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罗景学 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的研究——重温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5-26 09:42:23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罗景学

(中共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委党校  云南南涧  675700)

要: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并把民族团结作为贯穿民族工作的主线。他建国初期对民族工作的重视引领各族人民走上了相互尊重的团结之路;他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富强文明的幸福之路;他始终如一的重视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走上了繁荣兴旺的发展之路;他的先见之明使少数民族优良的风俗习惯得到了保留和弘扬;他力主民族区域自治让少数民族在政治方面走上了当家作主的平等之路。

关键词: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罗景学,男,云南南涧人,彝族,中共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三农”问题,中共党史。

 

弹指一挥间,邓小平同志离开他深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已经24年了。24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已经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孕育了邓小平同志的神州大地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奋力续写着精彩的春天的故事,在风云变幻的天地间一枝独秀、风景独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之后,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正能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西南少数民族一员的作者又一次重温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光辉篇章,这篇邓小平同志1950年7月21日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依然穿透时光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让我更加感到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和高瞻远瞩,更加感恩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民族工作的关怀,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爱,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感想。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大爱,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确定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工作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各民族人民才一起享受到了政治共同进步、经济共同发展、文化共同繁荣和素质共同提高的美好幸福生活。

下面就邓小平同志是如何重视民族工作、怎样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以及倾心关爱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他建国初期对民族工作的重视引领各族人民走上了相互尊重的团结之路

邓小平同志对民族工作的重视始终贯穿着一条强调民族团结的红线,在建国初期尤为如此。这是因为民族团结历来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巩固、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完全可以说,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就什么大事也办不成。所以在建国初期主政西南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强调民族工作中的民族团结问题,从而确定了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发轫于红军长征时期,红军长征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红军将领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使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之歌。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一系列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得心应手的解决了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本来,正如毛泽东主席1956年4月25日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的那样:“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出过贡献,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而成的。”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的汉族由于人口众多、文化先进、经济发达,居住的地理环境优越,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大汉族主义,大汉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一切以我为尊,歧视少数民族,排挤少数民族;在产生了大汉族主义的同时,居住在高山、边远、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也产生了地方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则是仇视汉人,排外思想严重,画地为牢,拒绝汉人的一切东西。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有其局限性,二者的同时存在,在历史上阻碍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在1950年7月21日的《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就语重心长的指出:“现在我们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发展工作确有许多问题要提起注意。当前如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只要一抛弃大民族主义,就可以换得少数民族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不能首先要求少数民族取消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应老老实实取消大民族主义。两个主义一取消,团结就出现了。”这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具有的宽广胸怀,这就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导下,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族高姿态的做出了表率,从而带动了少数民族的通情达理,顾全大局。也就使汉族和少数民族都牢固的树立了“民族不分大与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也就是“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这样就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喜人局面,也就呈现出了“各民族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切”的生动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真正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和共同向上!与一些国家在建国后的较长时间内仍为民族问题纠缠不休相比,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宽广的胸怀和高超的艺术得心应手的解决了我国非常棘手的民族问题,实在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二、他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富强文明的幸福之路

当然,令人惋惜的是,我国的民族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也受到了“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十年“文革”浩劫中,民族地区也未能幸免,同样成为了重灾区,使民族地区良好的发展势头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使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使深深爱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邓小平同志痛心不已、无可奈何。好在严冬终有尽头,1976年10月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终于被粉碎。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以后,力挽狂澜,破除“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桎梏,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最终促成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从此,民族工作也跟其他许多工作一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实行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政策,党的民族政策光辉又照亮了民族地区。在邓小平同志的有力推动下,一些对少数民族照顾和倾斜的政策相继出台,使少数民族同胞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爱,有力的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和繁荣兴旺。但是,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农经济意识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难以使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能使少数民族同胞走上幸福富裕之路。对此,1979年11月26日忧国忧民的邓小平同志石破天惊的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英明论断,这对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汪洋大海中的全国各族人民来说实在是一大福音,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同胞更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从此以后,少数民族同胞也跟汉族老大哥一样,逐步树立起了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敢于竞争的观念,并且还非常善于竞争,通过吃苦耐劳的本性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大踏步的走上了风风火火闯市场的新征程,使民族地区的经济生机进发、活力四射,逐步缩小了与汉族地区的发展差距,少数民族同胞解决温饱之后过上了小康生活,现在已经齐心协力的建成了全面的小康社会,并继续马不停蹄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他始终如一的重视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走上了繁荣兴旺的发展之路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普遍发展滞后,有的少数民族难找一个识字的人,有的少数民族甚至还处在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末期,这些少数民族简称直过民族,虽然新中国的成立使他们在政治上一越千年,但是教育文化却难以一下子发展起来。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就提出了“要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的主张。如今,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各级政府的艰苦努力下,经过各族人民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即使是直过民族,都早就有了自己的研究生、作家、教授和专家,随着教育事业中“普九”工作的全面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提升、文化事业生机勃勃,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者素质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大力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已经走上了繁荣兴旺的发展之路。

四、他的先见之明使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了保留和弘扬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载体,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它在少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大理白族“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三月街习俗,彝族地区流传千年的火把节习俗,苗族同胞悠久的跳芦笙舞习俗等等都是如此。邓小平同志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具有先见之明,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就诚恳的提出了“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也要老老实实”的指示。正是有了这样的重要指示,即使是经历了“文革”十年中“破四旧”的浩劫,少数民族的一些有价值的风俗习惯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弘扬,成为了提升少数民族同胞自信心和凝聚力的瑰宝,也成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事业欣欣向荣的助推器。

五、他力主民族区域自治让少数民族在政治方面走上了当家作主的平等之路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地区问题的一大法宝,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有力保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建国七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邓小平同志就开宗明义的指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少数民族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正是在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今已建立了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旗),1100多个民族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都有自己的法定节日,都走上了当家作主的平等之路。而且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全国各族人民都深深的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即: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没有民族团结,必然是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邓小平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全国各族人民,从而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坚决拥护。所以,在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些农家堂屋正中的墙上至今仍端端正正的粘贴着邓小平同志的画像,以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怀念和感恩邓小平,就是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工作搞得更好,以顺应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进一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使各民族更加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参考资料: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3]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北京:新华社,2009.09.27

[4]陈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8.09.05第11版

[5]陈建樾.邓小平对西南民族问题的认识及其启示[N].中国民族报2014.08.20

[6]李德洙.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N].人民日报2004.09.06第9版

[7]何兴民.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科学内涵[N].光明日报1999.01.04

[8]莫兰.在历史前进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光明网2020.12.26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