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陈珺 书信里的临终千言:《基列家书》中的意识书写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8-11 09:12:48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陈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要:贯穿玛丽莲·罗宾逊写作生涯的一大文学追求便是通过小说写作,呈现个体意识的丰富与复杂。她的第二部小说《基列家书》以书信体形式记录了公理会老牧师约翰·埃姆斯临终阶段的所思所想。本文聚焦《基列家书》的意识书写,探讨罗宾逊的“意识写作”特色。

关键词:意识书写玛丽莲·罗宾逊《基列家书》

作者简介:陈珺(1986--)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列家书》中的个体意识与临终想象”(项目编号Y201840540)资助,为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小说呈现个体意识的丰富、复杂是美国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一大文学追求。诚如艾米·汉格福德所说,就罗宾逊的小说作品而言,“不尽相同的叙事策略背后是同一基本设想,即普通人有丰富、复杂的内心生活,有一套沉默的内在话语。我们一旦有幸听到,便会陷入惊讶之中。”[1]114在处女作《管家》中,罗宾逊以独特的叙述声音再现了一位或许早已离开人世的少女露丝的意识。而在第二部小说《基列家书》中,罗宾逊则以细腻、隽永的风格呈现了公理会老牧师约翰·埃姆斯临终阶段的所思所想,“讴歌了直面死亡的人类意识的力量”[2]228。本文聚焦《基列家书》的意识书写,探讨罗宾逊“意识写作”的特色。

一、意识书写与体裁特征

《基列家书》中,罗宾逊的意识书写有着鲜明的自身特色。整部小说以埃姆斯留给儿子的长篇家书的形式呈现。埃姆斯的儿子当时只有七岁,而他在信中的倾诉对象却是假想中长大成人的儿子,因此整部作品是一封写给未来的遗书,是埃姆斯与未来的对话。同时,这封倾诉对象并不“在场”的长信以第一人称详细记录了埃姆斯临终阶段的经历和思想,亦可看作是一份具有独白性质的临终日记。此外,由于埃姆斯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因此这封信自始至终又有一个潜在的倾诉对象,即全知的基督教上帝。从这个角度看,小说又带有祈祷文的特征。

由上可见,在罗宾逊的巧妙设计之下,这部小说同时具有写给未来已成年儿子的遗书、与自我对话的临终日记、面向上帝的祷文三重性质,这使得小说中埃姆斯的所思所想既是私密的又具有一定公开性。这一特色也让埃姆斯的笔触得以在外在事件与内心世界之间自然穿梭;在此基础上,他深沉、丰富的意识世界得到了多面向、多角度的呈现。在《小说机杼》的“意识简史”一节中,詹姆斯·伍德追溯文学题材发展与意识书写的关系,指出:“小说始于戏剧,小说的特征始见于独白转入内心。相应地,独白来源于祈祷,只要去看一下希腊悲剧、《奥德赛》第五卷、旧约诗篇、大卫在《撒母耳记》(上、下)当中献给主的颂歌。”[3]101从这个角度看,《基列家书》的叠加式体裁特征使得罗宾逊对于主人公埃姆斯的意识书写不仅充分凸显了现代小说“探寻难以言说的意识之流和意识的偏狭之路”[4]41的体裁特色,而且从意识书写更原初、古老的源头如旧约叙事、希腊戏剧中汲取了灵感和力量,因而同时兼具独白营造的戏剧张力和宗教叙事的庄重风格。

罗宾逊在《基列家书》中进行的意识书写不同于以弗吉尼亚·伍尔夫、詹姆士·乔伊斯为代表的旨在展现人类意识运作方式的“意识流”写作;《基列家书》中的意识书写不模拟意识在人脑中的自然流动,不是破碎、跳跃的呓语,而是在逻辑和表达方面经过细心斟酌与整合的书面叙述。在与上帝、与他人、与自我的深入笔谈之中,埃姆斯丰富的意识世界展现于读者面前,人物身份亦得以确立。

二、意识书写与临终状态

许多作家都曾书写过极端境况下的人物意识。譬如,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描摹了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精神创伤的塞普蒂默斯·史密斯的意识活动;威廉·福克纳在《喧哗与躁动》中呈现了痴儿班吉的意识世界。罗宾逊的意识书写也时常选择处于极端境况下的人物。《管家》中露丝的叙述声音模糊了生死的边界,引发读者揣度露丝究竟是鬼魂还是活人。而在《基列家书》中,罗宾逊书写的极端境况则是临终状态。罗宾逊抓住临终者逐渐远离外部世界、退守自己内心的典型心理特征,让埃姆斯的意识在家书中得到自然且密集的呈现。

临终状态伴随着身体的衰颓与受限,这时候意识活动发挥起代偿作用,展现出巨大的能动性。在《基列家书》中,临终状态下的埃姆斯有着活跃的意识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他追忆往事、思考现状、想象去世后没有自身存在的尘世,展现了丰沛的情感和强大的生命力。

自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论断以降,意识时常被看作现代主体存在的标识。在《基列家书》中,文字对于意识的保存与死亡对于意识的抹杀之间形成巨大张力。意识借由文字的力量得以保存,成为埃姆斯生命的见证,被长久地保存在这封家书之中,并以此为媒介进入未来的时空。早在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多首十四行诗中,文字对抗时间和死亡的力量便受到讴歌与推崇。罗宾逊这部出版于二十一世纪的《基列家书》,呼应了莎翁诗作的旨趣,重申了文字与书写的价值。

三、书写无意识

《基列家书》中,罗宾逊持续调整着埃姆斯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论著《小说修辞学》中,韦恩·布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可信叙述者”与“不可信叙述者”[5]148的概念,以说明叙述者与读者之间距离的不同情形,探讨相关的写作与阅读效果。小说中,埃姆斯便经历了由“可信叙述者”到“不可信叙述者”再重新成为“可信叙述者”的转变。“可信叙述者”变为“不可信叙述者”的转折点是埃姆斯的教子小鲍顿重回基列镇。出于阅读惯性,初读小说的读者会倾向于相信埃姆斯关于小鲍顿的叙述。直至读闭掩卷,读者才会发现埃姆斯涉及小鲍顿的部分叙述其实“不可信”,充斥着误解和偏见。在家书中,埃姆斯对小鲍顿的神态、行为多有否定性的描述及阐释,不仅误解了小鲍顿的意图,也歪曲了他的善意。

埃姆斯的“不可信叙述”暴露了他无意识中极深的忧惧。家书中,作为虔诚基督徒的埃姆斯语气平静,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坦然处之,只是对即将脱离尘世、远离亲朋表达了不舍与忧伤。小鲍顿回到基列之后,埃姆斯坚持以小鲍顿往昔的恶行定义这位晚辈。目睹妻儿与“浪子”小鲍顿融洽相处的场景,埃姆斯甚至担忧自己死后,小鲍顿会取代自己,占有自己的妻儿。关于小鲍顿的“不可信叙述”暴露了临终阶段的埃姆斯在无意识中极度忧惧自己死后妻儿无依无靠的处境。基督教的生死观使得埃姆斯一直压抑着这份忧惧,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

值得注意的是,埃姆斯在进行“不可信叙述”的同时,也在不断自我审视、反省,持续纠正自己的偏见。家书中,他多次坦然直面并记录下自己的嫉妒、愤怒与贪婪。即便在对小鲍顿误解至深的时刻,他也不忘提醒自己“下断言是错误的”[6]155。埃姆斯的偏见和反省,展现了他作为“人”的挣扎和向“善”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埃姆斯始终是一个“好人”,是读者可以深度共情的对象。这段“不可靠叙述”使得埃姆斯压抑着的心理危机得以外化,进入意识之中,借由家书的媒介成为清晰的书面表述,从而使得自省与纠正成为可能。

罗宾逊对于意识与无意识的处理是幽默且略带反讽的。基于小鲍顿是埃姆斯的教子这一事实,埃姆斯对小鲍顿的恶意揣测是弗洛伊德式的,将小鲍顿想象成了释放无意识中的恶,实践“俄狄浦斯情结”的恶人。真相大白后,读者才发现埃姆斯的弗洛伊德式揣测毫无根据,反倒暴露了他自己无意识中的忧惧。

四、结语

罗宾逊在《基列家书》中的意识书写描摹了一个基督教和世俗双重意义上的“好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好人”,埃姆斯的内心却并非福楼拜笔下的“一颗简单的心”,而是有着深沉、复杂的情感,亦有偏见和挣扎。当埃姆斯平静的叙述声音在家书中响起之时,有幸听到的读者的确会如艾米·汉格福德所说,“陷入惊讶之中[1]114。罗宾逊的意识书写每每让人惊叹于普通个体意识世界的复杂与瑰丽。

 

参考文献:

[1]Amy Hungerford.Postmodern Belief:American Religion and Literature since 1960[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0

[2]Laura E.Tanner.Looking back from the Grave:Sensory Perception and the Anticipation of Absence in Marilynne Robinson’s Gilead[J].Contemporary Literature,2007(2):227-252

[3]詹姆斯·伍德.小说机杼[M].黄远帆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4]芮塔·菲尔斯基.文学之用[M].刘洋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5]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6]Marilynne Robinson.Gilead[M].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04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