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冉家诚 吕佳雪 王雅萱 朱业园 丁晓 王宗良 皮影戏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4-29 08:48:58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冉家诚 吕佳雪 王雅萱 朱业园 丁晓 王宗良

(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为了号召青少年传承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立足于建党百年的社会大背景,结合当下社会实事以及当下社会风气,我们的项目是以皮影文化的形式来宣传红色文化,项目面向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与线下渠道双推广,互联网网络小程序为辅,辅助推广线下立体书。我们的项目主要是采取讲故事的形式来宣传推广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以党史、红色历史故事、民间民人故事,民俗动画等为立体书产品的主要故事内容。通过这种新的文化表现形式来传达文化。

关键词皮影文化;红色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立体书;互联网

基金项目:此文章作为项目红色文韵之皮影记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110101004

作者简介

冉家诚2002--)男,大学本科,衡水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方向文学艺术

吕佳雪2001--女,大学本科,衡水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方向文学艺术

丁晓2001--女,大学本科,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王雅萱2003--)女,大学本科,衡水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方向文学艺术

朱业园2002--)女,大学本科,衡水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方向文学艺术

王宗良1967--)男,河北深州人,大学本科,现任衡水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教育与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也越来发现,文化的传承已刻不容缓,那么传承什么,又如何传承。从古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当今社会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都在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应该传承的是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选取了非遗文化中的皮影文化来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衍生出的红色文化和党史文化来作为我们传承的主体。如何传承,在21世纪与科技接轨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将非遗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在结合的同时对皮影文化“取其精华”,皮影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也是在当今社会唤起人们文化脉络的关键,我们相信,这两种形式的结合与碰撞,会是我们传承皮影文化的精髓和关键。

一、百年党史下的文化传承

1.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我们回忆起以前优秀的传统红色文化,以及传承下以皮影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之年。所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乐亭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其历史沿革悠远,群众基础深厚。传统皮影戏的影卷故事多以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等为主,内容积极向上,劝善明礼,起着娱乐群众,教化民风的作用。郭沫若同志曾经赞誉:“大钊故乡乐亭影,唱腔优美,词句丰富。”

“红色皮影”是传统皮影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传承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宣传英雄人物事迹、展现时代精神风貌,对于弘场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我国更加注重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传统文化正在以各种新型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线之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更要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永恒不变的是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是文化传承载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传承,其宗旨核心永恒不变。

我们的项目是以立体书为宣传工具,皮影文化作为媒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面,并且继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懈努力。在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就始终奉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2.文化价值中的传承

党史文化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史文化,真正地明白党史文化在当今社会上继承和发展的意义,我们不论是在学校还是以后进入社会后,心中应该一直秉持着一种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挚爱的心,继承优秀文化,摒弃不良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皮影文化作为红色文化,作为非物质遗产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更是优秀文化的力量象征。

百年党史文化背景下,激励和引导着我们去进行文化的创新,皮影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大的继承和创新的价值,单靠原始的文化媒介只能继承下来原有的艺术内涵,只有进行文化创新,才能赋予皮影文化更多的文化价值。文化进行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创新又来源于社会的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又推动着文化创新的发展,我们在青少年群体中,线下通过大型文化展览所,图书馆和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等文化传媒的地方进行皮影立体书的推广,主要通过结合党史红色文化讲故事,或者是小游戏、看视频等多种途径来进行传播,线上通过网络来进行教育认识,激起大家的兴趣。既了解了立体书的作用,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不断地创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焕发活力,日益生机。要担当起文化的先锋角色,主动融入国家文化创新的行列和战略中去,使党史文化下的皮影文化成为当代人的理想奋斗。

百年风华正茂,百年风雨征程,未来的百年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百年文化路仍然需要我们砥砺前行,在文化大道上不断地开辟和拓展。在文化的探索大道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前行,为我们的文化传承找到归属之位。

二、皮影文化联动红色文化

1.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不仅包括原有的传统文化和以皮影文化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等,更在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中演化出极具中华民族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如果说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是值得我们去传承的,那在民族进步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人一步步的探索出所凝聚的红色文化则是更值得我们去创新发展而后融入到生活当中的。这样的两种文化,是不同但又有共同的精神内核,将这两种文化联合,来构成我们立体书想表达的一种新的文化精神,这也是我们项目的创新点所在。

2.文化联动的可行性

中华文化与红色文化的联动,其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对外来文化,更是体现在中华文化自身。“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的范围广阔,而红色文化是在人类进步过程中所演变出的一种新文化,它代表象征了共产党解放国家和人民的精神,那么回归到项目本身,如何将皮影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古时的皮影艺人多为讲述神话故事,那么立足当下,我们用皮影来讲述红色故事,讲述解放国家道路上一个个感人的革命英雄,讲述拯救民族危亡过程中一个个真实的英雄事件。让文字用图像的方式动起来,跳起来,在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时学习感悟红色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又在创新中继承。其次可行性体现在立足社会大背景下,文化本就是一个热点话题,国家号召文化复兴,且是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奋斗精神复兴,我们立足于文化的表现方式,文化不应该只出现在书本上。自打文化政策出台以来,首当其冲的是影视片类的文化作品,而实践证明其可行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果,那我们便采取皮影的表现形式来表现红色文化,因为受众群体的不同,我们采取书本的形式来普及我们的受众群体,综上所述,中华文化联动红色文化是有可行性,结合实际我们有信心这样的文化联合可以成功。

三、互联网下的文化创新

1.互联网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新条件

当今世界正处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兴盛发展时代,科技创新、信息技术引领新动能已成为一种新趋势,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所融合创造的产物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互联网带来的娱乐也为我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美好享受,能够更好的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并且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等特点,不失为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的新希望与文化创新的时代新条件。

互联网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极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打造的“文化传播平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更好的做到资源共享,让皮影戏、京剧等优秀传统文化以网络播放的形式传入千家万户,甚至走向世界。不仅可以满足传统文化爱好者、文学艺术研究者们的需求,也可以激发当代青少年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达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

信息技术可以为文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碰撞下,创新传统文化的欣赏、传播形式等都可以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实现。在皮影戏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关于皮影戏的相关数字平台,建成皮影戏剧目数字库,开发多种皮影创意网络功能板块,创新各种宣传渠道,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的欣赏观看,甚至可以利用3D技术实现皮影戏的虚拟再现,让皮影戏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焕发新的生机。

而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深得观众喜爱,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文化传播的典例。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被搬上了大银幕,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方式传入家家户户,不仅起到了文化传递的作用,而且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文化需求。当今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时代新条件进行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

近年来,互联网在传统文化领域迸发出强大的生机,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有力支撑,有目共睹的如敦煌研究院开创的“数字敦煌”项目、故宫开展的文化系列APP等。互联网与传统文化融合,使传统文化最终以网络技术的再现形式顽强留存于时代浪潮中且不断创新前进。

我们的项目利用新的时代条件:与互联网的充分融合,即进行了线上部分的网络技术的探索与研发。由此创建了关于皮影与红色文化的专属网络程序,利用数字技术收录皮影戏剧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手机网络可观的皮影电子立体书以及由此拓展的诸多功能板块,如文化创意游戏,教学视频专区、用户反馈调研专区等,在为受众提供便携的网络体验感的同时力求将皮影文化“传入人心”。

此外,互联网技术,新媒体运营与文化创意的充分碰撞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宣传形式。我们在抖音、快手、微博等热门的新媒体平台上建立账号,进行皮影传统文化的讲解、普及,并在这些网络平台上投放文化创意的广告视频进行宣传和互动。互联网技术为皮影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渠道,也为传统文化散发出新的魅力提供了创新方式。

“互联网+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文化创新的新动能,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的加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网络虚拟的形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速度快、资源共享、影响深远的优点更拉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们的距离,由此带来的新颖有趣的体验感更让互动体验感强了起来,日益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不仅满足了我们的文化需求,而且更贴近了广大青少年,为他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总之,新时代条件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在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

四、立体书联动阅读形式

1.青少年阅读喜好偏向

在最初,我们项目的立意就是传承并创新文化,把皮影文化的艺术美感更好的展示在观者面前,因此我们也优先确定了项目的主要受众人群为青少年。为了掌握青少年的阅读喜好倾向,我们开展了一次线上青少年阅读倾向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本次问卷调查活动依托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维度的读者群体,以此来更好的、全面的反映出青少年的阅读倾向。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阅读形式,阅读内容以及阅读动机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实际收回有效份数478份。

从收回的阅读偏好调查的大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学生群体对课外阅读的整体需求很大,平均每天的阅读频率也较高,将近80%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会在每天花一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调查报告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我们项目创意的可行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有87%的青少年读者,选择了图文结合的书籍形式,其中还有56%的读者希望可以以绘本的模式借鉴到红色文化的书籍上来。因此我们小组明确了读者的诉求,借此展开探讨。

2.立体书的优势与可行性

随后,我们通过调查结果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最终确立了以立体书的形式作为成品的外形。首先基于我们的主要受众读者为6-18周岁的青少年,立体书比平面书籍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更直观立体,接近国际教育理念的潮流,并且可以激发创造力,与创意所想承载的皮影文化相契合,可以说立体书的选择是最有力将皮影文化的魅力重现还原在读者眼前的最优选。并且立体书的选择也是我们产品创意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产品创意的创新之处。一本好书需要好的思想内容,好的叙述方式,好的呈现形式,三者只有都具备了才会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我们的创意书籍,承载着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核,运用将故事的叙述方式,图文结合以皮影的形式,将红色文化的火种在新青年人们的心里慢慢扎根发芽,最后汇聚成一本立体书籍,争取做到有趣又不失严肃,期望获得读者的喜爱。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灵魂,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活水。因此,从国家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古为今用不断的继承、发展、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文明作为五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四大文明之一,从中萃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本;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在当下快节奏发展的社会中,在多种文化交织碰撞的现况里,唤醒中华人民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刻不容缓。在文化的海洋里树立起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当属职责所在!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