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邹祥勇 上将张爱萍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动因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10 09:49:12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邹祥勇

(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党校  重庆  400084

要:张爱萍是共和国的开国上将,是军中有名的儒将、诗人、书法家、摄影家,有着丰富且传奇的革命经历。历史地看,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从事革命实践,确立革命方向。家庭熏陶、学校教育、重大社会事件及早期革命者的影响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动因。家庭熏陶让他养成敢于斗争的性格,学校教育让他接受先进革命思想,重大社会事件让他亲身实践革命活动,早期革命者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不断走上革命斗争的道路。

关键词:张爱萍;革命道路;历史动因

作者简介:邹祥勇(1988--)男,汉,重庆梁平人,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张爱萍是共和国开国上将,是军中有名的儒将、诗人、书法家、摄影家,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要职。1910年,张爱萍生于四川达州旧称绥定、达县1929年离开家乡,远赴上海,从此彻底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经历、工作作风、人格魅力、诗词书法等至今都还在发挥着作用,影响着后人,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其家乡四川达州是川陕革命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从这片革命热土上走出去的开国将军很多,有些是在本地参加革命,有些则是走出去参加革命。张爱萍将军则是从其家乡走出去参加革命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对此,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张爱萍走上革命道路?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张爱萍远离家乡,走出去参加革命?历史地考察张爱萍走上革命道路的动因,对于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找寻初心的坚实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感悟信仰的伟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熏陶让他养成敢于斗争的性格

张爱萍的祖辈是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来的,是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起初来到达县,以占地开荒谋生,并逐渐在罗江口(今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安家置业。多少年来,经过祖辈们的努力,到了祖父张尚礼这一代已经有了几亩薄田,能够自力更生。他的祖父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祖母是一位十分勤劳能干的妇女。祖父早逝之后,祖母就承担起家庭的重任,通过纺线织布、开染坊,经营菜园子为生,全家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在旧社会,弱肉强食是基本的生存法则。虽然祖母勤劳能干,但也难免遭受地主恶霸的欺凌,祖母投诉无门,只得默默忍受。据《张爱萍传》记载,每年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祖母都会给全家倾诉这些冤屈,让子孙记住一定要读书,出人头地。这给小时候的张爱萍种下了对知识文化的向往,也播下了对黑暗社会、地主恶霸的仇恨。

张爱萍的父亲张体元读过几年私塾,能写会算,靠着勤奋和精明办起了醋坊、铺子,以卖醋为主,兼营烧酒、盐巴等业务。由此也积累了一笔钱财,多购了几亩田地,全家人过得相对富足。父亲对张爱萍是颇为严格的,不求他能干大事,只希望他能够像他哥哥那样一心种地,帮忙打理生意。但小时候的张爱萍却十分聪颖好学,爱好武侠小说,不拘于习俗,总是展现着与世俗不一样的特点。张爱萍的母亲则像他祖母一样勤劳能干,是家里的主心骨。她不但操持家务,还经营醋坊、染布,把全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为张家生养了八个孩子,其中特别钟爱张爱萍。特别是父亲严厉教育张爱萍的时候,母亲总是护着张爱萍,她那样的慈爱心肠对张爱萍的一生都有深厚影响。这一点从张爱萍晚年对母亲的追忆,为母亲写的诗可以充分体现出来。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年少的张爱萍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

张爱萍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就过惯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了农业劳动。他在青少年时期是在农村度过的,他熟悉农民,对他们的痛苦有深切体会,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劳动人民刚毅朴实的品德也哺育了他,使他在少年时期逐步养成了刻苦自励、不畏艰险、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到底的性格。

二、学校教育让他接受先进革命思想

正是由于有相对富足的家庭条件,张爱萍得以能够走上求学之路,他在家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也为他学习知识,接触先进思想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和途径。童年启蒙时期,他在父亲的安排下读过一年私塾,之后正式进入罗江口小学接受新式教育。罗江口小学是本乡人从外地求学归来后兴办的学校,校长章仲吉饱读诗书,擅长书法,十分开明。继任校长周伯端从上海求学归来,在学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提倡白话文,发动学生破除迷信,还介绍一些五四时期的社会书刊让学生阅读。张爱萍深受两位师长的启发和影响,萌发了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抗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在此期间,张爱萍学会了写打油诗,爱上了练毛笔字,为后来成为将军诗人和书法家打下基础。

1925年,张爱萍考入达县县立中学学习。达县县立中学是当时达州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老师云集,也是学潮激浪、革命活动十分活跃的地方。在这个期间,张爱萍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进步教师张鲤庭以达县城区几所学校为据点,在学生中成立“青年读书会”,张爱萍也是其中一员。“青年读书会”以读书看报为主要内容,每周末开展读书活动,既可以了解先进思想,也可以知晓国内外形势,还能够相互交流和讨论,同时张鲤庭还指导学生们开展不同形式的学生运动。期间,张爱萍开始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接触《创造》书刊,有时也可以看到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周恩来主编的《觉悟》以及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这个过程,张爱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完成革命思想的转变,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三、重大社会事件让他亲身实践革命活动

1925年至1927年,张爱萍在读中学的三年期间,中国社会正处于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兴起,全国革命形势高涨,中国革命呈现一片光明前景。然而,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大肆屠杀,国共分道扬镳,使得本已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瞬间走向低谷,大革命终归在一场场屠杀中走向失败。在这期间,几次重大的社会事件对张爱萍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国父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孙中山与世长辞,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悲痛。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举行悼念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及其革命精神。达县各界民众也纷纷举行悼念活动,在较场坝召开悼念大会。也正是这件事,让张爱萍知道国父是谁,知道什么是建国方略和三民主义,真正开始了解革命。

二是五卅惨案。1925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来,张鲤庭以青年读书会成员为依托,组织达县中学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张爱萍也参加了这次示威游行活动,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革命活动。作为学生中的领头人物,他冲在最前面,高喊“声援上海,打倒列强、赶走帝国主义”的口号。迅即,达县中学(今达州市第一中学)、绥属联中(今达州市高级中学)、达县女子学校以及各界群众也组织了多次游行。

三是“三三一”惨案。1927年,离达州不远的重庆发生“三三一”惨案,消息传来,群情激愤。达县城区各校立即决定在绥属联中礼堂召开千人大会,追悼杨闇公等死难烈士,各校学生代表在会后还组织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张爱萍作为达县中学的代表,和魏传统带领达县中学的学生走在前头,高呼“打倒军阀!还我烈士血!”游行队伍还在督办公署门前示威抗议,以极大的声势冲击着军阀刘存厚的黑暗统治,震撼着这座沧桑的古城。在这些事件中,张爱萍了解并接受了革命思想,并以实际行动参加革命斗争。

四、早期革命者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不断走向革命

张爱萍在达县中学读书期间,能够完成革命思想的转变,走上革命道路,最重要的是结识了戴治安和张鲤庭两位革命导师。如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擎旗人一样,戴治安和张鲤庭则是达县地区新文化、新思想传播的先驱者,也是达县地区较早走上革命道路的进步人士。戴治安时任达县教育局视学并兼县立第五高级小学校长,张鲤庭则是张爱萍在达县县立中学的国文教师,两人后来同为张爱萍的入党介绍人。

戴治安利用视学的身份在达县各中小学安排了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任教,开展学生运动。他主张身心自由、废除体罚学生,组织夜校读书会,把达县县立第五高级小学(简称“五高小”,今达州市通川区蒲家小学)办得有声有色。后来,张爱萍毕业之后,戴治安还介绍张爱萍入党,安排张爱萍在“五高小”任教。张鲤庭是张爱萍最为尊重的教师之一,在学期间深受这位青年导师的影响,也是他引导张爱萍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张鲤庭善于诗词、精于书法,讲课滔滔不绝,这对嗜书如命又兴趣广泛的张爱萍来说十分受用。期间,戴治安和张鲤庭指导和组织进步学生张爱萍、魏传统、杨超等成立革命文学团体“烂漫社”,发行《烂漫旬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社会科学,并以此为基础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早期革命活动。

此外,1926年9月,时任国民党林翼如旅的党代表陈毅也前来达州,宣传革命思想,指导革命运动,并作了《革命文艺之使命》的专题报告。张爱萍在绥属联中进步学生张元昌的带领下认识了陈毅,陈毅给张爱萍讲述了全国革命的形势,并鼓励张爱萍要深入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唤起民众同心干,以后要到革命队伍里来。张爱萍深受陈毅的鼓励和引导,中学毕业之后就开始筹划去外面革命。在达县革命被白色恐怖笼罩陷入低潮的时候,他没有彷徨和犹豫,而是坚定自己选择的信仰和革命道路,收拾行装,告别家人,最终远赴上海寻找党组织,继续革命。

综上分析,张爱萍在青少年时期特别是中学时期的学习以及经历的一系列人物、事件,加上自身天资聪慧、桀骜不驯、敢打敢冲的性格,最终促使自己选择并坚守了共产主义信仰,走上了革命道路。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张爱萍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纵然经历数次生死考验,也从未改变过入党的初衷和使命。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这个过程,是选择信仰的具体过程,也是为之奋斗的具体过程,给我们留下深刻思考和启迪。在走上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依然要不忘革命的初心和使命,始终高举革命的旗帜,在当今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依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大力发扬调查研究精神,俯下身子去实践,才能深度地促进理论提升和实践进步,获得理性认知和实践真知,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当代青年,要学习传承革命先辈打江山、走上革命路的初心初衷,自觉主动融入时代发展,把个人选择和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磨砺心性、锤炼意志、提升能力,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东方鹤.张爱萍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张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3]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宣传部.岁寒三友:张爱萍魏传统杨超传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

[4]达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川陕苏区:达州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共产党达州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