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张学丽 卢海静 李戬 艾贤明 张薇 曹莉娜 何生成 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及对策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6-07 10:15:20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张学丽 卢海静 李戬 艾贤明 张薇 曹莉娜 何生成
(青海大学  青海西宁  810016)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索了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二战考研究生”和“有就业意愿,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于理性思考下的积极慢就业者,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被动慢就业者,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多方协同,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尽快融入社会,完成角色转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慢就业;毕业;职业生涯规划
通讯作者:卢海静。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业“成绩单”尤为重要。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全社会正如火如荼的积极发展就业的同时,作为人才市场新生血液主力军的应届毕业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种“慢就业”现象。慢就业的出现,使得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流失,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具体原因,对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百度百科定义:“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慢就业问题正式引起大众关注是在2015年记者卢越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慢就业”:如此“任性”为哪般?》,该报道指出:2015年,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研表明,部分应届大学生毕业后不打算马上工作,对此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他们支持大学生毕业后休息在家、升学或外出游历一段时间[1]。陈贺将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动机归因于以下四点:①就业难是背景;②“丰裕的一代”是“慢就业”的资本;③低就业让他们望而却步;④“慢就业”是新型就业观[2]。因此,慢就业到底是一种新的就业观,还是大学生逃避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还是在打破传统就业理念的桎梏,也引起了大众关注。
2022届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研究大学生“慢就业”的形成原因及相应对策,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更加精准更高质量就业,在校时更好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更加合理地利用高效人才资源,更好更高质量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实现社会的更加充分就业。
二、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慢就业”现象进行调查,对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
选择慢就业的原因 占比
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 60%
二战考研究生 52.78%
有就业意愿,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39.44%
在校时未作合理规划,毕业比较迷茫 31.67%
家庭条件较好,不急于就业 16.67%
不喜欢本专业 12.78%
创业 5.56%
想体验人生一段时间后再工作 4.44%
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获得技能再就业 1.67%
其他 9.44%

1.主观原因
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慢就业现象的出现与大学生本身有直接的关系,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有52.78%的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是“二战考研究生”,1.67%的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是“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获得技能再就业”,这两类群体往往有着较明确的规划和奋斗目标,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希望通过提升自身学历或者学习技能后再就业,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就业观存在偏差。近期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宇宙的尽头是考编”。根据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是“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民众对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铁饭碗”的追逐。“铁饭碗”工作清闲、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赢得多数年轻人的喜爱,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去了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拼搏闯劲,一心想着安逸追求平稳,挤破头也要挤进该队伍,更有甚者从毕业开始就加入备考大军,没有其他就业想法,用了2年、3年、甚至更多的时间精力终于考取了一个稳定的编制,领着微薄的薪水,从事着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很难充分发挥自我价值。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数千人抢一个岗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大学生而言,选择国考未必是明智之举,然而,大学生被传统官本位思想所束缚,没有形成正确就业观,难以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3]。过度迷信体制内工作是大学生就业观的偏差,要放弃“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毕业后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大学生就业观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自我定位不清晰,缺乏职业规划。有39.44%的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有就业意愿,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往往有较强的就业意愿,积极投递简历,参加各种招聘会,但最终都是石沉大海,或者即便有面试,最终也没有结果,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工作世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就业市场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对自我定位不清楚,对工作世界不了解,就容易出现眼高手低,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情况。另外有31.67%的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在校时未作合理规划,毕业比较迷茫”,以95后甚至00后为主的毕业生群体,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主意识比较薄弱,从小很多事情都是家长帮忙决定,上了大学后发现很多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会比较迷茫,甚至会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其实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和适合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也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的结果。
2.客观原因
家庭原因。有16.67%的学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家庭条件较好,不急于就业”,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并不需要承担家庭的经济压力,调查中有49.44%的学生毕业后的收入不需要分担一部分家庭开支,“找不到好工作就回来慢慢找[4]”成为新一代家长对于孩子就业问题的普遍态度。
社会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式愈发严峻。一方面,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的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这表现在一批大学生难以实现就业,一批企业难以招到员工。
近几年的疫情也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拉勾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报告》显示,因疫情影响,39.29%的企业缩减了校招岗位[5]。校招岗位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校招岗位的减少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众所周知,疫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飞沫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为了尽可能减少疫情的传播,需要尽可能避免人群聚集,校园宣讲会、双选会等线下招聘会的召开受到限制,取而代之的线上招聘会始终达不到线下招聘会的效果,企业和学生沟通机会和效果受到限制。
三、大学生慢就业对策分析
对于“慢就业”现象,我们还需理性看待。对于那些“对自己有着较明确的规划和奋斗目标,需要一段时间来增长阅历、提升某些方面的技能或实力,以便在投身相关领域时准备得更为充分,就业质量较高的‘主动慢就业者’”,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慢就业现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更高质量就业的美好期待,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有更加美好的期待,包含着对更加优质高效就业服务的美好期待,其本质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表现[6]。
对于那些因为个人能力、未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原因没有被劳动力市场接受的“被动慢就业者”,他们往往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或产生畏惧心理,导致错失就业良机,还可能转变为“懒就业”“啃老族”,成为家庭负担[7]。 面对此类群体,学生主体、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应该多方协同,让被动慢就业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个人层面:尽早规划,树立正确就业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就业的主体,学生在校时应该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未雨绸缪,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学习未来岗位所需要的相关技能,提升自己与心仪职位的匹配度,使自己能在毕业时能顺利找到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摒弃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一次就业定终生”或者盲目追求所谓的“金饭碗”“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都是不可取的。
2.家庭层面:理性看待,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最近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是95后,甚至是00后,他们普遍是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他们受到家庭的溺爱尤为严重,从小很多事情都是父母替其做的决定,他们只需要去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就可以了,遇到很多事情早已经习惯了父母做主,失去了自主意识,面对自己的未来毫无规划。作为家长,不应一味期望学生追求高薪高福利、“铁饭碗”等工作,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理性看待学生的就业问题,联系实际,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同时对他们的就业选择给予尊重和适当的支持。在学生的就业选择过程中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进行合理的建议,但是不能替学生做决定,要学会培养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意识,对他们的就业选择给予尊重和适当的支持。
3.学校层面:提升专业,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承载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用人单位输送德才兼备员工、为家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子女的重任,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一方面,高校要切实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错位的结构性难题,努力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行业岗位需求的匹配程度[8]。另一方面,要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实落地,要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培养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团队,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必修课加入到培养方案中,对各个年级的学生系统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一时开设职业生涯概论,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萌芽,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意识,并关注所学专业如何就业,种下职业意识的种子。大二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通过职业测试等方法,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所在,从而掌握职业倾向,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大三进行就业力开发,为学生提供实习、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积累书本以外的经验。大四时及时提供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并开展简历门诊、模拟面试等活动,提高学生应聘能力。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合理安排企业宣讲、公考讲座、考研解析等主题讲座,让学生尽早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3]。
4.社会层间:统筹协调,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
政府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减少大学生供求结构性矛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营造积极健康的就业氛围,完善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通过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事业之中。同时应该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结论
慢就业现象的产生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慢就业现象,我们需要客观理性的看待,让那些真正需要慢就业的学生慢下来,让那些“被”慢就业学生尽早被劳动力市场所接纳,实现社会的高效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杨茜婷.大学生“慢就业”中的问题调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陈贺.“慢就业”背后的玄机[J].就业与保障,2015:8-9
[3]周倩.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4]王辉.“慢就业”、“快迭代”与大学生就业[J].文教资料,2019.28:168-170
[5]拉勾校招报告:“新基建”释放更多互联网岗位[EB/OL].https://www.sohu.com/a/396903287_162522?_trans_=010001_grzy,2020-05-22
[6]蒋利平、刘宇文.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本质解析及对策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64-66.
[7]彭益全、徐晓丽、刘亮.“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21(9):54-58
[8]蓝骏东.大学生“慢就业”原因探析与高校应对策略[J].智库时代,50-51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032989651(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