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陈永强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范式的变迁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11-08 09:48:10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陈永强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山东聊城  252000)

要: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作为其中的西方现代思潮的一种被传入中国。就迅速被中国人接受,并逐步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中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再到自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俄国的成功实践对中国社会产生强烈的示范作用,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对此的反思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文革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现实的中国国情,与时俱进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十八大后,随着社会基本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发展出新的理论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简介:陈永强(1972--)男,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哲社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是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无力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失败中被迫开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发展和实践始终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需要,在近现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与时代条件的大背景下展开,经历了一个独特的复杂历史过程。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现实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为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萌发到明确再到丰富的历史演进,对于今天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自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中国的指导思想

“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来说,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时期。一种思想被人们加以理解、选择和接受是基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实践需要的,“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20世纪初,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翻身求解放是中华民族紧迫的时代课题。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各种理论,但在实践中都失败了,最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手段,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反对一切压迫和私有制,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来谋求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目标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而其手段也正是近代中国要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所必需的。

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对中国社会产生强烈的示范作用。俄国用暴力方式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实现了无产阶级的专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当时的中国同俄国一样,也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专制帝国,两国都面临走出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任务。苏俄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使得苦苦寻找革命理论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摆脱苦难的希望和途径,“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2]十月革命成为中国人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榜样,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学习的目标由西方和日本转向俄国,并最终放弃了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坚定地选择了走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苦寻“中国向何处去”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最终认定的中国要走的道路就是要俄国人的道路。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理解、传播和发展也采取了“以俄为师”的路径。这当然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刚刚进入中国时,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必然达不到相应的理论高度。先进的中国人只能把来自苏俄,反映了当时的苏联学者认识水平的马列主义教科书当做了现成的理论工具,这些苏联马列主义教科书也就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启蒙的思想源泉。把来自苏联的受苏联系统教育的学者尊称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这就导致了对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上就是苏联编纂的马列主义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就和苏联人的革命经验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标尺和准则

这种对苏联模式的高度认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路径依赖,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毛泽东直截了当地说,从《共产党宣言》等书中“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3],所谓唯物史观,核心就是“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4]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刚刚进入中国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便把“阶级斗争”当做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甚至唯一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也就只被理解为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解读和实践明显带有时代局限以及认知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忽视了马克思主义首先作为一种注重“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理性分析。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片面地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一种经济决定论,进而把阶级斗争当成促进社会进步的“金钥匙”。这实际是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拉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第二,把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机械分割,肢解了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看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三,基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表现出的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超越性理解认识不清,只强调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忽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地位,未能重视马克思哲学对人类文明的继承性等等。对马克思主义的上述种种解读模式,最终也导致建国后长期坚持僵化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以及极“左”政治路线等消极后果。

二、自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不断摸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来自苏联,但在中国开始实践后就有了“中国化”的自觉,这种自觉萌芽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以后,先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庸俗进化论和实用主义论战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同时“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哲学”观点、命题和思想也开始逐步形成。李大钊基于唯物史观提出了新史观,即“人生的、物质的、社会的、进步的历史观”;瞿秋白提出了“社会的有定论”与“历史工具”说等等。在实践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动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这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尤其是对“本本主义”的反思,以及对“左”倾教条主义的批判等等。这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绝不是照搬照抄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围绕着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向何处去”而展开,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生长。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集中体现于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传统中国社会农民无疑是社会主体。出身农民的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早在1926年9月,毛泽东就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了农民问题与国民革命的关系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5]这也意味着他把握住了中国的国情,而这也成为了他走向成功的起点。历史也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就在于与农民的联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让农民成为革命的最坚定的同盟军。毛泽东甚至强调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6]毛泽东曾被讥讽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历史选择的恰恰是这种“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纯正的”苏联式的马列主义。

建国初期,我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进行着“创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写下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论十大关系》,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我国具体国情,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思想精华,也完善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国初期的国家建设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50年代末,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党的指导思想逐步“左倾”,并最终走向了“文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蒙受巨大损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被迫停滞。

三、自主:以“实践标准”为基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新阶段

文革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复杂具体国情,提出中国方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序幕。随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回归,中国共产党开始对之前“左倾”的指导思想进行审视,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激活了马克思主义开放和创新因素,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创新,逐步克服了以往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化的弊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不断得到新的展现。

我们当下进行着的改革开放在本质上就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延续,其认识论基础就是把实践确立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这一思维变革体现为反思“教科书哲学”,从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教条主义的思想框框、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和庸俗化的思想倾向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马克思”,在中国的现实中主动认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的提出,就是这一思想解放最具代表性的成果。[8]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发展逻辑做出了新的整体性理解、阐释和运用。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

十八大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发展出了新的理论形态,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层面的创新主要在于:

第一,致力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范畴和根本理念。对谋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而言,“发展”绝对是中国发展的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应该在发展中解决,而不能够对发展提出质疑。

第二,致力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主体和根本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味着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应该着眼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努力方向。在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都应汇聚为一个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也就体现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带来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深刻变革,同时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中国化。百年党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正以不断创新的姿态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带领中国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毛泽东选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

[3]毛泽东文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4]毛泽东选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7

[5][6]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

[7][8]孙正聿王海锋.用理论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21(1)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