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刘欣羽 王懿楠 莎士比亚戏剧小丑角色形象分析及其社会意义传达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5-12 07:26:0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刘欣羽 王懿楠

(西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要:“小丑”形象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所共有的边缘人物形象,在不同主题戏剧中身份类似或相同,是主要人物的叙事铺陈,也是莎翁戏剧人物架构的特色呈现。小丑虽非主角,对小丑角色的综合认识却是理解莎士比亚戏剧内涵的必要视角。探究小丑角色形象及其对主要人物的身份建构,可以加深对莎士比亚戏剧内涵的理解,深化文本阅读体验;探究其在戏剧文本中的作用及其社会价值,有利于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拓深研究,丰富对经典著作的传统解读。

关键词:莎士比亚小丑角色形象分析社会意义

大创项目:本论文受到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2021199

作者简介刘欣羽(2000--)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王懿楠(2001--)女,汉族,陕西省宝鸡市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小丑”指戏曲中的丑角或在杂技中做滑稽表演的人,多见于马戏或节日庆典。小丑亦作为戏剧角色出现于莎士比亚的大多数戏剧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尔王》弄人,《麦克白》守门人,《奥赛罗》仆人,《哈姆雷特》掘墓者,《皆大欢喜》试金石,《第十二夜》费斯特,《仲夏夜之梦》波顿,《威尼斯商人》高波,《终成眷属》拉瓦契,《一报还一报》庞培等。相比于主角,小丑角色在莎翁各剧中的登场次数非常少,台词数量占比也不足10%。因此在戏剧创作之初,小丑就已被视为边缘角色,然而它在戏剧中的重要性却不亚于主角,小丑对剧情的推动作用和独特的形象塑造使其成为莎士比亚戏剧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相比莎翁其他戏剧作品,喜剧《终成眷属》和悲剧《李尔王》中的小丑角色出场次数稍多,人物形象也最为鲜明,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分析“小丑”的人物形象架构及其与主要角色的关系,并根据“小丑”自身特点,探究其隐含的写实共性和存在的社会意义。

一、小丑角色形象分析

小丑角色形象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不同学者对具体小丑的解读虽不尽相同,但已有一个框架性的定义,即“旧时代王公贵族豢养在身边专供其逗笑取乐的一种特殊仆人,又称职业小丑,职业傻瓜,弄臣或弄人。[1]”小丑在戏剧中以仆人的身份侍奉其主,他们穿插在戏剧场景中,表现经常异于常人。就说话习惯而言,他们在非正式场合交流时也使用华丽的修辞,并伴随着滑稽可笑的神情;就思维模式而言,小丑多数时候并不会直截了当地表态,反而拐弯抹角地表达内心所想。

《终成眷属》中的拉瓦契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拉瓦契是伯爵夫人的小丑,他被伯爵夫人形容为生性驽钝,其本人却怀揣对婚姻的美好追求。第一幕第三场中,拉瓦契在伯爵夫人面前表达自己婚姻观时有言:“他们耕耘我的田地,正好省下了我的牛马之力,还可以使我不劳而获。如果我做了他的王八,他也就做了我的苦力。[2]”除了“耕耘”、“田地”、“王八”等暗示性行为的大量的借代修辞外,后文中他还将别的男性亲吻他的妻子视为珍视自己他的身体,并以此结交更多朋友的过程。按照正常逻辑,婚外第三者是不应存在的,拉瓦契却花里胡哨地描述了自己渴望婚姻的理由,巧妙地“回避”了正常逻辑,大肆渲染其诡辩的合理性。他的言论不仅遭到了伯爵夫人的驳斥,更令读者忍俊不禁,华丽辞藻也徒增笑耳。但他的讲话动机是无可厚非的,仅仅是内容极为独特。

无论是小丑的台词或是其他角色在剧中对他们的评价,小丑给读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愚蠢、白痴般的愚人,尤其是主人在称呼小丑时常使用的“傻瓜”、“蠢材”等蔑称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其人物形象的定位,但小丑角色的设定不仅限于应景幽默。反观小丑表面上看似词不达意、毫无逻辑可言的台词,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可谓辞顺理正有时甚至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戏剧冲突的真相。

《李尔王》中的弄人将此番深意表现的淋漓尽致。弄人本是英格兰国王李尔的仆人,在李尔将国土分封并遭到两个女儿无情怠慢后,弄人跟随国王开始被流放的生活。名存实亡的君主地位,郊外平民般的生活,使李尔感到莫大的空虚与寂寞,但充斥在李尔脑中的两个女儿浮夸的甜言蜜语蒙蔽了他的双眼和智慧,对于两个女儿投来的轻蔑视而不见。弄人在李尔流放后第一次见大女儿高纳里尔时有言:“那篱雀养大了杜鹃鸟,自己的头也给他吃掉。蜡烛熄了,我们眼前只有一片黑暗。[3]此处“篱雀”和“杜鹃鸟”分别指代李尔王和女儿,蜡烛指代君主的权力。李尔的愚昧导致女儿在得到权力后对王权的反戈一击,这一点弄人看得一清二楚,用比喻讲故事的方法提醒李尔,语词委婉却尽显预知,但因他小丑身份限定而未被李尔采纳。

另外,弄人对肯特遣信不成的遭遇也有独到的解释:“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向你屈膝卑躬,天色一变就要告别,留下你在雨中。聪明的人全都飞散,只剩傻瓜一个;傻瓜逃走变成混蛋,那混蛋不是我。[4]同样由于小丑身份限定,肯特在听完后直接以“傻瓜”一词回应,并反问弄人从哪里学到的歌,显然他没有听懂弄人的劝诫。弄人说的后半句话略带自嘲和悲叹之意,有官有权的“聪明”人已不再聪明,真正聪明的人因角色丑陋卑微而怀才不遇。由此可见,弄人比国王和侍者更现实,更智慧。

二、小丑角色的社会意义

不同小丑角色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共性在于: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或教派,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低下,角色定位永远是不折不扣的聪明的“傻子”。从小丑自身出发,他们滑稽的言行潜在地蕴含着莫大的智慧;从主角及其他相关角色出发,他们并没有随着剧情推进或时间演进而改变对小丑的态度。因此,小丑角色的社会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乐观主义的践行者

英国宫廷小丑制度自诞生起,小丑的任务便是在幽闭的宫廷内“搞笑”,他们表现出的“搞笑”使得国王在繁忙的国事中获得幽默,以缓释作为君主的压力。国王作为一国之君,同时受到来自国家事务和宫廷官员两方面的困扰和压力,在无法保证所有官员对王室的绝对忠诚时,国王要时刻保持政权的稳固,并且平衡官员之间的恩怨。在国王能力所限,在事实与期望相差甚远,产生焦虑、悲愤的心情时,小丑的存在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或者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对于缠绕在国王身边的琐事,大多数情况下是国王当局者迷,而小丑旁观者清。小丑一生只为侍奉国王的“纯净”的出身使得自身与世无争,在无需较多考虑自身利益的条件下,自然能权衡各方利弊并说出有利于国王的话语,从而使国王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小丑有时也会向王室表达自己对爱情、婚姻等个人大事的想法,虽然经常以失败告终,但小丑自己并不会因此而对王室产生怨言。他们清醒地知道无法得到最真实的答复,但他们却有自己独特的追求爱情的方式,尽管无人知晓。在戏剧结束时,小丑往往隐退或即兴高歌一曲。综上,小丑无论是与人交流还是与己的认定,都是乐观主义的践行者。

2.追求理性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先驱

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莎士比亚戏剧通过剧情设计和人物对话,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批判传统宗教价值体系桎梏人心。后者多见于剧情及人物对话中,而前者常隐而未现。

莎士比亚戏剧的角色设计通常相对固定,王室成员大多代表着传统价值体系,对于婚姻、朝政等的态度趋于保守,当他们面对像《李尔王》中考狄利娅那般崇尚理性反对纲常的人物时,有时甚至会面对像《终成眷属》中勃特拉姆那般过于追求个性的极端人物形象,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考狄利娅和勃特拉姆代表着新兴的人文主义者形象,真正的亲情无需靠浮夸的说辞维持,真正的爱情也不由国王的诏书包办,但他们最初未能实现心中所构想的状态,直接原因在于他们选择直接冲击旧秩序,构成了对传统价值体系寡不敌众的挑战。

反观小丑角色的戏份,同考狄利娅与勃特拉姆类似,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中不缺少对自由的崇尚。他们最值得赞赏的地方在于,采用委婉而不失力度的言辞,在国王面前保持了形式上的“同盟”,同时借无伤传统的语言抨击传统,完美诠释了人文主义的真正内涵。国内学者有评论:“当所有的人都因愚蠢而忘乎所以、茫然不知时,疯人则会提醒每一个人。[5]在这个意义上,小丑是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先驱。

3.莎士比亚的解读者

从角色设计上讲,莎士比亚戏剧中小丑角色的存在具有客观上的应然性,小丑不外乎是个用来取乐的边缘角色。但客观地说,每部剧本都是莎翁内心情感的文本再现,主角的愚昧保守衬托了小丑的明智,小丑角色也具有其映射社会问题的必然性。

《终成眷属》和《李尔王》均创作于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由圈地运动引发的社会动荡已无法使莎士比亚在创作中仅仅停留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社会最真实的一面需要被展现出来。在政治形式恶化的背景下,黑暗社会中呈现的冲突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小丑从侧面向读者昭告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其在戏剧中使文艺复兴的主题得以升华,蕴藏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大力歌颂。小丑与众不同的明智更推动了人们对人性思想解放的认识,通过小丑角色,莎士比亚在戏剧中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三、结语

小丑以其绝妙的语言生动地演绎了大智如愚般的智慧,他们似乎也暗示着列宁说过的话: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小丑将会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不可或缺且最不朽的角色,社会对理性的呼唤为小丑提供了展示的空间,若愚若智的习性也使他们更加令人捉摸不透,同时也为莎士比亚戏剧增添一层神秘的色彩,引发读者关于人性和社会真谛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晓慧.“聪明的”傻瓜——莎士比亚戏剧中职业小丑的智慧微探[J].北方文学2019(06):98

[2][英]威廉·莎士比亚王剑译.《终成眷属》[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23

[3][英]威廉·莎士比亚朱生豪译.《李尔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9:32

[4][英]威廉·莎士比亚朱生豪译.《李尔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9:56-57

[5]彭建华.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小丑:来源、分类、形象与作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4):71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