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傅强 强化成渝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4-27 09:11:05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傅强

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党校  重庆市  402560

基金项目: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2020年度校(院)级一般项目“强化成渝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编号CQDX2020B-077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强调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成渝经济区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

1.有关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为何要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要明白何为公共服务?福利经济学强调以征税、提供社会福利设施等方式,将富人的部分财富“转移”给穷人,来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均等化水平,公共财政学要求政府为经济社会中的所有经济主体和社会成员提供“无差别”的均等化公共服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就业保障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以及国防安全等方面,即满足社会大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困有所助等需求,目前学界和政府部门一般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以政府为供给主体,在承认个体以及区域差异的基础上,确保区域内所有公民都能够有平等的机会享受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其实质是指“底线均等”,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底线均等”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它会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居民需求的变化,以及财政能力的增强而逐渐调高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相对性、阶段性特点。

2.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27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两地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区位优势明显、经济体量大、财政较为充足,在卫生、医疗、交通、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持续投入,发展成效显著,总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位居西部前列,但是,成都、重庆两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高于其他市县,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较为严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是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治理水平,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

1.圈内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财政收入是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的资金来源,直接影响本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21年上半年为例,成都市的GDP为9602亿元,而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的GDP已经突破了万亿,达到了10035.96亿元。其他地区GDP总量远无法和以上两个城市相比,双城经济圈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影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2.圈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基本公共服务要求政府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主体,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投资大,资金回周期长,对进入这些行业的主体资金要求相对较高,而这类服务目前主要由政府提供,供给主体单一,对政府财政能力要求较高,不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

3.圈内缺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规划

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与规划缺乏,目前,只有国家出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还缺乏对整个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的区域协调机制。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都积极参与联席会议,但是各级政府讨论焦点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认为随着地区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也将随之上升,这种理念导致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不重视,没有建立专门的协调机制。

三、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探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第十一章,对如何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均等化做了总体上的部署,指明了实现的路径,成渝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将纲要抓好落地。

1.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三化水平

一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首先是成渝两地要达成对公共服务的标准的认同,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比如,2020年6月5日,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在成都签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协议》《促进体育发展合作协议》《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3份协议,3份协议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育发展、公共服务共建三方面的合作协议。合作协议的签订,正是两地两地联合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具体举措。

二是推动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同时,按照整体性治理理论而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加强不同部门、层级之间的合作,也应该加强和私营企业、非盈利组织、社区和公民之间的合作,强调多元化治理。因此,要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引导社会组织、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参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拓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多样化。提高双城经济圈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要注重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整个西部地区辐射带动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要加大双城经济圈对周边地区支持力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三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正如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而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人平均,而是最大程度保证人民享有平等的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川渝地区是传统劳务大省,劳动力素质相对于中东部地区劳动力素质要差些。因此,成渝两地应该共建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重庆市和四川省内重要地级市间应互设劳务办事机构,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范围内,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加快实现双城经济圈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推动养老金领取资格核查互认,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建设,推进跨省市异地就医门急诊医疗直接结算,推进工伤认定和保险待遇政策统一。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将常住人口纳入城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逐步实现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信息共享、政策协同,实现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招聘求职“一点通”、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就地认”、人才流动档案办理“零跑路”、社保卡“就近办”等合作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的便捷化水平。

2.提高教育文化体育资源的供给水平

成渝两地应合作推动教育合作发展,首先是发展基础教育提升生育意愿,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应加大公益幼儿园建设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幼儿托管、保育的公共服务中来,对于小学阶段,要特别注意圈内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两地都应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在流入地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伴随国家教育布局理念的转变,要为不能够升入普通高校的孩子提供升学通道,给他们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机会,因此,要进一步统筹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比如重庆市永川区,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职教,创建职教名城,区内数十所职业技术院校,常年保持10万人以上职教学生,招生范围从成渝两地辐射到到云贵川等西部其他地区,还与华为共同组建了华为大学,打造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和院校。成渝两地著名高校众多,高等教育可以组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联手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不一定要全部建在两大中心城市内,伴随成渝经济圈内高铁、高速通道的搭建完善,高校可以以高铁沿线为纽带,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布局,让圈内其他城市也能共享名校带来的教育红利,比如高校文化氛围熏陶,围绕高校后勤服务带来的就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成渝两地对圈内其他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以成渝双城经济区桥头堡城市重庆市铜梁区为例,2020年以来已经有包括重庆二师、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内的四所公办大学入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还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渝两地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可以合作、联盟,向圈内居民提供对等的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比如重庆独有的巴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四川的古蜀文明、德阳的三星堆文化等,川剧、蜀锦、羌绣、夏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都可以探索共同保护,共同建设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区,体育资源设施建设开放共享,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要促进全民健身,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社区体育场地等资源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支持公办中小学校和高校的体育场馆、附属设施向社会分时段开放。

3.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服务水平

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拥有较多著名的医科大学和医疗机构,比如像四川大学、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公共医疗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经历过疫情的大考后,要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水平,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省级和市地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完善联防联控常态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物资生产动员能力。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行医联体建设和跨区办医,推动中心城市三甲医院异地设置医疗机构,让双城经济圈内其他中心节点城市也能够享受便捷医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在线医疗,建立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实现会诊、联网挂号等远程医疗服务,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推动人口信息互通共享,率先建立人口发展监测分析系统,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比如,川渝民政部门也在探索合作机制,并通过具体项目探索形成川渝养老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格局,2020年,川渝两地民政部门深化民政领域合作座谈会签订《川渝民政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川渝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20年实施计划》,进一步研究商讨成渝养老服务合作事宜,两地正在探索共同建立‘西部养老服务联盟’协作平台,形成西部养老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未来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张润润.成渝经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

[2]袁锦贵.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王少恒.成渝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新村聚居点公共服务设施面积配置研究[D].重庆大学2014

[4]董文杰.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J].当代党员2020(11):28-29

[5]熊兴余兴厚王宇昕.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3):108-116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