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于斌 提升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实效性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10 09:56:5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于斌
(衡阳市社会主义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和支持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成绩斐然,成效明显。然而在基层一些地方和社会主义学院由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造成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提升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实效性要在深化认识,遵循教育培训特点规律和原则要求,加强教育培养主阵地建设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实效性;基层统战
作者简介:于斌,男,湖南常宁人,中共衡阳市委党校、衡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参政党建设。
课题项目: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课题“提升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XTKT20200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统一战线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实效性对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好发挥统一战线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历史沿革
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也标志着我国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初步确立。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支持下积极参政议政,不仅开启了致力于新中国建设的崭新篇章,也在组织规模上实现了大的跃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人士为11540人,到1953年初已壮大至3.2万余人。[1]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推进和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民主党派人士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意愿更加强烈。鉴于中国共产党有党校,共青团有团校,民主党派人士也热切期盼有一所以各界民主人士为主要培训对象的政治理论学校。1955年冬,邵力子等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向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提议办一所“毛泽东思想学院”以加强对民主党派人士的培训教育。毛泽东获悉后,给予高度关注并提议定名为“社会主义学院”。1956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央统战部上报的《创建社会主义学院的实施方案(草案)》,拟定在北京紫竹院北侧选址建设社会主义学院,办学规格与中共中央党校为同一层级。[2]
1956年10月15日,社会主义学院首期学习班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开班。首任院长吴玉章在讲话中强调创办社会主义学院旨在帮助各民主党派人士提升理论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首期学习班共219名学员,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国革命史等课程。费孝通、黄琪翔、林汉达、李德全等知名人士也参加了学习班。这一时期,全国地方上的社会主义学院也纷纷成立。从1956年至1965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共举办学习班六期,教育培训1800余人次。这对促进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士更好履职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特殊历史时期影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于1965年遭到停办。地方各级社会主义学院也随即被停止办学。“文革”期间,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陷入停滞状态,统一战线人才一度青黄不接。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事业也迎来新的春天。为适应新时期统战工作需要,在1979年和1980年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三次会议上,一些委员的提案里明确提议恢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办学。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恢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3]1983年11月7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恢复办学后的首次开学典礼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自出席典礼。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统战部《关于恢复各省市自治区政治学校的请示》。随后,全国地方社会主义学院相继恢复办学。1992年6月,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新校舍建成之际,邓小平和江泽民分别为学院亲笔题写了校名和校风。江泽民在给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贺信中,勉励学院建成“更富有自己特色的名副其实的党外代表人士和党的统一战线干部的学习培训基地”。2006年,胡锦涛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50周年发来贺信,充分肯定学院在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促进统一战线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央社院在2006年业已形成年培训3000人次的培训规模。[4]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殷切寄望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成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2016年培训班次达到123期,2017年135期,2018年170期,2019年191期,在2018年培训人次首次突破1万,2019年达到1.2万人次。2013年9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山东大学签署备忘录,两校合作共建“统一战线学”学科。2015年,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统一战线学二级学科。统一战线学第一次作为独立学科纳入我国国民教育序列。2016年以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研发新课200多门,编写讲义200多万字, 培训学员60000余人次。[5]
二、影响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何谓“统一战线人才”?顾名思义即为统一战线领域的人才。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服务的范围包括十二类统战工作对象中的党外人士、党内统战干部及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队伍。[6]何谓“实效性”?从一般意义来讲,“实效性”即为达到预期目的或朝着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总体上,我国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成绩斐然、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外干部之能力和水平难以胜任工作的问题。与此同时,影响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实效性的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1.主观因素
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视度不够。尽管中央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一贯重视,但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没有深刻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人简单认为统战工作无非是跟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加强联络,搞好团结,由此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仅在口头上重视,表面上强调,却并未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充分保障,以致相关政策文件并未落到实处。
基层教员存在畏难心理和拼凑心态。基层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员大多不是统战专业“科班”出身。这些教员既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缺乏工作实践历练,导致对“统战课讲什么”和“统战课怎么讲”都迷迷糊糊。部分教员依照中央和省级社会主义学院的课程“依葫芦画瓢”,或者在网络上“东拼西凑”,如此一来自然不受学员欢迎,也越来越难以站稳讲台。有的基层教员甚至丧失继续从教的热情和信心,纷纷申请转岗做行政工作。
部分教育培养对象存有消极应付心理。一些教育培养对象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形式感到枯燥和乏味,要么耐着性子勉强听一听,要么直接过滤讲课内容,压根就未听。有的学员因为工学矛盾而对教育培养存在抵触情绪,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不高,时常请假、旷课。
2.客观因素
对教育培训的投入不足。多数基层社学院由于受制经费的“捉襟见肘”,师资建设、硬件设施、培训班次等面临窘境。尽管基层社主院依托与党校、行政学院合署办公的便利在教学环境和设施上总体无忧,但是在教师编制和办班规模及频次上明显受限。
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基层社院在需求调研,教学组织、评价反馈等方面,没有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有的社院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方面,或处于“真空”状态,或走走过场;教育培训目标较为模糊,教育培训内容老化,教育培训对象未分级分类,教育培训时间和办班规模及频次随意化,教育培训纪律宽松软。
教育培训覆盖面不广。一些基层社院年平均培训班次处于“个位数”状态,甚至一年一个培训班。从教育培训的人员构成来看,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外代表人士居多;从参训人员的年龄结构分析,30岁以下学员比例较低。
教育培训师资力量薄弱。不少基层社院相关统战课程基本上是由其他教研室的教员“兼课”完成。尽管近些年来多数基层社院设立了统战教研室,但是教研室成员也大多是从其他教研室抽调而来,真正统战专业“科班”出身的甚少。
教育培训方式滞后。有些基层社学院的教育培训方式依旧多以专题讲授为主。这种“你讲我听”,带有“灌输”色彩的教学形式缺乏互动性和生动性。有的基层社院因现代化电教设备配备不足,致使相关课程难以开设。
教育培训的实践指导性不强。大多数基层社院没有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价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教育培训对象不能将参训意见建议及时表达,教育培训实施者因未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而无法适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用于实践难以进行具体的量化评估,也难以追踪分析是因哪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利于教育培训成果的转化。
三、提升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国际和国内形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统一战线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义是要进一步提升统战人才教育培养实效性。总体上,统战人才教育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点多面广,提升教育培养实效性也不是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其中重点要从深化认识,遵循规律和原则要求,加强主阵地建设等方面发力。
1.深化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深入贯彻习近平人才观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他强调,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完成,需要发挥各方面人才的聪明才智。由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干部、社会主义学院教研人员为主要组成的统一战线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基础之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的强大制度优势。它突破了政党之间“各自盘算”的局限,克服了政党之间“互相攻讦”的顽疾,避免了政党纷争造成“社会撕裂”的困境。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的好参谋、好同事、好帮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彰显需要以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基础。这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统一战线人才为条件和保障。
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现实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纷繁复杂的挑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尤其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环境,需要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国统一战线人才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但也存在总量不多,质量不高的问题。尤其是既政治理论过硬又实践本领高强的统战干部相对偏少,难以满足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2.遵循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特点规律和原则要求
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对象的主要特征。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对象有相对其他教育培训对象的显著特征。一是来源成分复杂多样。党外代表人士是统一战线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涵盖领域广泛,包括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从党外代表人士的职业类型来看,既包括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群团组织中开展管理工作的干部,也包括在一线从事生产的企业职工,还包括从事科教文卫工作的知识分子。二是思维活跃价值多元。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对象存有宗教信仰的差异,从事行业的差别,成长环境的不同。这一群体普遍思想观念多元多样。三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训对象中既然有高学历、高职称的知名专家,也有文化程度较低的一线员工;既有对统战理论和政策比较熟知的统战干部,也有理论功底虽弱但实践经验丰富的党外代表人士。
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特点规律。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从属于人才教育培养,除了要遵循人才教育培养的一般规律,还要根据对象的特殊性探索与其相适应的规律。其一,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属于成人教育。小学、初高中、大学教育对象主要是是青少年,而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对象是绝大多数是成人年。其二,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是求大同存小异的共识教育。统战教育培养对象来源广、成分杂,对其教育培训的重点应是政治共识教育,将其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对于培训对象的宗教信仰、生活细节等方面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下应当予以充分尊重,对其思想观点只要不违反政治原则、纪律以及公序良俗则应该予以包容。
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原则要求。统战人才教育培养需要依据和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求实现健康发展,提升教育培养的实效性。第一,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工作循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在教育培养中要强化政治引领,确保统一战线人才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第二,要坚持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中,教员发挥主导作用。学员既是教育培训的对象,更是教育培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和潜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第三,要坚持显性与隐性相融合的原则。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不仅要通过课堂讲授等显性教育方式,还要通过情景创设、实践历练等隐性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培养实效性。第四,要坚持专业化与复合型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一方面要在专业化上发力,培养造就真正懂统战、会统战、善统战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在复合型上着力,统一战线人才不仅要通晓统战理论与政策,也要对政治、历史、党建、经济等学科的知识熟悉。这要求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要进行多科学、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布局,
3.加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建设
提质主阵地的“硬件”设施。社会主义学院实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提升教育培养实效性需要以优质的“硬件”平台为基础和保障。为实现对教育培训对象“应培尽培”,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场地,打造现代化、标准化的教学活动平台。与此同时,要对教学设备器材及时提质升级。特别是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装备到相关的电教设备。
优化主阵地的“软件”建设。提升教育培养实效性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基础,更要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及制度支撑。一要强化师资力量配备和提升教员教学水平。教员队伍的能力水平对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高低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要把好入口关,积极招录专业对口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和评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专家以高标准建立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师资库,另一方面要打通出口关,加强师资库进行动态管理,对不称职、教学反响不良的人员要予以淘汰。与此同时,对年轻的专职教员要加强培养,加大对教师学习进修的力度并给予有力保障。二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机制。做好教育培养需求是提升实效性的重要前提。要从政治需要、岗位需要、个人需要三个层面开展教育培养需求分析,进一步明晰教育培养目标,做实做细教育培养计划和方案,满足不同类别特点、不同层次的统战人才教育培养需求。三要加强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内容要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而细分课程设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统一战线理论、新型政党制度为重点开设相关专题课程,旨在强化政治共识,引导统战人才坚定不移跟党走,齐心协力共谋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根据教育培养对象的特点和潜在需要,科学设置课程,着力提升其履职尽责能力。四要创新教育培养方式。《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对社院的新定位中将“培训”改进为“培养”,尽管是一字之别,但内涵深刻。这要求社院在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工作中要针对学员的特点开设特色班次,运用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云课堂等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金河.多党合作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37
[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由来[N].人民政协报,2015-12-16(03)
[3]孟姗娜、张方圆、党健.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初探[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6):112-116
[4]张峰.育人咨政 桃李芬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五十年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政协,2006(10):26
[5]黄志贤.60年资政育人 60年桃李芬芳——祝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5):47-49
[6]王焕平.新时代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36-40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