失,城区生源流入的现象。

2.教育政策的非均衡导向

“没有差异的均衡不是均衡,是单一;没有均衡的差异不是差异,是差距。”[2]我国学校的发展实行的是重点学校的发展模式,政策优先满足“既得利益者”,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校际间差距。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导致差距越来越大,更多的家长愿意让子女到城市就读中小学,这便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继续解决的问题。升学考试制度有待改进,学生的考试成绩被作为各级督导机构对学校督导评价的唯一标准,“唯分”现象导致学校在升学压力下推行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

3.学校内发发展动力不足

内发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施加措施培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区域或组织内部适切、自由、特色发展的方式。[3]长期以来,中小学由于被管制太多,有些人财物资源的保障不到位,教育管理的水平不高,限制了中小学办学的活力。我国学校重点推行的公办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旨在保障学生享有相对均等的教学设施条件,然而,标准化建设影响办学的积极性和活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面临的困境。因此,亟需对基础教育进行“放管服”改革。

三、兰溪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出路

1.优化资源配置,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政府在供给总量上要加大总量补齐短板,加大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负起统筹责任,关注的重心应当顾及偏远和乡村地区,办学条件的改善,要增加生均建筑面积,以增加学生的学位,这依赖于获得更多的教育资金支持。不仅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也要协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经费的使用作出监督,确保用的对,用的好,保证投入的同时兼顾效益。二是,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增强“教师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不抓住师资均衡这个关键的因素,较难实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公平。[4]要实现农村教师能够在农村留得住,就要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比如,良好的人才引进政策、岗位竞聘的激励制度、交流培训制度以及其他保障制度,发挥“县官校聘”制度的正向激励作用,保障教师的合理流动。

2.强化政府责任,提高保障程度

一是,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切实解决“乡村弱,城市挤”的困境。根据学校用地需求,在城镇加快新建、改扩建、迁建学校的进程,有效化解“大班额”问题。适当集中农村的教育资源,对农村闲置校舍进行撤并,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抓细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构建学校联盟体,以优质校带动薄弱学校、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推进校际均衡时,注意保持学校原有名校的文化差异,并且合理利用名校资源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5]二是,政府要破解制度瓶颈。一方面,加强政府有关部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的督导和推动工作,定期了解与优质均衡存在的差距以及遇到困难并及时解决。另一方面,适当推动一些部门释放一些权力给学校,包括用人,资金和办事方面。只有不过度的干预学校管理,才能够有可能逐渐激发学校内发发展动力。三是,政府要对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并提供经费支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适时对学校标准作出相应的调整。

3.加强多元共建,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促教育质量提升。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加强学校的内部建设,促教育质量提升。在硬件和软件均衡后追求特色和差异化发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弘扬学校文化、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并且加强与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的力度,促进学校主动变革,激发学校的内发发展动力。在学校的现实基础上,教师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教育质量提升。增强教师从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锻炼教育观察力和教育思考力,确保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政府和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成长平台,比如比赛、培训、参与课题等,以及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使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是,评估体系应当重视社会认可度,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意见,吸纳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实现自评和他评的有机结合。

4.“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脱贫

一是,在网络时代,要抓住关键的转型期,实现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城乡教师实现在线实时教研。比如,区域内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教师在线上针对一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研讨,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信息素养也随之提升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能够打破原有教育供给受到时间、空间、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的情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学可采用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视频资源提升教学的情景化效果,使用智慧作业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二是,在网络时代,要充分考虑城乡师生现实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教、研、管模型,[6]用活现有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资源的开放度,打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效果。

当前,浙江正在奋力夺取高水平现代化和“重要窗口”建设新胜利,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基础和关键。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兰溪要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公平且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参考文献

[1]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2)

[2]吴亮奎.优质均衡发展:显示矛盾及理论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8)

[3]姚永强范先佐.内生发展:薄弱学校改造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2)

[4]陈淑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河北省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5

[5]李建成.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2

[6]管佳.信息技术助力下的区域义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章贡区的探索和实践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

[7]冯建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