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谭妙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返校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创新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4-26 09:10:10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谭妙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也引导学生在疫情应对中历练成长和自我审视的构建提供了双重契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牢牢抓住疫情应对的特殊情势的同时,明晰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及其实践路向,从场域态势、价值功能、内容定向、方法逻辑等四个维度全面把握和精准建构,做到疫情防控与育人有机结合。这不仅对当前凝聚思想共识和青春力量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重大疫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谭妙1990--)女,汉族,四川省武胜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而产生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无私奉献的医务人员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配合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政治素养局限,对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不能客观全面正确看待一些问题,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爱国主义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高校辅导员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要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开发利用疫情防控下社会、国际新闻等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突发疫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征

1.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突发疫情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破坏生活生产秩序及社会和谐稳定,对大学生学业、就业和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疫情防控进展与防护措施、复工复学安排等成为关注焦点。因此,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发生明显变化,教育内容应从学生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培养和个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需求入手,根据社会场域中疫情防控趋势动态变化及时更新,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控能力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学生需求侧发生变化,转为以防控为中心的大局意识、规则意识,强化防疫知识、普及防疫措施,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掌握防控知识与防控技能,自觉为构建疫情防线贡献力量。其他教育内容需有针对性地结合疫情防控形势整合与更新,既要保留传统教育教学中以学业为中心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结合突发疫情形势,将教育内容紧扣大学生心理需求和疫情防控现实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

2.教育载体的创新性

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在防疫阶段需要减少人员聚集、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扩散风险。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必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自觉与受教育者隔离,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志愿活动和实践活动均须转换形式和场所,传统面对面的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方式,受突发疫情影响面临形式变更和载体应用挑战。从前很少使用,甚至从不使用的教育载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媒介。在转变为“物理隔离”生活方式时,传统教育载体难以适应高强度、高分散、高时效性信息传递要求,实现从线下到线上逐步转型。同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平台产生依赖,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间的传输及教学反馈因教育载体重心偏移产生不确定性,对教育对象缺乏系统性管理,教育效果受教学过程影响较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积极抢占网络阵地的同时,及时并深入探索教育载体应用方式,根据教育对象切实需求、教育环境动态变化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平台创新、媒介创新、路径创新过程中安全、有序、有效开展,确保线上线下双向稳步推进。

3.教育过程的主导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疫情防控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社会舆论大方向态势良好。但仍出现网络谣言等负面现象,以及个别工作人员不敢担当、不负责任问题,西方敌对势力借题发挥,否定我国制度优势和抗疫成果,意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疫情带来的心理焦虑,增加舆论风险。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依存关系更加紧密,疫情防控是全世界共同责任,但个别西方国家不顾大局,借疫情之机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损害中国国际形象。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到稳定的关键时期,易受舆论影响,既有可能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面临因不良思想诱导而陷入误区的风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传统理论支撑基础上从说教、灌输等形式,自觉转向“互动式引导”,在与学生交流并获取反馈时善抓重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打好教育引导“组合拳”。

二、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返校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1.教育场域之变增大育人工作难度

教育场域一般是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对话,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话语力是面临的现实难题。其次,从信息获取方式来看,一方面,“云课堂”“云会议”等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了异地可视化交流,但由于时空分离以及技术存在无法营造临场感的缺陷,教师单靠摄像头还无法做到细微精准监测、判断学生状况,对于需要言传身教、面对面谈心以及情感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疫情期间互联网信息爆炸式增长,网络空间混杂着错误思想和消极内容的各类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理性判断,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育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2.内容聚焦难度增大

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体层面都充分彰显了大德、大爱、大担当的中国精神,展示了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内容。如果不经过精心挑选、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就将这些内容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其结果必定囫囵吞枣,达不到教育效果。只有对各种素材内容去粗取精,深度加工,与培养目标、教材体系、话语体系深度融合,既从学理层面分析说理,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要做到这些对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学术能力亦是一种挑战。

3.教师信息素养欠缺

有学者认为,此次疫情必将引发教育模式的变革,催生在线教育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的深度应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日益成熟,为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优势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暴露出部分教师信息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维不新。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思维,没有认识到疫情带来的教育变革,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将教育教学积极融入技术环境,以适应教育载体平台之变。二是本领不强。在线教育对部分教师而言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的规定下教师突击充电,从熟悉界面、准备素材、应用编辑、保存发布,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习适应,对教师的网络软件操作应用能力、整合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是种考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向学生传输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随时关注时事动态,了解国际国内新闻和最新舆论动向,做好各类信息收集和素材整理,还要关注学生动态,利用社交软件与学生良好互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不管是信息收集、资源挖掘还是媒体软件操作、社交平台熟练应用对于大多数非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背景的教师而言,要轻松驾驭还具有一定难度,凸显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欠缺和不足。

4.疫情引发心理问题

新冠疫情的影响面、破坏性和传播力前所未见,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和情感冲击前所未有。疫情造成全国工厂企业停工停产、全国人民居家隔离,一时间口罩、酒精、防护衣等防护用品全网脱销,病毒巨大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使每个人心里不由得蒙上一层紧张和恐惧,学生在返校和放假离校的过程中,不仅面临感染高风险的心理恐惧,还要面对交通封闭、生活不便的焦虑担忧。

三、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返校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构建和谐友爱师生共同体

利用QQ、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主动联系学生,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和学习情况,精准摸排学生实际困难,主动与学生分享个人近况,传达学校政策和工作安排,与学生建立信任互通的师生关系。其次,要与学生实现情感互通。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痛点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情感阻碍,没有实现良好的共情和友爱。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应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它实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是爱,师生之间只有发自内心的真心热爱和接纳,才能从密切交流到情感坦诚互通。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是促进知识认同到价值认同的基础。在疫情带给每个人或多或少紧张焦虑的氛围下,师生之间更加需要互相关怀。最后,要与学生实现价值共通。实现价值共通是师生共同体的目标指向,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态。

2.有效对接疫情新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其教育内容要不断适应时代情势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调整更新教育内容。在这场伟大的全民战疫中,从党和国家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治理效能,到社会各界担当使命、倾力奉献,再到全国人民响应号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案例和英雄人物,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到公民个体层面都充分展示了大德、大爱、大担当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的素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内容,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生根本性、原则性变化,也不是只把疫情期间的素材作为教育内容而忽视其他方面内容,而要在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疫情期间的最新素材融入进去作为补充或升华,以达到政治先进、思想深厚、贴近生活、影响深刻的良好效果。

3.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除了要学会使用各种在线直播、录播软件开展主题班会、思政大课、小组讨论等教育实践,还要学会使用自媒体、社交软件等设计、编辑、制作各种微视频、暖心动画和公众号文章,以满足不同主题教育所需,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出新要求。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三个部分,它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满足专业化发展需求,保障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推进的基本素质和重要要求。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首先要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前提,教师要关注时代背景和国家社会发展状况,关注国际国内环境现状,扩大信息视野,树立将信息技术作为育人手段的时代意识,以及作为学生“把关人”对信息舆论进行过滤引导的责任意识。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它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

4.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因事而化”就是围绕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关切,以学生事务为抓手,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化解难题中教育、引导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此次新冠疫情对学生学习、就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给学生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和情感危机。心理问题产生的背后往往是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和身体问题等多种复合,这些困难和问题时常叠加出现,使学生处于严重的困境。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并不严重,但是却影响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价值判断,也不容忽视。譬如,疫情发生初期,网络空间充斥着各种负面言论和舆论思潮,谣言和真相裹挟在一起,迷惑学生的信息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面引导,教师除了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实践中的现实需求,还要解答学生网络媒体、社交空间乃至舆论争辩中的疑问困惑。因此,教师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向,精准摸清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回应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四、结论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全体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勇于面对挑战,抓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机遇,深入研究思政工作的新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牢牢抓住时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使命担当教育、自我管理教育、规则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上好“社会课”。

 

参考文献

[1]陆俊汕.疫情防控期间辅导员如何加强学生管理[J].试题与研究2020(23)

[2]谢胜利袁玉龙董岳.坚决打赢这场特殊的教学保卫战——疫情防控期间山东农业大学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农业教育2020(2):1-3

[3]谷士贤张爱京霍刚et al.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0.33(03):187-192

[4]志达段宏王.疫情期间高校辅导员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外国语大学西方语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2020.3(3)

[5]王同斌.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J].下一代2020.000(004):P.1-2

[6]林海峰.论高校校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8)

[7]奚向伟.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指向[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20.000(005):9.13

[8]洪晓畅李鲁静.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000(004):64-68

[9]贾志鹏陈淑丽.高校疫情防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20.041(003):34-40

[10]熊杰袁凯.疫情防控中新闻舆论工作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政工学刊2020(6)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