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庄丽娟 田瑾 袁梦婷 “绝智”与“无待逍遥”视角下的《在路上》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4-29 09:07:38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庄丽娟 田瑾 袁梦婷

西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的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圣经。现有的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在路上》的研究多倾向于以禅宗为切入点进行探析,而以道家思想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的较少。本文将“绝智”思想与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分析“垮掉的一代”产生的原因;通过“无待逍遥”的视角解读主人公萨尔与迪恩的反叛行为,提供另一种解读《在路上》这部小说的视角。

关键词:《在路上》;“垮掉的一代”;绝智;无待逍遥

项目名称:《在路上》的“绝智”与“无待逍遥”探析项目编号:S202110697338

作者简介:庄丽娟(2000--),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生

田瑾(1971--),世界史博士,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袁梦婷(2001--),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生

 

《在路上》自发表以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研究:比如从狂欢化理论的角度进行剖析,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解构主义的角度进行阐释等。而在与中国文化相联系的研究方面,学者们更倾向于挖掘小说中的禅宗情结并进行分析。相比之下,目前以道家思想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探析的研究成果较少。相关论文大都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其中的道家思想与“垮掉的一代”之间的联系,并未从某一具体的思想进行探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保守压抑,人民生活在反共运动营造的恐慌氛围中,统治者对于国家的“有为”治理给国家带来了祸端,而本文结合老子的“绝智”思想及此概念群中的“无为”与“自化”原则,探讨统治者的治理及“垮掉的一代”产生的背景。同时,“垮掉的一代”放纵自我的疯狂行径与庄子“无待逍遥”的思想殊途同归,本文将通过“无待逍遥”的视角阐释《在路上》主人公追求“无待”的绝对自由的行为。

一、“绝智”视角下的“垮掉的一代”

治理国家时,并非所有居上位者都是凭借自己建立的功勋而位居高位,有部分人是通过口舌之利博取最高统治者的欢心而居于高位;以巧辩牟利,玩弄智巧,此为智。因此“绝智”即为断绝人们滥用智巧,互相伪诈的行为,使得社会生活安然自在,人民生活幸福宁静。

1.“垮掉的一代”产生的背景

二战之后,美苏争霸,美国国内掀起了反共主义浪潮,整个美国社会处于一种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的状态。美国政府对于苏联人在美国国内的一切活动呈高度紧张和戒备的状态,国内的工人运动也让美国政府时刻担心共产主义的抬头。因此其采用严厉手段打击国内的进步势力,对众多美国公民进行调查,提防苏联对美国进行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共产主义渗透。毫无依据的指控使得许多人被革职;一个普通公民因为匿名人士的诬告,被怀疑为苏联情报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全国上下陷入了恐慌的状态。

由于美国政府的高强度打压,美国国内的进步势力式微,进步思想逐渐衰落,而保守主义的势头愈来愈强。由于美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在当时的美国政局中,决定两党之间谁能够在政治上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就是双方反共力度的大小,谁反共更激烈,谁就有更大的话语权。麦卡锡凭借自己鲜明的反共立场和强烈的反共情绪获得了保守派的支持。麦卡锡主义问世后,美国迎来了一连串更加疯狂激进的反共行动。麦卡锡在全美各地开展反共宣传活动,极具煽动性的反共演说推动反共主义浪潮愈演愈烈,反共行动变本加厉,有的地方甚至列出了禁书的名单以及焚毁一切与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社会中充斥着保守的价值观念,社会氛围紧张而压抑。

加之这一时期美国进入工业消费社会全盛时期[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美国梦”的内涵由一开始的清教徒移民到美洲并自由创造的梦想演变为对于成功的渴望与追求。即此时的“美国梦”向人们传达了一种观念:即使一无所有,一个人也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更好的生活。但是对于在社会底层挣扎和在社会边缘徘徊的人,即《在路上》中的迪恩们来说,这样的“美国梦”是空谈,不可能实现,他们根本无法从生活的泥潭中抽身。“美国梦”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愈加物质化时,现实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是一片荒原,失去依托性。发达的物质文明并没有让美国这片土地成为人们心中的乐园,而是与人民贫瘠的精神世界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不禁引起了文学创作者的思考。

青年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心里涌动着澎湃的激情,而社会中保守的价值观和压抑的气氛却在不断地压制他们的天性,导致许多美国青年对美国社会产生厌恶感,但他们又慑于麦卡锡的“红色恐怖”,于是就选择了沉迷酒精、吸毒、纵欲,偷窃等种种方式来表示反抗,由此出现了“垮掉的一代”。

2.“绝智”视角下“垮掉的一代”的成因

“以智治国,国之贼。”[2]老子认为,若治理国家的人或居上位者机巧黠滑,就不利于国家的治理,在社会上形成不良风气,人与人之间互相陷害,社会也会陷入恐慌和混乱的状态。麦卡锡是个彻头彻尾的政治投机分子,不断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周旋,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利益。根据当时美国政府对于共产主义的态度,他发现“反共”能为自己带来巨大的收益,于是投身于反共运动中,推波助澜。麦卡锡滥用智巧,加剧了社会原本的紧张气氛,助长莫须有的控告,使得更多无辜之人遭到迫害,社会中也暗自滋生出愈加浓厚的反叛情绪。“垮掉的一代”正是在这样的情状下产生。

当时的美国社会处于反共的高压状态下,统治者对于社会中的一切充满猜忌,两党之间攻心斗智,人们彼此伪诈,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经失衡。“非以明民,将以愚之”[3],这并非意味着老子主张愚民政策,此处的“愚”是真诚质朴之意。老子认为统治者若真诚质朴,才会使国家有良好的政治风气,而国家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下,社会才能趋近安宁。

“绝智”思想的概念群包含了“无为”和“自化”。“我无为,而民自化”[4],老子提倡“无为”,并非指统治者放任不管,无所作为。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有为”之政的祸害非常严重:统治者及居上位者将自身视为社会中特殊和不可或缺的存在,制定了一系列的反共法案,对人们进行大肆的调查,推行众多疯狂的反共活动,权利横暴。民众相互陷害,社会发生异变,在弥漫着的恐慌情绪中,人们急切地想要摆脱精神贫瘠的情形,因此形成“垮掉的一代”,并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在此情境中,“无为”思想的提出具有积极意义。为政者对于社会的运行,不强加干涉,而是顺其自然,不肆意妄为。没有偏袒和私心,任由人民自己发展。当为政者不专横武断地对国家的自然运行施以人为的干扰,而是效法自然时,社会就归于安宁平静的状态,人民生活安和快乐,一切事物的运转都井然有序。由此可知,“无为”的结果,便是“无不为”——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自化”指人民的自我化育,一切自生自长。若统治者不侵扰人民的生活,让人民自我发展,让社会中的一切按自身规律运行,人民就能安定地生活,社会就能平稳地运转。老子所说的“圣人之治”,指的是“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5]人民不玩弄智巧,没有伪诈的心智,一直保持心灵的质朴,好行小慧的人不敢多事,“无为”的思想消解了统治者对于人民生活和社会运转的强制干预,让一切复归平静与安宁。对于人民的治理,不应抑制其人格和愿望的发展,否则就如当时美国社会一般,人民精神苦闷,“垮掉的一代”青年放纵欲望,狂放不羁。因此,以“无为”与“自化”的原则治理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就步入正轨,进入有序而安定的状态。

二、“无待逍遥”视角下“垮掉的一代”的行为

《在路上》的主人公迪恩和萨尔很多时候的旅行都是搭车而行、四处流浪,在充满未知的旅途中试图摆脱压抑的现实及原有生活令人窒息的束缚感。对“垮掉的一代”而言,他们厌恶现实,在“路”上寻欢作乐,追求自由。反叛是《在路上》鲜明的主题。在一路向西,穿越大半个美洲大陆,最终到达墨西哥的旅途中,萨尔和迪恩一直在找寻自由、逍遥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保守价值观的反抗。

1.迪恩的反叛行为

迪恩在路上出生,也一直在“路”上奔波。在认识萨尔之前,迪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少管所。对他来说,“性是人生唯一神圣和头等重要的事情”[6],他有三次婚姻经历,周旋于已婚和未婚妻子中间,即使结婚之后仍与前妻往来并保持肉体关系,与此同时还与其他的女人随意发生关系。此外,迪恩也与男性有着过分亲密的关系,小说中卡洛·马克斯和迪恩多次约会,彼此袒露心声。

迪恩的纵欲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的具象化。狄奥尼索斯的存在代表人类精神中不可控制的混乱与癫狂。在他的节日里,平日里的秩序与完美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世人面对末日大火的绝望狂欢。在麦卡锡主义“红色”恐怖的阴影下,美国社会充斥着压抑的氛围,迪恩通过身体的狂欢来表示对一切抑制人性的制度和观念的反抗。社会中人人自危,犹如末日即将降临,而迪恩的反叛行为犹如末日中的狂欢,及时行乐,沉溺在肉欲的满足中。

算上西部的私生子,迪恩一共有四个孩子,但是却身无分文,生活窘迫,麻烦不断。迪恩混迹于社会的底层,他放荡不羁的反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捉襟见肘的现实生活暂时的逃离。但是他终究要回归现实,从酒精、毒品和交媾中感受到的兴奋和乐趣只是暂时的。迪恩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并引导萨尔和他一起,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感受自由、追求逍遥的状态。但是这样的“逍遥”并非庄子的“无待逍遥”,即摆脱了世间的种种欲念和桎梏,身体及精神达到高度的自由和独立状态的逍遥。迪恩所获得的暂时的满足是“有待”的,他无法辟出一条独立于社会的自我满足的道路,无论是他所反抗的,还是逃离生活苦楚所借助的一切,都源于社会。因此不管是在生活的“路”上,还是与萨尔的西行之“路”上,迪恩在路上的状态是游离与浑噩的。短暂的狂欢之后要面对一地鸡毛的现实,迪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抛下了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于妻子和孩子而言,他并不是一个完全称职的丈夫和父亲。

2.萨尔对于迪恩的超越

小说开头,萨尔以直白简洁的话语交代了自己离婚的事实,却拒绝对这些过去的事情作详细的回顾和解释说明。对萨尔来说,他作为中产阶级一分子的历史已经随着迪恩的到来而不再有意义。迪恩的到来开启了萨尔人生的新历程。

萨尔的全名是Salvatore Paradise, Salvatore有“救世主”之意,Paradise表示“天堂”,喻指他一直在寻找的精神“伊甸园”。迪恩将萨尔引上了“路”,但在这一过程中,萨尔实现了对迪恩的超越。

在萨尔身上,“路”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生,萨尔一直在寻求精神救赎,所谓的在“路”上就是他不断追寻全新的有希望的生活的过程。在认识迪恩之前,萨尔已经怀有游历西部的想法,而迪恩的到来成为了萨尔出发去西部的推动因素。萨尔当时的状态是身心俱疲,心如死灰,他在自己原有的生活中已然找不到任何的意义,作为中产阶级的一员,他的生活如一潭死水,停滞不前。因此,西行是他想要摆脱原有的生活,追求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和逍遥的不二之选。这是追求自由和“无待”的“路”。其二是死,从萨尔和迪恩上“路”的那一刻开始,萨尔就远离了自己原来的生活,而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旅途注定是一场人生的冒险。一旦决定走上与原来的生活截然不同的轨道,萨尔就必须承担自己的选择所产生的一切后果。他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一条充满荆棘、危险重重的“路”,所以陷入了彷徨与痛苦之中。另一方面,萨尔对于死亡有着一定程度的向往,他想完全摆脱这个让他感到窒息的世界,而这也体现了“垮掉的一代”的反叛心理。

萨尔体现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追求,与迪恩尽情放纵近乎癫狂的生活不同,萨尔一直在追寻本真,在追求不受羁绊的绝对自由,即“无待逍遥”。他对中产阶级死气沉沉的生活失望透顶,周围的一切使得他喘不过气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7],萨尔的生活不能摆脱局限,受困于“有待”的处境之中,他急切地想要脱离困境,因此上“路”求索。然而他也无法做到“无待”,因为他需要通过“路”来对自己的追求付诸行动,“路”是萨尔的“有待”之物。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真正能做到“无待逍遥”的只有至人、神人和圣人。庄子本意是说,在现实社会中,“无待”不可见,但是心灵、天地和自然却是“无待”的逻辑出口。[8]萨尔所追求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无待”,这早已超过了迪恩所代表的肉体的狂欢,反映了“垮掉的一代”对于自我的超越。

3.“垮掉的一代”一直在“路”上

因为厌恶令人窒息的生活和保守的观念,“垮掉的一代”直面内心的种种欲望。他们更注重感官所带来的直接的欢愉,推崇及时行乐。他们放纵自我,热爱自由。他们的行为和庄子的“无待逍遥”不谋而合。他们从毒品、酒精和滥交的欢愉中追求生命的乐趣和刺激。小说中迪恩吸食未经过完整加工处理、呈绿色的大麻,陷于毒品产生的异象而无法自拔,就是源自于作者凯鲁亚克本人现实生活的经历。“垮掉的一代”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热爱爵士乐,跟随自己的节拍,而这些持续不断的节拍如同他们生命的脉搏。

“垮掉的一代”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的路,做真正想做的事,不断探索与追寻,寻找自己精神的寄托。但是“垮掉的一代”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和社会的黑暗面只是消极地逃避,就像《在路上》中的迪恩和萨尔一样,西行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是一时的,他们终究要回到为物质奔波、被现实捆绑的生活中去。这就是“垮掉的一代”的局限性。

在萨尔和迪恩所代表的“垮掉的一代”身上,纵情、不羁和奔放只是表象,对现阶段人生的虚无感和对生活的茫然才是实质。这是“垮掉的一代”无法言说的彷徨与无措。他们的心之所向无法在现实中实现,在路上所追求的“逍遥”短暂就如一瞬即逝的烟花,既不是“无待”,也没有体会到真正的“逍遥”。

在杰克·凯鲁亚克的笔下,迪恩和萨尔作为“垮掉的一代”的缩影,仍然在“路”上不懈追求。小说的结尾讲述了萨尔和迪恩的最后一次见面:当迪恩转过第七大街街角之后,萨尔再没见过他。迪恩在自己的“路”上走着,萨尔亦然,这是人生的路,追求本真的路,也是超脱生命中的一切桎梏,去探寻“无待逍遥”境界的路,他们一直在路上。

三、结语

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发生异化,人民生活因反共浪潮不复安宁,精神上陷入了彷徨的状态,统治者及居上位者“有为”的治理给国家带来祸患,过于保守的社会环境压制人的本性,由此产生了“垮掉的一代”,而老子的“绝智”思想是对专断治理的警示与启示。迪恩和萨尔反映了“垮掉的一代”对于身体和心灵的极度自由的追寻,但沉迷于酒精、毒品和纵欲只能暂时逃离现实世界,并不是“无所待”,也并非“逍遥”。但是对于“无待逍遥”的求索,他们从未停下脚步,一直在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子诚.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4):13-1634

[2][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21:286

[4][5]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21:262

[6]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M].陈杰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4

[7]钱穆.庄子纂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5

[8]赵松林.逍遥游——庄子无待思想的现代价值[J].河南农业2009(4):58-59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